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马口吧 关注:2,180贴子:35,830
  • 6回复贴,共1

求助,想知道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就是一个同样的情况,如果世界观换成小马国的话,我会觉得好接受很多,但我感觉并不是因为我喜欢mlp大于喜欢其他的电影,也没有觉得因为mlp是动画片所以放低了标准,那这又是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想法呢
比如说看一部真人的电影,世界各国都遇到了灾难,大家都建议主角快回到家乡优先帮助自己的国家,如果主角说“不行,世界上大家所有人都应该是平等的,即使是其他地方的人我也要帮助”我会觉得这个剧情有点不真实
但是如果想象一下换成全小马国都遇到灾难,其他小马建议Sunny(G5主角)快点回小马湾帮助陆马,Sunny说“不可以,三族都是平等的,我要尽全力帮助所有种族的小马”我倒是觉得好接受很多,也完全能理解,这是为什么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5-05-15 09:08回复
    伟大翼志、究极咕咕生命体、七天秋花月.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动画片和电影给人的氛围感受不同,观众的判断标准和对故事内容的预期就会不同
    如果有一部叫《猪猪大作战》电影,它拥有鲜艳、魔幻风格的封面,你进影院之前以为这是一个老少皆宜搞笑欢乐的合家欢动画,结果去了才发现他是一个文艺片,讲的是一个有心理创伤的退伍老兵怎么和一只宠物猪相依为命最终获得心灵救赎的故事,那这部电影的评价肯定不会太好,因为它严重违反了观众的预期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5-15 10:45
    收起回复
      2025-05-21 12:22:10
      广告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电波系的作品,比如G4小马中后期部分和eva的旧剧场版,它们抓住了受众对故事的特殊需求
      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下,或者在一个人为构筑的具有奇异氛围的故事中,会让人产生对某一种特定对象的需求。无论它在故事层面上来说是否合格,这些观众都会极力地推崇它,这种观众追求的不是故事,而是一种感觉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5-15 10:50
      回复
        旧剧场版EVA的成功归功于当时日本经济泡沫的破裂引起的悲观情绪,正如当初叔本华火起来的契机——经济大萧条,人们对于某种共鸣的需求暴涨,社会中这类人群的大量出现会促使拥有这种特殊电波的作品爆火
        劳伦浮士德为G4世界打下了美好而魔幻的基调,她所创作的环节都是轻逻辑、重情感的,与如今观众对华丽人设进行带入的需求完全一致
        劳伦擅长将严肃的逻辑标签化、将美好的感觉具体化,小马故事的底层代码是虚实交织。但这种极其精妙的技法只有劳伦能够使用,每当后来的小马编剧尝试解释那些应该被模糊化的逻辑问题时都会陷入困境(比如星光的黑化、无序的放水、天角兽种族的问题等)后期少有的成功延续了这种结构的故事只有《围城水晶帝国》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5-15 10:59
        回复
          总结:观众预期的不同与劳伦出神入化的氛围塑造的结果。正如海绵宝宝中派大星做出什么事都不奇怪一样,在小马世界中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可以被接受的,但对于以前没看过小马的路人观众来说第二条的影响就变弱了,对他们来说这就只是一个低龄化幽默故事而已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5-15 11:04
          回复
            因为你不是陆马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5-15 13: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