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事件为国内最为诡异的一次第三类接触事件,因为在事发时的70年代改革开放前期,在当时国内交通环境还不畅通,讯息也不够发达的情况下,一个朴实的农民又是如何一夜之间被人背着飞去远在千里之外的城市的呢?CCTV曾报道过这一神奇事件,名为《谁在背着我飞行》,当事人黄延秋曾到北京做了催眠调查,以下为当年参与调查的记者记录的催眠报告。
12月14日上午9时,我和黄延秋、冀建民三人如约来到了吴医师的诊室。我和吴医师先商谈了一下对黄延秋的催眠调查方案,打算从时间顺序开始,先调查黄延秋的第一次神秘失踪,再调查他的第二次、第三次神秘失踪,以及第三次失踪中在9个城市的详细经历。我俩确定了每段催眠过程中需要重点问询的问题,以简要提纲的形式在催眠状态下问询黄延秋。以下对话中,吴是催眠师吴医师,黄是当事人黄延秋,张是调查员张靖平。
1、第一时段催眠,第一次神秘失踪(1977年7月27日夜)
吴医师先和黄延秋聊家常,问询他21岁那年的情况,然后开始对坐在沙发上黄延秋作催眠,(以下催眠过程中,省略吴医师实施催眠术的一些具体细节)。
吴:现在你好好躺舒服了,放松,别紧张,放松,很自然地放松……你的头部不要动,眼睛看着我手中的笔随笔左右移动……
吴医师一边用缓慢的语言对黄延秋进行催眠诱导,一边不断地左右移动手中的笔。
吴:放松,舒服地放松,你有感觉吗?
黄:眼睛有点儿累。
吴:现在你闭上眼睛,头脑一片空白……时光倒流,你也回到了从前,当你的记忆回到21岁的时候,房子是什么样子,你想起了房子的样子,后来发生了一件很大的事情,那时你才21岁。你在想,天黑会发生什么事情,天完全黑了下来了,在你自己的屋子里,请想想在你自己的屋子里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就在那天夜晚,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这声音使你感到你惊奇。现在请你告诉我,那天晚上你听到声音了吗?
黄:听到声音了。(此时的黄已进入催眠状态了)
吴:听到声音了,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
黄:是汽车走的声音。
吴:除了声音,你看到了什么?
黄:看到不是我的家乡了!
吴:那天晚上请你想想,你还是回到你的屋子里,那间房子是什么样子的?
黄:两间房子。
吴:两间房是通着的吗?
黄:是通着的。
吴:两间房子间有门吗?
黄:中间没有门。
吴:那天晚上您是一个人睡在屋子里吗?
黄:是一个人。
吴:你睡着了吗?
黄:我睡着了。
吴:您睡得好吗?
黄:不舒服。
吴:那你在醒来的时候,你已经在一个城市的街道上了,是吗?
黄:是的。
吴:你从你睡觉的屋子里到这个城市的街道上,你感觉你是怎么走的,怎么去的?
黄:想不起来!
吴:不要着急,慢慢想。好,现在还回到那间屋子里,你睡觉时脱衣服了吗?
黄:脱了衣服了。
吴:那你醒来的时候,是脱了衣服还是穿着衣服?
黄:穿着的。
吴:还是你自己的衣服?
黄:是的。
吴:你躺在街上,当时什么感觉?
黄:发现身边有个包裹。
吴:你打包裹了?
黄:打开了。
吴:小包里是什么东西?
黄:是衣服。
吴:是谁的?
黄:是我的衣服。
吴:是你夏天穿的衣服?
黄:有夏天的,有冬天的。
吴:冬天的衣服是什么样子?
黄:一个棉袄,是粗布作的。
吴:你起来以后,你想想,回忆一下,当时周围有些什么东西?
黄:有个商店。
吴:商店什么样子?
黄:七八层高。
吴:它的门是什么样子?
黄:门想不起来,我知道以后,看到这里不是自己的家乡,就在那儿哭了!
