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蓝档案吧 关注:424,130贴子:10,614,715

“时见幽人独往来”——致“鬼方佳代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篇幅较长,提前预警。
有些楼层可能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示,望耐心等待。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5-15 09:51回复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十数年前,正值临近高考之时。早已被书山题海淹没的我,偶然间在模拟试卷中发现了苏轼的这首《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尽管当时自己因为不擅长古诗词解析题目,对出现在试卷上的各种陌生诗词早已心生厌恶,却仍然如一见钟情般地将这首词烙印在了心底——并非因为找到了当时某流行歌曲的歌名出处,而是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了那个“缥缈孤鸿影”。
    因为个性阴郁,又与同学们没什么爱好上的交集,彼时的我从未能融入同学们的各种圈子之中,自始至终都是形单影只。当然,自认“鸷鸟不群”的我并不会认为是自己的问题,只不过是别人无法与自己的水平相称而已。不过,我也清楚在别人的眼里我自己是什么样子,恐怕要比我眼里的别人还要低几个等级:以为自己是是“鸷鸟”,但在别人眼里只是“傻鸟”。而这首词的意义,对我而言,似乎不过是借别人之手,来表达自己的“孤芳自赏”而已了。
    然而,尽管对此心知肚明,此刻的我却有着不同以往的倔强。我宁愿相信,苏东坡的这首词并不仅仅是寄托自己的孤寂之情,也是给予我们这些后人,这些不善言辞的孤寂之人,一种可以假借他人作品表达内心的方式。


    IP属地:广东2楼2022-05-15 09:51
    回复
      2025-05-14 04:41:11
      广告
      十数年后的今天,自己也终于成为了这社会中的一份子。伴随着奔涌的浪潮而浮浮沉沉,也早已对现实中各种大肆渲染的虚情假意感到麻木;虽然虚拟世界稍有接触,但对其中的种种却更是不屑一顾。似乎在那些动辄天崩地裂的背景下,救世主们身上的故事实在离我太过遥远;而那些所谓的生离死别,在我看来更是浮夸造作,仿佛在我已经云翳遮天的生活中再添一道阴霾,却不会让我对此有什么深入的思考。
      而入坑BA的机缘,也纯属偶然。正如前面所说,厌倦了各种写作黑暗读作阴间的黑深残背景,看到这款游戏独树一帜的清新美术风格,又听闻其剧情也是“积极向上”,自己便兴致盎然了。在漫长的等待后,经历了不小的折腾,总算是搭上了游戏开服的首班车。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后,大致掌握了游戏的玩法,也对游戏里的角色有了初步了解。虽然这款游戏里有着相当部分颇具新意的人物设定,但游玩了许久,也没有找到自己所青睐的角色。直到随着主线的推进,一个只有简单的黑白主色调、朋克风格打扮的少女忽然映入了我的眼帘:对这种类型多少有些抵触的我,竟不知为何被眼前的她所吸引——
      ——就如同十数年前被那首词所吸引了一样。
      她的名字是“鬼方佳代子”。
      我无法言明为何会如此,但我相信自己的直觉,也相信她的故事值得我去了解。
      这时我才发现她其实在我的角色池中,只不过一开始光顾着折腾那几个三星人权角色,完全忘了这码事了。按照网上的攻略,我并不熟练地摆弄着咖啡馆和制造工房的各种按钮,通过一点点地提升她的好感度,开始逐步去了解属于她自己的故事。


