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吧 关注:12,236贴子:669,441

寿晓松:粟裕在开辟发展豫皖苏根据地中的历史性贡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19年,是我最为敬佩的一位人民军队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我们军事科学院的粟裕老政委逝世35周年。在学习探索军事科学、研究战略理论的过程中,粟政委永远是我心中的光辉榜样。结合工作的点滴体会,我曾写过《粟裕军事指导艺术》、《粟裕作战指挥艺术》和“深思熟虑,机断专行—试论粟裕大将作战指挥艺术的鲜明特色”等著作文章。每当走向自己的办公地点时,就能看到墙上他老人家那深邃的目光,一直在注视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去不断探索。退休后,我把多年积累的关于粟裕大将的资料悉数保存,现将粟裕在全国解放战争期间,率部挺进豫皖苏,加快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进程所做出的贡献整理成文,以深切表达我这名新兵缅怀先辈祭奠先辈的崇敬之情。


IP属地:上海1楼2020-12-17 10:13回复
    一、率军挺进豫皖苏地区,支援晋冀鲁豫野战军直出大别山
    全国解放战争第二年,D宗央、毛ZX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变化,高瞻远瞩,指挥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反攻。首先于1947年6月30日令晋冀鲁豫野战军(亦称刘邓大军)强渡黄河,进入鲁西南地区,不久,又南越陇海路直出大别山,拉开了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统治区实施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5日,华东野战军(亦称陈粟大军)按照宗央J委指示,分成东西两个兵团。东兵团由二、七、九3个纵队组成,坚持山东解放区。西兵团由一、三、四、六、八、十纵及两广纵队特种兵纵队组成,由陈毅、粟裕亲自率领,执行支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任务。
    战略任务一经明确,陈毅、粟裕即率华野指挥机关和第六纵队、两广纵队和特种兵纵队从胶济路北之桓台、广饶出发,与华野一、三、四、八、十纵等部会合于鲁西南地区。作为位于刘邓大军左后方出击的又一路大军,究应在何地区作战,才能对刘邓军产生最佳的支持作用?毛ZX、宗央J委正在谋划之中。就在此时,粟裕于8月18日电告J委,建议划定华野西兵团的作战范围,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毛ZX对粟裕的建议赞许有加,于8月24日复电粟裕指出:“粟裕同志巧酉电意见极为正确。西兵团作战范围规定为黄河以南、淮河以北、运河以西、平汉以东。”这样,华东野战军南进中原,经略豫皖苏的范围就明确了。粟裕这一具有真知灼见的建议被J委、毛ZX采纳并批准后,华野西兵团又同归他们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一纵队会合,在山东郓城沙土集首战告捷,全歼国民党军整编第57师9500余人,俘中将师长段霖茂,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物资,打开了进军豫皖苏地区的通道。