吴:你在那儿哭?
黄:想着没法回去。
吴:商店门口有人吗?
黄:有人。
吴:多吗?
黄:多。
吴:再想想,你能看到商店的名字吗?商店有名字吗?叫什么商店?
黄:我想不起来,
吴:你当时看到商店有名字吗?是写在门上,还是写在上面,写在楼上呢?商店的名字是用霓虹灯,还是挂牌子?
黄:我光想起楼上边有商店名字。
吴:你当时进入商店里了吗?
黄:没有。
吴:这马路宽吗?
黄:不很宽,两、三丈宽。
吴:马路上车多吗?
黄:不很多。
吴:你在马路上看到交通警吗?
黄:没有看到交通警。
吴:接着向下想,后来有两个交通警把你带走了,是吗?
黄:对。
吴:他们把你带到了收容站?
黄:他们没有去。
吴;那你怎么去的?
黄:他们给我买了火车票,把我送到火车站,我坐火车去的。
吴:这两个交通警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
黄:白色的。
吴:你还记得他们的长像吗?
黄:有点印象,我想起来了!
吴:好,说说他们的长像?他们说话的声音?他们说话和我们相似吗?穿着白色的衣服,衣服是白色的吗?
黄:是的的。
吴:裤子是白色的吗?
黄:裤子是白的。
吴反问:裤子也是白色的?
黄:也是的。
吴:带没带帽子?
黄:带着帽子。
吴:是白色的吗?
黄:是白的。
吴:是那种大沿帽吗?
黄:是白大沿帽。
吴:系皮带了吗?
黄:系着呢。
吴:身上挎警棒、手枪了吗?
黄:没有。
吴:他们把你送到火车站,怎么去的?
黄:步行去的。
吴:走了多长时间?
黄:十来分钟。
吴:火车站什么样子?
黄:挺大的候车室。
吴:火车站门外有大广场吗?
黄:没见什么广场。
吴:到火车站是休息一会儿呢,还是直接上了火车?
黄:休息了不大会儿,他们就送我上了火车。
吴:你能说说从候车室火车站这段路是怎么走的?
黄:步行走的。
吴:那么候车室离火车站远吗?
黄:候车室就在火车站。
吴:上了火车后,你又坐了多长时间车,才到上海那边?
黄:六、七个小时吧!
吴:下了火车以后你是怎么走的?
黄:下了火车,我去了车站派出所。他们让我上了三轮,一个人骑的那种三轮,把我送到了遣送站(注:上海蒙自路遣送站)。
吴:出了火车站,你怎么到收容所的?
黄:就是三轮车拉我到那儿的。
吴:三轮车的司机认识你吗?
黄:不认识。
吴:他跟你打招呼了吗?怎么你就坐到他车了呢?
黄:那是车站派出所让坐的。
吴:那派出所有警察吗?
黄:他们没有几个人。
吴:你下了火车,是他们接的,还是你自己走到火车站派出所的?
黄:我自己走到的。
吴:你为什么要去火车站派出所?
黄:因为在南京的时候,给我买票的交通警他们让我找车站派出所的。
吴:你找到派出所,派出所的人你认识他们吗?
黄:不认识。
吴:他们带着大沿帽吗?
黄:带着大沿帽。
吴:后来你就到了收容所?
黄:对,就是他们说的遣送站。
吴:遣送站的门是什么样子的?
黄:是一个大铁门。
吴:进去以后有人接你吗?
黄:进去以后,遣送站有人把我接到了一个三间的大屋子里。
吴:接你的人是男的、女的,有几个人?
黄:男的,有三、四个人。
吴:这些人穿制服了吗?
黄:他们没有。
吴:穿的是什么衣服?
黄:有兰的,有黑的。
吴:当时你的火车票一直放在什么地方?
黄:火车票一直在我的包里包着呢。
吴:上火车后你看了那个车票了吗?
黄:看了。
吴:还记得那个车次吗?
黄想了几分钟说:想不起来了。
吴:你还记得你上火车的`时候是上午、下午还是晚上?
