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如懿拒绝魏嬿婉示好,魏发现坐胎药真相,二人终成死敌。
如懿的那句“有何苦衷”被狂喷,“媚男厌女”的标签也由此而来。同为女子,同为生存不易的宫妃,她说这话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毕竟她目睹了魏当众受辱,也不可能对魏受了五年苦一无所知。她可以不和魏交朋友,但实在没必要把原本可以拉拢的人推到对立面。她进宫前被家里保护得太好,为人处世过于理想主义,即便差点死在冷宫也容易感情用事。她自己可以情分至上、初心不改,但不能强求别人也如此。话说回来,从凌云彻朋友的角度来看,魏也的确没什么逼不得已的——她可以把受到的任何不公都怪到制度上,唯独在对凌的各种捏扁搓圆上没看到制度对她的压迫。凌的出身不比魏好,受到的压迫也不比她小,却从未以此为理由伤害和利用同处底层的人。
燕窝事件那里如懿是刻薄了,但别忽略了更加刻薄的皇帝。同样是渣,他爹四大爷再享受女人为他争风吃醋的乐趣,也没让甄嬛去教浣碧穿戴;这货享受就罢了,还亲手挑起雌竞,渣出了新高度。选四福晋时在如懿和琅华间反复横跳,成亲后先和如懿圆房(如懿太傻,他又不是不睡别的女人了,反倒为你拉了一手好仇恨,有啥好感动的),这么一系列sao操作下来,她俩就算是亲姐妹也得反目成仇。当皇帝后就更伪善了,挑起女人们斗得你死我活,最后还站在审判者的道德高地上diss她们。另一方面,魏也有需要反思的地方。她多次不经传召在皇帝和其他妃子相处时强行刷存在感,谁会喜欢这样在老板面前抢自己风头的同事啊?人前背后说几句已经是最轻微的回击了。如懿只是顺着圣意说了几句烹饪心得,比恪嫔当面甩脸子客气多了。魏可以有野心有手段,但不能让所有人都知道她野心勃勃。纯妃风头正劲时就大献殷勤,人家一失宠就转头讨好如懿,哪个大哥敢收这样的小弟啊?有人说她对别人不好是因为别人不善在先,对帮过她的婉嫔一直是感激的。她不搞事的时候的确回馈了陈一二,但利用陈搞事情也毫不客气。故剑风波那回好处她拿,事情陈做,帝后失和也是陈向如懿认错——皇帝多翻几回牌子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陈的处境,得罪皇后却是得不偿失,陈真的会喜欢这样的“报恩”吗?
坐胎药事件也是如懿被喷“双标”的原因之一。可如懿也没直接告诉舒妃“你男神给你的坐胎药其实是避孕药”啊?事涉皇帝和太后的权斗,她只能从侧面提醒是药三分毒,还得舒妃足够信任她,愿意听从这隐晦委婉的劝告。如懿劝舒妃别喝药时魏也在场,说话时没有避着她;如懿更是直接回答她不会为了求子乱喝药。舒妃能听劝,魏怎么不能呢?她直到舒妃确定怀孕才告诉如懿偷喝的事情,人家想早早提醒都不好开口。这里逻辑也有问题,魏没有全知视角,不可能知道如懿无意中听到了皇帝和齐汝的对话,那她是怎么脑补出如懿一早就知道她偷喝同款坐胎药的?如果说如懿这个旁观者都能知道她偷喝,那皇帝这个主导一切的人更该知道了,他知道也不阻止,任由她怀不上,不是更可恨么?太医说舒妃有喜时皇帝脱口而出不可能,魏那么敏感的人难道不怀疑?就算她一时没注意,高级顾问春婵也要留心吧?坐胎药这出就是为了让如懿和魏结死仇而结死仇的,其实启祥宫五年加凌云彻移情别恋已经足够让魏恨透如懿了,没必要再画蛇添足。
至此魏彻底黑化,开始平等地害除了皇帝以外的每一个人。这些人里有以前对不起她的,有现在看不起她的,但更多的是澜翠、赵九宵这样的无辜之人和田姥姥一家、钦天监官员等被她利用后灭口的同伙。太后用人再薄情寡义,也不会仅凭猜测就翻脸;皇帝用人再刻薄寡恩,也要掌握实证才除掉吃里扒外之辈,不会因为担心同伙或手下有可能背刺就杀人灭口。就算他要玩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那套,也不会因为心情不好就对纯臣以外的官员喊打喊杀。舒妃对魏固然称不上顺,但不亲近就是“逆”了?人家不亲近就毁容绝育害命,这样的做派哪里是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励志典型,分明是一言不合就大开杀戒的暴君啊!连皇帝和太后这样心狠手辣的统治者都怵她,平凡如草根哪敢共情、哪能共情?人类的悲欢本就不相通,世上就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别说如懿这样从没为钱发过愁的世家千金了,和魏同一个阶层的人也不一定能时时刻刻共情她。她因为纯妃赏了酥酪而欣喜时,其他宫女可能正因为新做的衣裳破了而懊恼呢。真心心疼她的人不是没有,奈何她不懂珍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