    豫皖苏地区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是D宗央、毛ZX高度重视并指导开辟的一块具有战略意义的敌后根据地。解放战争爆发后,这里由华中局划归晋冀鲁豫宗央局领导,坚持在这里的有一个区D委、J区和三个地委、军分区共约2.5万人。考虑到陈粟大军进军豫皖苏地区后,与这一地区D政军各方面力量的协调一致,以保障华野部队在新地区的行动,J委于9月22日电示:陈粟西线兵团改为晋冀鲁豫野战军,归晋冀鲁豫宗央局领导。陈毅、粟裕为晋冀鲁豫宗央局委员,并代表该局指导黄河以南、淮河以北、运河以西、平汉以东地区的党政军民工作。这样,既明确了华东野战军在经略中原中主要负责的区域,也进一步明确了华野挺进豫皖苏地区后的领导指挥关系。


    IP属地:上海2楼2020-12-17 10:18
    回复
      二、代表晋冀鲁豫中央局指导与推进豫皖苏解放区建设
      陈毅、粟裕于1947年9月26日从徐州至开封间越过陇海路,第一次进入豫皖苏地区。28日即在夏邑县东南的一个村庄,接见了豫皖苏三分区中G夏邑县委的正副书计郑淮舟、姜克,听取了情况汇报,并支援了地方武装若干武器。10月8日,陈毅、粟裕首长在豫皖苏二分区的鹿邑县五台庙又专门听取了豫皖苏区D委书计、行署主任、军区正委吴芝圃和豫皖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的汇报,对豫皖苏地区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指示:鉴于中原地区斗争形势的重大变化,豫皖苏解放区要开创一个新局面。计划在现有3个军分区、3个地委的基础上再扩建几个分区和地委正权,迅速展开涡河和沙河以南、淮河以北及黄泛区以西的工作。
      10月12日,在陈粟大军不断深入,豫皖苏大片地区获得解放的形势下,陈毅、粟裕指导中G豫皖苏区D委在柘城县安平寨召开扩大会议,研究扩大解放区的具体方案。陈、粟首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决定在原有(一、二、三)3个军分区的基础上再建立(四、五、六)3个军分区,并研究了具体组建方案。次日,两位首长又联名电报D宗央,汇报了豫皖苏区D委安平扩大会议情况,立即抽调部队干部参加组建新的分区和地方工作。同时,考虑到豫皖苏区原有的基础,建议继续保留豫皖苏军区。17日,D宗央复电,同意陈粟10月13日电意见,豫皖苏军区不改变。10月15日,毛ZX在电报中也要求陈毅、粟裕:“集中精力指挥西兵团及规定区域内一切武装之作战,该区1000万人民群众之发动,党及政权之建立与发展,部队给养之筹划等事项。”并告“你们部队对外仍属华东野战军建制,对内则称晋冀鲁豫野战军,以利部队补给及地方工作之统筹。”
      10月23日,陈粟首长再电D宗央,决定以第六和第八纵队18个团分散配合豫皖苏发展3个新区的工作;从各个纵队抽调2000多名干部参加地方工作;抽调2个师部和4个团的全套干部作为发展地方的骨干。到10月底,各部分散歼敌1万余人,解放了豫皖苏地区的24座县城。11月8日,陈毅返山东朝城华野后方基地,并到惠民与华东局同志会晤后,去河北武安邯郸局(即晋冀鲁豫宗央局)商讨华野部队供给问题。
      11月20日,粟裕又向D宗央电告华野部队进入豫皖苏地区的工作情况,提出加快完成对部队指战员的土改教育,进一步加强部队政策纪律教育,发动指挥员普遍参加群众工作;要求每个纵队分工负责一个分区做固定联系区,为该区提供干部和武装,给每个新开辟地区拨一个正规团作为该区地方骨干;除在华野各部继续抽调干部到地方工作外,还建议华东局、邯郸局继续抽调大批干部到豫皖苏工作。这些推进豫皖苏根据地工作的意见,再次得到了D宗央、毛ZX的充分肯定。
      11月22日至25日,粟裕主持召开由华野各纵队代表参加的前委扩大会议,深入讨论落实20日电中提出的各项任务。会议决定:通过形势任务教育、土地改革教育,全军一定要树立建设根据地的思想,坚决支持农民群众进行土地改革斗争;加紧落实从部队抽调2000名干部到地方工作,另抽调2个师部、3个整团和4个团的全套干部作为发展地方武装的骨干;具体确定了各个纵队负责联系的固定联系区。
