❇️会计学
个性化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以“行业需求—岗位需求—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专业技能和素养”为逻辑起点;以“3+1*N、产教融合、三证制”的培养方式为落角点;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衔接、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紧密衔接、课程体系与专业建设紧衔接,体现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学生具备从会计核算能力、到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到综合管理决策能力、最终到创新创业能力的“四阶梯” 递进提升。
师资力量雄厚:本专业有优良的专兼职“双师”结构师资结构队伍,有30%来自于企业的教师和高校的双师型教师,副高以上职称占60%,硕士学位以上占90%。
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与企业共建校内实训中心,其中,会计仿真实训室2间,会计信息化实训室4间,国际案例实训室1间,依托校内实训中心开展仿真模拟教学,从岗位的单证票据到会计综合实训、财务决策实训;与正保教育集团、中国代理记账联盟、昆明励德致信会计师事务所等企业建立协同育人长期合作关系。
学科专业竞赛成绩显著:荣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二等奖、“全国数学建模比赛”二等奖、第三届全国本科税收风险管控案例大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第一届西部地区“互联网+”智能税审职业联赛总决赛一等奖、三等奖、“衡信杯”全国本科云端税务技能大赛总决赛三等奖,华西赛区一等奖、第一届“衡信杯”(本科组)全国个税计算职业技能大赛总决赛三等奖,华西赛区二等奖、三等奖、“福思特杯”全国民办高校财税技能竞赛全国赛优秀奖、第一、二、三届全国高校企业价值创造实战竞赛,分别取得区域赛三等奖、校内赛一、二、三等奖、“新道杯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二等奖。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税法、财务管理、财务决策模拟、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纳税会计。
本专业标准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在3-6(含6年)年内完成学业,各门课程考核合格,达到毕业条件方可毕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会计学专业就业率、就业层次、专业对口率逐步提高,就业面广泛,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有: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代理记账公司、金融机构从事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与咨询、财务分析、税务分析、审计工作。年终就业率是97%以上,就业单位满意率都在95%以上,专业对口率达90%以上,近年来,10余名学生被国内外知名大学硕士研究生录取,学生考取助理会计师、银行从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助理经济师比例超过70%。
个性化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以“行业需求—岗位需求—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专业技能和素养”为逻辑起点;以“3+1*N、产教融合、三证制”的培养方式为落角点;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衔接、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紧密衔接、课程体系与专业建设紧衔接,体现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学生具备从会计核算能力、到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到综合管理决策能力、最终到创新创业能力的“四阶梯” 递进提升。
师资力量雄厚:本专业有优良的专兼职“双师”结构师资结构队伍,有30%来自于企业的教师和高校的双师型教师,副高以上职称占60%,硕士学位以上占90%。
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与企业共建校内实训中心,其中,会计仿真实训室2间,会计信息化实训室4间,国际案例实训室1间,依托校内实训中心开展仿真模拟教学,从岗位的单证票据到会计综合实训、财务决策实训;与正保教育集团、中国代理记账联盟、昆明励德致信会计师事务所等企业建立协同育人长期合作关系。
学科专业竞赛成绩显著:荣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二等奖、“全国数学建模比赛”二等奖、第三届全国本科税收风险管控案例大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第一届西部地区“互联网+”智能税审职业联赛总决赛一等奖、三等奖、“衡信杯”全国本科云端税务技能大赛总决赛三等奖,华西赛区一等奖、第一届“衡信杯”(本科组)全国个税计算职业技能大赛总决赛三等奖,华西赛区二等奖、三等奖、“福思特杯”全国民办高校财税技能竞赛全国赛优秀奖、第一、二、三届全国高校企业价值创造实战竞赛,分别取得区域赛三等奖、校内赛一、二、三等奖、“新道杯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二等奖。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税法、财务管理、财务决策模拟、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纳税会计。
本专业标准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在3-6(含6年)年内完成学业,各门课程考核合格,达到毕业条件方可毕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会计学专业就业率、就业层次、专业对口率逐步提高,就业面广泛,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有: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代理记账公司、金融机构从事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与咨询、财务分析、税务分析、审计工作。年终就业率是97%以上,就业单位满意率都在95%以上,专业对口率达90%以上,近年来,10余名学生被国内外知名大学硕士研究生录取,学生考取助理会计师、银行从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助理经济师比例超过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