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吧 关注:5,597,251贴子:41,759,006
  • 23回复贴,共1

上周末去考了英语一,来说说感受吧,希望对26和之后的有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0 总的感觉是比前年的难度上升了。
原计划是冲着作文去的,准备用1.5-2小时写作文。先打草稿,然后誊写上去,最后默记一次,这样就可以考完背下来了。
到了现场,完形,阅读和排序占用的时间,超过了我的估计,用了1.5个小时才完成。
想法比较多,抽空慢慢更


IP属地:广西1楼2024-12-26 15:55回复
    1 为了方便描述,我先设置一个基准吧。
    先假设有一道标准的阅读理解题:
    一篇文章有5段话;
    在后面有5道题;
    一道题对应一段话;
    对应关系是顺序的,第1题 - 第1段,第2题 - 第2段,第3题 - 第3段,等等;
    用过的段落,就没有用了,做后面的题目不用再考虑它。


    IP属地:广西2楼2024-12-26 16:20
    收起回复
      3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12-26 16:35
      收起回复


        2 这两个图中的,是2010年英语1的第一篇。
        相比于基准,在题目布局上,它就会复杂一点。
        总共有6段话,5道题目。
        有时候1道题目对应2段话,有时候1段话中可以出2道题的答案。
        最后一道题目,要从利用所有段落中的信息,这个自然比只需要利用1段或者2段话的难度要高一些。
        ----------
        但是我们也可以很容易看出来,相比于基准,没有变化的地方也不少。
        在这篇中,对应关系还是顺序的,而且一旦一段话用过了,在做下一道题目时,就基本可以不用考虑了。


        IP属地:广西4楼2024-12-26 16:37
        回复
          cy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12-26 16:54
          回复
            3 无论大家使用了什么方法复习,也无论大家做题的思路和步骤是什么,我们都要面对同一张卷子上共同的题目布局。
            反过来说,阅读理解题,在布局上的可能性,也就这么多。出题老师在调整难度的时候,可以着手的地方也就是这些。
            一篇文章的字数大概是确定的,但是可以【增加段落数量】。
            一篇文章后面的题目数量是5道,这个大概很难变化,但是对应的段落是可以调整的。
            这个调整可能是在【次序】上。
            如果第1题对应第5段,第2题对应第1段,那大家每道题目,都要在全文中找,难度就上升了。
            这个调整也可能是在题目和段落的【对应关系】上。
            如果有3道题是【段落阅读】题,两道是【全文阅读】题,难度也会上升。
            ----------
            在考试的时候,为了考察在今年题目在布局上的特点,我采取了下面的步骤:
            Step 1:先看题干中的信息,看有没有明显提到答案在第几段,看最后一道题是不是涉及全文的
            Step 2: 在余下的题干中,提取核心词,再用它们在文章中找到出答案的段落。
            ----------
            结论是这样的:
            段落数量通常大于题目数量;
            对应关系依然是顺序的;
            用过的段落,基本就没有用的,但是因为今年题目的概括程度高,所以联系上下文,会有助于理解。
            从布局的角度说,可能会比2010稍稍困难一点,但是也没有太多。
            ----------
            这个结论大概符合我之前的期待。
            雅思的难度,要高于英语一,但是雅思题目中对应关系的顺序性非常明显。只是因为题目数量多,会分成不同的类型,有时候新的题型会回头重新利用信息。类似的,用过的段落也基本没有用,除非因为新的题型。
            我个人估计,以后即使再加难度,在对应关系和用过的段落不会再用方面,应该是不会有变化的。


            IP属地:广西6楼2024-12-26 16:56
            回复
              考研最可怕的莫过于你成功的定位了这题所在的句子,又费尽千辛万苦读来读去搞明白了长难句的意思;结果AB两个选项搞的模棱两可看起来谁都说得通又都有点毛病只能二蒙一的时候更可怕的是你发现自己蒙错了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12-26 20:58
              收起回复
                赛季一结束,整个人都好像突然没电了
                最近在朋友的白推荐之下,买了健腹轮。哈哈,当然是那种四个轮子的,独轮的难度太高了。
                做一会事情,就在外面做一组健腹轮练习,感觉精神了好多。