      这些有力措施的实施,加快了豫皖苏根据地的建设。到1948年3月,在1947年发展出来的(四、五、六)3个军分区、地委的基础上,又建立了豫皖苏第七、八两个军分区和地委,至此,从开始的3个分区、地委发展成为8个分区、地委的豫皖苏边区,就真正成为发展我军战略进攻的坚强基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粟裕司令员不仅深谙大兵团作战的指挥艺术,而且也是发展开辟根据地的健将。他是从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的赣东北、浙南、苏中、苏浙等根据地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我军杰出将领,深深地懂得我D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只有创造了巩固的根据地,才能游刃有余地在此基础上所向披靡,迭克强敌。


      IP属地:上海3楼2020-12-17 10:23
      回复
        三、以一系列胜利的作战,使豫皖苏解放区与鄂豫皖、豫陕鄂解放区连成一片
        开辟与发展一块新的解放区,首先要依靠武装斗争的胜利。为了在豫皖苏这一战略要地站住脚,就必须在该地区及其相邻地区的机动作战中保持主动,以克敌制胜。从1947年9月下旬挺进豫皖苏到1948年2月中旬撤离该区的近五个月内,华野部队先后进行了四次较大规模的作战,迭获全胜。始终保持了在经略豫皖苏、逐鹿中原过程中的战略主动权。
        第一次较大规模的作战,是挺进豫皖苏之初的攻城拔寨、破路断线。从1947年9月27日至10月2日,华野南下各纵队在东西300公里的范围内,向南推进150公里,攻克县城13座和重要城镇几十处,切断津浦、陇海两条铁路线,歼灭保安团等反动武装5000余人,完成了在豫皖苏区的战略展开,初步站稳了脚跟。
        第二次较大规模的作战,是陇海路和津浦路的破击战。从1947年11月8日至17日,粟裕指挥所部7个纵队首先发起陇海路破击战,主要破击陇海路徐州至兰封段的铁路,战役于10日结束,攻克该线据点、车站、城镇十余处,俘敌旅长以下官兵5000余人,控制铁路200余里,并消灭援敌第五师1000余人。破击陇海路期间,粟裕还使用4个纵队转而向东,破击津浦路徐州、蚌埠段,至17日历时10天的津浦路、陇海路破击战胜利结束。总计破坏铁路150公里,歼敌1.1万余人,攻克县城9座,车站17个。对豫皖苏区北面和东面铁路干线的破击,既威胁了战略要地徐州,进一步沟通与陇海路北的联系,也迫使敌人抽调15个旅前来增援,其中包括敌原先使用于围攻大别山区的8个旅,从而使敌推迟了原定于11月20日围攻大别山刘邓大军的计划。11月19日,华野破击陇海、津浦路的重大胜利,得到D宗央的电贺。
        第三次规模较大的作战,是平汉路郑州、许昌段和陇海路郑州、兰封段破击战。这是向豫皖苏区西面与北面铁路干线的破击。1947年12月13日,粟裕指挥所部5个纵队,与陈赓、谢富治兵团密切配合,发起对平汉路郑许段和陇海路郑兰段的破击,到22日告一段落,破坏并控制铁路200公里,攻克许昌、新郑、兰封、临泉等县城13座,车站、集镇36处,歼敌1.6万余人,切断了平汉、陇海两大动脉。D宗央于21日致电粟裕与陈赓、谢富治,庆祝破击平汉、陇海两路大胜。从此次作战的文电中,我们可以看出,粟裕不囿于自身战略区的发展,胸怀全局,密切关注三个区的配合行动。他根据对平汉路破击的情况,分析判断敌人“似有集中全力弄垮我大别山后,再转移兵力以对付其它地区。因此,我们及陈、谢必须长期配合刘邓行动,直至完全粉碎敌人对大别山之进攻为止。请陈、谢提出配合意见,并请J委、刘邓予以指示。”J委“完全同意粟皓丑电见”,指示“粟及陈谢两部长期配合刘邓行动,直至粉碎敌人对大别山之进攻为止”。
        据此,粟裕又电令各纵队:为直接有效配合刘邓部队作战,更大量歼灭敌人,本军决以一部歼灭敌暂编第24师5旅及84师之后,相继围歼商丘之敌,摧毁其兵站基地,破击津浦路威胁徐蚌。继以主力南下,配合陈、谢部,扩大平汉路破击战果,务求达到击破蒋军对大别山之计划,以巩固我尔后南进基地。这样,在豫皖苏区作战的部队于22日攻克了商丘以西柳河车站及柳河镇,歼灭国民党军暂编第24师5旅旅部及其第2团团部,俘少将旅长陈扶民以下3200余人,毙伤1000余人,缴获了大批包括榴弹炮在内的重型武器和汽车等军用物资。而粟裕则亲率华野主力从豫皖苏区西向,依平汉路南下,进行了中原地区我三军配合作战的平汉路战役,这也是第四次较大规模的作战。