黄:晚上。
吴:在火车上,你睡觉了吗?
黄:没有睡。
吴:当时在火车上你头脑还算清楚吗?
黄:头脑还算清楚。
吴:当时你在火车上对发生的这些事情,你想过吗?
黄:当时急着回家,没有想这些事情。
吴:你为什么想回家?
黄:怕家里人着急。
吴:你有没有感到害怕?
黄:感到害怕。
吴:害怕什么?
黄:害怕能不能回去?
吴:还有别的吗?
黄:想不起来了。
吴医师开始施术结束催眠,唤醒黄延秋:好,现在不想了,全身放松……睁开眼睛。
2、第二时段催眠,第一次神秘失踪
休息一会儿后,吴医师开始施术,对黄延秋作第二时段回归催眠调查。
吴:现在全身放松,从肩膀到胳膊都放松,不要紧张……轻轻闭上眼睛……现实已不存在啦。你在向过去回忆,回忆那天晚上发生的情景,你睡在自己的家里,你听到了声音,那是一种什么声音,当你再醒来的时候,你已经在另一个城市的马路上,你看到了商店,你看到了人。那里已经不是你的家乡,不是你的房子。现在请你好好回忆,你能回忆起来是怎么到这个城市的,请您回答我。你是被什么带到这个城市的?黄:回忆不起来。
吴:你想想,在城市的马路旁,你哭了,是吗?
黄:是。
吴:后来来了两个交通警,他们来到了你面前是吗?
黄:是。
吴:那两个交通警和你说了一些什么样的话?请告诉我。
黄:他们说上海有个遣送站,买了车票,把你送到遣送站,遣送站就会把你送回家啦!
吴:他们看到你在哭吗?
黄:看到啦。
吴:他们说些什么?
黄:他们说,你为什么在这儿哭呀?
吴:你说什么?
黄:这不是我家乡,我回不去家了。
吴:你告诉他你家乡名字了吗?
黄:告诉了。
吴:他们说什么?
黄:他们没说什么。
吴:你把包袱给他们看了吗?
黄:没看。
吴:他们是怎么把你送到火车站的?
黄:步行。
吴:他们是走在你的前边还是走在你的后边?
黄:他们走在我的两侧。
吴:他们的手碰到你的身体了吗?
黄:没有。
吴:后来就上了火车,在火车上你感觉大约多长时间?
黄:六、七个小时。
吴:到了车站后,你就到了火车站的警察局去了吗?
黄:是火车站派出所。
吴:你在火车站看到了什么人,又看到了那两个送你的交通警吗?
黄:没有看到。
吴:那么在火车站派出所,这些民警对你说了什么?
黄:他说你到这儿干啥哩?我要找遣送站,他说找遣送站,好吧,坐上三轮车就把你拉到遣送站了。
吴:他们问你的名字了吗?
黄:没有。
吴:他们问你从哪里来的吗?
黄:他们问你到遣送站,谁让你去的?我说南京站有两个民警叫我找你们,叫你们把我送到遣送站。
吴:三轮是什么样子的?是汽油的,还是电动的?
黄:汽油的。
吴:能坐几个人?
黄:五、六个人。
吴;三轮车除了你还坐了其它人吗?
黄:没有。
张(靖平):那你花多少钱买三轮车票?
黄:没有买票。
张;那你没有买票他怎么能拉你走呢?
黄:这个我也不清楚。
张:是你叫的三轮车,还是派出所同志叫的?
黄:是派出所同志叫的。
吴:是三轮,而不是四轮?
黄:三轮,它不大,是帆布的。
吴:派出所同志是怎么招呼三轮车司机的,对他说了什么话?
黄:说什么话,我不知道,那儿三轮车很多,他就喊了一个,叫他来了。
吴:三轮车是停在火车站站门口吗?
黄:就在上海火车站广场。
吴:停得多吗?
黄:停得多。
张:三轮车师傅和你说话了吗?
