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条约时代,日本海军在舰船吨位上都劣于假想敌美国海军,因此想方设法提高舰船的品质,以弥补数量上的不足,具体做法是在有限的排水量范围内尽量配备重武装,加强战斗力,在大正末年、昭和初年退出了一系列武备强大、外观雄壮的军舰,但是在最大限度追求武器威力的建造方针下设计出来的舰艇普遍上层重量过大,重心升高,复原性下降,同时,为了减轻舰体重量,以便装债更多的武备,还大量采用电焊技术,在结构强度上存在安全隐患,最终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酿成一连串重大事故,引发了日本海军对舰船制造技术的大检讨,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友鹤事件”和“第四舰队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