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后期的秦国已经是青铜剑、铁剑并用,同时剑的型制也有变化,长度增加到一百公分左右,剑身狭长,表面经过仔细地研磨,并有一层铬盐氧化物覆盖,显现着乌黑的光泽,能防蚀防锈,陕西秦墓出土的诸多长剑几乎有如新制,而其它兵器,如铍、矛、殳、镞等也都应用此法防锈蚀。铍实际上就是短剑,它安上长把以后,就是一个长刃的矛,叫铍,是从战国到西汉时期最常使用的一种阔刃矛,此外特别短的剑或刀被称为匕首。秦青铜剑的长度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由于青铜硬而脆的性质,过长的剑极易折断,因此剑的长度历来是受到限制的,秦代的长剑硬度一如经过处理的中碳钢,却能具有这种长度,出土之后颇令人不敢置信,经过学者的研究,发现其剑身有规律地作多段的收束,剑身宽度逐段变窄,而厚度则作比例性的加大,使其物理性能达到非常完美的地步,据说兵马俑出土时有过大量碎片压住青铜长剑致使剑身被压成90度直角,移开碎片后,长剑立即反弹恢复原状的实例,可见这种青铜剑韧性之优良,此时期可说是青铜兵器的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高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