                IP属地:广西8楼2024-12-31 17:32
                回复
                  4
                  完成了大方面的工作,确定题目和段落的对应之后,接下来就是完成小工作,找到题目中的答案出处。
                  这个也可以建立一个基准。
                  这里借用一下2015年的英语二。
                  ----------
                  考研英语是一个标准化考试。
                  出题人需要非常精确地让考生知道自己问的是什么问题,这样产生的结果,【可比较性】才会高。
                  虽然考生见不到出题人,但是两方其实是通过考试,进行了间接的沟通。
                  在阅读理解中,这个是通过每个问题的题干实现的。
                  寻找答案的过程,首先就是先看一下题干中有什么信息。
                  我们可以先看一下2015年的21题题干有什么特点。


                  a. 粉色部分告诉考生,答案的范围是在第一段
                  b. 后面出现了一个句子。
                  我有主帖中有一个是讲简明句法的。
                  题干中出现的也是陈述句,同样是符合那个规则的。(可以参照其中的点1,2和22,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把题干中的句子,放到那个辅助思考的表格中,是这样的:

                  有实际意思的部分,包括两个Who部分和一个Action部分。
                  而这个也是前面图中,帮助我们找到答案所在句子的信息。
                  这个并不是巧合。
                  出题人只能通过题干和考生交流,题干也是一个句子,文章中的也是句子。
                  句子都要传递Who-Action-Whom这些信息。
                  在技术层面上说,寻找答案的过程,就是匹配Whom-Action-Whom信息的过程。
                  c 这些信息有的是直接给出来的
                  原文:most surveys
                  题干:most previous surveys
                  既然我们可以现在讨论,那说明这些surveys都已经有了,就是不写出来,previous这个意思也是很明确的。
                  d 这些信息有的是间接给出来的
                  这个有多重的意思。
                  常常看我帖子的人,可能会注意到,我非常喜欢用一些很日常的思路,比较在增加信息的时候的【单个词】【短语】【句子】
                  第一,在【词】方面,原文和题干不一样
                  原文:suggest
                  题干: found
                  第二,在【句子】方面,原文也没有用和题干一样的句型,比如下面这样:

                  原因也很好理解。这么一来,题目会过于简单。
                  e 要求考生寻找答案的地方,信息非常的明确,在文章和题目中都使用了home


                  IP属地:广西9楼2024-12-31 18:30
                  回复
                    5
                    上面技术性的描写,看起来洋洋洒洒,其实是文字描述本身就啰嗦。
                    对于考生来说,这种题目,是非常直观的,做题的过程,是两个【一对一】的组合。
                    ----------
                    第一个【一对一】,是说从题干的一句话可以找到一个出答案的句子。


                    第二个【一对一】,是说从文章中的,这个出答案的句子,可以直接对应到选项中的一句话。

                    2015英语二的21题,可以说非常直观地把答案给出来了。
                    类似的句式,只是被动变主动。
                    相同的词【at work v.s. work place】,【at home v.s. home】,只是形容词不同【stressed v.s. relaxation】。
                    只要考生注意到原文和题干的区别,这个题目就非常的好做。
                    原文:【contrary to】 most surveys
                    题干: most previous surveys


                    IP属地:广西10楼2025-01-02 16:05
                    回复
                      6
                      我们很容易可以想到,为了提高题目的难度,可以把1 v 1,变化1 v N,甚至 N v N。
                      我们来看一下2010年的21题。

                      21题的题干,仅仅告诉我们答案出在什么段落,这个是一个典型的N v N对应。
                      为了找到正确答案,我们需要把ABCD四个选项,一个一个对照文中的信息,进行Who-Action-Whom式的信息比对。


