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香料与香茶的制作
桂花、兰花、菊花等芳香植物是原生于中国的香花, 从上古时期起, 先民们对芳香植物的认识就很深刻, 认为芳香植物不仅气味芳香, 而且具有养生健体的功效。人们对芳香植物的利用方式包括制作香茶。茶叶与桂花、兰花、玫瑰、茉莉、沉香等芳香植物一起薰制或香花香草单独冲泡, 即可制成芳香可口的香茶。据文献记载, 香茶的兴盛始于宋代, 当时《香谱》、《香录》等香料文献中多有关于香茶制作的零星记载。香料文献指出用桂花冲泡为香茶, 可使满屋馨香, 菊花次之,“二花相为先后, 可备四时之用”。此时所用的香料基本是桂花、菊花、梅花、茉莉、龙脑、麝香等不多的芳香料。宋代以后, 随着檀香、缩砂、龙脑香等异域香料的大量传入, 可制为香茶的芳香原料丰富起来。《便民图纂》、《遵生八笺》、《竹屿山房杂部》等明代饮食起居类文献中关于香茶的记载比较丰富。《便民图纂》记载了“法煎香茶”、“脑麝香茶”、“百花香茶”、“天香汤 ( 茶)”、“缩砂汤( 茶)”、“熟梅汤(茶)”、“香橙汤( 茶)”的制作方法香茶是茶叶与香料放在一起薰制而成; 香汤只用芳香花草制成, 其中不含茶叶。在这里, 香茶包括了香汤的概念。薰制香茶的方式主要是用适量的香料与茶叶放在密封的容器中, 一般窨三天以上, 窨的时间越长, 香味越浓。适合窨制茶叶的香料主要有具备浓厚香味的龙脑、麝香等。在缩砂汤、熟梅汤、香橙汤中, 缩砂、熟梅、香橙只是主要香料, 还有香附子、檀香、生姜等香料作为辅料, 用特定的方法配制作出的香汤( 茶) 外观、口感、质量与功能都堪称一绝。《遵生八笺》提到的用桂花制作香汤(茶)的方法有两则, 比前人直接利用香花香草冲泡制为香茶的程序复杂, 但该茶耐贮存, 值得后人借鉴。第一则是将“清晨将盛开带露银桂打下, 捣烂为花泥, 然后在每一斤被榨干的桂花泥中加一两甘草与盐梅十个, 将桂花泥、甘草与盐梅一起捣为香饼, 最后用磁罐封住”, 需要用的时候, 在“沸汤中加入适量的桂花香饼”, 即成“天香汤”。甘草具有润肺作用, 加入了甘草的“天香汤”具有理气润肺的功效。现代利用青梅浆保存桂花技术就是借鉴古人制作“天香汤( 茶)”的方法。第二则是将“烘干的桂花末与干姜末、甘草末拌均匀, 加入少量的盐, 最后将它们密封在磁罐中”, 需要时在“汤水中加入适量的香末”, 即成“桂花汤( 茶)”。干姜具有活血的功能, 所以“桂花汤”对人体具有活血理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