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吧 关注:452,253贴子:2,987,242
  • 0回复贴,共1

谈谈金杯理论的基本应用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随便说一说金杯理论的应用。

从金杯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斜线表示的是水粉比,我们可以不用过于关注具体数值(因为数值没有意义,意式和手冲虽然水粉比范围不同但是都可以应用金杯理论指导出品,数值只是指导了经验上标准出品的最优范围)。先来看看不同的水粉比斜线表示什么。蓝色的低水粉比穿过的区域代表着“高浓度,低萃取率”;红色的高水粉比穿过的区域代表的是“低浓度,高萃取率”。为什么我们常说水粉比可以决定一切?因为决定了水粉比就决定了萃取的倾向性。首先在萃取前,针对不同的豆子,我们要决定主要是做前段还是后段,是为了突出风味性还是体现甜度和平衡感。一般来说,高浓度低萃取率的出品味道会比较强烈,感官突出但是缺少平衡感;而低浓度高萃取率的出品味道比较平衡柔和,但是容易出现杂涩的尾韵。然后在尝试出品后,根据口感来调整水粉比,决定了水粉比就决定了针对这只豆子的一个基础方向。
再回到金杯图,水粉比确定以后,斜线就确定了,然后就需要调节之前提到的八个维度,从而确定最终出品落在斜线上的位置,我们暂且将这个位置叫做金杯坐标。为了将坐标前移(浓度和萃取率都降低),在不考虑可变维度的情况(具体见第二章),我们可以做的是:减少萃取时间,降低温度,将研磨度变粗,换更浅烘焙度的咖啡豆(需要重新校准出品基准);相反将坐标后移(浓度和萃取率都提高),则需要:增加萃取时间,提高温度,将研磨度变细,换更深烘焙度的咖啡豆。要注意的是,调节水粉比浓度和萃取率是反向调节,而固定水粉比后调节这些维度浓度和萃取率是同步同向调节,理解了这个就基本理解了金杯理论。同时,金杯甜区的范围很大,具体的要根据感官来进行调整,甚至将坐标落在甜区外也是可以允许的(如传统的深烘意式浓缩,或者极浅的SOE很多情况最优出品都不在标准的金杯甜区内)。
所以金杯图的最大意义不在于要将出品量化数值化(当然折射仪的出现将出品量化是精品咖啡的一个重大发展),不是只有落在金杯甜区才是好的出品,你甚至可以没有浓度仪,甚至可以不去计算萃取率,但你一样可以使用金杯理论来指导和校准你的出品。
节选自公众号:家用咖啡器材研习社,《萃取杂谈》第三章


IP属地:上海1楼2020-12-02 09:1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