黄:没有。
张:在这个过程中,你从南京到上海,还看见那两个交通警了吗?
黄:没再看见。
张:你仔细想想,你是怎么从家中到南京的呢?
黄:想不起来。
吴:我给你提个醒,你睡在你屋子里,有什么声音?
黄:没有什么声音。
张:有没有什么人进来,说要带你走呢?
黄:没有。
张:那你怎么知道你当时就在南京呢?
黄:那里写着南京某某商店,什么南京站的。
张:你看见南京站,南京站离你多远呢?
黄:我到了站时才看到。
张;大概有多远?
黄:几百米吧!
张:南京站上面的字是带霓虹灯的,还是不带?
黄:带灯的。
张:你回想一下,南京站是在你对面,左边还是右边?
黄:在左边。
张;你除了看到南京站上边有字外,还看到其它大的建筑上有字牌吗?
黄:没太在意,只记得有个很大的水池,挺大的。
张:水池里有水吗?
黄:有。
张:喷水吗?
黄:不喷水。
张:这水池是在南京站的那边?
黄:在南京站的前边。
张:那你看,你环顾四周,当时,南京站四周还有其它高层的建筑吗?
黄:其它建筑都不很高。
张:比商店矮的建筑有几层呢?
黄:那里不都是楼房。
张:是什么样的房子呢?
黄:那里有买饭的,不是瓦房。
张:那你再仔细地回忆,这商店有没有有字的地方,标明它是什么商店?
黄:想不起来。
张:你看到车站有没有进进出出的旅客?
黄:有。
张:你在遣送站待了有十几天呢?
黄:二十多天吧。
张:那两个交警送你上上海火车时,对你说什么话了吗?
黄:他们说到上海有遣送站,你到了那儿,就把你送回去啦,别的什么就没有说。
张:你在遣送站里怎么想,你都想些什么? 吴:你有没有觉得这事很奇怪?
黄:就是这事不理解,挺奇怪的。
张:后来有人接你出去是不是挺高兴的?
黄:有人接我出去我高兴地哭啦!
吴:你还有没有新的想法?
黄:没有。
张:还能不能回想起你是怎么从肥乡家中到南京的?
黄:想不起来。
吴医师施术使黄延秋结束了催眠状态。
说明:12月14日上午进行的两个时段关于黄延秋第一次失踪的回归催眠调查,更细致地从黄的记忆中滤出了他在
1977年7月27日深夜从家中到南京及28日到上海遣送站这段时间的经历。在催眠中他仍未能回忆起他是如何从肥乡家中到达南京站不远处的一个七、八层商店前的。其后两个交警模样的人给他买了从南京到上海火车站的普客车票,送他上车,指点他到上海站后找车站派出所,再由车站派出所民警叫三轮车把他送到上海的遣送站,其后其家人通过邻村乡亲在上海部队当军官的亲戚将他接出了遣送站,乘火车家中。第一、二时段的催眠调查主要调查他从家中莫名地到达南京,以及最后被送到上海蒙自路遣送站期间发生的事情。和冀建民的采访报告比较,催眠调查更详实地反映出黄延秋到达南京时,是在离南京火车站不远处以及周边环境的细节,有一个较大出入是冀建民的报告中说:那两个交警在上海站接了乘火车到达上海的黄延秋,是两交警将黄延秋送到蒙自路遣送站的,而在催眠调查中黄说在上海没见到两个交警,是他按两交警指点自己找到上海站派出所,民警同志叫了一辆三轮将黄延秋送到遣送站。
就这个出入我问了黄延秋,他说当时冀建民87年采访他时,乡亲们就这事说什都有,因而心情不好,不想让冀写这个东西,有的情况没有告诉冀,冀建民谈及他调查报告时说,这事是他根据黄在事发十年后的回忆写的,不可能都记忆准确,而且有时要照顾一下这份调查报告的可读性,这两点是催眠调查与当初采访调查情节上有个别对不上的部分原因。从上述催眠调查情况可看出,回归催眠确实能使被催眠者更清晰地回忆起在清醒状态下不易想起的细节,何况肥乡飞人事件距今已25年多了。