      IP属地:广东3楼2022-05-15 09:51
      回复
        故事的开篇,独自在黑夜中漫步的佳代子,因为自己“可疑”的打扮而被警察缠住了。尽管只是单纯地想去照顾野猫,但如同不良少女的样貌却使自己陷入了有罪推定;而且,由于她有些特殊的身份,类似盘查证件这样的事情反而会惹来更多的麻烦。
        目睹此情此景,那首《卜算子》立马在我脑海中浮现。
        “残月当空,夜深人静之时,那独自徘徊与黑夜之中的少女的身影,犹如缥缈的孤雁。她回首望向这夜景,心中的孤寂惆怅却无人知晓。偌大的世界中却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容身之处,只能在这冰冷的黑暗中独自饮下这份寂寞。”
        这难道不就是词中所描绘的场景吗?
        (顺便一提,高中的时候我就曾经查找过这首词的背景,也的确有一种假说是苏轼为一女子写下了这首词。当然,更多的人认为这首词表达的是苏轼被贬黄州后的郁郁不得志,也包括我。事实上,即便将这首词用在此处,后者的观点也才更符合我想的想法:因为我想要表达的,并不是什么儿女情长。)
        我的思绪回到了高三时代。在升学的巨大压力,以及家长的强力管束下,我几乎没有一丝一毫的自由空间。唯一能做的,就是借着晚饭后散步的机会,在自己出生的那座小城里,于夜幕之下走过一条条熟悉的街道。尽管置身于人海之中,却仿佛周遭万籁俱寂,与自己相伴的只有笼罩于世界的黑暗。只有此刻,“我”才是真正的自己。
        或许那个在黑夜中彳亍的少女,也是有如此想法吧。所幸的是,当初的我并没有机会像她那般装束前卫,倒也因此免于他人的异样眼光了。
        回到游戏剧情。因为此等机缘巧合,我所扮演的“老师”也终于可以借着替佳代子解围的机会,和她稍微拉近一点关系。然而,佳代子却并不愿意和任何人扯上“非必要”的关系,比如无端地欠下人情之类的,即使那个人是老师,是有义务帮助学生走出困境的人。不过,她不喜欢的其实只是强调功利的“外交辞令”,对于真正的善意,是不会拒绝的——与佳代子下次在便利屋68的办公室见面并协助打扫时,她也再次表达了这一点。
        而且,事实上她对这个世界并无恶意;而看上去的“恶意”,或许也只是与他人拉开距离的手段而已:或是为了自我保护,不被他人所伤害;或是给自己留下足够的空间,不想与他人过于接近以回避人情世故。虽然在游戏中,佳代子不止一次地抱怨过“可怕的脸”(当然,游戏中的老师其实也说过,她的脸明明很可爱)给自己带来的困扰,但我想,她也许并不能完全地肯定或否定自己这般的“气场”——因为这是把双刃剑,保护了自己不被真正的恶意所伤,也将真正想与自己同行之人分隔开来。也可能因为这点,当别人因为她如同不良少女般的打扮,以及散发出的“令人恐惧”的气质(这是剧情中的描述,如果只是凭着立绘和语音的话,至少我是丝毫感觉不到的)而误解她时,她也从不辩驳——我并不认为她只是因为麻烦而不去澄清此事,或许,某种意义上她也需要这一层障壁吧。
        虽然佳代子并不会拒绝“真正”想与她走近的人,可就如同前面所说的,绝大多数人只是看到她就会敬而远之,而极少数会主动接近她的人,又往往会因为她的审慎看待而被拒之门外;那么最终,哪怕只是在她身边短暂停留的人,也少之又少了。或许只有无法“分辨”所谓“凶恶”的猫,才能感受并接受她的善意吧。
        因此除去便利屋68的伙伴们以外,在这方面老师也可以说是非常幸运的了,哪怕这也只能算是开始的开始而已。
        (时至今日也有很多人都在猜测,佳代子为什么会加入便利屋68,毕竟她的个性和其他人实在是大相径庭。个人推测是,从现有的信息来看,佳代子与风纪委颇有渊源,而且怨念颇深,一直企图将其击败,而仅靠自己势单力孤,因此亟需一支队伍来帮助自己达成目的;而以“作恶”为目标的阿露等人,也迫切需要一个在气场上就能压制对手的战力,同时队伍里也缺乏头脑型人才,佳代子刚好符合这个要求,二者就一拍即合了。)
        在迈出了第一步后,老师和佳代子的关系也总算有所进展,但了解对方的过程似乎并不总是顺利的:比如佳代子终于愿意将自己的爱好——重金属音乐分享给老师;但不出意外地,她的爱好对于老师而言,实在是难以接受。尽管佳代子非常清楚自己的爱好到底优秀在哪里,但这样的标准似乎并不适合于大众,甚至会被视为异类;而她被众人疏离的原因,其中一部分也是因为大家对她的爱好的偏见所致。至于小众爱好者的痛点,我想各位BA玩家也应该深有体会,毕竟BA本身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也算是小众中的小众了。而这世界上,像老师这样无法认同他人的喜好,但是报以宽容的,又会有多少呢。


