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喝到的那卡,可能不少就是大曼吕,一样的中小叶种,相似的香气高扬。
比如很多人心心念念,以为是那卡专业户的石x雄。茶客并不了解自己的舌头,只依靠自己的眼睛。
从口感上说,小黑箐、勐龙章、贺南、贺建,甚至蚌冈靠近那卡的部分,都和那卡有相似之处。二十年前,勐龙章据说卖得还比那卡贵一些。
但大曼吕其实也有好有坏,价格有高有低,比如贺南的茶王树,几年前就接近一万一公斤了。
这些寨子也好,茶树也好,在故事被易武系和贡茶系垄断的今天,都不值一提,像街头巷尾无聊的琐事,无人关心,没人想知道他们是谁,味道怎么样,茶客并不相信自己的舌头,只相信自己的耳朵。
在大曼吕,我大概也逛了三年,几个寨子之间有小路,竟也被我找到,惊险地开过几回。大曼吕的茶农并不喜欢我,我坐下就要喝古树,还要求一片片地分开地喝。大曼吕有三兄弟,性格不错,受得了我,他们以前是给雨林供料的,去过的茶地多,但是做饭难吃。
我央了老幺给我做茶,老幺做事踏实些,但工艺理论实在不通,23年摊晾太厚,毁了我几十公斤的料子,气得我冒烟。
24年的时候我让他视频给我看每个步骤,我躺在老班章没有空调的旅馆里,太阳下山了,我和这个黝黑的男人视频,确认细节。摊晾了几公分,几小时,朝天锅温度多少下锅,几公斤,叶温几分钟到几度、多少时候出锅。等等。
茶农不喜欢我也是应该的。
24年的大曼吕,是23年喝中的,那一天晚上,在茶农老王的初制所喝了22片地,喝中了2片。后来再去,新炒出来的工艺问题都大,放弃了。24年时间充裕,直接杀去老王地里挑树,出乎意料,生态好的不行,老王说,你看,那是大桂花树。我站在树下,伸手够不到树叶,但香气垂了下来,落在我身上。
老王说,陆总,要不杀青我杀吧?我说不了,让老幺开皮卡过来拉走了鲜叶,老王扯扯嘴,很不情愿。
老王说,我有个妹子,啊,不是介绍给你那啥,她在大猛龙有茶地,你说要去大勐龙,可以找她。老王是个热心人,说完一拍大腿(他自己的),抹零送了我3公斤鲜叶。
24年5月8日,我在晋江吃完必吃榜的面线糊,加了醋肉、猪肝、海蛎、排骨、一溜吸完,飞回浦东验货。
喝完了一气贯日月的曼撒,喝完了打掉老班章的勐海秘境,我喝到了老幺给我加工的大曼吕,我问他,怎么红梗红叶啊?哎呀,你的摊晾做完,一杀青就容易红梗啊。
我一拍脑门,终于想明白了,按说老幺的朝天锅用得不错,不会出这问题,但今年叶片水分含量低,摊晾充分,游离水太少,酶活性比往年会高很多,极易红变,难怪我今年收到的茶,除了那几个手势特别熟练的,红变都多。
大曼吕的2片地生态好,所以今年减产少,在整个西双版纳堪称奇迹。也因此,24年的普洱茶的高涩问题,在它身上并不明显,23年发现这两片地时的回忆,摇摇曳曳地,从茶汤里浮现了出来。14号地的惊艳香气、8号地的高级内敛,在两片地被拼配在一起后,在坚实的香气中,出现了深邃的甜感,那是超越这两片地本身等级的甜度,令人惊讶,是那种天作之合般的惊讶。
这是我喝过最好的大曼吕了,是那种可以被托举在手上和别人称赞的,值得拥有名字的产区品质。在西双版纳的二流头部茶区里,麻黑石门坎,大黑树林、广别老寨、新班章、桃子寨、都已经是响当当的名字,现在,它也是了。
从23年开始,就在计划做一款中小叶种的古树拼配,这个思路取自于虎洱,不过虎洱不是我的标准,水路粗涩不堪。本来,大曼吕也是我做拼配的原料想法之一,不过现在喝来,它已自成一格,也是一种圆满,另找原料吧,说到底,这两年手里攒的牌面,真的不少了。
