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第二帝国吧 关注:4,471贴子:45,002

德意志第二帝国原野灰色军服简介·1914-1918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By 橘皮
本帖为德意志第二帝国原野灰色军服的简要介绍和科普贴,不涉及任何敏感信息;帖子内恕不接受任何形式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宣扬和评论回复内容。本帖子不定期更新,楼主懒癌晚期,希望不会烂尾。拒绝盗文,转载请注明出处。

德意志帝国军队(Deutsche Armee)概览(1914年8月—1918年11月11日)
1914年帝国人口:65,000,000
和平时期陆军总兵力(1914年6月1日):880,000
战时动员人数:4,500,000
实际动员人数:5,000,000
军团:41个
步兵师团:82个
骑兵师团:11个
其他兵种:6个师团和32个旅团
战争时期陆军总兵力:13,250,000
阵亡:1,850,000
受伤:4,250,000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德意志帝国(以下简称帝德)军队统一穿着原野灰色军服;武器装备和战争方式的改变意味着19世纪晚期的欧洲军事强国逐渐开始转离以前色彩斑斓的和平时期军服,帝德也不例外;经过多年(尤其在殖民地)的试验,帝德军队在1907年推出了一套实用的野战军服,并于1915和1916年军服再次重新设计,这几次革新彻底改变了帝德军队的登场外观。


(上图:普鲁士时期各兵种不同颜色和样式的军服,德意志帝国形成后各邦国皆遵循普鲁士服制规范)
原野灰色军服简要发展史:
19世纪末期军服的用途发上了重大的改变。在这之前,即使是在浓烟滚滚的战场上,鲜艳的军服使敌我关系可以被轻易地辨别,甚至连士兵的服役部门(军种/军团)都可以清晰的辨认;而与此同时武器革命性的发展(远程大炮、机枪火力、火药弹药的改进等等)却彻底改变了战场上的状况。如果希望避免将士兵暴露于敌人的火炮轰击之下当活靶子,就必须将他们隐藏起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军服必须可以与周围的环境融合,是伪装和隐藏士兵而不是为了吸引注意力。尽管五彩斑斓的军服在欧洲历史悠久且各自拥有传统,但现代武器所带来的威慑力和恐惧感使军队不得不接受新型的野战军服。
这类野战服最早出现在欧洲在亚非的殖民地军队中;完全不一样的作战地形和环境促使殖民军的军服与欧洲本土做出区别。英国在这个方面的资历堪称最老:常年、长期的殖民地战争使英国佬在野战服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世纪末期英国殖民军已经开始穿着浅的、卡其色的军服,至1902年本土的军队也一起更换了该颜色的野战服。这也被帝德的在非洲的Schutztruppen(殖民地守卫部队)采用,根据英国的样式设计卡其色、灰色和沙色的军服;但它们只适合非洲条件,在欧洲的植被环境和气候下并不适合。

(上图:德属东非“Schutztruppen”殖民地守卫部队军服)
在彻底换装之前帝德军队也做过几个改变:
·1887年士兵背包由白色改为棕色
·1892年引入黄绿色(麦色)盔罩
·1894军大衣由黑色转为浅灰色
·骑马猎兵军服改为灰绿色,方便侦查任务
·1901年组建的机枪部队装配灰绿色翻领军服(礼服、常服和野战服都是灰绿色)
帝德军服真正向“原野灰色”和野战服发展始于1900年镇压义和团运动的东亚远征军。其装备了一套全新的军服装备,分为夏季和冬季两套军服,夏季为卡其色,冬季为原野灰色;还佩戴一种灰绿色毛毡制的尖顶盔。陆军司令部在东亚远征军引入这套新制服是为了试验其可行性,为了日后全军的换装。与其同时帝国内也在测试这类试验性军服,原野灰色、灰色、灰绿色等颜色的军服在军队演习和步兵学员中都有穿来实验(测试结果显示原野灰色最有效)。这些测试的结果同时说服了保护普鲁士蓝色的传统主义者对换装的强烈反对。1907年2月14日德皇威廉二世在最高内阁令中颁布帝德陆军未来将使用原野灰色的野战军服(除猎兵持续使用灰绿色以外)。威二极力要求保留带有颜色的领子和袖口,但在意识到这样做对隐蔽效果有负面影响之后放弃了该要求;取而代之的是有颜色滚边的开襟、袖口上部、领口和肩章外围的部分。
(表格:滚边对应表*1915年前诸版本)

尽管对各个骑兵团五颜六色军服的传统是否应该改变依旧持保留意见,但还是在1908年批准了骑兵的野战服。不同种类的骑兵的野战服仍然保留了他们的军服特色和特殊元素(以及滚边等等),骠骑兵保留了排骨服的样式,枪骑兵和重骑兵也保留了他们相应的服制样式。
1910年左右士兵原野灰色制服基本定型,军官的军服随之引入。军官野战服的样式以士兵的为基础,剪裁和版型更精细;大体的样式与军官普鲁士蓝色军服差别不算大未做出大改,军官的腰带和肩章都保留下来。以上的全部决定和改变精简后以新的制服条例由最高内阁令在1910年2月23日和3月18日下发施行,所有制服上的纽扣和金属配件都是无味的黄铜或白合金(镀银)。帝德时期野战服和和平时期原野灰色军服大至分为四个样式(在此不包含更加细致的分类,日后将作出更加详尽的介绍),分别在三个年份作出修改:
·M1907式原野灰色军服
·M1910式原野灰色军服
·M1915式野战服
·M1915式和平时期原野灰色军服
(M1915式军服是一个无比庞大的坑,日后详解)