        IP属地:广东4楼2022-05-15 09:52
        回复
          又逢深夜之时,撑着佳代子借给自己的雨伞,老师和她一同向着无人的雨巷走去,去看望那“让佳代子所担心”的存在——虽然佳代子并没有料到老师会与她同行,也说着“你不必和我来到这里”的话,但老师还是决定与她一同去看望那个存在。
          (时至今日,身为“大人”的老师也受到了佳代子的照顾,正如她对身边其他人所做的那样。和几个永远在胡闹的同伴不同,佳代子总是会“谋定而后动”,她承担了团队军师的角色,既要规划好行动方案,又要在失败时留好后路,甚至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还要替她们考虑。虽然她经常因为身边的人过于粗心大意而唉声叹气,但从未放弃过对他们的关心照顾。)
          与故事的开始相同,佳代子是去看望自己喂养的野猫,那个为数不多的,可以接受自己善意的存在——然而,它却不在此处。
          “大概,没问题的。因为它是一个人也能照顾好自己的孩子。虽然它不受束缚,也不会受伤是好事……但是,一个人会寂寞的吧……”
          望着空空的纸箱小窝,佳代子自言自语道。向别人倾诉自己的孤独,这不像是佳代子会做的事——但此刻在自己身边的,却又是唯一可能理解她的人,这也许是自己唯一可以倾诉的机会。或许是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佳代子无意间道出了野猫的孤独;而那份孤独,又何尝不是属于她自己的呢。
          然而此时此刻,老师,或者说“我”,却不知何言以对。我无法直接说出“我理解佳代子的孤独”这样的话语,更无法像有些人说的那样,从身后抱紧她——因为如此直白突兀的方式并非对她含蓄表达的尊重,也定然会被她所否认;然而言拙的我却想不到其他的方式去回应她婉转的表达,也只能以沉默应对了。
          “让人放心不下。只是,这样而已。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意思。老师,你明白的吧?”
          看到老师如此的反应,说出这句话的佳代子,犹豫了许久。聪慧的佳代子自然不会因为思忖如何遣词造句而欲言又止,而真正令她迟疑的是,此刻的她,希望,又不希望老师读懂她的内心。她渴求老师理解她的孤独,却又唯恐老师“过早”地感受到了她的孤独——即使是以最委婉的方式,“托物寓怀”。对从来都是孑然一身的她而言(至少在真正吐露自己内心方面是如此),若关怀来的太过突然,则会对该如何应对在这之后可能的变故毫无准备,也不知道再以何种关系与老师相处;或许,还是等自己对此有所准备才好,虽然什么时候,怎么样才是“准备好”,她自己也未必知晓;也因此,才有了后面这句“补充”。
          当然,佳代子自己或许也明白,若是真的不想将自己的内心透露一丝一毫,那么只要不说出之前的那番话就可以了;而今,如果真的是为了“不让对方多想”,哪怕再去强调“没别的意思”,恐怕也只是画蛇添足而已。
          她终究还是将自己的孤独以如此形式表达出来了。雨巷重归寂静,只剩下淅淅沥沥的雨滴敲打地面的声音。虽然此刻二人都选择了沉默,但或许早已对对方的心意心照不宣,也无需再去用言语表达什么了。
          “不借你点什么的话,我们明天怎么再见呢。”
          雨过天晴,希望似乎也随之而来。从佳代子的话语中,似乎感受到了一点来之不易的,与她相向而行的可能性。她的心犹如一扇紧锁的门,在与老师长久的交集后,因为些许的认同与期望,此刻终于解开了那道锁,成为了虚掩着的;但从那扇门之中,仍未有哪怕一丝光芒显现。若不去主动将其推开,那么,那扇心门也不会主动敞开,便与紧锁着也没什么区别了。
          如果是现实中的我,在疯狂如斯的世界中遇到与自己心灵所共鸣的人,或许真的会不顾一切地走出那一步,哪怕直白的表达可能并不是当下的最优解——因为与其说可能会“错过”与共鸣之人走近的机会,不如说现实中就连这种“机会”本身往往都不存在;当它真的出现在眼前时,又怎会任由其从指缝中流走。
          可惜的是,作为“老师”的我,碍于自己的身份,或许永远没有机会去主动推开那扇门了。毕竟对于故事中的老师而言,姑且不论师生间的伦理问题,身为被多方势力所瞩目,需要在多所学院间纵横捭阖之人,又怎能止步于此;而佳代子也只是众多学生中的一份子而已,作为有责任指引所有学生,为她们破局解忧的老师,不可能,也不应该为了一片树叶而放弃整个森林。与她如此这般的若即若离,或许,是一种必然,因此我无法将其称为“遗憾”。
          那么佳代子呢,如果一切真的也只能到此为止,她是否会感到遗憾?我不知道。在她的生命中,老师已经近在咫尺,却永不可即;同老师的故事,虽然有过甘美的一瞬,最终也只能以无疾而终收场。也许,她也只会轻叹一声,然后继续向黑夜的深处独自走去吧。


