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分子的前世

(波兰语卷九封面图,前景可能可以理解为不同场景下的霍顿、中田或者杜亚特。注意背后的大水母)
若干亿年前,“罗马人”的远祖,一种形似水母的生物,从一个冰封的水质行星上破冰而出,发展出星际文明。
在书中人类了解到的范围内,开拓手段大概是这样的:他们向太空发射很多载有类似冯诺依曼机的原分子的载具。这些载具会自动寻找已演化出生物圈的宜居行星,利用原分子改造这些生命体(bio-mass),以便在当地建造出星际转送门(ring gate),联入星门空间(slow zone,或者说ring space),把这个星系纳入罗马人的殖民范围。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罗马人用这种方法开出很多星门、殖民到很多星系,远远不止1473个。他们发展出一个繁荣的银河系文明网络。
然而,罗马人没想到的是,在另一个存在层面(你可以理解为高维度,但书中没有这样写)还有一种更高级的文明,拉科尼亚人后来将其喻为“哥特人”。哥特人与银河系中的生命本无瓜葛,但罗马人穿越星门时会骚扰到哥特人——但也仅仅是骚扰而已,并没有给哥特人带来更大的不便或者导致真正的危险。(具体是怎么骚扰到,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毕竟在不同层面。)
泥人也有个土性儿,哥特人被烦久了,也就顺手来灭个蚁。他们的灭蚁方式就是随手调节一个星系内的物理常数,观察是否有效也只是看一眼随后这个星门是否还有交通。
罗马人一开始并不知道哥特人的存在。多个星系内接连出现异象之后,他们慌了,赶紧把出现异象的星门关掉。(星门并不是哥特人摧毁的。)

这个处理只是治标不治本,但罗马人并不知道,至少刚开始时不懂。
哥特人终于找到了一个很有效的对付罗马人的参数,一举将所有星门之后的罗马人全数消灭,只留下没有智慧生物的行星。这也就是后来人类发现的那1472个星门(太阳系除外)后面那些罗马人在最后一批被团灭的星系。
(推论1:后来哥特人使用这个对付罗马人的参数来对人类进行物理定律攻击,但二者生理构造不一样,所以哥特人刚开始对人类的攻击效果不大。)
(推论2:罗马人早期主动关闭的某些星门后面,可能还有罗马人幸存,因为那时哥特人的方式可能还未必那么有效。但这要到等到人类探索发现之后。书中没有提到这个推论。)
所以现在我们理解为什么星门外面的星系大多都有宜居行星了。因为这些是经过原分子载具挑选的,它们本来挑的就是这种。个别无宜居行星也是故意挑出来做特殊用途的,例如卷八中提到的一个临近坍缩的中子星(自转轴瞄准了星门,用作防御武器),以及卷八到卷九中 阿德罗(Adro)把钻石巨行星当作存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