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收了笔中嫪毐威迪文18S,激动得心跳手抖,直接摔了。让各位失望了,我肥嫩的大白腿缓冲了一下,笔没事,就是墨水甩了一地,收拾残局花了我一个小时。
玩百年前的笔就是花钱买苦吃,哪怕没摔,漏墨下蛋家常便饭,手没有一天干净的。不像现产笔,就算摔碎了,也碎得干干净净。
近年来的钢笔玩家都是从现产入门,从78g狩猎者,到入门三金解毒双雄,再到龙鸟派水或者日三家继续升级。这两年一些国产新秀也有很高热度。这些笔用一个词概括,就是近现产日用笔。可能网络社区90%的讨论都在这个范围内。
上面这些玩遍之后,钢笔玩家就会去追求日用之外的玩点。这时有两个方向:一是往上玩,欧系高限或日系手作;二是往回玩,收各种停产笔古董笔。我选择了第二种,一开始是因为省钱,后来是因为有趣。
当前笔圈“古董笔”这个词的指向是模糊的,有的人甚至把一些八九十年代的笔都叫古董笔。我个人认为,停产笔可以统称为“老笔”,但老笔要分为至少3类:70年代以后的应该叫“近产”,因为和现产结构上已经没什么不同了;40到60年代的应该叫“中古钢笔”,有了比较成熟的毛细但还有一些奇怪的上墨,日淘贩子进的货也主要是这一类;40年代以前的才能叫“古董钢笔”,笔舌一槽到底,各方面都非常原始,玩这些的基本都是垃圾佬专捡洋破烂。
我和很多人一样从犀飞利派克开始,基本上都是20年代以后的产品。我感觉老笔玩家更多是专家型的,某款笔在哪一年是什么样都倒背如流,这样的玩家一般会花很多时间在资料查阅和整理上,并且在收集时也会专精特定款式。
但我是一个追求新鲜感的人,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同一款笔绝不会同时收藏两支。以前我说自己是杂食党,但最近学到了一个新词DEI(Diversity, Equity, Inclusive):各放异彩,雨露均沾,兼容并蓄,拿来描述我的指导思想意外地合适,渣男心态一下就高大上了起来。
如此玩了两三年我把国内市场上感兴趣的派克犀飞利玩遍了,并陷入了短时间的钢笔阳痿。作为一个有国际化视野的玩家,我从去年开始海淘捡洋破烂,以威迪文为主。不得不说,国内玩威迪文的人是真的少,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贵,入门款就四位数了;二是老,派克犀飞利基本就玩到20年代为止,更老的本就没什么人玩了,但威迪文以20年代以前的款式为主,老胳膊老腿毛病也多。这就导致在国内市场上的威迪文屈指可数,想玩也基本只能海淘。
和国内市场一样,ebay也有职业贩子和个人卖家之分。职业贩子会把笔修一下,拍照好一点,但挂单价贵得让人瞠目结舌。个人卖家就是sold as is,一问三不知,拍照帕金森,但价格相对合理或者直接拍卖。漏只有一种,就是看上去脏兮兮但实际上没有破的,回来洗洗简单修一下就能用。
说老实话,国内古董笔市场对新人已经比较友好了,一支笔没修好都不好意思挂出来卖,买回来基本上到手即用。以国内的标准,海淘只有翻小车和翻大车的区别。想不翻车只有一种办法:只要我自己不觉得翻车,那就没有翻车。当然这么想的底气源于我多少会点基础维修。淘破烂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洗和修。一年多下来,打磨抛光**电镀什么都会了,大部分的问题自己弄几分钟解决,各种工具也塞了一抽屉。最难的还是拆笔,这是对一个钢笔玩家知识、经验和胆量的综合考验,这个只能量力而行,必要时只能请大佬帮忙。
古董笔玩多了以后我对笔的要求越来越低了。以前还整天复读什么写感什么品控,现在觉得一支笔能写就不错了。一支笔存活百年已是奇迹,这里裂那里裂常有的事。近现产玩的是设计,中古笔玩的是上墨,古董笔玩的就是漏墨。与其说你在用它,不如说你在伺候它。玩笔不就是在伺候笔么,不然你当初为什么叛逆地扔下了圆珠笔中性笔,选择了这种过时的书写工具呢?
