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说分析
死人经讲述的是一个从天堂跌到地狱的少年发誓复仇的故事,但和那些平庸的复仇故事不同,冰临神下没有急于讲述复仇,而是在描写天堂与地狱之间的落差。
全书开篇的情节很有波折感:
扬:养尊处优的少爷怀着大侠梦;
抑:走错路没搬到救兵家人死亡;
扬:独自查清仇人并得到武功速成法门;
抑:练武多年几无威力沦为奴隶。
坠落中的顾慎为一刻不停的策划反抗,屡败屡战:
为了用速成武功报仇,冒险回家,结局是落入强盗之手成为奴隶;希望投奔大雪山剑客,冒险发声,结局是剑客被杀;寄托于投靠铁山匪帮,结局是发现铁山与金鹏堡是亲家。
如果仅仅从反抗精神来说,他称得上是个英雄,但是作者并没有赋予他超能力,所以当地狱真正露出它的恐怖与险恶时,一切抗争都变得毫无意义。
在铁山,翠女看了一眼罗宁茶就被剜眼割舌;在积薪院,老实的逍奴被鼓动偷看罗宁茶也被剜眼割舌,而且马上遭到抛弃。作为奴仆不仅朝不保夕,还有被侵犯的危险,高傲的大雪山兄弟已经被爆,下一个就轮到自己。
在这个人间地狱中,顾少爷被剥夺以前的名字与身份,沦为欢奴;被剥夺仅有的2个朋友,顾慎为第一次对金鹏杀手的复仇就是在他俩帮助下完成的,但是在强大的金鹏堡面前弱者只能伏诛;被剥夺练功的能力,不仅面临走火入魔的痛苦,还被雪娘控制和利用;被剥夺最后的亲情,哪怕这感情是一窝鸟带来的……
遥奴是一个关键性人物,遥奴欺下媚上,不择手段;遥奴欺负自己,利用自己。顾慎为恨他也看不起他。但是要想在地狱中活下去,就得让自己替代遥奴。
于是顾慎为剥夺了自己的自尊,当走入积薪院时他还是少爷,走出时从谈吐上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奴才;顾慎为还剥夺了自己的同情心,他刚利用走火入魔害死了遥奴,接着自己就遭到了走火入魔的报应。痛苦中的忍耐像火,不仅把他对遥奴的同情烧尽,也把对所有人的同情烧尽。
于是欢奴背叛了自己原来的身份顾慎为,学习着遥奴,沿着遥奴的轨迹向上爬,终于走上了复仇之路。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付出都会换来力量。之前刺杀金鹏刺客仅仅算是运气,而收买上官鸿则是欢奴第一次掌控局面,是他复仇路上的转折点。
被雪娘控制利用是关系欢奴生死存亡的危机,但欢奴反过来利用这层关系来获取行贿资金。然后凭借自己的观察,从上官子弟中分化出上官鸿这个人,将其收买。再利用上官鸿营造形式使自己在奴仆中脱颖而出,进入上官如的核心小圈子。
这里有个小小的遗憾,死人经最成功的地方之一就是浓墨重彩的写主人公的转变,以及转变的代价。
遥奴可以看成是一份祭品,牺牲掉他让主人公具备了复仇的心态,但代价是自尊和善良;大鹏鸟也可以看成是一份祭品,它们的牺牲为主人公带来了顶级的武功,但代价是断绝了回归幸福的归宿(死人经固化顾慎为对上官如的仇恨,也固化荷女对欢奴的仇恨)。
顾少爷和所有纨绔一样自视甚高但没有实际的能力,但是当他成为龙王,却拥有了极限的推理计算能力和掌控局面的能力。这一点的转变就缺乏交代。其实只要多写一个人物,让他激起主人公对自己随波逐流的羞愤和对掌控一切的欲望,再将其牺牲,就可以完成主人公的完全蜕变。
不管怎么说,整段剧情在我看来还是相当精彩,但是我翻看死人经的书评,发现很多人就是在这个阶段弃书不看的。比如说顾家灭门,作者把顾慎为的姐姐被侵犯而死作为家仇的一部分,但是有的读者就不能接受这样的情节。再比如有读者对主角早期四处碰壁不满,觉得不爽,虐主,觉得应该写主角虐别人的爽快感。还有的读者对死人经里非战斗的对抗内容不敏感,所以对书中的铺垫和转折感受缺失,进而与阅读期望脱钩。但是对那些内容敏感的读者会被这个故事慢慢的扼住喉咙,感受着和欢奴同样的呼吸困难,也为欢奴得来不易的逆袭而浑身畅快。
我认为死人经的成功与失败都在于他写出了一种对于起点读者还显得陌生的一种新类型小说。这种类型也许还不够成熟,不足以自然扩散到大众读者面前,但是这种新类型绝对是有价值的。
死人经是一个残酷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主角不是征服,而是挣扎。然而正是这种挣扎,让一个沉浮的命运暴露在读者眼前。我第一次读冰与火之歌的时候,被彻底震撼了。它给了我中国网文完全不同的阅读体验。死人经让我再次体验到这种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