        1947年12月15日,粟裕统一指挥华野第一、三、四纵队和陈谢集团第四、九纵队,以及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等部,发起了平汉路战役,经两日激战,全歼国民党第五兵团部及所辖整编第3师于西平以南之金刚寺、祝王砦地区。接着,又于29日围攻确山之敌整编第20师,战至31日歼其一部。平汉路战役共歼敌4.5万余人,破击铁路800余里,攻克许昌、漯河、驻马店、临泉等城镇50余座,并迫使蒋介石从大别山地区抽调13个旅回援平汉线,有力的配合了刘邓大军作战,创造了中原三军协同配合集中兵力打较大规模歼灭战的经验。J委于29日发电,庆祝歼灭第3师的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作战,陈粟大军共计歼敌7万余人,攻克县城24座,帮助地方党政机关建立20余县的人民正权,发展地方武装6万人,与刘邓、陈谢两路大军共同完成了经略中原的艰巨任务,豫皖苏、豫陕鄂、鄂豫皖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为进一步集中兵力打大歼灭战,根本扭转中原战局,发展我军的战略进攻创造了条件。


        IP属地:上海4楼2020-12-17 10:26
        回复
          四、作战与建立根据地的实践,开始形成经略中原发展我军战略进攻的构想
          粟裕自1947年9月下旬进入豫皖苏区,到1948年2月中旬,率刚组成的东南野战军一兵团北返河南濮阳整训,通过近5个月的作战和建设豫皖苏解放区的实践,使他对经略中原、发展我军战略进攻问题有了切身的体会。他认为,按照毛ZX关于以主力打到外线去,把战争引向蒋管区的方针,我华野与刘邓、陈谢三路大军出击外线并形成犄角之势,再加山东和陕北我军的两翼牵制,我们已经在中原地区完成了战略展开。敌人现在是尽可能争取东北、力争华北,集中力量与我争夺中原,改“全面防御”为“分区防御”,实行所谓“总体战”战略。中原敌军8个绥靖区,其主力组成邱清泉、胡琏、孙元良、张轸、裴昌会和张淦等6个机动兵团,分别由顾祝同、白崇禧和胡宗南指挥,以平汉、陇海路作为分割中原我军的“十字架”和进攻中原我军的依托,千方百计地阻我在大别山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以确保其长江防线与江南统治区的安全。
          粟裕认为,要一举击破敌人中原地区的防御态势,就要把握敌人重兵集团依托铁路、快速机动、相互驰援的作战特点,其关键仍然在于逐步扩大打歼灭战的规模,特别是要敢于并打好大规模的歼灭战。他指出,我们的反攻与苏联不同,也与国民D北伐时性质不一样。我们的反攻基本上是以乡村对城市,主要目的是发动群众改变社会制度,不是单纯的军事性的反攻。所以“发动群众和开辟地区,削弱与打击敌军主力”是两大任务。全体指战员必须“学会打仗,学会做群众工作,学会筹粮款”。豫皖苏区“地方工作以实行土改和建设财粮为中心任务”。他敏锐地看到,军事上“我们的作战方针是尽量使战争引向陇海线以南,引向敌人主要交通线,迫使敌人去守护交通线及要点,以分散敌人兵力,便于我在广大农村及中小城市进行群众工作与恢复建设根据地”。因此,我军在中原地区首先要破击陇海、平汉、津浦这些主要的铁路线,并拔除交通沿线的城镇与消灭驻守敌人。1947年11月11日,蒋介石与白崇禧等在南京召开苏、皖、豫、鄂、湘等省联防会议后,重新部署了对大别山区刘邓大军的重点围剿,敌军决以30多个旅围攻大别山,以20多个旅守备陇海、平汉两路要点,以11个机动旅在黄淮地区钳制陈粟大军。为击破敌军的战略企图,力争在中原地区站住脚,D宗央、毛ZX也在思考我军的应对之策。最后,从以华东野战军为主,有陈谢、刘邓军参加的平汉、陇海路破击战的胜利进行,发展到华野南下歼敌,扩大平汉破击效果,以求击破蒋军对大别山之围攻计划的平汉路战役,使粟裕在指挥这些激烈交战的实践中,获得了三路大军协同配合、联合作战的初步体会与经验。
