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原因是尼采没有用户基数足够大的校内论坛,所以不会出现太具有争议性的大话题,且争议性话题不会被引得太爆。如果真爆起来之后也不好说的。
(举例争议性话题的爆和不爆:比如一个逆天发言,下面有三四个正常人回复,这爆点也就被中和掉了;如果流量足够大,一千个逆天发言和三四千正常回复,那就绝绝子了。)
像华政这事情是在b站等媒体平台才引起广泛关注的;而对比浙大、交大等学校,校内的问题往往会在校内论坛消化掉,不会成为外流到社会成为公共平台流量内容。但是尼采校圈属于是部分用户自嗨的场所,一方面没有爆的能力(哪怕当时木工出了点争议也没有多少校内关注度,我周围没一个人知道这事,我自己是一个月后才知道),一方面也没有消化的能力,所以大家如果有事情其实是倾向于直接找其他渠道的(小作文pdf啦,封校期间的微博神人tag啦,etc)。感觉也就大一学生会逛一逛校圈。
以及你财的大家都太忙了,没时间关注这种对立来对立去的胡搅蛮缠的事。这就是我们厚德博学的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