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吧 关注:821贴子:6,039
  • 4回复贴,共1

司马迁的历史评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司马迁的评价:
司马迁在西汉和同时期的评价:司马迁在西汉是太史公和夫子、司马子的崇高地位。
壶遂:尊称司马迁为夫子,是尊司马迁为司马子的开端。西汉称《史记》为《太史公书》。
褚少孙:自称在宫中深爱太史公司马迁写的传记,补充了部分内容到史记中。
桑弘羊:在盐铁会议中尊称司马迁为司马子,引用司马迁的货殖著作批评对手。
杨恽:始把司马迁著作对外公布,汉宣帝杀杨恽,罢司马氏太史公也不再用司马迁子孙。
王凤:担任大司马时评价司马迁的著作非常重要,不宜在诸侯。拒绝东平王求太史公书。
司马迁在新朝的评价:受到尊敬,王莽封司马迁后裔史通子但废太史公,刘扬称颂司马迁。
刘向:称赞司马迁是良史之才,和扬雄都是盛赞司马迁。
扬雄:《太史迁》,曰实录,扬雄在《法言》评价。在王莽新朝,称《史记》为《太史迁》。
扬雄:司马子长多爱,爱奇也。
司马迁在东汉的评价:司马迁在东汉被贬低批评,当时尊谶纬禁私史、抓班固御用。
卫宏:司马迁祖先是史佚世代负责修史,司马迁荐举李陵。
班彪:迁之所记,从汉元至武以绝,则其功也。善述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野,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诚令迁依《五经》之法言,同圣人之是非,意亦庶几矣。
班固:虽然认同刘向和扬雄的评价,但也批评司马迁赞游侠是进奸雄,论货殖是羞贱贫,班固批评司马迁的先黄老而后六经。最后称赞司马迁博物洽闻、幽而发奋,书亦信矣。
刘庄:司马迁著书成一家之言,扬名后世,至以身陷刑之故,反微文讽刺,贬损当代,非谊士也。下诏把司马迁的著作《太史公书》删减发行,仅出他喜欢的十五万字仍称《太史公书》。刘庄在贬司马迁的次年永平十八年病死。
王充:司马子长著书是河汉,其余是泾渭。称赞司马迁著书的浩大。引论衡的案书篇。
桓谭:通才著书以百数,唯太史公为广大,称赞司马迁视野辽阔广大。引太平御览的新论。
王允:批评司马迁揭露汉武帝的错误,责怪汉武帝不杀司马迁而杀蔡邕,不久王允败亡。
孔融:才如史迁,达如子政、信如卞和、智如孙膑。孔融反对肉刑以司马迁等经历为例。
三国:多数朝野人士都是尊敬司马迁。
曹操:在《自明本志》中写自己读司马迁写的蒙恬传等感动得流泪。
曹丕:废汉禅让时让大臣引用司马迁的话为自己称帝造舆论。魏对《史记》解禁。
曹睿:批评司马迁受刑著书,非贬汉武,令人切齿。他抛弃祖父和父亲的亲司马迁立场,但不久就学汉武帝迷信喝符水而年轻早逝。
蒋济:在劝曹睿封禅的时候引用司马迁的著作。
王肃:论司马迁记事,不虚美,不隐恶。刘向和扬雄服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谓之实录。
华覈:劝谏孙皓像汉武帝不杀司马迁那样赦免韦昭。称司马迁和韦昭都是良史之才。
谯周:司马迁著作仅从黄帝开始是不全,增加古史考。


IP属地:北京1楼2023-04-08 15:16回复
    司马迁去世后,儿子司马临和司马观时遭遇李陵祸而改姓隐蔽,其中就有一个为李陵辩解遭阉割,可能是司马观,因为没有记载他有后裔,司马临有后裔就是著名的司马徽,而且司马徽作为司马迁的后裔是迁徙到河南,不同于隐藏在家乡韩城附近的同宗改姓冯氏和同氏,他的子孙也有改姓司氏的在洛阳,改姓马氏的到襄阳。司马徽的先祖是史通子,在新末乱世避难河南。“史通因避莽乱,隐居嵩阳,徵为长门嫡孙,改姓同氏,返归故里,徙居徐村。”司马徽诈死改姓同氏返回韩城故乡,定居徐村。司马迁后裔留在家乡韩城徐村的都改姓冯氏、同氏,司马徽支系的部分改姓司氏、马氏,定居在洛阳和襄阳。
    司马迁后裔生活时间线:
    司马迁太初末去世,史记中止。儿子司马观继官太史公。儿子司马临继爵显武里大夫。
    司马观为李陵辩解被治罪,下狱阉割为中书令,司马临避祸离开长安茂陵显武里回乡隐居。
    司马迁长子司马临让儿子改用冯氏和同氏,在家乡附近的徐村隐居,历经数十年到新朝。
    司马徽先人在徐村得知王莽寻司马迁后裔,前往长安封史通子,恢复司马氏原姓。
    司马徽先人在新朝战乱中逃离长安,隐居在洛阳和嵩阳河南地区,有司马徽等众多子孙。
    司马徽定居颍川郡,这支司马迁后裔用司马氏,主要在河南地区。
    司马徽躲避战乱迁居荆州襄阳,隐居教育诸葛亮、徐庶、庞统、孟建、崔州平、石广元等。
    司马徽在曹操攻占荆州时,诈死离开荆州返回韩城故乡,他的子孙则改姓司氏和马氏。
    司马徽在洛阳的子孙司藩帮助司马懿夺取最高统治权。
    司马氏统一中国,晋朝修建司马迁庙,司马迁子孙部分恢复原姓。
    司马迁后裔在以后的战乱中再次用司氏、马氏、冯氏和同氏等避祸。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4-11 07:03
    回复
      司马光记事准确详实,甚至连字数都记载计算,史记原来是五十二万字,现存四十八万,三家注百万字,现代校注百万字才接近三百万字。现在怀疑亚里士多德名义下的千万字不是个人完成是正常的,古代物质条件没法让个人完成千万字著作。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11-03 03:44
      回复
        司马迁是连篇数字数都统计,史记五十二万字,司马光是统计卷数,资治通鉴内容年限也有准确记载。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11-03 03:52
        回复
          司马迁清明祭祀,司马迁是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4-03 05: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