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十数年前,正值临近高考之时。早已被书山题海淹没的我,偶然间在模拟试卷中发现了苏轼的这首《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尽管当时自己因为不擅长古诗词解析题目,对出现在试卷上的各种陌生诗词早已心生厌恶,却仍然如一见钟情般地将这首词烙印在了心底——并非因为找到了当时某流行歌曲的歌名出处,而是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了那个“缥缈孤鸿影”。
因为个性阴郁,又与同学们没什么爱好上的交集,彼时的我从未能融入同学们的各种圈子之中,自始至终都是形单影只。当然,自认“鸷鸟不群”的我并不会认为是自己的问题,只不过是别人无法与自己的水平相称而已。不过,我也清楚在别人的眼里我自己是什么样子,恐怕要比我眼里的别人还要低几个等级:以为自己是是“鸷鸟”,但在别人眼里只是“傻鸟”。而这首词的意义,对我而言,似乎不过是借别人之手,来表达自己的“孤芳自赏”而已了。
然而,尽管对此心知肚明,此刻的我却有着不同以往的倔强。我宁愿相信,苏东坡的这首词并不仅仅是寄托自己的孤寂之情,也是给予我们这些后人,这些不善言辞的孤寂之人,一种可以假借他人作品表达内心的方式。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十数年前,正值临近高考之时。早已被书山题海淹没的我,偶然间在模拟试卷中发现了苏轼的这首《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尽管当时自己因为不擅长古诗词解析题目,对出现在试卷上的各种陌生诗词早已心生厌恶,却仍然如一见钟情般地将这首词烙印在了心底——并非因为找到了当时某流行歌曲的歌名出处,而是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了那个“缥缈孤鸿影”。
因为个性阴郁,又与同学们没什么爱好上的交集,彼时的我从未能融入同学们的各种圈子之中,自始至终都是形单影只。当然,自认“鸷鸟不群”的我并不会认为是自己的问题,只不过是别人无法与自己的水平相称而已。不过,我也清楚在别人的眼里我自己是什么样子,恐怕要比我眼里的别人还要低几个等级:以为自己是是“鸷鸟”,但在别人眼里只是“傻鸟”。而这首词的意义,对我而言,似乎不过是借别人之手,来表达自己的“孤芳自赏”而已了。
然而,尽管对此心知肚明,此刻的我却有着不同以往的倔强。我宁愿相信,苏东坡的这首词并不仅仅是寄托自己的孤寂之情,也是给予我们这些后人,这些不善言辞的孤寂之人,一种可以假借他人作品表达内心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