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中国吧 关注:153,685贴子:889,112

【大国战略】踏着韩日电子产业的“尸体”前进的国产崛起恩仇录~~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之前,在楼主的另一个帖子
《大陆和台湾的经济账——从代工到反击到碾压》中已经涉及了一部分相关内容,
(惯例三楼付连接~~~
但主要是讲大陆和台湾的经济战没有展开~~~
这次可以作为补充内容~~~

我国做为世界最大的CRT、液晶电视制造国,
在显示器产业发展历史上有着惨痛的教训。
了解中国电子产业的朋友都知道一个词——“缺芯少屏”,
芯就是芯片,屏就是显示屏。


1楼2016-10-10 20:12回复
    《大陆和台湾的经济账——从代工到反击到碾压》
    http://tieba.baidu.com/p/4650687938?pid=93180934383&cid=0#93180934383


    3楼2016-10-10 20:13
    收起回复
      2025-07-31 07:51: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2009年8月25日,我国液晶面板龙头企业——北京京东方,
      宣布投资280.3亿元人民币,建设我国第一条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
      此举如同一声霹雳,瞬间击溃了外国厂商的技术与利益封锁联盟。
      在此后不到10天时间里,日本夏普、韩国三星、LG,
      台湾奇美、广达等厂商,纷纷宣布放弃封锁策略,
      要在中国大陆建设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
      这场液晶狂潮背后,是中国液晶面板厂商与外资厂商的生死角逐。
      谁能率先填满中国市场需求,谁就能成为行业霸主,
      而落败者只有衰亡一途。
      进口关税将导致韩国、日本、台湾的进口液晶面板,完全失去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这就是外资厂商瞬间扭转封锁态度,抢着在华设厂的根本原因。
      在叙述这场“液晶战争”之前,
      我们需要简单了解一下液晶产业的发展脉络。


      7楼2016-10-10 20:24
      回复
        液晶自发现以来,主要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其中1883年至1968年为材料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阶段,
        主要由德国人和美国人在推动。
        1973年至1985年为产业化初期阶段,
        日本厂商将其广泛应用于计算器、电子表、掌上游戏机等电子产品中,
        为液晶技术奠定了产业基础。
        1985年至1992年是液晶推广应用阶段。
        1992年至2003年是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发展的成长期,
        在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显示器、手机,
        液晶产品逐渐取代传统CRT显像管显示屏,并战胜PDP等离子显示技术,成为市场主流。
        (PS,关于为何液晶在PK等离子方面胜利在前一贴中有记录,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查找~~~
        2004年至今,是大尺寸液晶产品的成长期,
        随着27英寸以上液晶电视,对传统彩电的市场替代效应,
        世界 液晶产业规模超过了1000亿美元,
        其生产线规格也发展到了第10代,出现巨型液晶电视。


        9楼2016-10-10 20:27
        收起回复
          在液晶面板发展早期,
          电子表、计算器、仪表面板是小型TN-LCD单色液晶显示屏的主要用户。
          直到笔记本电脑的问世,
          才成为推动液晶产业崛起的决定性力量。
          1992年9月,美国IBM公司推出了划时代的产品——IBM 700C,
          它是第一款使用彩色TFT-LCD显示屏的笔记本电脑,
          1992年,IBM公司收到了超过10万台笔记本电脑的订单,这使得TFT-LCD找到了市场,
          预计每年有70%的增长,而10.4英寸屏也成为主流规格。
          同年微软发布了Windows3.1操作系统,支持256色显示,这加剧了对彩色显示器的需求。
          夏普、DTI、NEC、富士通等厂商纷纷调整投资计划,
          建设新的TFT生产线。


          12楼2016-10-10 20:42
          回复
            从1991年到1996年,
            全球至少兴建了25条TFT液晶面板生产线,其中有 21条建在日本。
            伴随着液晶面板产业的崛起,
            日本形成了平板制造供应链中完整的上下游配套体系。
            在几乎所有关键设备和材料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上,都至少有 一家日本企业产业。
            比如:(1)日本旭硝子和电气硝子为液晶平板提供玻璃基板;
            (2)尼康和佳能提供扫描式和步进式曝光机;
            (3)NEC-安内华制造干法 刻蚀设备
            (4)日本电工制造彩色滤光片和偏光片;
            (5)大日本印刷和日本凸版印刷株式会社提供先进的平板印刷设备;
            (6)日本真空技术株式会社提供ITO 导电膜;
            (7)佳能提供镜像投影系统;
            8)还有一些公司做背光源,即使在日本企业不是很强的地方,
            比如液晶化学品、化学气相沉积设备(CVD),液晶驱动芯片和高性能玻璃等方面,
            外国企业也都是把他们的业务总部设在日本,或者与日本企业结成战略联盟。
            到1998年,夏普以2280亿日元(15.7亿美 元)的营业额稳居行业第一,
            NEC以1300亿日元排名第二,东芝(DTI)以1000亿日元排名第三。
            这是日本液晶产业发展历史上的巅峰时期。
            液晶、芯片产业成为日本的吸金器,聚宝盆。日本经济真正开始腾飞