IP属地:加拿大1楼2018-05-31 21:31回复
    东亚远征军的军服样式,图一士兵身着卡其色夏季军服佩戴凉盔。图二图三中的士兵分别佩戴灰绿色毛毡面的尖顶盔和桶盔。(远征军于1900年被派往中国时配发的依旧是M1895式黑皮革制尖顶盔和一个淡橄榄绿色的盔罩。1901年2月9日,东亚远征军(以及其后续东亚占领旅)更换灰色/卡其色新制服,该类制服在1900年9月到12月期间由普鲁士战争部授权并引入,包括一个新通用的灰绿色外皮尖顶盔(因为远征军由帝国组建而非各王国所属军队,所以盔徽为皇室徽章);新设计的尖顶盔造价更低且有利于隐蔽。对于德军来说,这次更新是一次让军服更适合现代战争实验设计。除了军服和陆军的尖顶盔之外,远征军所有兵种均更换,包括炮兵的球顶盔和猎兵桶盔)




    IP属地:加拿大2楼2018-05-31 21:49
    回复
      帝德帽章和帽徽标识:
      帝德时期不同邦国和地区在其军服上都有一些可以区分它们的标识和特点,其中安装在盔帽上的各邦国不同样子的帽章和帽徽是最直观的区分方式。
      ·帽章指区别邦国的彩色原型金属片/椭圆形金属丝块(用于常服帽、尖顶盔两侧和桶盔上部)
      ·帽徽为尖顶盔正面的金属片
      一、帝德帽章:
      德意志帝国由各邦国组成这一特点也在帝国军队的结构上显现出来;总体来说帝国军队可以看作由四支大军共同组成的:普鲁士、巴伐利亚、萨克森、符腾堡四个王国的军队。其他小邦国加入了普鲁士的军事协定,除了一些保留的小权利外,军队的独立和控制权实则已经让渡给普鲁士。这些小邦国能给帝国提供的军队的多少完全取决于他们邦国的尺寸;例如巴登大公国可以提供一整支军,黑森可以提供数个团,而更小的如利珀这样的公国只能提供一个营。盔帽上的帽章和帽徽用以区分他们来自哪个邦国。在具体佩戴时,常服帽(军官-檐帽)和野战帽都有两个帽章,其中下部佩戴在帽墙上的为邦国帽章,上部的是帝国三色帽章(黑-白-红);尖顶盔由于版本差别,两种帽章佩戴没有一个绝对的位置,所以帝国帽章和邦国帽章有时在左有时在右。各国帽章的颜色都不一样,如下表所示(不同版本可能在颜色圈数上有所区别,但主要色系没有不同):


      帝德士兵,士官和军官的帽章实物样式插图如下图所示(该图为1910年左右第一手文献配图,其中有几个邦国帽章的颜色顺序有颠倒,请以表格为准):

      用于用于常服帽、尖顶盔两侧的帽章尺寸并不一致(上面的为尖顶盔两侧的帽章尺寸,下面常服帽帽章尺寸):


      IP属地:加拿大4楼2018-06-01 12:33
      回复
        二、帝德帽徽
        除了上一篇提及的帽徽,识别德意志帝国军队中由各个邦国提供的军队还有一种更直接的方法:尖顶盔帽徽。除了很小一部分极小的邦国外,大其余邦国拥有自己的帽徽图案。主要的邦国帽徽如下面给出的图表所示:(仅展示了帝德各邦国的正常帽徽图案样式,图表中未包含带有珐琅和额外装饰的高级军官盔徽版本以及因部队种类、军团、荣誉和服役类型产生的特殊帽徽版本)
        1. 帝德四大王国的帽徽:(注意萨克森的相同帽徽和帽章还应用于萨克森-阿尔滕堡、萨克森-哥堡-科达、萨克森-迈宁根三个公国)

        *左上:普鲁士 *右上:巴伐利亚 *左下:萨克森 *右下:符腾堡
        2. 其他邦国的帽徽:(注意帽徽当中有额外铁十字形图案的非该邦国帽徽的一部分,而是后备军的标志,日后将讲到)未提到的邦国没有独特的帽徽所以采用普鲁士鹰徽,具体识别看帽章(包括三个自由市)。

        *左上:巴登 *右上:黑森 *左下:梅克伦堡-斯特雷利茨 *右下:梅克伦堡-什末林

        *左上:不伦瑞克 *右上:奥尔登堡 *左下:安哈特尔 *右下:萨克森-魏玛-埃森纳赫

        *左上:施瓦茨堡诸邦国-具体区分看帽章颜色顺序

        单图:(图源来自Helmut Weitze)罗伊斯长系、幼系诸小国
        3. 代表帝国的派遣部队:

        左上:1900年东亚远征军帽徽(应用国徽图案)
        右上:海军营Seebataillon*海军步兵/海军陆战队*帽徽(霍亨索伦鹰头顶皇冠紧抓铁锚)


        IP属地:加拿大9楼2018-06-11 23:15
        收起回复
          德意志帝国步兵类头盔(1/2)

          上图:佩戴尖顶盔的两名步兵军官

          上图:1918年一群普鲁士禁卫军军官的合影,他们均佩戴着尖顶盔
          如果拿帝德步兵部队对比于各类骑兵部队的话,相较于每个骑兵种类都拥有各自的独特头饰,步兵部队的头饰就显得简要许多,尖顶盔的造型和样式都趋于统一。在不分服役类型的情况下,总结来讲帝德的步兵部队都装配德语称作“Pickelhaube”的头盔,中文一般翻译为“尖顶盔”或“钉盔”。“Pickelhaube”最初是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于1842年设计(此时隔壁的沙俄军队已经有了相似的设计样式),这一“尖顶盔”的类目下又分出炮兵部队佩戴的“球顶盔”(Kugelhelm)。除了步兵中个别服役类型的部队佩戴不同的头饰外,剩余的步兵部队装备的尖顶盔在穿着野战服、常服、礼服时均佩戴;与野战服同时穿戴时需要罩上盔罩。
          自1871年德意志帝国统一开始,除了巴伐利亚王国以外的德意志诸邦的步兵部队皆引入并且开始使用尖顶盔(巴伐利亚于1866年引入使用尖顶盔)。在接下来近二十多年直到十九世纪末的时间中,为了使尖顶盔的作用和造型更成熟、美观,尖顶盔的样式再不断地被重新设计和改进,进而产生了诸多版本(还不包括统一前普鲁士王国作出的数次版本更新);不仅因为过于繁杂而且本人水平实在有限,在此不对之前各类版本的细节化差异作出详解;一般来讲我们可以经常接触到的版本出现于1895年,也就是M1895式尖顶盔,其造型和外观得以一直使用,所以此盔形在20世纪初和一战期间最为常见。一战前期大多数的步兵团都佩戴有黄铜色的铝青铜制帽带,但当穿着原野灰色野战服时这一配件需要换成皮革帽带;一战期间黄铜帽带多数军官仍佩戴,战争中后期由于闪亮配件在隐蔽作用上的弊端,军官也被要求在战事期间改用皮帽带(这也因为引入的新尖顶盔取消了黄铜帽带)。军官的尖顶盔与士兵版本主要区别在于长出一截的尖顶、帽章样式和全部镀金镀银的配件;内衬的样式也有区别(军官的内衬明显更舒服)。更多样式的变化和各类版本的疯狂出现缘于军官有权且有责任去订制个人的军服和配饰。
          尖顶盔除了作为护具,如上一篇讲到的帽章和帽徽,尖顶盔上的这些配件也使盔帽可以清楚展示军人出身和所属地区。常见的邦国帽章在尖顶盔左侧,1897年引入的帝国三色帽章在右侧(不是绝对,一切参照实物和盔帽版本)。一般来讲普通的步兵团尖顶盔上都是其隶属邦国基础帽徽,但根据其军团的历史和服役类别也会在帽徽上加上更多元素:如后备军十字、战役纪念条和纹章等等元素;比如普鲁士禁卫军帽徽中央的黑鹰星芒。但是不管盔徽上有什么,野战盔罩都会盖住一切。
          自十九世纪末1895式尖顶盔出现的改进起,尖顶盔改进的目标就是不断简化,至1915年终于达到了这个目标。战争中暴露出尖顶盔的超大弊端迫使军队在1915年推出新盔。将近一年的战争中尖顶盔的尖成了敌人的绝佳靶子,即使士兵在战壕中这些尖顶也依旧能露出来变靶子;很多士兵不得不拆掉连底座在内的整个尖顶盔上部,因为一部分旧版本的尖顶根本无法拆卸(只有有权佩戴阅兵毛饰的团的盔才可拆卸)。1915年的新版本安装了可拆卸的尖顶,取消装配士兵的黄铜帽带并全改为皮制(节约金属);军官盔则要求在规定下发后制造的都要有可拆卸的黄铜帽带,以便在战事期间更换为皮帽带。1915年后的尖顶盔采用更廉价的材料制造,质量也越来越差。


          IP属地:加拿大11楼2018-06-23 15:05
          收起回复
            关于“Pickelhaube”类盔形和部分细节:
            *1*盔形
            直到1867年前普鲁士全部步兵部队都使用十字形尖顶底座的尖顶盔;1867年之后只有一部分步兵单位还保留使用十字形的尖顶底座,其他大多数的步兵单位改用为圆形尖顶底座的尖顶盔版本。M1895式尖顶盔已无十字形尖顶底座,但之前的版本仍在大量佩戴。
            · 尖顶盔常见的四类👇(如图所示)
            1. 十字形尖顶底座,盔形偏方,盔檐呈方状,尖顶表面光滑。
            2. 十字形尖顶底座,盔形偏方,盔檐呈方状,尖顶表面有凹陷装饰。
            3. 圆形尖顶底座,盔形偏圆,盔檐呈弧形无棱角,尖顶表面光滑。
            4. 私人定制类(差异很多不作赘述)。