比如很多人心心念念,以为是那卡专业户的石x雄。茶客并不了解自己的舌头,只依靠自己的眼睛。
从口感上说,小黑箐、勐龙章、贺南、贺建,甚至蚌冈靠近那卡的部分,都和那卡有相似之处。二十年前,勐龙章据说卖得还比那卡贵一些。
但大曼吕其实也有好有坏,价格有高有低,比如贺南的茶王树,几年前就接近一万一公斤了。
这些寨子也好,茶树也好,在故事被易武系和贡茶系垄断的今天,都不值一提,像街头巷尾无聊的琐事,无人关心,没人想知道他们是谁,味道怎么样,茶客并不相信自己的舌头,只相信自己的耳朵。
在大曼吕,我大概也逛了三年,几个寨子之间有小路,竟也被我找到,惊险地开过几回。大曼吕的茶农并不喜欢我,我坐下就要喝古树,还要求一片片地分开地喝。大曼吕有三兄弟,性格不错,受得了我,他们以前是给雨林供料的,去过的茶地多,但是做饭难吃。
我央了老幺给我做茶,老幺做事踏实些,但工艺理论实在不通,23年摊晾太厚,毁了我几十公斤的料子,气得我冒烟。
24年的时候我让他视频给我看每个步骤,我躺在老班章没有空调的旅馆里,太阳下山了,我和这个黝黑的男人视频,确认细节。摊晾了几公分,几小时,朝天锅温度多少下锅,几公斤,叶温几分钟到几度、多少时候出锅。等等。
茶农不喜欢我也是应该的。
24年的大曼吕,是23年喝中的,那一天晚上,在茶农老王的初制所喝了22片地,喝中了2片。后来再去,新炒出来的工艺问题都大,放弃了。24年时间充裕,直接杀去老王地里挑树,出乎意料,生态好的不行,老王说,你看,那是大桂花树。我站在树下,伸手够不到树叶,但香气垂了下来,落在我身上。
老王说,陆总,要不杀青我杀吧?我说不了,让老幺开皮卡过来拉走了鲜叶,老王扯扯嘴,很不情愿。
老王说,我有个妹子,啊,不是介绍给你那啥,她在大猛龙有茶地,你说要去大勐龙,可以找她。老王是个热心人,说完一拍大腿(他自己的),抹零送了我3公斤鲜叶。
24年5月8日,我在晋江吃完必吃榜的面线糊,加了醋肉、猪肝、海蛎、排骨、一溜吸完,飞回浦东验货。
喝完了一气贯日月的曼撒,喝完了打掉老班章的勐海秘境,我喝到了老幺给我加工的大曼吕,我问他,怎么红梗红叶啊?哎呀,你的摊晾做完,一杀青就容易红梗啊。
我一拍脑门,终于想明白了,按说老幺的朝天锅用得不错,不会出这问题,但今年叶片水分含量低,摊晾充分,游离水太少,酶活性比往年会高很多,极易红变,难怪我今年收到的茶,除了那几个手势特别熟练的,红变都多。
大曼吕的2片地生态好,所以今年减产少,在整个西双版纳堪称奇迹。也因此,24年的普洱茶的高涩问题,在它身上并不明显,23年发现这两片地时的回忆,摇摇曳曳地,从茶汤里浮现了出来。14号地的惊艳香气、8号地的高级内敛,在两片地被拼配在一起后,在坚实的香气中,出现了深邃的甜感,那是超越这两片地本身等级的甜度,令人惊讶,是那种天作之合般的惊讶。
这是我喝过最好的大曼吕了,是那种可以被托举在手上和别人称赞的,值得拥有名字的产区品质。在西双版纳的二流头部茶区里,麻黑石门坎,大黑树林、广别老寨、新班章、桃子寨、都已经是响当当的名字,现在,它也是了。
从23年开始,就在计划做一款中小叶种的古树拼配,这个思路取自于虎洱,不过虎洱不是我的标准,水路粗涩不堪。本来,大曼吕也是我做拼配的原料想法之一,不过现在喝来,它已自成一格,也是一种圆满,另找原料吧,说到底,这两年手里攒的牌面,真的不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