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中国吧 关注:153,684贴子:889,093

【大国战略】踏着韩日电子产业的“尸体”前进的国产崛起恩仇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之前,在楼主的另一个帖子
《大陆和台湾的经济账——从代工到反击到碾压》中已经涉及了一部分相关内容,
(惯例三楼付连接~~~
但主要是讲大陆和台湾的经济战没有展开~~~
这次可以作为补充内容~~~

我国做为世界最大的CRT、液晶电视制造国,
在显示器产业发展历史上有着惨痛的教训。
了解中国电子产业的朋友都知道一个词——“缺芯少屏”,
芯就是芯片,屏就是显示屏。


1楼2016-10-10 20:12回复
    《大陆和台湾的经济账——从代工到反击到碾压》
    http://tieba.baidu.com/p/4650687938?pid=93180934383&cid=0#93180934383


    3楼2016-10-10 20:13
    收起回复
      2025-07-30 13:01: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坐等更新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6-10-10 20:21
      回复
        2009年8月25日,我国液晶面板龙头企业——北京京东方,
        宣布投资280.3亿元人民币,建设我国第一条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
        此举如同一声霹雳,瞬间击溃了外国厂商的技术与利益封锁联盟。
        在此后不到10天时间里,日本夏普、韩国三星、LG,
        台湾奇美、广达等厂商,纷纷宣布放弃封锁策略,
        要在中国大陆建设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
        这场液晶狂潮背后,是中国液晶面板厂商与外资厂商的生死角逐。
        谁能率先填满中国市场需求,谁就能成为行业霸主,
        而落败者只有衰亡一途。
        进口关税将导致韩国、日本、台湾的进口液晶面板,完全失去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这就是外资厂商瞬间扭转封锁态度,抢着在华设厂的根本原因。
        在叙述这场“液晶战争”之前,
        我们需要简单了解一下液晶产业的发展脉络。


        7楼2016-10-10 20:24
        回复
          在线等,大神偶姿雌你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6-10-10 20:25
          回复
            液晶自发现以来,主要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其中1883年至1968年为材料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阶段,
            主要由德国人和美国人在推动。
            1973年至1985年为产业化初期阶段,
            日本厂商将其广泛应用于计算器、电子表、掌上游戏机等电子产品中,
            为液晶技术奠定了产业基础。
            1985年至1992年是液晶推广应用阶段。
            1992年至2003年是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发展的成长期,
            在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显示器、手机,
            液晶产品逐渐取代传统CRT显像管显示屏,并战胜PDP等离子显示技术,成为市场主流。
            (PS,关于为何液晶在PK等离子方面胜利在前一贴中有记录,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查找~~~
            2004年至今,是大尺寸液晶产品的成长期,
            随着27英寸以上液晶电视,对传统彩电的市场替代效应,
            世界 液晶产业规模超过了1000亿美元,
            其生产线规格也发展到了第10代,出现巨型液晶电视。


            9楼2016-10-10 20:27
            收起回复
              在液晶面板发展早期,
              电子表、计算器、仪表面板是小型TN-LCD单色液晶显示屏的主要用户。
              直到笔记本电脑的问世,
              才成为推动液晶产业崛起的决定性力量。
              1992年9月,美国IBM公司推出了划时代的产品——IBM 700C,
              它是第一款使用彩色TFT-LCD显示屏的笔记本电脑,
              1992年,IBM公司收到了超过10万台笔记本电脑的订单,这使得TFT-LCD找到了市场,
              预计每年有70%的增长,而10.4英寸屏也成为主流规格。
              同年微软发布了Windows3.1操作系统,支持256色显示,这加剧了对彩色显示器的需求。
              夏普、DTI、NEC、富士通等厂商纷纷调整投资计划,
              建设新的TFT生产线。