            上图:第一类尖顶盔

            上图:第二类尖顶盔(此例是一顶符腾堡高级军官盔)
            上图:第三类尖顶盔(此例为普鲁士步兵盔)
            · 球顶盔常见的三类👇(如图所示)
            1. 十字形球顶底座,盔形偏方,盔檐呈方状。
            2. 圆形球顶底座,盔形偏圆,盔檐呈弧形无棱角。
            3. 私人定制类(差异很多不作赘述)。

            上图:第一类球顶盔(此例是全套带盔罩和盔盒的巴伐利亚炮兵军官盔)
            上图:第二类球顶盔(此例为普鲁士炮兵盔)
            *2*尖顶盔&球顶盔内衬(如图所示)
            1. 士兵类
            2. 军官类
            3. 私人订制类(以上两类皆有兼容)

            上图:士兵盔内衬

            上图:军官盔内衬(帽檐和帽尾内部的颜色不同以区分正反-绿色部分为帽檐,红色部分为帽尾)


            IP属地:加拿大12楼2018-06-23 15:06
            回复
              一、尖顶盔:
              “Pickelhaube”一词泛指了很多形似的盔帽,在此所讲的主要是帝德时期线列步兵和其他使用尖顶盔的步兵部队。
              版本简要介绍👇
              1. M1895式尖顶盔:亮黑色皮革制成,配有黄铜或铝青铜制的配件;部分尖顶可拆卸(按照军团权限而定),钉座部分有通气孔。
              2. M1915/16式尖顶盔:黑色皮革制成,配有廉价灰色氧化铁制的配件;所有尖顶均可拆卸,钉座部分有通气孔。

              上图:M1895式尖顶盔(士兵版本尖顶底座上的钉子为普通圆形而非星状)
              上图:M1915/16式尖顶盔
              · 士兵类(Other Ranks)尖顶盔
              士兵尖顶盔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原野灰色军服简介·1914-1918”这一文中所囊括到的就是1914年前最大一次、也可说是最后一次尖顶盔定型的改进-M1895尖顶盔,以及后来战争中又做的一些改变而产生的版本。总体来讲它们的样子都差不多:用亮黑色皮革制成,配有黄铜或铝青铜制的配件、按照邦国和军团而定的帽章盔徽;内衬比较简陋廉价。所有的士兵尖顶盔都配发有盔罩(Überzug),红色布制的团号缝在罩前直到1914年颜色改为深绿色,之后又在1915年被取消。一些团具有在阅兵式上佩戴阅兵毛饰的权利,士兵一般根据团和服役类型佩戴白色、黑色和红色的马鬃毛饰。

              上图:士兵尖顶盔阅兵毛饰

              上图:士兵的阅兵毛饰佩戴实例
              · 军官类尖顶盔
              从少尉至上校衔级的军官的尖顶盔造型完全一致,质量却不同。质量上的差别主要在于军官订制尖顶盔时的要求和花钱的多少,所以这一质量上的差别完全无法作为判断军官衔级的单一方法。在外观上军官尖顶盔要趋于方正而非光滑弧线形,这一特点可在与士兵盔的对比中发现;军官盔圆形底座上的固定钉也是星状造型,内衬精致且适于佩戴,在高价私人订制的尖顶盔中可见的质量特点可谓登峰造极。所有的军官尖顶盔也都需要配置盔罩(Überzug),一般情况下军官的盔罩上没有任何标识,但战争期间也有混用士兵盔罩的情况。具有在阅兵式上佩戴阅兵毛饰权利的军团的军官一般佩戴白色和黑色牦牛毛毛饰(更高级的私人订制有用羽毛)。

              上图:军官尖顶盔阅兵毛饰

              上图:士兵佩戴实例;这一张照片中还可以观察到军官和将官尖顶盔阅兵毛饰所用材料的不同
              · 将官尖顶盔
              将官的尖顶盔全部是订制的高质量盔帽,所用材料高级且昂贵,内衬非常舒适,选用顶级质量的黑色皮革和金属配饰,造型美观。隶属于具有在阅兵式上佩戴阅兵毛饰的权利的军团的将军,他尖顶盔的尖顶则可以拆卸;将官阅兵毛饰一般使用高质量的羽毛。一般来讲将官的尖顶盔存在各式各样的版本,都是依照将军本人的习惯和要求订制,所以在此就就不做赘述。