玩笔终究是孤独的旅程。到了这个阶段你玩的人家不懂,人家玩的你也不懂。到头来这只能是个自得其乐的过程,如果抱着混圈的心态,玩完日用笔就该退坑了。一天到晚和人吵来吵去挂来挂去有什么意思呢?都花了这么多钱了,至少买点情绪价值吧。
我玩的是体验。把笔一字排开,摆在面前的就是百年的时光。00年代的维多利亚风,20年代的装饰艺术风,40年代的战壕风,60年代的科幻风,80年代的复古风,每支笔都被时代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百年前的笔漏你一手,你会像百年前的人一样啼笑皆非吗?写感也好触感也罢,都是那个时代生活的一部分。我等有生之年应该是看不到时光穿梭成为现实了,但盘弄一支古董笔却使我得以与那百年前的时光产生交汇。
最后是军火展示环节。


玩百年前的笔就是花钱买苦吃,哪怕没摔,漏墨下蛋家常便饭,手没有一天干净的。不像现产笔,就算摔碎了,也碎得干干净净。
近年来的钢笔玩家都是从现产入门,从78g狩猎者,到入门三金解毒双雄,再到龙鸟派水或者日三家继续升级。这两年一些国产新秀也有很高热度。这些笔用一个词概括,就是近现产日用笔。可能网络社区90%的讨论都在这个范围内。
上面这些玩遍之后,钢笔玩家就会去追求日用之外的玩点。这时有两个方向:一是往上玩,欧系高限或日系手作;二是往回玩,收各种停产笔古董笔。我选择了第二种,一开始是因为省钱,后来是因为有趣。
当前笔圈“古董笔”这个词的指向是模糊的,有的人甚至把一些八九十年代的笔都叫古董笔。我个人认为,停产笔可以统称为“老笔”,但老笔要分为至少3类:70年代以后的应该叫“近产”,因为和现产结构上已经没什么不同了;40到60年代的应该叫“中古钢笔”,有了比较成熟的毛细但还有一些奇怪的上墨,日淘贩子进的货也主要是这一类;40年代以前的才能叫“古董钢笔”,笔舌一槽到底,各方面都非常原始,玩这些的基本都是垃圾佬专捡洋破烂。
我和很多人一样从犀飞利派克开始,基本上都是20年代以后的产品。我感觉老笔玩家更多是专家型的,某款笔在哪一年是什么样都倒背如流,这样的玩家一般会花很多时间在资料查阅和整理上,并且在收集时也会专精特定款式。
但我是一个追求新鲜感的人,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同一款笔绝不会同时收藏两支。以前我说自己是杂食党,但最近学到了一个新词DEI(Diversity, Equity, Inclusive):各放异彩,雨露均沾,兼容并蓄,拿来描述我的指导思想意外地合适,渣男心态一下就高大上了起来。
如此玩了两三年我把国内市场上感兴趣的派克犀飞利玩遍了,并陷入了短时间的钢笔阳痿。作为一个有国际化视野的玩家,我从去年开始海淘捡洋破烂,以威迪文为主。不得不说,国内玩威迪文的人是真的少,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贵,入门款就四位数了;二是老,派克犀飞利基本就玩到20年代为止,更老的本就没什么人玩了,但威迪文以20年代以前的款式为主,老胳膊老腿毛病也多。这就导致在国内市场上的威迪文屈指可数,想玩也基本只能海淘。
和国内市场一样,ebay也有职业贩子和个人卖家之分。职业贩子会把笔修一下,拍照好一点,但挂单价贵得让人瞠目结舌。个人卖家就是sold as is,一问三不知,拍照帕金森,但价格相对合理或者直接拍卖。漏只有一种,就是看上去脏兮兮但实际上没有破的,回来洗洗简单修一下就能用。
说老实话,国内古董笔市场对新人已经比较友好了,一支笔没修好都不好意思挂出来卖,买回来基本上到手即用。以国内的标准,海淘只有翻小车和翻大车的区别。想不翻车只有一种办法:只要我自己不觉得翻车,那就没有翻车。当然这么想的底气源于我多少会点基础维修。淘破烂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洗和修。一年多下来,打磨抛光**电镀什么都会了,大部分的问题自己弄几分钟解决,各种工具也塞了一抽屉。最难的还是拆笔,这是对一个钢笔玩家知识、经验和胆量的综合考验,这个只能量力而行,必要时只能请大佬帮忙。
古董笔玩多了以后我对笔的要求越来越低了。以前还整天复读什么写感什么品控,现在觉得一支笔能写就不错了。一支笔存活百年已是奇迹,这里裂那里裂常有的事。近现产玩的是设计,中古笔玩的是上墨,古董笔玩的就是漏墨。与其说你在用它,不如说你在伺候它。玩笔不就是在伺候笔么,不然你当初为什么叛逆地扔下了圆珠笔中性笔,选择了这种过时的书写工具呢?
玩笔终究是孤独的旅程。到了这个阶段你玩的人家不懂,人家玩的你也不懂。到头来这只能是个自得其乐的过程,如果抱着混圈的心态,玩完日用笔就该退坑了。一天到晚和人吵来吵去挂来挂去有什么意思呢?都花了这么多钱了,至少买点情绪价值吧。
我玩的是体验。把笔一字排开,摆在面前的就是百年的时光。00年代的维多利亚风,20年代的装饰艺术风,40年代的战壕风,60年代的科幻风,80年代的复古风,每支笔都被时代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百年前的笔漏你一手,你会像百年前的人一样啼笑皆非吗?写感也好触感也罢,都是那个时代生活的一部分。我等有生之年应该是看不到时光穿梭成为现实了,但盘弄一支古董笔却使我得以与那百年前的时光产生交汇。
最后是军火展示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