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T票,74年至91年,自1980年开展最佳邮票评选和邮票设计向社会征稿后JT邮票的设计印刷更趋精美,佳票名品不断涌现,精品大部分集中在JT邮票上。连环画的鼎盛时期也是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因无电脑辅助,照相机未普及,当时画家的手工绘制水平空前绝后,邮票也是此况。相比之前的老纪特,JT票的绘制水平达到最高,印刷水平也更高。相比之后的编年票,因时代发展,电脑应用广泛,印刷水平更高,编年票显得更加工整精细,更具视觉冲击力,但画家的手头工夫却不如以前;JT票则更具有艺术的“画味”,赏心悦目,耐人寻味。
JT票,既有强烈文革风的早期,又有精品百出的中期,更有风格过渡于编年票的后期。题材风格广泛、价格存量适中、画面精美、雅俗共赏、老少咸宜、收藏爱好者群体最大。对信销来说,纪特文革量少价高,适合少数高端玩家;编年票量大价低,关注度不高;JT票存量适中,价格高低都有,既适合投资,也适合收藏欣赏,尤其是中期票关注度最高,后期票信销高值大多罕见,充满神秘感,为邮友们津津乐道。
JT票,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70后的集邮者,对JT票有着不可磨灭的情怀。看着手上的JT票,仿佛又回到那大人小孩求票若渴、大街小巷交换交流、流光溢彩如梦幻的时光。80年代,集邮逐渐大热,在那个各种物质缺乏、文化生活简单的年代,精美的JT票吸引众多爱好者,如痴如醉。学生们的零花钱都放在邮票上,一下课就聚在一起换邮票,邮票版子一出现也是围满大堆人。市区邮市高潮时,版子开车拉来10多万元的邮票,零售批发一起来。那时的集邮,不像现在,有集邮目录册,新票未发行就能预先见到样票,那时能见到的邮票不多,集到一张票,就想知道这套票的其它票是什么样子,只想集全一套。看到别人有自己没有的邮票,就觉得很新鲜,很想得到。也不知道邮票的价值,只知道喜欢画面漂亮,如益鸟、猛禽、奔马、天鹅这类都是很抢手,就是不明白小小的生肖票为什么这么贵。我那时读小学,徐悲鸿一套在班上拍卖,我出最高价1元,而版子手里才卖4至5角。大家手上都是低值票,都在找那枚神秘的高值筋票,某同学有T114猛禽的90分差品的信销,在班上耀武扬威,任谁怎么求,就是不换。当时邮局只有几个常用面值的民居普票在卖,因为JT票都在邮市加价卖了。后来我爷爷找邮局的熟人买到多套蔡元培、陶铸、木兰,我把重复的跟别人换了好多票。再后来,邮局偶尔也有少量JT票在窗口当寄信票卖,如徐霞客、六运会、名楼、壁画、古代体育等,记得T123水浒一缺30分,50分10分8分都有卖,谁知它现在涨价这么高。小县城,邮票版子很少来,大家经常在垃圾堆找信封,大多只能找到一些常见的普票。有个亲威家里上辈留下一大本老纪特,都是差品的信销,我们还是觉得新鲜,觉得年代久的肯定值钱,换了我们好多JT。后来知道文革票值钱,班上就有人搞来一堆文革票,一枚就换走好多的JT。4年级时和邻居小孩乘公共车去几十公里的市区买邮票,邻居竟把钱都快买光,余钱只能买到一半路程的车票,不够回家,就躲在车后排座赖着回家,害家人担心一顿好找。大家都来说说自己的集邮故事,定能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