              上图:几个例子分别为:普鲁士禁卫军将官盔,巴伐利亚将官盔,黑森将官盔,符腾堡将官盔


              IP属地:加拿大13楼2018-06-23 15:10
              收起回复
                · 禁卫军
                所有的普鲁士禁卫步兵部队的尖顶盔盔徽的正中间都有黑鹰勋章星芒章,不同于其他普鲁士步兵军团,禁卫军使用独特的展翅鹰徽;根据不同的团盔徽具体镀金和镀银也有区别。佩戴尖顶盔的禁卫步兵部队包含禁卫步兵团、禁卫铁路(运输/供应)营、禁卫野战炮兵团、禁卫步炮兵团、禁卫工兵营等。

                上图:禁卫军军官盔徽;士兵版本的黑鹰勋章星芒不带珐琅,一次性冲压制成
                · 后备军种
                后备步兵部队尖顶盔盔徽上都加入了十字图案。
                德国军队有四种不同的兵役:现役军(Active),后备军(Reserve),国土防卫军(Landwehr)和国土突击队(Landsturm)。 举例来讲,一名17岁左右的年轻男子可能被要求在国土突击队服务,到20岁时则会被要求在现役军队中服役2年(炮兵和骑兵服役3年),在这之后这名男子将有责任在未来4至5年到后备军中服役,45岁之前剩下的年份则在国土防卫军或者回到国土突击队中服役,直到45岁时他将不再需要服兵役(战时更老的男性也将被召入国土突击队)。国土防卫军和后备军统一装配尖顶盔;国土突击队的帽盔混用非常严重,一般来讲他们佩戴的是黑色油皮帽,但在战争中后期佩戴尖顶盔的例子也很常见。

                上图:后备军十字在各种盔徽、帽徽上的应用
                上图:带有后备军十字饰的普鲁士步兵尖顶盔
                · 工兵
                1914年时,德意志帝国所有的工兵营(包括巴伐利亚王国在内)都装配尖顶盔。普鲁士禁卫工兵营带镀银银色禁卫盔徽。
                · 铁路(运输/供应)
                德意志帝国所有铁路(运输/供应)营的士兵在1903年之前戴皮革制的与猎兵样式相同的桶盔,带镀金帽徽;而这一部队的军官从未戴过桶盔,他们始终装配的是尖顶盔。1903年,帝国境内的运输供应营士兵的头盔也全部更换为都装配镀金配件的M1895尖顶盔。


                IP属地:加拿大14楼2018-06-23 15:15
                回复
                  二、球顶盔
                  “Pickelhaube”最初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于1842年设计和引入,在1842年到1844年间,普鲁士的炮兵部队一直装备着与步兵部队一样的尖顶盔;后来在1844年时由一颗象征炮弹的球体替换了原来的尖顶,而正是从这时起,这一新诞生的头盔被称为“Kugelhelm”(球顶盔)。与上文所讲的尖顶盔一样,炮兵的球顶盔在1844年至1915年间也经历了许多次修改。球顶盔的具体变更细节与步兵部队的尖顶盔几乎一致,二者的关系也非常近,所以上文中所述的内容在球顶盔这一部分均可兼容。值得一提的是巴伐利亚王国直到1916年才接受引入了普鲁士制式的球顶盔,而此时离皮盔被全面淘汰已相隔不远。一些炮兵团具有在阅兵式上佩戴阅兵毛饰的权利,士兵一般根据团和服役类型佩戴白色、黑色和红色的马鬃毛饰;军官一般佩戴白色和黑色牦牛毛毛饰。这些团配发的球顶盔的球顶部分均可拆卸用以换上阅兵毛饰。

                  上图:1914年左右佩戴球顶盔的第52(东普鲁士第二)野战炮兵团士兵

                  上图:一战期间一群萨克森炮兵团的士兵,均佩戴球顶盔
                  版本简要介绍👇
                  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原野灰色军服简介·1914-1918”这一文中所囊括到的球顶盔版本主要集中在M1897式、M1915/16式球顶盔。
                  M1897式球顶盔:亮黑色皮革制成,配有黄铜或铝青铜制的配件;部分球顶可拆卸。
                  M1915/16式球顶盔:黑色皮革制成,配有廉价灰色氧化铁制的配件;所有球顶可拆卸。

                  上图:M1895式球顶盔(士兵版本尖顶底座上的钉子为普通圆形而非星状)
                  上图:M1915/16式球顶盔
                  · 禁卫军
                  所有的普鲁士禁卫炮兵部队(禁卫野战炮兵团,禁卫步炮兵团)的球顶盔盔徽的正中间都有黑鹰勋章星芒章,禁卫军使用独特的展翅鹰徽。


                  IP属地:加拿大15楼2018-06-23 15:19
                  回复
                    三、盔罩
                    早在原野灰色野战服和和平期军服引入之前,德意志帝国军队就已经发明了盔罩(Überzug)用来遮盖盔帽上的金属配饰。盔罩的使用避免了在战争期间军人盔帽上的金属配饰在日光下反光而暴露目标。帝德最早出现的盔罩于1892年引入,是一种棉质的灰绿色罩子,用来遮挡盔帽上的金属配件;在此之后这一物件成为了后来与原野灰色野战军服配套的装备。

