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吧 关注:812,466贴子:6,155,967

【书痴】自己的读书记录,书评+摘抄+书讯,愿意结交每一位爱书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辽宁1楼2016-04-19 21:37回复
    作为一个书痴,读闲书读了十多年,也没有数到底箱底有多少本自己的珍爱。自己决定把这段读书经历写出来,经常更些书评,摘抄,书讯之类的,就像以赛亚柏林所说的,自己属于狐狸型的,狐狸狡诈,却性喜多方,所以我的读书比较杂,也不想归类,嗯,这个楼可以写到万的级别吧,在下水瓶也诚心结交爱书人,也有自己的私人贴吧,欢迎每一位和我聊得来的人,加入其中,共建我们的精神家园。
    http://tieba.baidu.com/f?ie=utf-8&kw=长门有希的水瓶&fr=search


    IP属地:辽宁2楼2016-04-19 21:43
    收起回复
      写在大楼之前的【感想】
      有人问博尔赫斯天堂是什么模样,答曰应该就是图书馆的模样。这就话感动过无数的爱书人,因为它出自一位目盲之人之口。读书的最高境界我想就莫过如此了吧,想想作为人如果只满足于身体活动,衣食住行再精致,所供养出的也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大多数人学会阅读也是为了微不足道的方便,将阅读贬低到工具的地位,忽略了阅读是一种乐趣一种智力活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的原意是闲暇的意思,曾几何时学习读书是静下心思,慢嚼细品;是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随意洒脱。
      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所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由于保持着这种颓废的想法,从小就胡吃海塞的看各种书,从最基本的四大名著,唐诗宋词这些,扩充到二十四史,明清小品,稗官野史。从鲁迅的小说开始走进俄罗斯文学,接着涉猎西方文学经典,经典一度在我眼中就是别人少读的书,所以喜欢读大部头的书,当时初中高中的新课标自己也是记忆犹新,都是早年看过的,所以在学校很是得意。初中时读到读书杂志,了解到自己真是井底之蛙,书的世界何止这基本文学名著,历史典籍。于是将涉猎范围扩大到社会科学领域看,记得初三时买了一本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被深深的吸引住了,虽然当时看不太明白,但是还是做了笔记,几年后翻看自己的笔记还会偷偷乐出声,为自己的年少的幼稚与理想而感动。大学四年基本也是自己的读书,收书鼎盛时期,零零总总,自己的书柜不知何时已经放不下了,纸箱一箱接着一箱扩充。目前目测有一千多本自己喜欢的书摆在家里,每天回家,看着书脊整整齐齐排在书架上,斜放在地上的一摞摞书,总是感慨人生的美好。自己知道千本的规模算不上顶级的藏书家,但是这些书都是自己曾经的记忆,是自己一生的朋友,所以格外欣喜。有的人读书,保持着“开卷有益”的目的,估量着每本书的价值取舍;有些人喜欢版本,对书籍的装帧版本,有无藏书印,有无名家的题诗斤斤计较,我也只能对这种人敬而远之,他可能喜欢书但是有种把书当成古董的感觉;至于一夜暴富的大腹贾,旦夕之间就坐拥百城,我想这种人是书的真正敌人,把书当作摆设,古人所说书的三厄水火兵燹加在一起也比不了这种对书的态度,让爱书人憎恨。
      图书馆往往被比喻成坟墓,就像昆德拉所说大学越来越多,学生也越来越多。为了获取文凭,他们得找到论文题目。题目是无限的,因为一切都可以论述。档案馆里堆得那一捆捆发黑的论文,比墓地还要惨,即便到了万灵节,也不会有人去看一眼。但是真正爱书人的读书空间是不会这样的。每个爱书人的书斋都有自己的风景,都是一个有机体,每时每刻都在新陈代谢,而这些都仰赖每一位好书之徒的时时滋养,有赖他的兴趣,爱好的长时间的支持,爱书人把自己的生命灌注其中,与自己的书斋融为一体。
      作为新人入吧,在下准备把自己读书经历写下,可能有时会以读书感想,有时会以介绍,有时会以摘抄自己心仪的句子形式呈现。也希望能在这里与每一位爱书人交朋友,读书无界,人只有一次生命,但是把这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智性的耕耘,投入到读书中,绝对一生受用。