当时根据黄延秋的回忆勾画的高登民,高延津画像。

12月14日上午9时,我和黄延秋、冀建民三人如约来到了吴医师的诊室。我和吴医师先商谈了一下对黄延秋的催眠调查方案,打算从时间顺序开始,先调查黄延秋的第一次神秘失踪,再调查他的第二次、第三次神秘失踪,以及第三次失踪中在9个城市的详细经历。我俩确定了每段催眠过程中需要重点问询的问题,以简要提纲的形式在催眠状态下问询黄延秋。以下对话中,吴是催眠师吴医师,黄是当事人黄延秋,张是调查员张靖平。
1、第一时段催眠,第一次神秘失踪(1977年7月27日夜)
吴医师先和黄延秋聊家常,问询他21岁那年的情况,然后开始对坐在沙发上黄延秋作催眠,(以下催眠过程中,省略吴医师实施催眠术的一些具体细节)。
吴:现在你好好躺舒服了,放松,别紧张,放松,很自然地放松……你的头部不要动,眼睛看着我手中的笔随笔左右移动……
吴医师一边用缓慢的语言对黄延秋进行催眠诱导,一边不断地左右移动手中的笔。
吴:放松,舒服地放松,你有感觉吗?
黄:眼睛有点儿累。
吴:现在你闭上眼睛,头脑一片空白……时光倒流,你也回到了从前,当你的记忆回到21岁的时候,房子是什么样子,你想起了房子的样子,后来发生了一件很大的事情,那时你才21岁。你在想,天黑会发生什么事情,天完全黑了下来了,在你自己的屋子里,请想想在你自己的屋子里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就在那天夜晚,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这声音使你感到你惊奇。现在请你告诉我,那天晚上你听到声音了吗?
黄:听到声音了。(此时的黄已进入催眠状态了)
吴:听到声音了,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
黄:是汽车走的声音。
吴:除了声音,你看到了什么?
黄:看到不是我的家乡了!
吴:那天晚上请你想想,你还是回到你的屋子里,那间房子是什么样子的?
黄:两间房子。
吴:两间房是通着的吗?
黄:是通着的。
吴:两间房子间有门吗?
黄:中间没有门。
吴:那天晚上您是一个人睡在屋子里吗?
黄:是一个人。
吴:你睡着了吗?
黄:我睡着了。
吴:您睡得好吗?
黄:不舒服。
吴:那你在醒来的时候,你已经在一个城市的街道上了,是吗?
黄:是的。
吴:你从你睡觉的屋子里到这个城市的街道上,你感觉你是怎么走的,怎么去的?
黄:想不起来!
吴:不要着急,慢慢想。好,现在还回到那间屋子里,你睡觉时脱衣服了吗?
黄:脱了衣服了。
吴:那你醒来的时候,是脱了衣服还是穿着衣服?
黄:穿着的。
吴:还是你自己的衣服?
黄:是的。
吴:你躺在街上,当时什么感觉?
黄:发现身边有个包裹。
吴:你打包裹了?
黄:打开了。
吴:小包里是什么东西?
黄:是衣服。
吴:是谁的?
黄:是我的衣服。
吴:是你夏天穿的衣服?
黄:有夏天的,有冬天的。
吴:冬天的衣服是什么样子?
黄:一个棉袄,是粗布作的。
吴:你起来以后,你想想,回忆一下,当时周围有些什么东西?
黄:有个商店。
吴:商店什么样子?
黄:七八层高。
吴:它的门是什么样子?
黄:门想不起来,我知道以后,看到这里不是自己的家乡,就在那儿哭了!
吴:你在那儿哭?
黄:想着没法回去。
吴:商店门口有人吗?
黄:有人。
吴:多吗?
黄:多。
吴:再想想,你能看到商店的名字吗?商店有名字吗?叫什么商店?