                    上图:帝德第10(西里西亚第一)掷弹兵团的士兵,佩戴两个不同版本的盔罩,部分缝制了团号

                    上图:第5(东普鲁士第四)“腓特烈一世国王”掷弹兵团的少尉,佩戴军官版盔罩

                    上图:这张照片展示了尖顶盔表面和配饰在阳光下的反光程度,侧面显示了盔罩战时的重要作用


                    IP属地:加拿大18楼2018-06-23 16:02
                    回复
                      盔罩类型👇(同参考图示)
                      1. 士兵类盔罩:前后部分的边缘部分有挂钩,佩戴时前后钩住尖顶盔帽檐和帽尾。
                      2. 军官类盔罩:前后部分有向里凹回的兜部,佩戴时前后套住尖顶盔帽檐和帽尾。

                      上图:士兵类盔罩

                      上图:军官类盔罩
                      1892年版的盔罩有用红色布制的团号数字缝在罩前,有部分还包括字母,“R”代表后备军,“L”代表国土防卫军;1916年引入的铁十字形的图案可代表国土防卫军和国土突击队。但盔罩上的团号最终被证实在军事演习中毫无用处,因为1906年引入用来区别演习阵营的红色布条会把盔罩上的数字完全遮住。1914年时所有的步兵军团都被要求在盔罩上必须有团号(各禁卫团除外),与此同时这些数字被改为使用绿色布料缝制,或者用绿颜料靠漏字板印上去(1915年时该规定已基本取消,战场上很少使用带团号的盔罩)。盔罩的颜色在一战早期经过多次修改,包括最早的灰绿色,出现了淡麦黄色、石灰色、蓝灰色甚至橄榄绿色的盔罩。随着M1915式尖顶盔带来的全面可拆卸尖顶,盔罩也都变为两个分开的部分:盔身罩子和独立的尖顶罩,二者可组合为一体(这个版本的盔罩还在尖顶盔帽带连接处有孔,帽带可以从中穿出来*请参见本节第一张图例中后排四名士兵的盔罩样式)。

                      上图:两种颜色缝制在盔罩正面的数字

                      上图:盔罩上的字母“R”和铁十字图案

                      上图:用来区别演习阵营的红色布条


                      IP属地:加拿大20楼2018-06-23 16:06
                      回复
                        回复第25楼dalao的提问:
                        一、关于士兵大衣
                        1915年前的原野灰色士兵大衣上都有彩色的领章,1915年后出了一种通用大衣,简化得很厉害,所以连领章都没有;是兵、官都可以通用的版本。
                        领章光版:士兵
                        一道杠:士官(NCO)
                        两道杠:Feldwebel
                        领章上具体的颜色是根据团、所属军、兵种什么的而定,具体的非常复杂目前就没时间一一列出了。步兵领章颜色因为有时间和规定的变化较为复杂,不过一般常见的就是红色、蓝色、柠檬黄色、白色之类;工兵炮兵类的技术部队为黑色但也有个例,比如铁路营;后备军类(Landwehr,Landsturm)一般是墨绿色;骑兵的士兵大衣相对简单,领章颜色就是各骑兵团他们自己的代表颜色。
                        二、军官Kleiner Rock和领章
                        Kleiner Rock如果强行翻译也可作克莱纳常服···不过不推荐这个翻译。原野灰色的Kleiner Rock由之前常见的Litewka发展而来,是军官特有的非正式性常服,穿着比正经军服舒服,一般在室内或者非正式工作的时候穿。Kleiner Rock的领章是和肩章底版色一致的,不同的颜色要看兵种:一般红色还有其他几个常见的颜色是步兵,根据我之前第一篇综述里面发的那个肩章和滚边颜色对照表而定,1916年前分第几军的;黑、领章一个颜色还带滚边的那种,一般是骑兵炮兵什么的,具体还是要看兵种和团,看他们肩章底版,根据他们是具体哪个团来定。
                        三、巴伐利亚领口饰线
                        这个东西叫做“Kennzeichenborte”,是巴伐利亚1916年引入原野灰色和平时期军服时一同引入的(饰线引入具体时间为1916年4月1日),巴伐利亚特色。军官的饰线是银线制,士兵版的线缝;饰线在原野灰色和平时期军服的袖口处也有,1917年十二月份的命令把该饰线改成了只在领口前部的一小段,改变了之前围一整圈的样式。饰线在野战服(M1915式野战服上的应用较常见)上也一同使用。
                        四、士官V形臂章
                        今儿没时间写了,改日再说吧。
                        五、邦双彩线的肩章
                        你发的这个肩章是Landsturm Kriegsassistenzarzt的肩章;也就是国土突击队军医的临时少尉军衔,野战服肩章。你的图是这种军衔的普鲁士版本,1918年3月23日由普鲁士战争部引入;这一命令给予了被召入国土突击队的医生有了相当于少尉(或中尉)的临时军衔,助理医师那种。具体在肩章上的体现就是可以佩戴这个相当于军医官(少尉/中尉)的军衔,但必须在肩章下部绑上两条彩线以示区别(里面黑白相间的彩线代表普鲁士)。肩章底版为军医的矢车菊蓝色,军医官肩章的四股拧的金属丝中间还有一条矢车菊蓝线以和普通军官作区别。