          经过几个月的研究探索,粟裕率先认为,歼灭战不断向更大规模发展,是解放战争我军作战的基本规律,改变中原战局、发展我军战略进攻的关键,是集中更大兵力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为此,我们必需在作战、建军两方面采取相应措施,改变数量上技术上敌强我弱的现状。粟裕于1948年1月22日发出《对今后作战建军之意见》的重要建议电报,标志着经过中原战场实践的深思熟虑,初步形成了他改变中原战局、发展我军战略进攻的最初设想。粟裕电报中指出,为进一步扭转中原地区敌我反复拉锯的形势,我军在作战方面,因取“忽集忽分的作战方式”。他明确讲到,为能“较彻底歼灭敌人一路(我们一军如不担负打援,兵力是够用的),只要邻区能及时协调打援或钳制援敌迟进,歼敌一路是很可能的。在此区歼灭战结束,敌向此区集中,则我又分散或转至邻区,总以何区便于歼敌即向何处集中。如此能有两三次歼灭战,则形势可能变化”。为达成这样的作战,更需要加强军队建设,加强根据地的建设。粟裕在电报中,在建军方面也提出了象统一全军建军的思想,消除打破地域与界限的区别限制,反对本位主义,统一供应保障,发展技术兵种,以做全国军队之骨干等重要的建军思想与方略。这封电报受到毛ZX、J委的高度重视,蕴含其间的作战方法亦为后来中原作战的胜利实践所证明。


          IP属地:上海5楼2020-12-17 10:29
          回复
            五、指挥了改变中原战局的豫东(开封、睢杞)战役
            1948年2月,粟裕率部奉命组建东南野战军第一兵团,准备南渡长江,实行“第二次战略跃进”。就在J委、毛ZX致电粟裕,命他统率叶(飞)、王(必成)、陶(勇)三个纵队渡江南进,执行宽大机动任务,并提出三个渡江方案,让其“熟筹见复”之时,他再度“斗胆直陈”,除提出渡江南进时间和路线两个方案外,又一次重申了他在元月22日电中的基本想法,建议中原三军(华野除叶、王、陶三个纵队行动外,还有三到四个纵队可以参战)“由刘邓统一指挥”,采取“忽集忽分”(要有突然性)的战法,于三个地区(即鄂豫皖、鄂豫陕和豫皖苏)“辗转寻机歼敌”。粟裕坚定的认为,这样做“是可能于短期取得较大胜利的。如是,则使敌人机动兵力大为减少,而我军在机动兵力的数量上则将逐渐走向优势,同时也可因战役的胜利取得较多的休整与提高技术的时间。如果我军再能在数量上及技术上取得优势,则战局的发展可能急转直下,也将推进正治局势的迅速变化”。在J委、毛ZX认真研究粟裕元月31日这封电报后,原定的南渡调动中原敌军的决心与任务尚未作出调整改变。
            粟裕在离开豫皖苏区,北渡黄河,抵达河南濮阳休整期间,第三次向J委、毛ZX发出建议电报,并奉召赴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直面陈述集中兵力在中原地区打大歼灭战的条件已经成熟,终于使J委原定意图做出了调整。
            1948年5月31日至6月1日,刚刚担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正委的粟裕,率华东野战军第一兵团(原东南野战军第一兵团番号撤销)从范县以南渡过黄河,进至鲁西南之定陶、城武地区,拉开了豫东大战的序幕。同年6月中旬,他率部又经沙土集等地南下,6月15日抵薛寨,进入豫皖苏根据地。粟裕多次改变预定方案,机断专行,定下决心,突发奇兵,指挥第三、八纵队于北进中转兵奔袭河南省会开封,同时以重兵阻援钳制住邱清泉与区寿年兵团。从6月16日晚到22日晨,经五昼夜激战,攻克开封,歼敌3万,加上阻援方向歼敌1万人,共计4万余人。终于调动了邱、区兵团,创造出新的战机。粟裕从“先打开封,后歼援敌”出敌意料的决心形成与实施,到与陈(士榘)、唐(亮)兵团会合直接指挥攻城,并研究第二步行动计划,最后于26日指挥攻城部队撤出开封,均在当时豫皖苏军区一、三分区所辖范围内。
            就在我军攻占开封之后,6月24日,D宗央、毛ZX批准建立中共中央中原局豫皖苏分局,同时将豫皖苏军区上升为二级军区,任命粟裕为中G豫皖苏分局委员兼军区司令员(这一职务一直到1949年2月中共豫皖苏分局和军区撤销为止)。
