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沉湎于文字禅,不在“明心见性”上下功夫,终不是究竟。《达磨大师血脉论》曾指出:“昔有善星比丘,诵得十二部经,犹自不免轮回,缘为不见性。善星既如此,今时人讲得三五本经论,以为佛法者,愚人也”。“若要觅佛,直须见性,性即是佛。佛是自在人,无 事无作人。若不见性,终日忙忙,向外驰求,觅佛元来不得。”惟俨对此论似深有领悟,他 敢于承当“大丈夫”,不当愚人,要“离法自净”,即离开法、我二执,承当“自在人”“ 无事无作人”。他深知三藏十二分教只是权巧方便,从经中觅佛是向外驰求,只有“各自观 心,自见本性”(《坛经》)才能成佛。但是,什么是明心见性,怎样才能证取,证到时是什 么景象(界),证后又有什么功用,此时的惟俨,仍未明了。他带着这些疑问,爬上了南岳谒见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