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吧 关注:4,304,049贴子:62,747,382

谁能详细说说华为为什么不自己建汽车生产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偏偏选择了最low的代工贴牌方式。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3-07 10:15回复
    华为的野心很大。他不造车,但是他想吞并整个汽车圈的智驾,说白了就是行业制定标准的。传统汽车行业在智驾方面跟华为的差距很大。等越来越多的汽车都用上华为的智驾,那些老车企发现跟不上时代,也会放弃自己的,转向与华为合作。再往长远未来看就是其他车企沦为造身体的,华为则掌控了汽车的大脑。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3-07 10:42
    收起回复
      因为任正非保守。当年余承东要自己造车,被任正非否决了。
      华为被美国制裁,收入下滑严重,必须开创新的市场。华为本身对电机电驱电控以及智能驾驶研究很深,但对造车没经验。
      任正非就觉得直接造车万一失败了华为就完了,不如拿华为现有的技术卖卖当供应商。
      所以禁止余承东造车!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3-07 11:34
      收起回复
        不妨想下余承东把华为车做到中国前三 汽车部门营收能占华为百分之几 华为内部话语权得多大


        IP属地:北京4楼2025-03-07 11:40
        收起回复
          遥遥领先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3-07 11:40
          收起回复
            根据现有公开信息,该帖子对华为汽车业务战略的分析基本符合事实,但存在部分细节需进一步核实:一、核心观点正确性验证
            合作模式与车型布局
            正确:华为确实通过与赛力斯、奇瑞、江淮等车企合作,推出问界、智界、AITO 等品牌车型,覆盖中高端市场(如问界 M9 售价 50 万 +)。
            补充:华为强调 “不造车”,但通过 HI(Huawei Inside)模式深度参与设计与技术整合,部分车型被外界视为 “华为汽车”。
            不自建生产线的原因
            战略定位:正确。华为目标是成为智能汽车核心技术供应商(如智能驾驶、鸿蒙座舱),而非传统车企,符合其 “聚焦 ICT 技术” 的战略。
            内部决策:正确。任正非多次明确反对自建工厂,认为造车风险过高;余承东虽曾推动,但最终妥协。
            外部因素:合理。华为缺乏整车制造经验,代工模式可快速利用车企现有产能,降低成本与风险。
            网友讨论的争议点
            支持观点:合理。华为技术赋能确实可能加速行业智能化进程,例如 ADS(智能驾驶系统)已应用于多个合作车型。
            质疑观点:客观。合作车企依赖华为技术可能导致话语权减弱(如赛力斯曾因过度依赖华为被资本市场看衰),品控问题也确实存在(如问界早期车型投诉)。
            二、需核实的细节
            未上市车型信息
            帖子提到 “尊界 S800、享界 S9 猎装版” 等车型,目前华为官方未公布相关信息,可能为网友推测或内部规划,需以官方消息为准。
            价格区间准确性
            部分车型售价(如 17 万 - 150 万)与实际情况存在出入:
            问界 M5 起售价约 25 万,M9 约 50 万;
            智界 S7 起售价约 25 万,R7 约 15 万。
            150 万级车型尚未推出,可能为误传或对豪华车型的预期。
            三、行业背景补充
            华为的技术优势
            华为 ADS 2.0 系统在城市 NOA(导航辅助驾驶)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已覆盖上海、深圳等城市。
            鸿蒙座舱凭借生态互联(如手机 - 车机无缝流转)成为差异化卖点。
            代工模式的风险
            供应链风险:依赖合作车企的生产能力,若产能不足或质量问题可能影响交付与口碑。
            利益分配矛盾:车企与华为在品牌、利润分成上可能存在冲突(如赛力斯与华为曾因渠道控制权争议)。
            四、总结
            该帖子对华为汽车业务的分析基本正确,准确反映了华为的战略定位、合作模式及行业争议。但需注意部分细节(如未上市车型、价格区间)可能存在误差,建议以华为官方信息或权威媒体报道为准。华为的 “轻资产 + 技术赋能” 模式在快速布局市场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平衡合作方关系、保障品控等挑战。分享


            IP属地:广东6楼2025-03-07 11:46
            收起回复
              因为汽车上重资产行业,固定投资太大,风险太高,说白了还是对自己没信心,怕投资打了水漂,不造厂就可以随时止损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3-07 11:49
              收起回复
                聪明人,造车出口被美国限制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5-03-07 11:50
                收起回复
                  因为工厂制造是重资产,万一销量不佳投资巨亏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3-07 11:53
                  收起回复
                    关键全是垃圾厂。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5-03-07 11:54
                    收起回复
                      其实就一个,怕被制裁。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3-07 12:01
                      回复
                        你这问题应该问博世为什么不自己建汽车生产线


                        IP属地:福建12楼2025-03-07 12:09
                        收起回复
                          爱惜羽毛罢了,小米投了多少钱就把厂建起来了,别和我说华为拿不出这钱,他这样成功了博取民声赚钱,失败了舍弃工厂全身而退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5-03-07 12:14
                          收起回复
                            话说豹8算这里面吗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3-07 12:14
                            收起回复
                              不是贴牌,不是代工!鸿蒙智行更像是传统的连锁4s店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03-07 12: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