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吧 关注:182,281贴子:1,199,627
  • 2回复贴,共1

荆溪姓制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荆溪姓制1980年代,在宜兴一厂的紫砂壶年纪中,是一个相当飞黄腾达的年代。港商的加入,正为宜兴紫砂注入了多元化的要素,壶式一新,工艺跃进。其中,出现在80初至80中左右的「荆溪姓制」底款,更是有着众说云云不同一般的描述。荆溪姓制底款最常见的说法是:「荆溪姓制是车间带班的领导师父使用,因此荆溪姓制的壶都比较精致。」但真的是这样吗?荆溪姓制的紫砂壶,在80年代初期的厂壶中,真的就比较神?在此先说明,本文讨论范围不包含标准水平壶、线漂(芭乐)等五行水平类的壶款,本文讨论以花货为主,因为80初之后,一厂生产主力均以花货为主。让我们整理一下,一些听到或收集到关于80年代初期章款的使用资料,或许就有些眉目…一、70年代末期,文化大革命之后,紫砂壶拼出口赚外汇,底款多用「中国宜兴」四字章。二、80年代初期,台湾地区疯紫砂壶,但底款「中国宜兴」四字被警备总部视为「资匪」,因此从香港进口时多把底款磨掉或以漆胶涂掉。三、80年代初期,港商进入紫砂一厂,但为能顺利让紫砂壶进入台湾,底款多数不再使用四字章,改为荆溪六字章(乱六字)与荆溪姓制章、刻纪年款等。当年的紫砂泥料,是以甲子泥(黑星土)为主,红泥缺乏,因此有内紫外红与年糕土的出现,但用章习惯是相同的。我们再检视一下在80初至80中我们所见过甲子泥的底款组合:1、「中国宜兴」底款+人名铅印章或木头章盖款。 1976~1979年(沿袭文革壶之落款习惯) ps、亦有「中国宜兴」小四方章惯见于1980~1981年,但所见皆非蜂球。2、「宜兴紫砂」底款+人名铅印章或木头章盖款。 1978~1980年(大部分搭配铅印盖款)3、「人名双边章」单底款。 1976~79年 (大壶居多,80年代后则为老技师继续沿用,新入厂徒工已不用此章)4、「人名石头章」单底款。 1979~85年 (少数用落款方式,以名家壶居多)5、「孟臣」小章款。1979~81年 (为中国宜兴款与荆溪姓氏款的过渡章,以小品壶为主)6、「宜兴茗壶」小底款1979~81年 (把、或盖落作者小章)7、「无章款壶」全器无款1979~1981 (此批壶应为研究室少量生产之纯手工作品)8、「荆溪姓款」底款+铅印名款1980~82年 (82年后铅印盖少见,或已不是黑星砂)9、「荆溪姓款」单底款1980~85年(为最常见之风格)10 「荆溪姓款」底款+刻诗句或款边刻年份款为1982~84年风格 (荆溪+刻诗句或年份皆为佳品)11 「双鱼艺瓷」底款,或把款「双鱼」1982~84年 (亦有「博雅」款皆为港商委托一厂订制壶)12 「诗句+把或盖」双款 1982~84年(底刻诗句大多为罗贵祥教授订制)13 「人名章款」+刻诗句 1982~84年(底刻诗句大多为罗贵祥教授订制)14 「人名章款」+把款 1983~85年15 「荆溪姓款」+把款 1983~85年16 「荆溪姓款」+盖款 1983~85年17 「荆溪姓款」+把、盖款 1985年后~18 「人名石头大章」+把、盖款1985年后[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10-10 01:40回复
    受教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3-03-19 04:4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这壶对吗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8-10 19: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