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物理吧 关注:39,602贴子:825,291
  • 7回复贴,共1

完全对称的双生子悖论,超出爱因斯坦智商所能理解的范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完全对称的双生子悖论,超出爱因斯坦智商所能理解的范围
相对论宣称自己是最完美的物理科学,能够解释所有质疑它的悖论。很多相对论信徒还为此津津乐道。
但是,我们稍微分析就会发现,相对论号称能解释的悖论,都有最一个基本特征:那就是相互运动的两个人参考系不是完全对称的。然后相对论信徒就用相对论的参考系狡辩来混淆。
以前,我很奇怪,为什么爱因斯坦和相对论信徒没有能力想象一个完全对称的悖论。
后来我得出结论,还是他们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行,对于时间空间这种很需要想象力的问题,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智商所能理解的范围。
现在,我们就来展示一下完全对称的“双生子悖论”。
请发挥想象力(注意,想象力在物理中非常重要,爱因斯坦就是因为想象力低下所以没有能力理解物理学)。
双生子A和B,各自乘坐飞船飞行,经过很多次加速、减速,然后他们关掉发动机,在太空凭惯性飞行。
这时,A和B发现,两人在同一条直线上,对方在相对自己以0.1c高速向自己飞来。他们都可以认为自己是静止的,对方才是高速运动。A带着显示器,计算自己的时间年龄,打在自己的显示器上。B也一样。
然后,AB第一次相遇,相距0.01m擦肩而过,他们都看到了对方显示器的年龄数字。
A在自己的纸上写下自己的显示器年龄A1是20岁,看到对方显示器的数字B1是20岁。
B也在自己的纸上写下自己的显示器年龄B1是20岁,看到对方显示器的数字A1是20岁。
相遇后,他们又继续惯性飞行,A在他自己21岁生日的时候,开启发动机反向加速,在他自己22岁生日的时候关闭发动机,又凭惯性飞行,并写在纸上。
B也是同样的操作。
然后,他们又发现,对方又高速向自己飞来。
他们第二次相遇,再次相距0.01m擦肩而过,又看到对方的显示屏,A又在自己的纸上写下自己的年龄A2是23岁,并写下看到对方显示器的年龄数字B2。B也同样写在自己的纸上。
好,问题来了。A和B写下的数字B2是多少?
1、如果B2不是23岁。那么,他们两人是完全对称的,凭什么不是23岁?
2、如果B2是23岁,那么,在他们相对高速飞行时,按照相对论,对方应该比自己年轻,凭什么再相遇还是和自己一样的年龄?请用相对论公式计算。
相对论信徒谁能解释?
这种完全对称的悖论,已经超出爱因斯坦的智商所能理解的范围。


IP属地:广西1楼2022-11-09 10:49回复
    相对时空观是主观的,客观世界和光速没有关系


    IP属地:山东2楼2022-11-09 11:59
    收起回复
      2025-05-16 15:31:26
      广告
      狭义不行,就换广义,总有一个适合你,噗呲!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11-09 12:51
      收起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2-11-09 17:12
        收起回复
          “双生子佯谬”图解及简答