            13楼2016-10-10 20:48
            收起回复
              自从韩国企业进入液晶面板产业后,
              “反周期投资”帮助他们获得了巨大成功。
              在1995-1996年的第二次衰退周期里,韩国企业大规模投资新生产线。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面板市场也陷入了不景气,
              日本厂商虽然占据绝对垄断地位,但大多面临亏损的窘境。
              在这种情况下,三星电子和LG却再一次采取了反周期的投资战略,
              果断投入数十亿美元,建设大尺寸液晶面板生产线,如此高的投资强度,让日本企业望尘莫及。
              并积聚了惊人的爆发力。
              韩国企业从开始量产到盈利,经历过痛苦的产业能量积累阶段。
              三星的液晶业务从 1990年到1997年连续亏损了7年,
              在1991-1994年间,平均每年亏损1亿美元。
              但是凭借韩元贬值和生产规模扩大,三星到1997年末实现了 “咸鱼翻身”;
              1998年三星的液晶面板出货量,跃居世界第一。


              17楼2016-10-10 21:04
              收起回复
                LG的液晶业务从1987年到1994年,
                年均亏损5300万美元,持续亏损了8年。
                韩国LG是世界第二大面板企业,
                生产基地主要在庆尚北道龟尾市和京畿道坡州市,
                其中龟尾市集中了LG的2代线至6代线。
                1995年建成P1工厂(2代线),1997年建成P2工厂(世界第一条3.5代线),
                2000年建成P3工厂 (4代线),2002年建成P4工厂(世界第一条5代线),
                2003年建成P5工厂(5代线),2004年建成P6工厂(6代线)。
                2006年,LG在坡州建成世界第一条7.5代线(P7工厂);
                2009年在坡州建成P8工厂(8.5代线)。
                继LG之后,三星也在1998年底建成了3.5代线(600×720mm玻璃基板)。
                韩国企业至此领先于当时只有3代线的日本企业。


                18楼2016-10-10 21:06
                回复
                  2025-07-31 07:45: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韩国超越日本的分水岭
                  1999年是韩国企业的转折点:
                  5月,LG和荷兰飞利浦宣布,后者投资16亿美元,换取LG液晶业务的50%股份,
                  新组建的LG飞利浦公司于9月正式运营。
                  这笔交易不仅为LG带来了投资,也使飞利浦成为LG的大客户。
                  7月,苹果电脑向三星投资1亿美元,以加速其液晶生产线建设。
                  10月,三星接到戴尔电脑价值85亿美元的订单。
                  11月,现代集团与3家美国笔记本电脑制造商
                  ——IBM、康柏和Gateway,签订了5年80亿美元的供货合同。
                  1999年,三星在全球液晶平板市场占据了18.8%的份额,名列第一;
                  LG达到16.2%,名列第二;
                  这两家韩国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都超过了原来的行业霸主——日本夏普。


                  19楼2016-10-10 21:09
                  回复
                    韩国企业的凶猛扩张一举改变了TFT-LCD产业的游戏规则。
                    日本人曾经质疑这种疯狂投资的行为,
                    但事后看,率先建设5代线正是韩国超过日本的分水岭。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推动TFT液晶面板最终进入电视应用阶段的主角,已经换成了韩国人,
                    而不是作为产业先行者的日本。
                    只是当韩国企业凭借5代线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后,
                    日本夏普才改变了保守态度,跳过5代线去直接建6代线。
                    当三星在 2005年建成7代线后,夏普于2007年率先建成了8代线。
                    此后夏普又在2009年10月建成了世界第一条10代线,进一步巩固了优势地位。
                    液晶面板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其在电子产品领域的广泛应用,
                    如电脑、电视、手机、数码相机、摄像机、移动多媒体、广告显示屏等。
                    在这个信息时代,液晶面板无处不在,已经成为电子产业的核心力量。


                    20楼2016-10-10 21:11
                    回复
                      台湾地区篇——
                      由于日本与台湾岛的经济联系密切,
                      到80年代初,夏普和爱普生先后在高雄和台中设厂,以生产大尺寸的TN-LCD为主。
                      日本厂商的投资,刺激了台湾本地LCD产业的发展。
                      1986年后,台湾当局连续出台政策,鼓励扶植LCD产业的发展。
                      1988年,台湾工研院几乎与韩国三星同时开始对TFT-LCD技术的攻关。
                      液晶面板市场从1997年底亚洲金融危机后,急剧收缩,到1998年初跌至谷底。
                      财务负担加重的日本企业失去了追加投资的勇气。
                      除了夏普、日立和鸟取三洋继续对3.5代线和4代线投资外,其他日本企业的投资都处于搁浅状态。
                      但这一轮的衰退却引来了新的入场者——台湾企业。
                      本来日本企业一直拒绝向台湾转移TFT液晶面板技术。
                      但是处于金融危机和产业衰退期的日本企业,
                      再加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金融危机期间对韩国的救援,
                      让韩元大幅贬值,迅速提高了韩国企业的竞争力。
                      这使得韩国大规模生产的液晶面板价格降低,快速占领台湾电子终端代工市场,
                      致使日本企业在台湾市场的份额急剧下跌。