            在敌我双方交战越打越大的紧急情况下,J委、毛ZX和中原野战军刘伯承、陈毅、邓,包括华野指挥员内部,经历了紧张激烈的讨论磋商。中野领导提出攻郑(州)打援(歼击西面的孙元良兵团)的计划,并考虑歼击南面的胡琏兵团,后又放弃。而J委、毛ZX也重申过“目前打很大规模的歼灭战,主客观条件都不成熟,故需避免”。在华野前指也有同志认为,攻开封一仗已打的太疲劳了,缴获的大量武器和物质也需消化,可考虑适时转入休整。然而此时的粟裕,十分敏锐的看到继歼敌军的良机已至,决不可轻易放弃。为了战争全局的利益,必须发扬我军连续作战、敢打硬仗的优良作风,继歼援敌于运动中。他在起草好发往J委的电报上首先签名,以示负责,然后让同意的同志签名,电报立即发出,时间定格在6月24日19时。
            这时的中原战场上,强敌多路进逼。既有正在与华野激烈交战的邱清泉、区寿年兵团,也有从西向东、从南向北驰援之孙元良、胡琏兵团,东面还有正在徐州附近组建之黄百韬兵团,亦准备西来投入战场作战。
            在这万分紧张激烈、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迅速果断,即下决心,不仅需要智慧,亦需过人之胆略,不但要深思熟虑,更需要机断专行。就在电报发出后的第二天上午10时,J委、毛ZX复电:“敬(24日)19时电悉,部署甚好,我们有未电作废”。再次给前线指挥员所定决心已放手支持。26日寅(3—5时)又给粟裕发来电报,指出:“蒋(介石)白(崇禧)似均判断我粟(裕)陈(士榘)张(震)南进与刘邓汇合打18军,故令邱(清泉)、区(寿年)从民权、兰封,开封之线向西南急进,以期合击我军,邱军又以一部守开封。在此情况下,粟陈张部署在睢杞、通许之线(或此线以南)歼敌一路是很适当的。如能歼灭75、72两个师当然更好,或者能歼灭75师也是很好的。敌指挥官中区寿年和我军作战较少经验”。
            6月26日未(13—15时),粟裕与陈士渠、唐亮、张震联名发出致J委并华北局、中原局、华东局的电报,最终确定歼敌决心与部署:决于25日亥时(21—23时)放弃开封,“拟待邱(清泉)兵团入汴后,以三、八纵队分割邱(清泉)区(寿年)之联系,以一、四、六、十、十一、特纵、广纵歼灭区兵团于杞县以南。如邱入汴后,区又迟迟不进时,则我向北跃进,求得歼灭区兵团一部或大部与民(权)兰(封)杞(县)睢(县)地区”。当日16时,发出歼灭区寿年兵团的部署命令。根据战场态势,预定6月27日或28日发起战斗。
            此时,国民党邱清泉、区寿年两兵团分向开封攻击前进,企图夹击我军于开封地区。邱清泉急于西进,而区寿年动作稍缓,两兵团之间出现约40公里的间隙,粟裕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战机,果断下令发起睢杞战役(又称豫东战役第二阶段),他率华野指挥部进至杞县西南之小湖岗,指挥华野主力插入邱、区两兵团之间,以三、八纵队与四纵一部和两广纵队阻击迟滞邱清泉兵团。6月28日未时,粟裕、陈士榘、唐亮、张震联名向各纵队发出指示,要他们坚决实施分割包围,由四面八方向敌人攻击,并明确了具体的作战部署。6月29日,华野部队完成对区寿年兵团部队的分割包围,正在围歼之际,战场情况又发生重大变化。J委于7月1日电示:“25师(即黄百韬兵团)艳(29日)开始车运,估计本日可达商丘、柳河之线,许谭拖住该敌已来不及,你们于完全解决16旅及新21旅之后,应速以一部防御25师,主力则继续歼灭区兵团”。由于东面黄百韬兵团快速驰援,已抵达睢杞战场。粟裕即对部署稍加调整,以三、十纵队和八纵一部在过庄、桃林岗地域坚决阻止敌邱兵团,并增调兵力迟滞黄兵团,集中力量猛攻驻睢县龙王店的区寿年兵团部,经两日激战,全歼区兵团部、第75师师部及16旅一个团,活捉敌中将兵团司令区寿年、75师少将师长沈澄年等,并将第72师围困于铁佛寺地区。