          IP属地:广东5楼2022-05-15 09:52
          回复
            当然,我从始至终都明白,“佳代子”只是一个虚拟角色,并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但正如多年前,我自视甚高地用苏东坡的那首词形容自己那般,如今“佳代子”的故事也让我联想到了自己的经历——性格内向,不愿主动接近他人,特立独行的爱好被他人嗤之以鼻,期盼关怀却从未被关注,渴望倾诉却难以开口。而在读罢她的故事后,自己的“孤独”似乎也有了一份正当的理由,虽然自己远不像剧情中的佳代子那般完美。
            而之所以“佳代子”的人物形象被创作出来,是因这份“孤独”,并不仅仅属于我一个人。“佳代子”的故事,或者说,如同“佳代子”般的人们的故事,真实地发生在现实的每个角落里,只不过因为那些当事者们不愿,抑或是拙于表达,便从无人知晓了。而藉由BA编剧的创作,这份孤独也终于重见天日,开始为他人所关注;虽然可能只是在一小部分人群中,但至少好过仅有天知地知己知。
            我无从得知塑造了“佳代子”这个人物,并为她撰写故事的编剧,其创作灵感究竟源于何处——是自身的经历,还是身旁他人的经历,甚至只是单纯的臆想。但,这其实并不重要。因为,通过品读“佳代子”的故事,那些现实中的孤独之人在她的身上找到了共鸣之处,仿佛那个女孩就是自己,或者自己曾恋慕之人的缩影——虽然现实中这些故事往往也都是自孤始,以独终。心有戚戚焉,然心戚戚矣。
            虽然在故事的最后,花儿无蝶相伴,孤雁不可双飞,佳代子和老师之间,终究也只能“君子之交淡如水”了;而在真实的世界中,同一片天空下的孤独之人仍不能心灵相通,依旧是彼此互相分隔的个体。但至少此刻可以知晓,世界上还存在着无数像自己这般的人,哪怕仅仅只是“存在”着而已;纵然缘悭一面,亦可心有慰藉。


            IP属地:广东6楼2022-05-15 09:52
            回复
              ——后记
              据考证,佳代子的人物原型是72柱魔神中的“贝雷特”,其总是一副不高兴的模样,而且身边伴有乐器演奏,据说还喜欢猫。我真的无法想象,BA的编剧是如何将这些元素,与一个“孤独、看似凶恶实则温柔、爱好小众、会关心照顾他人”的少女所关联的。但无论如何,佳代子的故事也道出了我们这些人的心中所想,让更多的人了解世界上还有我们这类人存在的同时,也给予了我们这些孤独之人以共鸣。
              衷心感谢BA编剧的创作。


              IP属地:广东7楼2022-05-15 09:53
              回复

                -有佳代子的地方就有我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2-05-15 09:55
                收起回复
                  2025-05-14 04:35:11
                  广告
                  字词高雅抒发情感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05-15 09:56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2-05-15 10:39
                    回复
                      共鸣。。。很难得的感情啊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2-05-15 11:40
                      收起回复
                        ……难以言表啊,只能说很强了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2-05-15 17: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