      IP属地:辽宁3楼2016-04-19 21:45
      收起回复
        好贴!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6-04-20 17:50
        收起回复
          江川澜的《夏目漱石的百合》,不是专门讲夏目漱石的掌故的,夏目漱石只是书中的一篇而已。
          最早接触江川澜是在博客上看到她的文字,将文学与植物,建筑,设计结合在一起,博雅小书一本,但字字透彻着她的知识面。江川澜的文字很耐读,这本书就是在博客基础上丰富了一下。
          因为这本书我去翻了翻乔治.吉辛《四季随笔》,把冈仓天心的《茶之书》看了两遍还有乔治中岛《树木的灵魂》

          喜欢日本文化与植物学的朋友可以看看,其中《谷崎润一郎的蓼》,《秋月朗照胡枝子》给我的印象比较大
          简单讲一下,在日本的诗歌总集的《万叶集》中出现得最多的花朵依次是胡枝子(141首),白梅,樱花,金橘花,紫藤,石竹花,水晶花,棣棠,紫丁香,山茶花。而作者就是讲这个—胡枝子是怎么进入文学题材的
          ,从山上忆良将其列入秋之七草之首到宫城县的县花胡枝子,从松尾芭蕉在奥州小道上的秋月朗照胡枝子到幸田露伴的陶制茶碗。作者都娓娓道来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这本书,相信不会让给你失望


          IP属地:辽宁10楼2016-04-20 21:28
          收起回复
            此贴要火!还发现楼主的什么有希百本,很感兴趣!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04-20 22:15
            收起回复
              很好,理科男表示很佩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04-20 22:56
              收起回复
                全是你自己手打的吗?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6-04-21 01:03
                收起回复
                  刘禾的《六个字母的解法》
                  中信出版社的这本书,封底的图书归类是文学,当当网更可笑把这本书归类为当代中国小说。我对这种归类不满意,因为原书作者都说了自己写的是四不像,散文?小说?人物传记?抑或严肃的学院文章?看过之后,我说都是,又都不是。这本书从纳博科夫自传中的一个迷之人物—Nesbit(奈斯比特)开始,按图索骥找到剑桥在上世纪20年代,辉煌的学术阵营,你可以看到李约瑟、贝尔纳、沃丁顿、布莱克特、霍尔丹;文学界名流普利斯特利、奥威尔、艾略特、哈耶克、徐志摩、萧乾、尼卡(这位是纳博科夫的弟弟)。。。刘禾好像一位‘思想侦探“(我自己造的词),在寻找这个奈斯比特的同时,把学界的很多我们不清楚的故事娓娓道来。对于偏重知识性阅读的我这本书是在公交车上看完的(我是纸质书主义者,即使在车上也不会掏出手机看电子的)。简单说是用侦探小说的手法考证剑桥学派在那段时期的历史,这种写作手法非常少见,我认为学问做到能一句话不用两句话,能轻轻松松像谈天似的讲出来,有闲笔,有论旨。至少对于我来说看着本书是对得起自己有限的闲暇时间了。【先说一句这种几句话的介绍,在我的楼里不算书评,我的书评至少是2000字以上,我自己才好意思说这是总结书评,我这种几句话的高屋建瓴式的小短文。大家就姑且称谓推荐吧】

                  不过我这栋楼的原则是
                  【1】我推荐的书,必须是我自己读过,并且有感悟,认为值得拿出来分享的。
                  【2】我写书评的特点是比较长,以后我放书评时,大家就会知道。
                  【3】摘抄主要针对的是文学类书籍,我认为这部分光有自己的感想是不够的,作家如是说才是真章。
                  【4】因为自己经常买书,所以经常逛各种与书有关的微博,微信,出版社网站等等,所以这楼里会有相当一部分的书讯,为了和以上三项区别,我会标出哪些是【书讯】
                  【5】最后说一点,君子学以聚之 问以辩之。我自己一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比如我推荐哪位作者的书,如果你认为同一个作者的另一本书更好,而我又没有提及的,那欢迎每个爱书人补充,这个贴子既是总结,也是和书友切磋长见识的。
                  【2016年4月21日】


                  IP属地:辽宁14楼2016-04-21 18:11
                  收起回复
                    自顶


                    IP属地:辽宁15楼2016-04-21 21:11
                    收起回复
                      写的好棒,真认真啊
                      ----------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一只帅气的总攻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6-04-22 21:22
                      收起回复
                        楼主好认真,顶一个。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6-04-22 21:26
                        收起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6-04-23 08:34
                          收起回复
                            n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20楼2016-04-23 08:36
                            回复
                              我靠在了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21楼2016-04-23 08:3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