            7月2日,粟裕签发华野首长给全体指战员的信,号召部队:战役已进至重要关键阶段,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可以全歼守敌,改变中原战局,进而掌握主动权,取得战役的最后胜利。他再次调整战场部署,令一、四、六、十一、两广纵队完成对敌25师的分割包围,准备先歼25师再歼72师。黄兵团远道而来,又被我阻击迟滞,再遭重拳出击,先挫其锐气,则其他敌人亦容易收拾了。粟裕在电报中还指出,明天发起攻击黄百韬兵团之作战,将歼敌72师等部适当推后。次日,他将整个部署决心报请刘陈邓和J委,再度要求“以有力一部钳制胡琏兵团(该部正经商水向西华北来),使其在8日前不能到达太康地区。此后,粟裕还致电华野山东兵团和苏北兵团,要求他们对徐州造成钳制性攻势。J委也连续两电致刘陈邓,要中野部队“决心不失时机寻歼吴绍周,借以拖回18军,保障粟唐陈张取得完全胜利”。再次强调:阻止胡琏、吴绍周两兵团北援,以保障粟裕部南边安全极关重要。胡琏部今日已到商水(周口),我四纵即刻追上,应从正面阻止胡琏北进。对郑州可能东援之敌,亦望严令九纵阻击,不使东进。
            7月3日,粟裕率华野指挥部从杞县小湖岗转移到睢县浑子集(现属民权),指挥进攻黄百韬兵团的战斗。被打的焦头烂额的黄兵团一动也不敢动,困守于帝丘店地区。这是粟司令员作战指挥艺术的高超之处。他决以第六、第八纵队各一个师监视并解决榆厢铺区兵团第16旅残部,第一、四、六纵主力集中围歼黄百韬兵团,而后再攻72师。为确保西面阻击邱兵团的作战,粟裕还令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攻占陈留,并向东南压迫,威胁邱兵团侧后。西线阻援部队特别是由宋时轮指挥的华野第十纵队,坚决扼守杞县东南的桃林岗地区不退,有力的阻止了邱兵团东援。东面我军也歼灭了敌快速第三纵队和第40旅将近三个团。两军主力在豫皖苏战场进行了这场决定中原战局命运的大战。随着我各参战部队伤亡增大,人员疲乏,弹药不继,攻击能力也逐渐下降。在这紧要关头,粟裕又决定将八纵主力从西线阻援集团中调出,使用于东面进攻黄百韬兵团的作战。
            7月5日,我军在部署调整后再度发起进攻,敌空军大肆轰炸,掩护守敌防守村寨。经激战,我军又攻占王老集、余庄、何庄等地,歼敌一部。就在两军殊死拼搏之际,我军侦知,敌5军向东北方向迂回,绕过我桃林岗等防御阵地,东来救援。敌18军已从南面迅速北上。东面74师已到商丘,粟裕在此关键时刻,沉着果断地令进攻部队向黄兵团余部再次发动猛攻,同时迅速撤离战场,胜利结束了这历时二十多个昼夜的豫东战役。
            豫东战役共歼敌军一个兵团部、两个整编师、四个正规旅、两个保安旅共9万余人。这是中原地区敌我主力的一次决定性会战,毛ZX批准调整战略部署,朱Z司令亲临华野进行战前动员,J委在豫东战役发起后,又决定在作战地区的中原野战军第九、十一纵队和中原军区的冀鲁豫、豫皖苏军区部队归粟裕统一指挥,并多次在战中电令中原野战军全力拖住南面驰援的胡琏、吴绍周兵团,终于取得了豫东战役的重大胜利。
            豫东战役的实践表明,在中原地区,只要我军集中兵力,密切协同,敢于打大规模的歼灭战,是可以在一次战役中歼灭敌军一个兵团的。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的被动局面,使敌军的几个兵团不敢再象以前那样,依托铁路线,放胆攻击与驰援。同时,中原地区的几块新解放区也完全连成一片,并日趋巩固。所以,豫东战役是南线我军战略进攻发展中的重大转折,加快了我军战略进攻的胜利进程,为顺利转入战略决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IP属地:上海6楼2020-12-17 10:39
            回复
              六、筹划攻打济南的准备工作,初步形成“攻济打援”的战役指导思想