          (一)图解
          提示:请将(1)(2)的5个节点一一对照来看
          (1)以地球为相对静止态
          1.出发时,地球和飞船均位于O点,视野一致。
          2.飞船行至OA线段中间点时,这时飞船上看到太空中站着一个帅哥,帅哥相对地球永远静止不动,接着飞船“远远地”看见位于遥远的A点的折返点的牌子,并向它飞去。
          3.飞船到达折返点A时,假设距地球10光年,则OA=10光年,飞船上看到A点处放着一块写有“折返点”的标志牌,然后飞船掉头向地球返程。
          4.飞船返回至OA线段中间点时,再次看见帅哥。
          5.飞船返回地球(即O点),地球上年迈的弟弟看到飞船上年轻的哥哥。
          (2)以飞船为相对静止态
          1.出发时,地球和飞船均位于O点,视野一致。
          2.地球出发后,飞船会发现,地球并非按上面(1)“以地球为相对静止时,飞船运动”的镜像(即OB虚线)飞行,也就是看似地球向B点(A点的对称折返点)飞行,其实不然。地球飞行一段时间后,“静止的”飞船突然发现视野里出现了一个帅哥,地球却自始至终都没有看到位于OB线段中间点的美女,以及OB线段上的任何事件。而飞船却“远远地”看见A处折返点的牌子似乎在向自己飞来。
          3.地球继续飞行一段时间,“静止的”飞船竟然看到了由远处飞来的“折返点”的牌子,这时飞船与地球相距10光年。然后“折返点”的牌子开始掉头远离自己而去。
          4.接着,一段时间后,飞船再次看到帅哥,也看到地球与自己在靠近,“折返点”的牌子在与自己远离。
          5.地球返回飞船(即O点),飞船上年轻的哥哥看到地球上年老的弟弟。
          通过上图演示,我们会发现,不论以谁为静态来看,在整个相对运动过程中,地球既没有穿行OA线段,更没有穿行OB线段,既没有看到帅哥,也没有看到美女。地球没有像飞船穿行OA线段那样镜像地去穿行OB线段,在飞船眼里地球似乎走的是虚线,实则地球相对AB线段内并没有位移,而飞船也只是在OA线段内位移。
          相对运动时,地球与飞船并非以O点为中心,分别对相对静止的一方做镜像对称运动。进一步观察,我们会发现,与飞船做相对运动的并非是地球O点,而是包含地球、帅哥、折返点在内的OA线段,是整条OA线段在相对飞船运动。也就是相对运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飞船,一个是OA线段代表的广域但有限的空间,其实这个空间可以理解为就是一个体积庞大的普通物体。而线段上无数点中的任意某个点都不能代表该线段,比如起点地球,地球只是这个相对飞船高速运动的庞大物体的微小组成部分。
          (二)简答
          1.根据尺缩效应公式,物体在静止状态下的长度越长、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快,尺缩的程度就越大,因为相对运动的两个物体其速度一样,所以它们的尺缩差异就表现在长度上,OA线段是以光年为长度单位的庞然大物,而飞船是以米为单位的物体,两者长度差异巨大,所以它们的尺缩效应差距巨大,而尺缩效应与钟缩效应等效,所以飞船上时间变慢的程度远大于地球。
          2.不严格来讲,在地球附近(这个附近是以光年为尺度的)大多数物体相对地球的运动速度都是相对较慢的,也就是说与接近光速的飞船相比,这一宇宙空间相对地球是静止或接近静止的,这样就相当于在地球附近广阔的空间中布满静态点,而飞船在任一点返程,这个点就会与地球形成一个巨大的“物体”(即OA线段的长度随返航点的确定而确定),成为计算飞船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的长度依据。如果飞船不返航(即以地球为端点的射线),虽然飞船照样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但效应计算公式只有速度项,而没有确定的长度项,所以无法计算出结果,也就是飞船上的哥哥虽然更年轻,但若不返回地球,就无法知道比弟弟具体年轻多少岁。
          3.举个例子:宇航员要带女朋友太空旅行,假如飞船可以瞬间达到亚光速,宇航员刚飞出地球大气层,发现女朋友没上船,便返回地球,这时飞船的相对运动对象是比地球略大的这么个物体(或空间),在飞船看来,尺缩效应微乎其微,同样宇航员比女朋友可能只年轻了几纳秒,看到等在发射场的女朋友,宇航员当然开心无比。飞行重新开始,结果一年后,宇航员才发现,女朋友又不在飞船上,只好再次返回地球接女朋友,这次飞船的相对运动对像已经是光年尺度的“物体”了,而迎接宇航员的是已经是抱着外孙的女朋友了。表面看飞船的这两次飞行的相对运动对象都是地球,其实这只是宇航员所希望的。
          (三)结论
          综上,“双生子佯谬”并不影响(甚至可以说不涉及)“相对论”理论本身,其本质就是寻找相对运动“对象”的脑筋急转弯游戏。


          6楼2024-05-08 13: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