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是我国全民禁毒宣传月
几年来,崇明这个人
拿自己的实际经历去当“活教材”
告诫大家“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有些毒贩甚至盯牢了学生的钱袋子,如果学生们不了解禁毒知识,提高保护自己的本领,一旦染上毒瘾,后果不堪设想”。今年年初,在东平镇长江学校,记者第一次见到刘永春,此时他正准备给该校五年级的学生们宣讲禁毒知识。从毒品的种类、到吸食毒品的危害;从如何辨别吸毒人员,到如果遇到吸毒人员,该如何保护自己……刘永春在本子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教案”。因为不善于使用电脑打印,这些教案都是他手写完成。“这次宣讲对象年龄比较小,所以前一天晚上在以前讲的内容上,又进行了优化,给小朋友讲一定要浅显易懂,他们才听得进去。”
刘永春耐心地向记者介绍这次宣讲内容,谁能想到,这个说话中气十足、思路清晰的中年男子,5年前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瘾君子”。
经人怂恿,他吸上“第一口”
今年51岁的刘永春,早些年在广州经营一家模具厂,家境富足,生活幸福。后来,由于广州模具厂经营不善,1998年 ,刘永春回到了上海。然而,生活刚落定不久,他就接连遭遇家庭变故——母亲重病、父亲离世、离婚等一系列打击,种种挫折交织一起,他的心情一下子跌落谷底。在这样的情况下,受到朋友的怂恿和蛊惑,刘永春怀着消愁的心理,吸上了“第一口”,从此走上了吸毒的道路。
“那段时间不堪回首。”刘永春说。因为吸食毒品,仅有的积蓄很快被挥霍一空,四处举债。长期吸毒,也让刘永春的身体受到各种损伤。
转机出现在了2017年,因为想要把户籍迁到位于东平镇的老房子,刘永春来到所在地的派出所办理相关业务,他的一些行为特征引起了民警的警觉。经查验,刘永春尿检呈阳性,毛发检测呈阳性,被强制隔离戒毒2年,后因表现良好转为社区戒毒。
回归社会,他当上网格巡查员
“回归社会,我曾一度感到迷茫,没有亲人、没有朋友,甚至一度想重操旧业。”刘永春告诉记者。在那段阴霾的岁月中,顾笑玲的出现仿佛是一束光。
作为东平镇禁毒办的一名社工,2017年,性格开朗的顾笑玲接手了刘永春的帮教工作。“每天一个电话、一句问候,就让我感觉还没有被抛弃。”刘永春说。
因为上有重病的母亲,下有即将踏入学校的女儿,在身体逐渐转好后,刘永春急需一份工作。得知这一情况后,顾笑玲帮他多方寻找,一有合适的机会,就鼓励他走出家门,去积极尝试。2019年,经过笔试、面试,刘永春成功通过乡镇生态岗位招聘,成为东平镇的一名网格巡查员。
“这个是我们去镇上开会,新配备的工作记录仪,今天还是第一次用。”刘永春高兴地向记者展示。比起普通人,刘永春深知这份工作来之不易,因此格外珍惜。配发的工作服,每天都要挂得笔挺,肩膀上的徽章不偏不倚,对待工作更是尽职尽责。
每天第一个到岗,在管辖片区来回走上好几遍,一旦发现问题就耐心劝导,及时上报。刘永春的表现得到了居委干部、网格中心领导的肯定和点赞。
直面阳光,他甘做心灵“摆渡人”
“最近有一个戒毒人员,一直有所反复,对我们的劝导也比较抵触,你能不能帮帮她?”2021年6月,刘永春接到了顾笑玲的求助。
原来,顾笑玲接到一个新的帮教任务,这次的帮教工作让她屡屡受挫。“也许有着相同经历的刘永春能对他有所触动。”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顾笑玲请到了刘永春,经过前后4次的开导,帮教对象陈某慢慢敞开了心扉,目前已经成功戒毒。
“揭开伤疤给别人看,一开始这种滋味确实不好受,但慢慢地却能感受到一种助人的快乐,感觉自己对社会还有价值。”从2020年开始,刘永春在顾笑玲的带领下,一步步走上了禁毒公益志愿者之路,经常走进学校、社区、企业园区,无偿开展禁毒宣讲活动。
课堂上,刘永春对自己曾经是“瘾君子”的过去从不遮遮掩掩,也从不遮掩自己的相貌。针对不同的宣讲群体,他每次都会精心准备不同的“教案”,因为宣讲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深受好评。
2020年,刘永春被上海市禁毒志愿者协会评为上海市同伴志愿者“二星志愿者”,后又晋升为“三星同伴辅导员”。2021年,在其所在的前进新村居委会,刘永春在各方的帮助下成立了“刘永春同伴工作室”,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更多人遵纪守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不仅如此,刘永春还积极参与社区开展的防疫、学雷锋等各项志愿活动。看中崇明生态游的发展前景,他还着手创业,种植有机蔬果、承包鱼塘,并经常将优质的产品免费赠送给留守儿童、困难老人等有需要的群体。
直面阳光,在公益路上执着奔跑。刘永春说,人生在世谁都会遇到困难,谁都难免犯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他甘愿做一个“摆渡人”,在别人感到困惑、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传递善意。
