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te同人设定创作吧 关注:8,310贴子:148,660

回复:【灵鳞汇聚·其三/天央御极】苍天青木之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唉,看完女乐浅回一下欠下的评论
先说初读的体验,虽然以我章鱼的学识,印象里他确实是比较谨言慎行的一类将领,但读起来时仍有一种“看上去有点脸谱化啊”的感受,
结果这一点倒是在后面似乎被验证了——与其说他的本性就是一开始描绘的那样忠勇肃慎,不如说是再来一次后竭力扮演理想中的忠将姿态,以赎罪而非爽朗的态度接受、演绎“从者”这一身份,
羁绊所揭示出的他的本色,其实是在为人臣的“忠将”和为人主的“明君”两重光辉的感召下首鼠两端,这本来也就是他作为太保之首的地位,本身便有的“得力下属”与“可靠领导”的双重属性,而他的选择……或许称得上是随波逐流吧。
因此,在被命运推向无法回头的御座之后,尚未明晰自身意志的他,更是被牢元的哈气整应激了。与其当上了篡逆的不爽利皇帝,果然还是作为太保的自己更加愉快吧?而即便有再一次的生命,也只能假装自己从未称帝过,实际上却已经只能扮演而无法真正做回曾经的自己了。当然,当上皇帝后的故事并未在羁绊中展开()
总的来说是在随波逐流方面普通得相当真实的角色,虽然有着英雄的才能,却并未认清自己的本心,也缺少主宰命运不会动摇的意志,像是就在身边面临着困难人生抉择的年轻人啊……虽然牢邈当皇帝时候也并不年轻、
最后是对技能宝具设计的感想。七贯是值得学习的精炼的技能写法。然后宝具,很想吐槽这个表现看起来就是召唤龙型光炮一路横扫,五龙困杀“困”在哪了我请问(
最近太忙了,暂时不接(


IP属地:浙江16楼2025-03-06 23:32
收起回复
    如果你是龙,也好。
    知道了自己会成为龙的人,不断告诉自己自己不想成为龙的人,内心里还是为成为龙的未来心动的人,后悔了成为龙的人。
    弟弟会坐上兄长之位,说到底不就是谋逆?啊不好意思说反了。
    人臣都是说自己无意于人朱之位的,但谁又能分辨是真的无意还是假的无意?就算人臣自己,能分辨吗?身为人臣,否认却渴望着成为人主的未来的他,和身为人主,否认成为人主的现在的他,哪个才是真的他,他能说清吗,他的义父,义弟又能说清吗?


    IP属地:北京17楼2025-03-07 14:46
    收起回复
      比较喜欢技能七贯的介绍,通过二次联想将对应的事迹升华和人体学的概念对位,有一种突出其特质的美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5-03-08 21:31
      收起回复
        非常好大太保,羁绊宝具好味


        IP属地:河北19楼2025-03-10 22:04
        回复
          大太保亚赛个温侯貌啊(赞赏)
          该说是虚伪吗,不,应该说是个别扭的家伙吧,自认为没有为帝的野心,以臣节约束自己,但实际上只是自欺欺人地掩饰内心的渴望,无论是为臣还是为君都无法贯彻其道,是个颇具层次感的角色啊
          而且除了作为个人的形象之外,能够在这个设定里,管窥五代乱世的一角风貌,我觉得是作为你月设定这个框架里很难做到的,也是这个设定最吸引人的一点吧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20楼2025-03-11 00:35
          收起回复
            和预想之中一样,是以残唐五代演义为骨,写出来的一张很符合芦苇风格的卡——
            李嗣源乃是在中原纷乱的五代中,治绩数一数二的佼佼者。
            然而,这位李克用的大太保,李存勖的义兄,本不想做这个“英雄”。
            若无邺城的兵变,庄宗的骤逝,那么他可能一生都是重建的唐王朝最大的忠臣之一。
            芦苇的这张卡我最喜欢的其实就是这一点:
            身为大太保的他,身为君王的他,强大,勇猛,刚直,善良。
            但是,哪怕他想要挽救自己所爱的一切,终究也只是徒劳——
            ——一直到李从荣举起反旗,病入膏肓的他,或许也在憎恨自己的无力与徒劳吧。
            魏武当年所吟之诗“螣蛇乘雾,终为土灰”,大约正是小名邈佶烈的男人一生的写照。
            “吾有天下,由公之血战也,当与公共之”
            若是不曾有过天下,也许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呢?谁知道。