                      从上图中的色块可以看到,我们不是在用ABCD四句话,和文中的四句话进行比对。
                      在选项中出现的词汇,【零散地】出现在了文章的【不同位置】。
                      在我们最终找到了出答案的句子时,会发现在最关键的位置,需要面对是,是概括程度比较高的两个短语。


                      IP属地:广西11楼2025-01-02 16:48
                      回复
                        7
                        有了前面的基准作为铺垫,可以说一下这次考试对于阅读题的感受。
                        这次难度的提升之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需要概括文章内容来寻找答案的题目增加了。
                        我记得有某篇中,因为在5道题中,看到有2道是这样的,还吃惊了一下。
                        这个对于考试的准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般按照关键字寻找答案的备考方式,前提是有具体对应的内容。
                        哪怕是如前面的 N v N型题目,大家只是工作量大一些。还是可以定位到内容。即使找不到正确答案,在排除几个错误答案之后碰运气,成功率也会从25%,上升到33%,或者50%。
                        这次有几道题,我留意了一下,从题干中的信息,可以定位到段落,但是要找答案,需要把段落中的几句话所表达的内容提炼出来。
                        我们对于句子的理解,是分阶段的。
                        1 最开始我们大概可以看懂一句话,再多看就会觉得精神疲劳;
                        2 然后是可以大概看懂几句话,但是这个是个还是分别理解的,无法把几句话的内容同时思考;
                        3 再然后我们可以同时在脑海中处理几句话的内容。
                        如果说1是前面2015年英语二例题需要的程度,2是前面2010英语一需要的程度,3就是这次英语一需要的程度。
                        对于熟练度的要求增加,本质上就是要求更多的训练时间,或者更加高效的训练方法。


                        IP属地:广西12楼2025-01-22 18:26
                        回复
                          8
                          从题型设定上说,B部分比前面的会更难一些。
                          这个首先是因为,这部分的文章会长一点,自然需要更多的精力。
                          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它的答案与文字之间,不像前面A部分一样,有一个从前往后的自然次序。
                          在A部分,我们每写一道题,用过的段落就不用管了,阅读工作量是在减少的。
                          在B部分,我们的工作量,当然也会随着做题而减少,但是在开始的时候,我们会不得不在多个段落之间寻找合适的匹配。
                          所以,我们在讨论B部分难度增加的时候,也需要一个基准。
                          我之前有一个主贴用2010年的排序题讲过做题的思路,这里就用那个的材料来说一下。

                          我之前有一个主贴用2010年的排序题讲过做题的思路,这里就用那个的材料来说一下。
                          我在这里去掉了对段落进行缩水的步骤,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那个贴子里看。
                          在经过缩水之后的选项中,更加容易看出来,一段话经常可以分成【段首】和【段尾】,在这里是存在一些信息的。我用不同的颜色,把这些信息标注了出来。

                          如果把这些信息,按照首尾呼应的方式进行排列,我们就会找到段落的前后次序。
                          这里其实有很多的信息,我只标记出其中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细看一下,会发现这是在寻找对应关系的时候,已经不像前面Who-Action-whom这种模式,只要把句子中的内容,一个一个比对就可以。
                          这里存在着部分对应,比如在B-F中。但是多数时候,这种对应并不明显。
                          B ... the wholesale food and drink trade ...
                          F ..., wholesale food and drink trade ...
                          从另一个方面说,尽管在做题的时候,我们需要做一些概括,但是程度也不高。比如在E - A中,只是需要我们数数而已。
                          E ... two opposing trends
                          A ... preference for eating out ... eating at home a realistic alternative
                          今年的排序题目,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种【单个句子】层面的对应,并不是非常明显。需要反复品味整个段落的意思,对内容进行提炼,然后再根据常识和文章意思,判断段落之间的关系。
                          于A部分类似,我感觉今年的B部分也在说,仅仅是可以熟练地在脑海中明白一个句子是不够的,考生的熟练度需要进一步提高,在大脑中需要处理多个句子组成的段落,才能够比较稳的确定答案。


                          IP属地:广西13楼2025-01-22 19: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