黄:我想不起来,
吴:你当时看到商店有名字吗?是写在门上,还是写在上面,写在楼上呢?商店的名字是用霓虹灯,还是挂牌子?
黄:我光想起楼上边有商店名字。
吴:你当时进入商店里了吗?
黄:没有。
吴:这马路宽吗?
黄:不很宽,两、三丈宽。
吴:马路上车多吗?
黄:不很多。
吴:你在马路上看到交通警吗?
黄:没有看到交通警。
吴:接着向下想,后来有两个交通警把你带走了,是吗?
黄:对。
吴:他们把你带到了收容站?
黄:他们没有去。
吴;那你怎么去的?
黄:他们给我买了火车票,把我送到火车站,我坐火车去的。
吴:这两个交通警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
黄:白色的。
吴:你还记得他们的长像吗?
黄:有点印象,我想起来了!
吴:好,说说他们的长像?他们说话的声音?他们说话和我们相似吗?穿着白色的衣服,衣服是白色的吗?
黄:是的的。
吴:裤子是白色的吗?
黄:裤子是白的。
吴反问:裤子也是白色的?
黄:也是的。
吴:带没带帽子?
黄:带着帽子。
吴:是白色的吗?
黄:是白的。
吴:是那种大沿帽吗?
黄:是白大沿帽。
吴:系皮带了吗?
黄:系着呢。
吴:身上挎警棒、手枪了吗?
黄:没有。
吴:他们把你送到火车站,怎么去的?
黄:步行去的。
吴:走了多长时间?
黄:十来分钟。
吴:火车站什么样子?
黄:挺大的候车室。
吴:火车站门外有大广场吗?
黄:没见什么广场。
吴:到火车站是休息一会儿呢,还是直接上了火车?
黄:休息了不大会儿,他们就送我上了火车。
吴:你能说说从候车室火车站这段路是怎么走的?
黄:步行走的。
吴:那么候车室离火车站远吗?
黄:候车室就在火车站。
吴:上了火车后,你又坐了多长时间车,才到上海那边?
黄:六、七个小时吧!
吴:下了火车以后你是怎么走的?
黄:下了火车,我去了车站派出所。他们让我上了三轮,一个人骑的那种三轮,把我送到了遣送站(注:上海蒙自路遣送站)。
吴:出了火车站,你怎么到收容所的?
黄:就是三轮车拉我到那儿的。
吴:三轮车的司机认识你吗?
黄:不认识。
吴:他跟你打招呼了吗?怎么你就坐到他车了呢?
黄:那是车站派出所让坐的。
吴:那派出所有警察吗?
黄:他们没有几个人。
吴:你下了火车,是他们接的,还是你自己走到火车站派出所的?
黄:我自己走到的。
吴:你为什么要去火车站派出所?
黄:因为在南京的时候,给我买票的交通警他们让我找车站派出所的。
吴:你找到派出所,派出所的人你认识他们吗?
黄:不认识。
吴:他们带着大沿帽吗?
黄:带着大沿帽。
吴:后来你就到了收容所?
黄:对,就是他们说的遣送站。
吴:遣送站的门是什么样子的?
黄:是一个大铁门。
吴:进去以后有人接你吗?
黄:进去以后,遣送站有人把我接到了一个三间的大屋子里。
吴:接你的人是男的、女的,有几个人?
黄:男的,有三、四个人。
吴:这些人穿制服了吗?
黄:他们没有。
吴:穿的是什么衣服?
黄:有兰的,有黑的。
吴:当时你的火车票一直放在什么地方?
黄:火车票一直在我的包里包着呢。
吴:上火车后你看了那个车票了吗?
黄:看了。
吴:还记得那个车次吗?
黄想了几分钟说:想不起来了。
吴:你还记得你上火车的`时候是上午、下午还是晚上?
黄:晚上。
吴:在火车上,你睡觉了吗?
黄:没有睡。
吴:当时在火车上你头脑还算清楚吗?