转载自网页链接
几年来,崇明这个人
拿自己的实际经历去当“活教材”
告诫大家“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有些毒贩甚至盯牢了学生的钱袋子,如果学生们不了解禁毒知识,提高保护自己的本领,一旦染上毒瘾,后果不堪设想”。今年年初,在东平镇长江学校,记者第一次见到刘永春,此时他正准备给该校五年级的学生们宣讲禁毒知识。从毒品的种类、到吸食毒品的危害;从如何辨别吸毒人员,到如果遇到吸毒人员,该如何保护自己……刘永春在本子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教案”。因为不善于使用电脑打印,这些教案都是他手写完成。“这次宣讲对象年龄比较小,所以前一天晚上在以前讲的内容上,又进行了优化,给小朋友讲一定要浅显易懂,他们才听得进去。”
刘永春耐心地向记者介绍这次宣讲内容,谁能想到,这个说话中气十足、思路清晰的中年男子,5年前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瘾君子”。
经人怂恿,他吸上“第一口”
今年51岁的刘永春,早些年在广州经营一家模具厂,家境富足,生活幸福。后来,由于广州模具厂经营不善,1998年 ,刘永春回到了上海。然而,生活刚落定不久,他就接连遭遇家庭变故——母亲重病、父亲离世、离婚等一系列打击,种种挫折交织一起,他的心情一下子跌落谷底。在这样的情况下,受到朋友的怂恿和蛊惑,刘永春怀着消愁的心理,吸上了“第一口”,从此走上了吸毒的道路。
“那段时间不堪回首。”刘永春说。因为吸食毒品,仅有的积蓄很快被挥霍一空,四处举债。长期吸毒,也让刘永春的身体受到各种损伤。
转机出现在了2017年,因为想要把户籍迁到位于东平镇的老房子,刘永春来到所在地的派出所办理相关业务,他的一些行为特征引起了民警的警觉。经查验,刘永春尿检呈阳性,毛发检测呈阳性,被强制隔离戒毒2年,后因表现良好转为社区戒毒。
回归社会,他当上网格巡查员
“回归社会,我曾一度感到迷茫,没有亲人、没有朋友,甚至一度想重操旧业。”刘永春告诉记者。在那段阴霾的岁月中,顾笑玲的出现仿佛是一束光。
作为东平镇禁毒办的一名社工,2017年,性格开朗的顾笑玲接手了刘永春的帮教工作。“每天一个电话、一句问候,就让我感觉还没有被抛弃。”刘永春说。
因为上有重病的母亲,下有即将踏入学校的女儿,在身体逐渐转好后,刘永春急需一份工作。得知这一情况后,顾笑玲帮他多方寻找,一有合适的机会,就鼓励他走出家门,去积极尝试。2019年,经过笔试、面试,刘永春成功通过乡镇生态岗位招聘,成为东平镇的一名网格巡查员。
“这个是我们去镇上开会,新配备的工作记录仪,今天还是第一次用。”刘永春高兴地向记者展示。比起普通人,刘永春深知这份工作来之不易,因此格外珍惜。配发的工作服,每天都要挂得笔挺,肩膀上的徽章不偏不倚,对待工作更是尽职尽责。
每天第一个到岗,在管辖片区来回走上好几遍,一旦发现问题就耐心劝导,及时上报。刘永春的表现得到了居委干部、网格中心领导的肯定和点赞。
直面阳光,他甘做心灵“摆渡人”
“最近有一个戒毒人员,一直有所反复,对我们的劝导也比较抵触,你能不能帮帮她?”2021年6月,刘永春接到了顾笑玲的求助。
原来,顾笑玲接到一个新的帮教任务,这次的帮教工作让她屡屡受挫。“也许有着相同经历的刘永春能对他有所触动。”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顾笑玲请到了刘永春,经过前后4次的开导,帮教对象陈某慢慢敞开了心扉,目前已经成功戒毒。
“揭开伤疤给别人看,一开始这种滋味确实不好受,但慢慢地却能感受到一种助人的快乐,感觉自己对社会还有价值。”从2020年开始,刘永春在顾笑玲的带领下,一步步走上了禁毒公益志愿者之路,经常走进学校、社区、企业园区,无偿开展禁毒宣讲活动。
课堂上,刘永春对自己曾经是“瘾君子”的过去从不遮遮掩掩,也从不遮掩自己的相貌。针对不同的宣讲群体,他每次都会精心准备不同的“教案”,因为宣讲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深受好评。
2020年,刘永春被上海市禁毒志愿者协会评为上海市同伴志愿者“二星志愿者”,后又晋升为“三星同伴辅导员”。2021年,在其所在的前进新村居委会,刘永春在各方的帮助下成立了“刘永春同伴工作室”,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更多人遵纪守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不仅如此,刘永春还积极参与社区开展的防疫、学雷锋等各项志愿活动。看中崇明生态游的发展前景,他还着手创业,种植有机蔬果、承包鱼塘,并经常将优质的产品免费赠送给留守儿童、困难老人等有需要的群体。
直面阳光,在公益路上执着奔跑。刘永春说,人生在世谁都会遇到困难,谁都难免犯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他甘愿做一个“摆渡人”,在别人感到困惑、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传递善意。
转载自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