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生下三子三女,只可惜除了幼子老十四都已夭折或早逝,而这仅存的幼子还是在她28岁的时候高龄产下的,在过去25岁以上的妃嫔就因为年老色衰和后起之秀崛起而渐渐的不再侍寝了,可见乌雅氏这个幼子的得来不易,所以她也就全身心的抚养小十四,其实这个也不算是乌雅氏偏心眼,实在是环境使然大儿子已经过继出去给皇后抚养,其前途自然比自己抚养要好的多,这就是出身决定的,就好像老八再优秀再贤能再受人敬仰也改变不了自己系辛者库贱婢的人生起点一样,这种情况在关外满洲的时候最为明显,都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大福晋所生自然是有继承牛录,而和战利品一样的女人所生的孩子只是发泄之后的后果,生下来虽然是兄弟但从出身而言其实就是小奴隶,只能伺候哥哥主子而根本谈不上所谓继承大位权力,这就是来自于祖上的血脉压制。在这样的家族氛围长大可以想见其阿哥们压力,都说康熙的儿子们各个都优秀,其实是有背景的因为只有自己足够强大优秀,才能不被轻视,给额娘挣面子,受到父皇的瞩目。而小十四自然而然也养成了要强的性格,因为看到了大哥的战功赫赫,二哥的高贵出身,三哥的学富五车,四哥的沉稳干练,八哥的贤能善缘,九哥十哥的财力雄厚和背景显赫,十三哥随侍在侧,也许小十四的心底里会有一丝自卑的,毕竟父亲的儿子实在是太多了,在他之后还有很多陆续出生的弟弟们,他能分得的宠爱实在稀薄,毕竟侠王老十三也只能圣祖过寻履迹伏地嗅之,也许会有这样一个场景,德妃做寿劳模四哥也许因为办差而缺席贺寿也许顾及嫡母感受而平时很少探望生母,又或者因为和太子交好而忽略了对小十四的友爱,这些点点滴滴都让十四觉得虽然是一母所生,但关系始终是疏远冷漠的。既然自己沾不了四哥什么光,自己的母亲也无法给自己带来什么荣耀和资源,小十四只能靠自己,发愤图强饱读诗书刻苦练功加强修为,使得自己文武双全才气逼人,文韬武略不输哥哥们,在一群弟弟中脱颖而出受到父皇喜爱,但因为年纪原因其城府阅历始和人均八百个心眼子的哥哥们比还是差一大节,也许是被父皇母妃宠爱,又有些自负的性格,(从康熙五十四年开始到康熙去世一直都有支取宫中物品的权力,)也许是行伍出身,在兵营的摸爬滚打又造就性格直来直去,胆子大,虽不是光明磊落也算是阳谋坦荡荡,毕竟搞整治的没有绝对的高雅君子,自身势力太弱而就必须依附于某个小团体,老大老三势力面相对较窄且自成一派,太子党本身除了太子名正言顺的准继承人以外还有老四老十三,根本轮不上他,最终还是只好投靠一向以“贤明”著称的八阿哥。接下来的故事就是电视剧里一样,最开始在八爷党始终是外围不算核心决策人,后来因为老八自己的失利和西北战事地位而逐渐显著并被推举,因为老十四自己本身的军事才能和父皇的宠爱,还有四哥的推荐荣升大将军王,风头一时无两,逐渐开始和老八分化,其实在竞选大将军王期间,四哥八哥也是各怀鬼胎,老十四的腹黑性格也是在众位哥哥们一路指点历练下养成的,夹缝中求生存老十四也是心累的,有一集老十四去四哥府上求支持,老四与福晋灵魂配合互飚演技,把年准备的贺礼分给老十四,使得老十四感动,还有看见老四用餐简朴老十四是动容的,体现了本质上还是善良的,也是为后面救乔引娣做伏笔,要是八爷党遇到乔引娣,老九是肯定会扔出去的,老十扔的时候还是骂骂咧咧的,老八因为贤也许会救,但肯定不会亲自附身喂汤,更不会爱上她,这也体现了老十四本性的善良和真诚,所以才会有爱情的部分,这是他的善良给他的报答,后来老四又在额娘面前以天下为公举贤不避亲的姿态推举老十四,也使得老十四大为感动并对四哥充满信任,作为交换也为了自己不被老八所害而提携年羹尧,这里其实也是为后面老十四耿耿于怀负能量输出做铺垫,因为这个时候老十四是很信任和感激四哥的,并且认为有四哥的支持做大将军王继而当皇上一切都如此顺利,于是老十四一心扑在西北军务并立下战功,满心欢喜的等着父皇的嘉奖,而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信任越深,被四哥欺骗后对四哥的恨意也就越深。此时的老十四不是想当然蜜汁自信,而是当时的环境确实是这样,被父皇宠爱,亲哥的支持,自己也优秀,周围都是拥戴他的,包括当时的人都认为他是准继承人,以至于老十四开始飘飘然,而且大将军王=太子这是当时大家都达成共识的(老四也想当大将军王,奈何自身武力值实在太低,箭术水平堪比人体描边大师)这是老十四人生最高光的时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被众人拥护这个画面和后来奔丧被众人押解形成鲜明的对比,人生落差感不可谓不大,以至于最后老十四就好像被骗的孩子一样恼羞成怒,期间更是遭遇了被八哥死鹰陷害,被李卫限制粮草等等被哥哥们轮流圈踢,以至于老十四后来的大闹灵堂和母后告状等等一系列作死行为不是人性本恶,是发泄愤怒,是想逆风翻盘,是让天下人评评理,确实是被四哥伤的太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