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时节,看到朋友在QQ空间晒禁烧期间拍的一组位于五河县朱顶镇石坑村的红石塘(以前开采建筑用红条石留下的坑口)照片,颇有壮观的感觉。在五河县的农村很多老建筑,包括一些石磙、牛槽等过去的农具也都用到这种红色的石头,亲切且熟悉,我有些怀旧,对这些历经风霜的红石有莫名的感情,逐于6月6日下午去找寻探访它的原产地。
我查询了相关资料,这种红石属于丹霞地貌岩石,是形成于第三纪(6500万年~165万年前)红色砂砾岩层,质地硬度易于切割加工,在材料匮乏的年代是建筑的优质材料,被广泛的使用。五河县朱顶镇的南部石坑、石巷、邱庄等村,低矮的丘陵延绵不断,浅浅的红土层下尽是这种巨大的、整块的红色石头。我们不知“朱顶”名称的由来,但我推想在古代甚至远古其附近到处红石岩岩,石头未被风化为土壤,无绿色植被覆盖,起伏的红色丘陵恰似一顶顶红色的帽子,“朱”为赤也,故朱顶之名成也。那附近的石坑、石巷村名也就很好解释了,采石之地耳。
沿途问了很多人,打听这种红石的采石场,村民告诉我:附近许多村子均有,位于石巷村的金庄采石场最为壮观。上坡下畈,随着地表红色土层的出现,这个古采石场离我越来越近。
站在金庄村头,你会感觉到这个村庄就建在红色的岩石上。在村庄的东南大片的采石遗迹豁然呈现,巨大的严整切割痕迹屹然矗立,采石后形成之山塘已荷草并生,偶有曲径通幽之处,恰如桃花源。
村民告知这种红色的石头三十年前还在用于建房,现在已无人开采,仅剩下采石坑口,年复一年的风化,杂树草木渐生,逐渐成为记忆。我想这些古采石场不仅仅有几十年的历史,它的存在应该在几百年以上甚至更久,作为一个历史遗存,应该加以保护,让更多的人了解社会进步发展的历程。
我查询了相关资料,这种红石属于丹霞地貌岩石,是形成于第三纪(6500万年~165万年前)红色砂砾岩层,质地硬度易于切割加工,在材料匮乏的年代是建筑的优质材料,被广泛的使用。五河县朱顶镇的南部石坑、石巷、邱庄等村,低矮的丘陵延绵不断,浅浅的红土层下尽是这种巨大的、整块的红色石头。我们不知“朱顶”名称的由来,但我推想在古代甚至远古其附近到处红石岩岩,石头未被风化为土壤,无绿色植被覆盖,起伏的红色丘陵恰似一顶顶红色的帽子,“朱”为赤也,故朱顶之名成也。那附近的石坑、石巷村名也就很好解释了,采石之地耳。
沿途问了很多人,打听这种红石的采石场,村民告诉我:附近许多村子均有,位于石巷村的金庄采石场最为壮观。上坡下畈,随着地表红色土层的出现,这个古采石场离我越来越近。
站在金庄村头,你会感觉到这个村庄就建在红色的岩石上。在村庄的东南大片的采石遗迹豁然呈现,巨大的严整切割痕迹屹然矗立,采石后形成之山塘已荷草并生,偶有曲径通幽之处,恰如桃花源。
村民告知这种红色的石头三十年前还在用于建房,现在已无人开采,仅剩下采石坑口,年复一年的风化,杂树草木渐生,逐渐成为记忆。我想这些古采石场不仅仅有几十年的历史,它的存在应该在几百年以上甚至更久,作为一个历史遗存,应该加以保护,让更多的人了解社会进步发展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