                        IP属地:加拿大27楼2018-07-08 22:11
                        收起回复
                          四、补充盔和代用盔
                          第一次世界爆发之后,帝德军需处的头盔存量急剧下降并很快供不应求;在这个情况下,为了尽快达到需求量,各类使用替代材料制造的补充盔和代用盔开始出现。
                          用皮革和金属制造普通尖顶盔比较耗时,尤其是战争爆发后众多新组成的军事单位对盔帽需求量大,才迫使工艺简单、制造省时的替代材料盔帽出现。制造最快且最多的材料莫过于原野灰色的毡,用它造盔可以一次性冲压成形,不需要传统尖顶盔的三片式拼接。这类用毡做的盔虽然生产快产量大,但是盔整体就像纸片一样,基本没有任何保护作用。

                          上图:一战早期正在制造毡制补充盔的车间
                          还有的补充盔是用金属制成:薄铁片和锡染成黑色冲压成各种盔形做代替(也有直接染成灰色);这类金属制的补充盔本意是想比毡做的盔具有更强的保护作用,实则不然,若子弹击中这种补充盔而造成的损伤比皮革、毡制的头盔要大的多,其实非常危险。
                          以下是几种常见制造补充盔/代用盔的材料👇
                          · 毡
                          · 薄铁片
                          · 锡
                          · 软木材料
                          · 人造纤维
                          这类盔帽大多在1914、1915这两年发放给本土的后备军,国土防卫军和国土突击队的士兵;前线作战的士兵很少配发补充盔。在后来尖顶盔的需求量被逐渐满足后,补充盔逐渐停产。

                          上图:毡制补充盔:左为1914年生产的M1895式补充盔,右为1915年生产的M1915/16式补充盔
                          上图:毡制补充球顶盔:两顶均为1915年以及后期生产的M1915/16式补充球顶盔
                          上图:佩戴毡制补充盔实物图例
                          上图:这张图中毡制补充盔和M1895式尖顶盔同时出现,二者可做对比
                          上图:1914年左右,薄铁片冲压制成的补充盔(第二顶仍是三片拼接,染成黑色亮漆的版本)
                          上图:薄铁片冲压制补充盔的佩戴实例
                          上图:1914年左右软木制的补充盔(右边这顶黄铜色配件氧化严重),外包一层帆布


                          IP属地:加拿大32楼2018-07-10 19:44
                          回复
                            五、桶盔

                            上图:一战期间佩戴桶盔的巴伐利亚猎兵
                            上图:一战期间佩戴桶盔的普鲁士禁卫猎兵营士兵
                            在1842年普鲁士推出著名的“Pickelhaube”之前,普鲁士最常见的头盔形式是称为“Tschako”的桶型头盔。在拿破仑战争时期这一头盔非常常见,普鲁士的军队也一样佩戴。桶盔是一种特有形状的、平顶的盔帽,在德意志帝国时期由猎兵(轻步兵)佩戴,同时部分工兵和另外几种服役类型的部队也有佩戴。定型的一次版本更新和尖顶盔一样也出现于1895年,也就是M1895式桶盔的诞生;这个版本的头盔从发放起一直用到一战结束。
                            帝德步兵部队中的猎兵(轻步兵)传统的盔帽就是桶盔,而从十九世纪末开始,帝德工兵部队当中的电报、飞艇、航空部队也开始装备使用桶盔;一战期间桶盔也大量发给国土防卫军和国土突击队使用。桶盔盔徽与尖顶盔一致(请参考前面介绍帽徽的文章),除了普鲁士禁卫猎兵的桶盔有自己的盔徽样式。桶盔的邦国帽章安装在盔的正上部,帝国三色帽章则安装在桶盔的右侧(帽带固定钮处)。士兵桶盔的帽带是一根皮带,而军官桶盔则是黄铜帽带,而且军官盔的帽身还覆盖有一层黑色毛料,邦国帽章也由几圈金属丝制成的装饰线包裹(只有部分即将升职为军官的士官可以在他们的士兵桶盔上使用军官版邦国帽章;其他即使是士兵私人订制的盔也不允许使用军官版邦国帽章)
                            桶盔与野战服同时穿着时需要套上盔罩;盔罩上部有孔以便在套上罩子时,桶盔的邦国帽章还能露出来。自从1915年的条例出台后桶盔也需要与尖顶盔一致,配件全部需要由灰色的氧化铁来制造。1915年九月份的命令中还规定从命令下达起桶盔的帽章不可以在露在外面,而且军官也不可以在战争期间使用桶盔的金属帽带;这就意味着新制造的桶盔帽章和帽带都是可以拆卸的。自1915年秋开始桶盔也像尖顶盔一样出现了供应短缺,所以随之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补充桶盔,补充盔主要发放给国土防卫军和国土突击队。
                            · 以下是1842年后德意志诸邦对桶盔的引入的部队和时间:
                            1843年 - 普鲁士王国猎兵(轻步兵)部队
                            1844年至1886年 - 不伦瑞克(所有步兵单位)
                            1862年 - 海军营(海军陆战队)
                            1863年至1903年 - 普鲁士王国辎重营【或称为铁路(运输/供应)营】
                            1864年至1903年 - 巴登大公国辎重营
                            1866年 - 萨克森王国猎兵(轻步兵)部队
                            1867年至1903年 - 萨克森王国辎重营
                            1871年至1903年 - 黑森大公国辎重营
                            1871年至1903年 - 符滕堡王国辎重营
                            1895年 - 巴伐利亚王国猎兵(轻步兵)部队
                            1899 - 普鲁士王国、萨克森王国、符腾堡王国电报部队
                            1901 - 普鲁士王国和萨克森王国机枪部队
                            1901年 - 巴伐利亚王国电报部队。
                            版本简要介绍👇
                            M1895式桶盔:亮黑色皮革制成,配有黄铜或铝青铜制的配件。
                            1915/16式桶盔:黑色皮革制成,配有廉价灰色氧化铁制的配件,帽带和邦国帽章可拆卸。

