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前身为1953年建立的管理工程教研室,当年汇集了美国哈佛大学公共管理学博士周世逑教授和留苏博士张绮春教授、汤颖教授等新中国第一代管理专家。1959年设立工业管理工程本科专业,1979年招收工业管理工程专业的研究生,1983年9月获得工业管理工程硕士点。1983年12月成立工业管理工程系,1993年扩建为经贸管理学院。1994年由香港旭日集团参与共建,同时更名为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学院跨越经济和管理两大学科门类,下设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应用经济学三个系。
各系下设市场营销( 时尚营销、网络数字营销)、工商管理(战略创新与组织、文旅管理)、财务管理(公司理财、个人理财)、会计学(国际会计、注册会计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商业数据分析、信息系统运营)、电子商务(电商创业与运营、商务数据分析、电商供应链)、供应链管理(全球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数据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际服务贸易、国际商务)、 金融学(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金融工程 )、旅游管理等本科专业和方向。
2024年学院按三个学科大类进行招生,分别是“经济管理试验班”(包括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4个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包括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3个专业)和“经济与贸易类”(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2个专业)。学生在入校后按照教学计划先行学习通识教育和经济管理学科基础课。第二学期根据发展目标、特点在学科大类内自主选择专业, 依据所选专业教学计划修读专业课程。
学院重视校企合作,致力于培养社会紧缺的复合型人才。与IBM公司、SAP公司、用友集团、鼎捷软件、汉得信息技术、兴业证券、百度、携程旅行网、Travelport 集团、苏宁、罗莱等知名企业共建研究中心,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学院为学生提供各种出境学习、实习的机会,目前已与美国、荷兰、德国、法国、芬兰、韩国、中国香港等地10余所大学建立了学分互认制度。
学院构建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应用经济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工商管理硕士(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会计硕士(MPAcc)、金融硕士(MF)、工程管理硕士(MEM)、国际商务硕士(MIB)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以及10个本科专业,并于2017年通过英国工商管理协会(简称AMBA)认证。
学院重点建设城市创意经济与创新服务、互联网+供应链管理、营销与组织变革、大数据与算法、金融创新管理、以及时尚管理等研究方向。
学院现有教职工130余人,其中教育部**学者特聘教授1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名,上海市曙光学者1名,德国洪堡学者1人,上海市浦江人才8人。学院现有各类学生4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00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近1000人,MBA、工程硕士与国际合作办学等学生近1000人。
近年来,学院在科学研究方面成果丰硕,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00余项,在POM、JMIS、EJOR、IEEE Transactions等国际知名SCI/SSCI检索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多篇英文商科教学案例被国际三大案例研究机构之一“毅伟商学院案例库” 在线出版发行。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两个学科均获评B级(前20-30%)。
学院坐落于市中心的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拥有建筑面积逾8000平方米的办公大楼和3200平方米的实验室、研究基地。配有功能 齐全的多媒体教室、案例讨论室、会议室和学术报告厅;建有软、 硬件先进的国家级管理决策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上海市经济管理 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内含财务会计实验室、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实验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实验室、电子商务流程实验室、IBM 实验室、ERP系列流程实验室、金融学实验室、行为科学实验室等)、研究生创新研究基地、东华-IBM 研究中心等,并配有卫星接收、实时行情数据转码系统和大屏幕显示屏等设备,计算机总数达550余台;建有经济管理图书馆,建筑面积超过800平方米,拥有中外文藏书2万余册,中外文期刊、报纸200 余种,可通过校园网和因特网提供各种电子信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