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国吧 关注:8贴子:220
  • 2回复贴,共1

扶桑国的资料调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篇是由韩国人写的“我的远祖与圃隐先生”,写明天台山下的确有个新罗寺,并且与新罗人有关,这与石鳯寺重建碑记所描述的一致。
另一篇是居住在台湾的老家为天台山附近上元村人写的“日照教案与秦氏国宝”。文中新罗寺和石鳯寺与前面的“石鳯寺重建碑记”是一致的。因此,天台悯寺、新罗寺、石鳯寺确有其事,沙门慧深确有其人,史料和遗迹俱在。
那么,天台悯寺之慧深是否就是《梁书》中之慧深呢?答案似乎是比较肯定的,主要依据如下:
第一,从年代上讲,《梁书》中的慧深与天台悯寺之慧深的年谱一致。《梁书》中的慧深在齐永元元年(499年)来至荆州。此前的行踪有《高僧传》可提供一些信息(《高僧传》为梁朝僧人慧皎编撰,他与慧深几乎是同代人,因此记载比较可信)。书中载宋文帝时,有一位高僧,法名慧基。他有好几个有名的弟子,如僧行、慧旭、道恢等人,其中特别提到:“沙门慧深,亦基之弟子。深与同学法洪并以戒素见重”。《高僧传》还记载,慧基“以齐建武三年冬十一月卒于城傍寺,春秋八十有五”。齐建武三年是496年,上溯八十五年,慧基的生年为公元411年,则是东晋安帝义熙七年。他“年满二十,度蔡州受戒”,这时应该是公元431年,即宋文帝元嘉八年。后来他“遍历三吴,讲宣经教,学徒至者千有余人”,这都是宋文帝在位期间,即公元431-452之间的事情。慧深无疑也是在这个期间在三吴之地成为慧基的弟子。


IP属地:山东1楼2021-10-02 13:18回复
    根据“石鳯寺重建碑记”,沙门慧深在日照市天台山下见到饿殍,受点化而建天台悯寺的时间应该在北魏(386-557年)之间,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在北魏太武帝的禁佛行动(444年)之前。而慧深“愤而出海”的时间为444年之后。


    IP属地:山东2楼2021-10-02 13:18
    回复
      如此说来,在年代上看,《高士传》之慧深有可能就是《梁书》之慧深也就是天台悯寺之慧深。如果属实,慧深的行踪应该是这样:431年之后444年之前这段时间内在江南三吴之地成为慧基的学生,444年之前到日照天台山建天台悯寺,444年之后“愤而出海”。考虑到北魏太武帝的灭佛行动不会立即殃及到比较偏远的日照地区(当时叫海曲县),慧深的出海时间很有可能在450年之前,直至499年来到荆州,期间有近五十年的光阴,可能正是慧深远游海外之时。而罽宾国的比丘游行至扶桑国的时间是458年,比慧深稍晚。可见德·歧尼提出“慧深比哥伦布早1000多年发现美洲”的观点不虚。但是仅凭这一条尚不能说上述三慧深是一人,因为中国僧人众多,重名的情况比比皆是,历史上巧合的事情也有。


      IP属地:山东3楼2021-10-02 13: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