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公案秒在何处?妙在离相开示!

前一句有僧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要理解这句话,得弄明白何谓万法归一?
何谓万法?从广义上理解万法即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总称。从狭义上理解万法即万千佛经。
何谓归一?在广义上我就不做解释了,解释起来太繁琐。我就从狭义上解释,反正道理都是一样。佛经虽有千千万,但阐述的只有一个,即都在阐述“圆觉自性”。(这圆觉自性,把它叫成真如佛性、或叫成真如妙性、或叫成道、或叫成上帝等等,都一样的,都一个意思。都是那不可见、不可言、不可知、不可意会的东西。)这就叫归一。不要看着个“归”字,就想着是归拢的意思,万法皆是心地上的显现,不是外境的物,如何能归拢呢?所以,这里的归,指的是大道同归之意。
何谓万法归一?《楞严经》卷二中佛陀有开示说:“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所以,应于此处见万法归一,不管用多少手指,皆为指月之用,这万千佛经都是指月的手指,我们因手指的指向,看见月便可。彻悟时,佛法亦需丢掉。
接下来就是僧问的后一句:一归何处?到这里,我们需要明白,万法归一也只是方便说,于心地法界实无万法可得,更无实处归一,所谓万法归一不过万法融通罢了。有句话:一法通万法通,也是对万法归一最好的诠释。所以当小和尚接着问一归何处时,就表明小和尚已经住于法相了。实无一归之处也!
再接下来就是赵州禅师回答:师曰。我在青州作领布衫。重七斤。---这个作答甚为有趣,赵州知道小和尚住于法相,为令小和尚离相见精,赵州说:我在青州作领布衫。这句是赵州以事相为引让小和尚离法相。再接下来,赵州恐小和尚见这句“我在青州作领布衫”时又住于物相,所以补了一句重七斤。---诸位试想一下,有什么布衫能重7斤呢?那当然是没有的。所以赵州的本意是“重七斤”为虚妄相,莫执着。“ 我在青州作领布衫”是契于当下的方便言说,也莫执着。当离相见精!
至此,回到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之问,我们便明白,万法归一是方便说,万法皆是指月的手指,万法皆源自于自性之起用,真如自性演一切法,实无少法可演,莫执着于法相。同时也明白一归何处,是妄想之问,真如自性,无真无妄,无一可归亦无一可离。所谓一念迷佛即众生,一念悟众生即佛。诸位若能于此公案明彻离相见精,即可刹那顿悟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