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写给曾经对英雄志有过很深体会的人,当然更多是我自言自语。国际惯例,凡看完我贴者,我祝他(她)兔年大顺,男人抱得美人归,女人遇到一个把自己当公主的男人。
看过很多读书论坛罗列的阅读的理由,我最喜欢这个 “无爱可做,所以读书”,权作本文题目。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搞不懂什么是文学,搞不懂为什么某些书应该被叫文学,这个问题显然不是某文学理论书籍能解决的,后来我慢慢理解了,还得借助前苏联著名散文大师 帕乌斯托夫斯基在《金蔷薇》里的表述,但我还是说不出什么是文学,但这种理解却与以前不一样了。
如果我做了中学班主任,《金蔷薇》是我最想推荐给学生阅读的一本书,如果你不知道何谓文学,请看那句著名的话 ————“每一个刹那,每一个偶然投来的字眼和流盼,每一个深邃的或者戏谑的思想,人类心灵的每一个细微的跳动,同样,还有白杨的飞絮,或映在静夜水塘中的一点星光——都是金粉的微粒,沙梅的金蔷薇我觉得有几分像我们的创作活动。奇怪的是,没有一个人花过劳力去探索过,是怎样从这些珍贵的尘土中,产生出移山倒海般的文学的洪流来的”,我想,读完一些书后,再来体会这段话,你会心有戚戚焉。
我并不是想论证《英雄志》乃文学,我根本不这么认为,而且我也搞不懂武侠小说与文学的关系,这些话题我先抛在一边。我只是想表达一种阅读的体验,那种和创作者共鸣的体验。
如以上所述,阅读的体验是一种移情似的想象与审美,你把自己代入书里的人物中去,并非说我们必须yy自己是卢云,但你如果感觉自己无法俯视卢云,无法俯视英雄志里每一个用心写出来的人,那么你就更接近我说的这种体验。比如英雄志里我喜欢的人物之一艳婷,我在她身上获得了自己对自己的观照与审视,或许略显夸张和牵强,但我明显感觉,艳婷是美的,我觉得她灵魂是美的,在这里我采用了陀氏的逻辑------“从虚伪里找出真诚,从罪恶里找出单纯”。
显然,这是一种主观的自我代入,但“文学”(或者说英雄志)很大程度上就是这样,抛开现代文学里那些经典里眼花缭乱的技巧和叙事方式(那是创作者们更需要要关注的),我们读者很多时候的阅读更是一种自我代入的体验,体验他人的情感,也体验自己,在其中面对别人也找到自己,这可简单的概括为yy。在这个意义上,《百年孤独》和《英雄志》之于我是同等地位。无可避免,这个过程是主观的,我能在艳婷身上发现美,而你却很难,你能理解卓凌昭,我却认为其人没什么意思。甚至你觉得《英雄志》都不过尔尔,这是读者的权利。
所以对我而言,阅读不会带来什么实质性的东西,认真阅读永远是一种情感体验,阅读带来的饥渴是一种毒瘾,如同爱情一般无法分析。如果你愿意去了解一个你想了解的人,你会突然发现他(她)成了一本书,像书上写的一样是一个迷宫,我喜欢这种探索过程,所以我也喜欢读书。
阅读好书就像面对一个喜欢的人一样,你永远能发现美,你永远能体会战栗的感觉,虽然那可能仅仅是你赋予的,你的幻觉,在这个幻觉里,你脱光了自己的灵魂,与他(她)相视,无处可遁。
你若有这种感觉、渴望这种感觉,我劝你读书去吧,像当初读《英雄志》一样。你若没这种感觉,我恭喜你,你悟道了,世界一切乃浮云的真理,你早就参悟。
看过很多读书论坛罗列的阅读的理由,我最喜欢这个 “无爱可做,所以读书”,权作本文题目。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搞不懂什么是文学,搞不懂为什么某些书应该被叫文学,这个问题显然不是某文学理论书籍能解决的,后来我慢慢理解了,还得借助前苏联著名散文大师 帕乌斯托夫斯基在《金蔷薇》里的表述,但我还是说不出什么是文学,但这种理解却与以前不一样了。
如果我做了中学班主任,《金蔷薇》是我最想推荐给学生阅读的一本书,如果你不知道何谓文学,请看那句著名的话 ————“每一个刹那,每一个偶然投来的字眼和流盼,每一个深邃的或者戏谑的思想,人类心灵的每一个细微的跳动,同样,还有白杨的飞絮,或映在静夜水塘中的一点星光——都是金粉的微粒,沙梅的金蔷薇我觉得有几分像我们的创作活动。奇怪的是,没有一个人花过劳力去探索过,是怎样从这些珍贵的尘土中,产生出移山倒海般的文学的洪流来的”,我想,读完一些书后,再来体会这段话,你会心有戚戚焉。
我并不是想论证《英雄志》乃文学,我根本不这么认为,而且我也搞不懂武侠小说与文学的关系,这些话题我先抛在一边。我只是想表达一种阅读的体验,那种和创作者共鸣的体验。
如以上所述,阅读的体验是一种移情似的想象与审美,你把自己代入书里的人物中去,并非说我们必须yy自己是卢云,但你如果感觉自己无法俯视卢云,无法俯视英雄志里每一个用心写出来的人,那么你就更接近我说的这种体验。比如英雄志里我喜欢的人物之一艳婷,我在她身上获得了自己对自己的观照与审视,或许略显夸张和牵强,但我明显感觉,艳婷是美的,我觉得她灵魂是美的,在这里我采用了陀氏的逻辑------“从虚伪里找出真诚,从罪恶里找出单纯”。
显然,这是一种主观的自我代入,但“文学”(或者说英雄志)很大程度上就是这样,抛开现代文学里那些经典里眼花缭乱的技巧和叙事方式(那是创作者们更需要要关注的),我们读者很多时候的阅读更是一种自我代入的体验,体验他人的情感,也体验自己,在其中面对别人也找到自己,这可简单的概括为yy。在这个意义上,《百年孤独》和《英雄志》之于我是同等地位。无可避免,这个过程是主观的,我能在艳婷身上发现美,而你却很难,你能理解卓凌昭,我却认为其人没什么意思。甚至你觉得《英雄志》都不过尔尔,这是读者的权利。
所以对我而言,阅读不会带来什么实质性的东西,认真阅读永远是一种情感体验,阅读带来的饥渴是一种毒瘾,如同爱情一般无法分析。如果你愿意去了解一个你想了解的人,你会突然发现他(她)成了一本书,像书上写的一样是一个迷宫,我喜欢这种探索过程,所以我也喜欢读书。
阅读好书就像面对一个喜欢的人一样,你永远能发现美,你永远能体会战栗的感觉,虽然那可能仅仅是你赋予的,你的幻觉,在这个幻觉里,你脱光了自己的灵魂,与他(她)相视,无处可遁。
你若有这种感觉、渴望这种感觉,我劝你读书去吧,像当初读《英雄志》一样。你若没这种感觉,我恭喜你,你悟道了,世界一切乃浮云的真理,你早就参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