                            上图:M1895式军官桶盔
                            上图:1915/16式士兵桶盔,此例为第10王家普鲁士汉诺威猎兵营士兵桶盔
                            · 军官类桶盔
                            军官桶盔和士兵最显著的差别就在于军官盔全部使用黄铜配件,邦国帽章由几圈金属丝制成的装饰线包裹,更亮更华丽;帽身覆盖一层黑色绒毛料,盔徽图案犀利。部分将官盔上的盔徽带有珐琅。

                            上图:军官桶盔:左为巴伐利亚猎兵将官桶盔,右为普鲁士猎兵军官桶盔
                            · 萨克森猎兵桶盔
                            1866年萨克森王国的猎兵部队采用了普鲁士王国的M1852式桶盔;但不久后的1867年,萨克森王国采用了一种自己设计的新型桶盔(如图所示)。萨克森的猎兵桶盔更像是帽子,比普鲁士的头盔高度要低,士兵和军官的桶盔上都覆盖了黑色毛料,桶盔正面是萨克森王国的盔徽,但是在盔徽外下部增加了一个猎兵的“号角”饰;顶部没有额外的帽章而是安装了一束马鬃毛饰(任何时候都佩戴)。

                            上图:萨克森猎兵桶盔

                            上图:一群佩戴桶盔的萨克森后备猎兵营的士兵,并且还戴了盔罩
                            · 国土防卫军&国土突击队
                            国土防卫军在早期始终佩戴的是尖顶盔;1860年时采用了桶盔。国土防卫军的桶盔不使用普鲁士或任何一个邦国的帽徽,而是佩戴一片大块的冲压椭圆形金属板帽徽(普鲁士黑白色),正中心有一个后备军十字饰。直到1881年,国土防卫军改回佩戴尖顶盔。由于在1914年德国宣战时尖顶盔出现短缺,国土防卫军的第8,24,39,47和93团又再次使用了旧式的桶盔。国土突击队也是如此,而他们的情况在1914年开战期间要惨一点:从猎兵部队、国土防卫军部队、辎重营淘汰的旧版桶盔又重新装配给了国土突击队以满足需求量。

                            上图:国土防卫军士兵桶盔
                            上图:佩戴桶盔的国土防卫军士兵
                            上图:佩戴桶盔的国土突击队士兵


                            IP属地:加拿大33楼2018-07-10 19:53
                            收起回复
                              ·钢盔涂装
                              1918年六月德军总参谋部下发了有关钢盔迷彩伪装的命令(此前德军钢盔一直是涂成纯原野灰色,在阳光下的伪装作用欠佳且会反光),其伪装方案是在钢盔涂上几何形的绿色、棕色和土黄色色块,之后中间画黑线分开它们;这一样式设计是为了创造出阴影的效果。命令要求所有在服役的德军钢盔均需要涂装,但在实际情况中也有未遵照规定颜色和样式进行涂装的钢盔;部分德军完全是根据其所在的战地环境选择了迷彩颜色。

                              上图:德军总参谋部规定的钢盔迷彩伪装样式

                              上图:迷彩涂装钢盔佩戴实例
                              上图:未按照规定样式涂装的M1916式钢盔
                              上图:未按规定涂装钢盔的存在实例:图示可能是在雪地作战的德军将自己的钢盔简易涂上白漆
                              ·钢盔布罩
                              1917年一月战争部引入了钢盔的盔罩,该盔罩的颜色规定为纯白色用以伪装在雪地中作战的德军的钢盔。1917年2月战争部还批准生产淡土黄色和灰色的帆布制钢盔罩。该盔罩不分军官士兵版本,盔罩都是由边缘部分的八个挂钩固定在钢盔上。由于材料的原因,部分白色钢盔罩制造出来的颜色并非纯白而是偏灰;还有部分钢盔盔罩为下属军事单位自行制造,颜色出入更大。公发的钢盔布罩产量非常少,很稀有。

                              上图:灰色和淡土黄色的帆布制钢盔布罩


                              IP属地:加拿大37楼2018-07-10 20: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