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两个民国时期的民生数据:小学入学率和人均寿命。
大概在1927-1937年间,有美国民间组织来旧中国,按照国际的标准抽查了民国全国的人均寿命(首都南京周边的村镇人口),大概是35岁。
民国政府很生气,民国部门按照国际的标准抽查了首都南京的人均寿命,大概39岁。以次来和美国的数据抬杠。
因此,我估计是当时的民国政府出手了,所以之后的美国民间组织没有抽查旧中国的小学入学率。
不过有个美国记者,好像不是斯诺,去延安时顺便抽查了附近的小学入学率,大概是5%。能上的起小学的是乡绅、小吏的家庭。
另外,民国的小学入学率是多少,新中国成立后是可以统计出来的,那时候的流动人口很少,邻居和村民是能知道邻家的娃娃有没有上过小学的。文盲率就更好统计了。
大概在1927-1937年间,有美国民间组织来旧中国,按照国际的标准抽查了民国全国的人均寿命(首都南京周边的村镇人口),大概是35岁。
民国政府很生气,民国部门按照国际的标准抽查了首都南京的人均寿命,大概39岁。以次来和美国的数据抬杠。
因此,我估计是当时的民国政府出手了,所以之后的美国民间组织没有抽查旧中国的小学入学率。
不过有个美国记者,好像不是斯诺,去延安时顺便抽查了附近的小学入学率,大概是5%。能上的起小学的是乡绅、小吏的家庭。
另外,民国的小学入学率是多少,新中国成立后是可以统计出来的,那时候的流动人口很少,邻居和村民是能知道邻家的娃娃有没有上过小学的。文盲率就更好统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