黄:头脑还算清楚。
吴:当时你在火车上对发生的这些事情,你想过吗?
黄:当时急着回家,没有想这些事情。
吴:你为什么想回家?
黄:怕家里人着急。
吴:你有没有感到害怕?
黄:感到害怕。
吴:害怕什么?
黄:害怕能不能回去?
吴:还有别的吗?
黄:想不起来了。
吴医师开始施术结束催眠,唤醒黄延秋:好,现在不想了,全身放松……睁开眼睛。
2、第二时段催眠,第一次神秘失踪
休息一会儿后,吴医师开始施术,对黄延秋作第二时段回归催眠调查。
吴:现在全身放松,从肩膀到胳膊都放松,不要紧张……轻轻闭上眼睛……现实已不存在啦。你在向过去回忆,回忆那天晚上发生的情景,你睡在自己的家里,你听到了声音,那是一种什么声音,当你再醒来的时候,你已经在另一个城市的马路上,你看到了商店,你看到了人。那里已经不是你的家乡,不是你的房子。现在请你好好回忆,你能回忆起来是怎么到这个城市的,请您回答我。你是被什么带到这个城市的?黄:回忆不起来。
吴:你想想,在城市的马路旁,你哭了,是吗?
黄:是。
吴:后来来了两个交通警,他们来到了你面前是吗?
黄:是。
吴:那两个交通警和你说了一些什么样的话?请告诉我。
黄:他们说上海有个遣送站,买了车票,把你送到遣送站,遣送站就会把你送回家啦!
吴:他们看到你在哭吗?
黄:看到啦。
吴:他们说些什么?
黄:他们说,你为什么在这儿哭呀?
吴:你说什么?
黄:这不是我家乡,我回不去家了。
吴:你告诉他你家乡名字了吗?
黄:告诉了。
吴:他们说什么?
黄:他们没说什么。
吴:你把包袱给他们看了吗?
黄:没看。
吴:他们是怎么把你送到火车站的?
黄:步行。
吴:他们是走在你的前边还是走在你的后边?
黄:他们走在我的两侧。
吴:他们的手碰到你的身体了吗?
黄:没有。
吴:后来就上了火车,在火车上你感觉大约多长时间?
黄:六、七个小时。
吴:到了车站后,你就到了火车站的警察局去了吗?
黄:是火车站派出所。
吴:你在火车站看到了什么人,又看到了那两个送你的交通警吗?
黄:没有看到。
吴:那么在火车站派出所,这些民警对你说了什么?
黄:他说你到这儿干啥哩?我要找遣送站,他说找遣送站,好吧,坐上三轮车就把你拉到遣送站了。
吴:他们问你的名字了吗?
黄:没有。
吴:他们问你从哪里来的吗?
黄:他们问你到遣送站,谁让你去的?我说南京站有两个民警叫我找你们,叫你们把我送到遣送站。
吴:三轮是什么样子的?是汽油的,还是电动的?
黄:汽油的。
吴:能坐几个人?
黄:五、六个人。
吴;三轮车除了你还坐了其它人吗?
黄:没有。
张(靖平):那你花多少钱买三轮车票?
黄:没有买票。
张;那你没有买票他怎么能拉你走呢?
黄:这个我也不清楚。
张:是你叫的三轮车,还是派出所同志叫的?
黄:是派出所同志叫的。
吴:是三轮,而不是四轮?
黄:三轮,它不大,是帆布的。
吴:派出所同志是怎么招呼三轮车司机的,对他说了什么话?
黄:说什么话,我不知道,那儿三轮车很多,他就喊了一个,叫他来了。
吴:三轮车是停在火车站站门口吗?
黄:就在上海火车站广场。
吴:停得多吗?
黄:停得多。
张:三轮车师傅和你说话了吗?
黄:没有。
张:在这个过程中,你从南京到上海,还看见那两个交通警了吗?
黄:没再看见。
张:你仔细想想,你是怎么从家中到南京的呢?