                      21楼2016-10-10 21:13
                      收起回复
                        1997年第三次液晶产业衰退期,让台湾企业获得了进场机会。
                        在1999-2000年短暂的上升期,产业中所有的企业都从中获利。
                        而第四次衰退,为新进入者创造了更多的空间。
                        广辉、群创和统宝等企业都在这一时期进入。
                        第四次产业衰退中,韩国企业建设了5代线与台湾厂商竞争。
                        新的5代线带动了产业 新一轮的繁荣,
                        从2003年到2004年,又进入了产业黄金期。
                        台湾厂商新建了大批高世代线。目前台湾面板业有集中化的趋势。
                        2006年友达并购“面板五虎”之一的广辉,一度在规模上逼近韩国三星、LG。
                        2009年10月5日,群创合并统宝光电。
                        同年11月14日,鸿海集团以74亿元人民币并购奇美电子。
                        2010年3月18日,群创、奇美与统宝三者合并后的新奇美电子正式成立,
                        它超越友达成为全球第三大面板厂。


                        23楼2016-10-10 21:26
                        收起回复
                          1997年第三次液晶产业衰退期,让台湾企业获得了进场机会。
                          在1999-2000年短暂的上升期,产业中所有的企业都从中获利。
                          而第四次衰退,为新进入者创造了更多的空间。
                          广辉、群创和统宝等企业都在这一时期进入。
                          第四次产业衰退中,韩国企业建设了5代线与台湾厂商竞争。
                          新的5代线带动了产业 新一轮的繁荣,
                          从2003年到2004年,又进入了产业黄金期。
                          台湾厂商新建了大批高世代线。目前台湾面板业有集中化的趋势。
                          2006年友达并购“面板五 虎”之一的广辉,一度在规模上逼近韩国三星、LG。
                          2009年10月5日,群创合并统宝光电。
                          同年11月14日,鸿海集团以74亿元人民币并购奇美电子。
                          2010年3月18日,群创、奇美与统宝三者合并后的新奇美电子正式成立,
                          它超越友达成为全球第三大面板厂。


                          24楼2016-10-10 21:32
                          回复
                            全球金融风暴引发产业变局
                            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再次重创TFT产业,
                            使其提前中断了从2007年开始的景气而陷入衰退。
                            但是历史告诉我们,这个衰退期给后进者提供了进场机会。
                            这就是中国大陆的企业。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韩国三星和LG相继放慢脚步,停止了8代线的建设。
                            日本虽然在产业链上游占据了重要地位(设备和原材料),
                            但是各大量产厂商大多停止了扩张。
                            第一个建立量产线的NEC在2004年2月宣布退出液晶行业,
                            索尼则选择与三星合资建厂。
                            只有夏普仍在高世代生产线上与韩国企业竞争。
                            2007年11月,夏普开工建设世界第一条10代线(2880×3130mm玻璃基板)。
                            但受金融危机影响,夏普在2008财年亏损13亿美元。
                            这是夏普自1956年在东京证交所挂牌上市以来出现的首次亏损。


                            26楼2016-10-10 21:43
                            回复
                              2025-07-31 07:39: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在制约中国液晶产业发展方面,
                              台湾和日本是最为阴险恶毒的角色。
                              大陆给台湾雪中送炭,其背后是希望台湾面板企业能到大陆设厂,
                              或者开放大陆企业参股并购台湾面板企业。
                              然而2009年6月30日,台湾公布最新的大陆投资政策,
                              禁止大陆企业投资台湾面板,同时限制台湾面板企业赴大陆投资。
                              直到当年8月京东方宣布兴建8.5代线后,
                              台湾方面才在2010年2月9日,
                              不情愿地宣布同意放行岛内面板企业赴大陆投资高世代线,
                              且要求必须与台湾本岛保持一个世代以上的技术差距。
                              除了这种歧视性政策,台湾厂商还与日韩厂商勾结,
                              继续操纵液晶面板价格,侵蚀大陆厂商利益;
                              并且对大陆液晶面板产业持续进行渗透,妄图获得操控地位。
                              这种狼心狗肺的行为,为人所不齿。


                              31楼2016-10-10 21:5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