            IP属地:北京21楼2025-03-11 16:48
            收起回复
              看完了,给我一种在看女武神的感觉——起先抛出的引子在”否、否、否”中不断反转,角色的自认和行动带来的反应就像投起的骰子,骨碌碌的转动着,体现出看似随机,实则更为宏观的角度上已被“固定”的天命,而文风,比之前清白简洁的多,不过断句上读着有些费力了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5-03-13 16:53
              收起回复
                不得不说,从能力设计来看,是不可谓不复古的一篇从者卡,而且对龙的使用,似乎有点太多了,这是看完之后的第一感觉
                不过看到后面的话,却感觉对于龙的滥用,反而成为了另一种层面的出彩——毕竟,这位大太保之一生转折改变,都和“龙”或者说,是皇位,息息相关吧
                不管是作为恶虎的养子还是作为蛟龙的兄长,其作为英雄的格调和身为臣子的表现都是尽职尽责,但是,正如那位与之相处时日不多的铁石那般,有时,身份、地位、武力、权势,其就是罪孽与背叛本身,你的行为与意志,反而成了东方甲乙木上,无人关心的细枝末节(
                我没有选择的权力,只有被选择的命运(bushi)
                只是命运的纺线看似难以捉摸,但是归根结底出自人心所驱动的大手,没有人能够逃脱
                题外话,受某知名国漫影响,这位在我心中已经自带一双大耳朵了(bushi)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5-03-15 18:42
                收起回复
                  五代十国中最值得称道的明君,欧阳修称其统治“粗为小康”,司马光亦肯定其“年谷屡丰,兵革罕用”。
                  ——或许着实如此吧。
                  那位文盲明君或许并非怀有成帝之意愿,但是龙便是龙,不论怎么样都不会改变的。宿命的蛛网早就已经为每个人编织了故事。
                  当十三太保们化作相噬的蛟龙,彼此相伴冲锋的盛景也就化为了悲叹的过往。
                  只是身处乱世,身处高位,那有那么多的选择呢?他早已无法代表自己的意愿,而是只能依照那乱世的洪流前进罢了。吞食与被吞食一直是乱世中不会更易的主题。
                  那陷于义弟与君主、武德与背叛之间的身影终究无法改变这纷争的大世。当养子李从珂捧着凤翔反旗逼宫时,十三太保身上的悲剧又是再度重演。
                  是耶,那一声自深夜中感叹“希望上天怜悯苍生,早日降下圣人”的悲叹,又何尝不是对终结五代悲剧的期望呢?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5-03-17 01:17
                  收起回复
                    我去,迟了一个月的评论(并非只有一个月)
                    斯密马赛()
                    属于一如既往的苇卡的同时依然能在不同的点触动人心,苇还是那个苇啊
                    即使是完全不了解五代的我,都听说过的前列的明君,苇写李嗣源的侧重点既不是他的帝王之业,也不是演义中的武将侧面,而是将其内心深处的执念剖析,由无心权位征战沙场的武将,到被迫走上成龙之业,以为自己在麻木的随波逐流,直至最后才明了——自己早已将手放在了玉玺之上,武人被帝王的伟业深深的吸引,只是在沙场上肆意驰骋的武人矜持让他迟迟不愿直面而已。也因此,对于真正将一声奉献给武的“纯”才会向往吧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5-04-04 00:04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东26楼2025-04-04 00:13
                      回复
                        怎么才能把卡写的这么好,你回答我啊,芦苇!
                        七贯的利箭穿不过人心的迷障,在成为什么与本心之间撕扯而不可成就最为炙热的流星。
                        在残破的世界中是不会存留完美的解答的!只能听闻在诸般碰撞之中已然动心改性的至刚。
                        见宿命般的苍天青光之后,在贪婪。惊喜,迷茫,自问之中,实则占据了内心最重筹码的,确是顺应。
                        就这样成为一位明君吧,就这样停下这个乱世吧。就这样执掌至高的权柄吧,就这样成长成理所应当的青龙吧。
                        青木确实成长,成为天地的支柱,却又终究倾倒,未出五行轮回。
                        不可说是违背了自己的本心,仅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无奈罢了。
                        不可说是亏欠了这世界什么,仅是揠苗助长心中妄念的必然而已。
                        在病入膏肓时,在经历过沉浮一生之后,能够扪心叹这一句,该说不说算是活明白了,也算是true end而不是bad end 没问题啊我们的残唐小青龙。


                        IP属地:北京27楼2025-04-09 23:4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