黄:想不起来。
吴:我给你提个醒,你睡在你屋子里,有什么声音?
黄:没有什么声音。
张:有没有什么人进来,说要带你走呢?
黄:没有。
张:那你怎么知道你当时就在南京呢?
黄:那里写着南京某某商店,什么南京站的。
张:你看见南京站,南京站离你多远呢?
黄:我到了站时才看到。
张;大概有多远?
黄:几百米吧!
张:南京站上面的字是带霓虹灯的,还是不带?
黄:带灯的。
张:你回想一下,南京站是在你对面,左边还是右边?
黄:在左边。
张;你除了看到南京站上边有字外,还看到其它大的建筑上有字牌吗?
黄:没太在意,只记得有个很大的水池,挺大的。
张:水池里有水吗?
黄:有。
张:喷水吗?
黄:不喷水。
张:这水池是在南京站的那边?
黄:在南京站的前边。
张:那你看,你环顾四周,当时,南京站四周还有其它高层的建筑吗?
黄:其它建筑都不很高。
张:比商店矮的建筑有几层呢?
黄:那里不都是楼房。
张:是什么样的房子呢?
黄:那里有买饭的,不是瓦房。
张:那你再仔细地回忆,这商店有没有有字的地方,标明它是什么商店?
黄:想不起来。
张:你看到车站有没有进进出出的旅客?
黄:有。
张:你在遣送站待了有十几天呢?
黄:二十多天吧。
张:那两个交警送你上上海火车时,对你说什么话了吗?
黄:他们说到上海有遣送站,你到了那儿,就把你送回去啦,别的什么就没有说。
张:你在遣送站里怎么想,你都想些什么? 吴:你有没有觉得这事很奇怪?
黄:就是这事不理解,挺奇怪的。
张:后来有人接你出去是不是挺高兴的?
黄:有人接我出去我高兴地哭啦!
吴:你还有没有新的想法?
黄:没有。
张:还能不能回想起你是怎么从肥乡家中到南京的?
黄:想不起来。
吴医师施术使黄延秋结束了催眠状态。
说明:12月14日上午进行的两个时段关于黄延秋第一次失踪的回归催眠调查,更细致地从黄的记忆中滤出了他在
1977年7月27日深夜从家中到南京及28日到上海遣送站这段时间的经历。在催眠中他仍未能回忆起他是如何从肥乡家中到达南京站不远处的一个七、八层商店前的。其后两个交警模样的人给他买了从南京到上海火车站的普客车票,送他上车,指点他到上海站后找车站派出所,再由车站派出所民警叫三轮车把他送到上海的遣送站,其后其家人通过邻村乡亲在上海部队当军官的亲戚将他接出了遣送站,乘火车家中。第一、二时段的催眠调查主要调查他从家中莫名地到达南京,以及最后被送到上海蒙自路遣送站期间发生的事情。和冀建民的采访报告比较,催眠调查更详实地反映出黄延秋到达南京时,是在离南京火车站不远处以及周边环境的细节,有一个较大出入是冀建民的报告中说:那两个交警在上海站接了乘火车到达上海的黄延秋,是两交警将黄延秋送到蒙自路遣送站的,而在催眠调查中黄说在上海没见到两个交警,是他按两交警指点自己找到上海站派出所,民警同志叫了一辆三轮将黄延秋送到遣送站。
就这个出入我问了黄延秋,他说当时冀建民87年采访他时,乡亲们就这事说什都有,因而心情不好,不想让冀写这个东西,有的情况没有告诉冀,冀建民谈及他调查报告时说,这事是他根据黄在事发十年后的回忆写的,不可能都记忆准确,而且有时要照顾一下这份调查报告的可读性,这两点是催眠调查与当初采访调查情节上有个别对不上的部分原因。从上述催眠调查情况可看出,回归催眠确实能使被催眠者更清晰地回忆起在清醒状态下不易想起的细节,何况肥乡飞人事件距今已25年多了。
当时根据黄延秋的回忆勾画的高登民,高延津画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