              12楼2016-10-10 20:42
              回复
                从1991年到1996年,
                全球至少兴建了25条TFT液晶面板生产线,其中有 21条建在日本。
                伴随着液晶面板产业的崛起,
                日本形成了平板制造供应链中完整的上下游配套体系。
                在几乎所有关键设备和材料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上,都至少有 一家日本企业产业。
                比如:(1)日本旭硝子和电气硝子为液晶平板提供玻璃基板;
                (2)尼康和佳能提供扫描式和步进式曝光机;
                (3)NEC-安内华制造干法 刻蚀设备
                (4)日本电工制造彩色滤光片和偏光片;
                (5)大日本印刷和日本凸版印刷株式会社提供先进的平板印刷设备;
                (6)日本真空技术株式会社提供ITO 导电膜;
                (7)佳能提供镜像投影系统;
                8)还有一些公司做背光源,即使在日本企业不是很强的地方,
                比如液晶化学品、化学气相沉积设备(CVD),液晶驱动芯片和高性能玻璃等方面,
                外国企业也都是把他们的业务总部设在日本,或者与日本企业结成战略联盟。
                到1998年,夏普以2280亿日元(15.7亿美 元)的营业额稳居行业第一,
                NEC以1300亿日元排名第二,东芝(DTI)以1000亿日元排名第三。
                这是日本液晶产业发展历史上的巅峰时期。
                液晶、芯片产业成为日本的吸金器,聚宝盆。日本经济真正开始腾飞


                13楼2016-10-10 20:48
                收起回复
                  2025-07-30 12:55: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自从韩国企业进入液晶面板产业后,
                  “反周期投资”帮助他们获得了巨大成功。
                  在1995-1996年的第二次衰退周期里,韩国企业大规模投资新生产线。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面板市场也陷入了不景气,
                  日本厂商虽然占据绝对垄断地位,但大多面临亏损的窘境。
                  在这种情况下,三星电子和LG却再一次采取了反周期的投资战略,
                  果断投入数十亿美元,建设大尺寸液晶面板生产线,如此高的投资强度,让日本企业望尘莫及。
                  并积聚了惊人的爆发力。
                  韩国企业从开始量产到盈利,经历过痛苦的产业能量积累阶段。
                  三星的液晶业务从 1990年到1997年连续亏损了7年,
                  在1991-1994年间,平均每年亏损1亿美元。
                  但是凭借韩元贬值和生产规模扩大,三星到1997年末实现了 “咸鱼翻身”;
                  1998年三星的液晶面板出货量,跃居世界第一。


                  17楼2016-10-10 21:04
                  收起回复
                    LG的液晶业务从1987年到1994年,
                    年均亏损5300万美元,持续亏损了8年。
                    韩国LG是世界第二大面板企业,
                    生产基地主要在庆尚北道龟尾市和京畿道坡州市,
                    其中龟尾市集中了LG的2代线至6代线。
                    1995年建成P1工厂(2代线),1997年建成P2工厂(世界第一条3.5代线),
                    2000年建成P3工厂 (4代线),2002年建成P4工厂(世界第一条5代线),
                    2003年建成P5工厂(5代线),2004年建成P6工厂(6代线)。
                    2006年,LG在坡州建成世界第一条7.5代线(P7工厂);
                    2009年在坡州建成P8工厂(8.5代线)。
                    继LG之后,三星也在1998年底建成了3.5代线(600×720mm玻璃基板)。
                    韩国企业至此领先于当时只有3代线的日本企业。


                    18楼2016-10-10 21:06
                    回复
                      韩国超越日本的分水岭
                      1999年是韩国企业的转折点:
                      5月,LG和荷兰飞利浦宣布,后者投资16亿美元,换取LG液晶业务的50%股份,
                      新组建的LG飞利浦公司于9月正式运营。
                      这笔交易不仅为LG带来了投资,也使飞利浦成为LG的大客户。
                      7月,苹果电脑向三星投资1亿美元,以加速其液晶生产线建设。
                      10月,三星接到戴尔电脑价值85亿美元的订单。
                      11月,现代集团与3家美国笔记本电脑制造商
                      ——IBM、康柏和Gateway,签订了5年80亿美元的供货合同。
                      1999年,三星在全球液晶平板市场占据了18.8%的份额,名列第一;
                      LG达到16.2%,名列第二;
                      这两家韩国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都超过了原来的行业霸主——日本夏普。


