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信息吧 关注:2,091贴子:3,297
  • 0回复贴,共1

WB实验新手指南:如何选择合适的内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内参是什么?为什么它如此重要? 在Western Blot(WB)实验中,内参(Internal Control)就像一把“标尺”,用于校正实验误差,确保目标蛋白的表达差异真实可靠。无论是上样量的波动、转膜效率的不均,还是抗体反应的偏差,内参都能帮助排除干扰,让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 内参的核心作用: 1.校正上样量:通过内参的均一性,验证各组样本是否等量上样。 2.监控实验流程:如电泳分离、转膜效率是否正常。 3.提高数据可信度:期刊通常要求提供内参数据,确保目标蛋白变化的真实性。 常见误区:许多新手默认使用GAPDH或β-actin,却忽略样本类型或实验条件的影响,导致结果偏差。例如,在缺氧或糖尿病模型中,GAPDH的表达可能异常升高,失去参考价值。 二、选择内参的七大原则 1. 样本种属与组织类型 •哺乳动物样本:常用β-actin、GAPDH、β-tubulin,但需注意组织特异性。例如: •心肌或骨骼肌:β-actin表达较低,应改用α-actin。 •脂肪组织:β-actin表达极低,推荐GAPDH或线粒体内参。 •植物样本:选择Plant actin或Rubisco 。 •跨物种实验:优先选择保守蛋白(如GAPDH抗体可能覆盖非洲蟾蜍、小鼠、人等)。 2. 分子量差异 内参与目标蛋白的分子量需相差至少5 kDa,避免条带重叠。例如: •目标蛋白45 kDa时,避免选42 kDa的β-actin,改用36 kDa的GAPDH。 3. 亚细胞定位匹配 根据目标蛋白的分布选择对应内参: •细胞总蛋白:β-actin、GAPDH、β-tubulin。 •核蛋白:Lamin B、Histone H3、PCNA(注意PCNA仅适用于增殖细胞)。 •膜蛋白:ATP1A1(Na+/K+-ATP酶)。 •线粒体蛋白:VDAC1、COX IV。 4. 实验条件的影响 某些处理会干扰内参稳定性: •缺氧或代谢研究:避免GAPDH(因其参与糖酵解,表达易波动)。 •细胞凋亡或增殖实验:避免c-Jun、Lamin B(自身表达可能变化)。 •药物处理(如抗癌药):β-tubulin可能被抑制,需换用其他内参。 5. 抗体特异性与灵敏度 •高稀释比抗体:如Proteintech的GAPDH抗体 稀释比可达1:500,000,节省成本。 •避免交叉反应:确保内参与目标蛋白的抗体无交叉,必要时分两次显色或剪膜检测。 6. 文献支持与验证 •优先选择高引用抗体:例如GAPDH抗体(被引用超8000次)。 •多内参验证:在关键实验中,同时使用两种内参(如β-actin+GAPDH)提升可信度。 7. 特殊样本的处理 •血浆/血清:选用Transferrin(转铁蛋白)。 •外泌体或分泌蛋白:需结合样本特性选择特异性标志物。 三、常用内参推荐表 蛋白类型 推荐内参 分子量(kDa) 适用场景 细胞总蛋白 GAPDH 36 大多数组织,代谢稳定条件 细胞总蛋白 β-actin 42 非肌肉组织,结构稳定条件 核蛋白 Lamin B1 66-72 核膜完整性验证 膜蛋白 ATP1A1 97-110 细胞膜相关研究 线粒体蛋白 COX IV 17-20 能量代谢或线粒体功能实验 血浆/血清 Transferrin 77 体液样本标准化 四、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Q1:内参条带不齐或无信号? •可能原因:抗体失效、上样量不足、转膜失败。 •解决方案:更换新鲜抗体、增加上样量、预染Marker验证转膜效率。 Q2:内参表达量差异大? •可能原因:实验条件影响(如药物处理)、样本提取不均。 •解决方案:更换稳定内参(如核内参替代胞浆内参)、优化裂解步骤。 Q3:目标蛋白与内参分子量接近? •解决方案:剪膜分别检测,或使用不同荧光标记的二抗。 五、总结 选择合适的内参是WB实验成功的“隐形基石”。新手需牢记:没有万能的内参,只有最适合的实验设计。从样本特性、分子量匹配到抗体验证,每一步都需细致考量。遇到问题时,不妨回归文献,借鉴前人经验,或通过多内参验证排除干扰。 记住:内参选对了,你的WB结果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IP属地:河北1楼2025-03-06 10:5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