                      19楼2016-10-10 21:09
                      回复
                        韩国企业的凶猛扩张一举改变了TFT-LCD产业的游戏规则。
                        日本人曾经质疑这种疯狂投资的行为,
                        但事后看,率先建设5代线正是韩国超过日本的分水岭。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推动TFT液晶面板最终进入电视应用阶段的主角,已经换成了韩国人,
                        而不是作为产业先行者的日本。
                        只是当韩国企业凭借5代线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后,
                        日本夏普才改变了保守态度,跳过5代线去直接建6代线。
                        当三星在 2005年建成7代线后,夏普于2007年率先建成了8代线。
                        此后夏普又在2009年10月建成了世界第一条10代线,进一步巩固了优势地位。
                        液晶面板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其在电子产品领域的广泛应用,
                        如电脑、电视、手机、数码相机、摄像机、移动多媒体、广告显示屏等。
                        在这个信息时代,液晶面板无处不在,已经成为电子产业的核心力量。


                        20楼2016-10-10 21:11
                        回复
                          台湾地区篇——
                          由于日本与台湾岛的经济联系密切,
                          到80年代初,夏普和爱普生先后在高雄和台中设厂,以生产大尺寸的TN-LCD为主。
                          日本厂商的投资,刺激了台湾本地LCD产业的发展。
                          1986年后,台湾当局连续出台政策,鼓励扶植LCD产业的发展。
                          1988年,台湾工研院几乎与韩国三星同时开始对TFT-LCD技术的攻关。
                          液晶面板市场从1997年底亚洲金融危机后,急剧收缩,到1998年初跌至谷底。
                          财务负担加重的日本企业失去了追加投资的勇气。
                          除了夏普、日立和鸟取三洋继续对3.5代线和4代线投资外,其他日本企业的投资都处于搁浅状态。
                          但这一轮的衰退却引来了新的入场者——台湾企业。
                          本来日本企业一直拒绝向台湾转移TFT液晶面板技术。
                          但是处于金融危机和产业衰退期的日本企业,
                          再加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金融危机期间对韩国的救援,
                          让韩元大幅贬值,迅速提高了韩国企业的竞争力。
                          这使得韩国大规模生产的液晶面板价格降低,快速占领台湾电子终端代工市场,
                          致使日本企业在台湾市场的份额急剧下跌。


                          21楼2016-10-10 21:13
                          收起回复
                            1997年第三次液晶产业衰退期,让台湾企业获得了进场机会。
                            在1999-2000年短暂的上升期,产业中所有的企业都从中获利。
                            而第四次衰退,为新进入者创造了更多的空间。
                            广辉、群创和统宝等企业都在这一时期进入。
                            第四次产业衰退中,韩国企业建设了5代线与台湾厂商竞争。
                            新的5代线带动了产业 新一轮的繁荣,
                            从2003年到2004年,又进入了产业黄金期。
                            台湾厂商新建了大批高世代线。目前台湾面板业有集中化的趋势。
                            2006年友达并购“面板五虎”之一的广辉,一度在规模上逼近韩国三星、LG。
                            2009年10月5日,群创合并统宝光电。
                            同年11月14日,鸿海集团以74亿元人民币并购奇美电子。
                            2010年3月18日,群创、奇美与统宝三者合并后的新奇美电子正式成立,
                            它超越友达成为全球第三大面板厂。


                            23楼2016-10-10 21:26
                            收起回复
                              2025-07-30 12:49: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997年第三次液晶产业衰退期,让台湾企业获得了进场机会。
                              在1999-2000年短暂的上升期,产业中所有的企业都从中获利。
                              而第四次衰退,为新进入者创造了更多的空间。
                              广辉、群创和统宝等企业都在这一时期进入。
                              第四次产业衰退中,韩国企业建设了5代线与台湾厂商竞争。
                              新的5代线带动了产业 新一轮的繁荣,
                              从2003年到2004年,又进入了产业黄金期。
                              台湾厂商新建了大批高世代线。目前台湾面板业有集中化的趋势。
                              2006年友达并购“面板五 虎”之一的广辉,一度在规模上逼近韩国三星、LG。
                              2009年10月5日,群创合并统宝光电。
                              同年11月14日,鸿海集团以74亿元人民币并购奇美电子。
                              2010年3月18日,群创、奇美与统宝三者合并后的新奇美电子正式成立,
                              它超越友达成为全球第三大面板厂。


                              24楼2016-10-10 21: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