              豫东战役结束后,敌军尾追我军至陇海路北,为摆脱敌人,适时转入休整,粟裕率华野指挥机关与第四、八纵队,又掉头从砀山附近南下,于7月16日转至豫皖苏军区三分区境内永城以北的陈集一带。途中接到J委电报,明确“粟兵团应在现地区作战至明年春季或夏季,歼灭5军、18等部,开辟南进道路,然后南进。不歼灭5军、18军不走”。同时,J委还考虑山东兵团攻占兖州后,“拟令许谭攻济南”,准备8、9两个月达成目的后,于“10月间南下,配合粟(裕)打几个大仗,争取于冬春夺取徐州”。接着,J委又电告许谭兵团“应争取于十天内外夺取济南”,韦吉兵团“在可能条件下争取攻占睢宁、灵璧及该区某些据点,控制徐蚌以东、陇海以南广大地区于我手中,配合粟军威胁徐州,援助许谭夺取济南,不要马上进行休整”。
              经过对中原和华东战场形势的分析,粟裕与陈士榘、张震联名发出复J委并报华东局、中原局、许世友、谭震林的电报:“J委寒寅(14日寅时)令许谭兵团即进攻济南两电均悉。如果该部署主要是为了分散敌人,以帮助我们赢得时间休整,则我们意见不必如此。因此间各纵除四、八两纵外,疲劳已大体恢复,仅弹药尚未得到补充,正争取分别补充中,半月至二十天内大致可完成。即或黄(百韬)邱(清泉)兵团仍全力转向我们,我们亦可采分散或犄角形式以争取休整。”“以许谭本身和今后作战需要,目前亦以留兖济休整为宜”。“如即以许谭一部抢占济南机场,则恐部队本身困难,难以连续作战,且势必迫敌北援,如是,兖济仍有被敌占据可能。以许谭现有主力攻济南与打援,势难得手。如以许谭专任攻济南,兵力虽可但时间需长,敌仍可能来援。如邱(清泉)刘(汝明)两兵团北援,则许谭专任打援,亦感兵力不够。因此建议许谭与我们争取休整时间一月,而后协力攻打济南,并同时打援,于打援中选择有利阵地,求歼邱兵团之大部或全部,均属可能。为求得迅速攻占济南,必要时,此间可抽出几个长于攻坚速决的部队参战(估计有半月时间即可)。只要济南解决,打援方面又取得胜利,则战局可能迅速向南转移,今冬攻占徐州之计划似属极大可能。”
              这又是一封极为重要的建议电报,就在许世友、谭震林连发两电给J委、华东局、粟裕、陈士榘,决定以山东兵团7月22日攻击济南,请求粟陈兵团全力支持攻济,拖住邱清泉、黄百韬兵团。而华野外线部队亦准备攻击砀山、黄口线,歼击黄百韬兵团之际,J委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意见,于7月17日酉时复电:“许谭所部暂在现地休息待命,看粟陈唐占领砀徐段即他部击破徐蚌段后,邱兵团动作如何,再定是否提早攻击济南”。23日又明确电示许世友、谭震林并粟裕、陈士榘、唐亮、张震,指出:“按照粟部情况目前难于进行作战,雨季又到,你们各纵应即进行休整”。“粟、陈、唐、张所部亦照此休整,韦吉所部何时开始休整,由粟、陈、唐、张规定令行。”在指示华野外线兵团、山东兵团、苏北兵团统一休整,然后再行作战的同时,J委还明确指示:“休整完毕,或配合粟、陈、唐、张各纵在陇海路南北打几仗然后攻济南,或先攻济南并打援,由粟、陈、唐、张依情况提出计划并统一指挥。”
              据此,粟裕于7月26日签发华野部队休整计划,次日率华野指挥机关和第四、八纵队进至豫皖苏区之涡阳、亳州地区休整。第一、三两纵队亦进至太康、杞县地区休整,第六、十两纵队则北上,抵山东汶上、济宁地区休整,许谭兵团集结于泰安、兖州地区休整。
              这时,国民D正府国方部也于8月3日在南京召开军事检讨会议,为挽救其“战局危机”,做出新的战略部署:“于东北在求稳定,在华北力求巩固,在西北阻匪扩张,在华东、华中则加强进剿,一面阻匪南进,一面攻打匪的主力”,将战略重心置于黄河、长江之间,决定将中原战场的机动兵力组建为四个兵团,加上原有的三个兵团,共七个兵团:即邱清泉的第二兵团,张淦的第三兵团,黄百韬的第七兵团,黄维的第十二兵团,李弥的第十三兵团,宋希濂的第十四兵团,孙元良的第十六兵团。
              根据J委的方针指示,粟裕在豫皖苏地区休整时,深入思考了雨季休整后的作战方案。他与陈士榘、唐亮、张震联名于8月10日4时发出电文:“集中华野全部(包括许谭、韦吉共约30万人),或先攻济南、或先转到外线进行大规模歼灭的方针”,提出三个可供选择的方案,并“认为以执行第三案为最好”。这个第三方案是:“攻占济南与打援同时进行,但应有重点配备与使用兵力”“使攻坚与打援有重点地进行,以达一箭双雕之目的。”“此役如能取得决定性胜利,则对下一步全军转到陇海以南亦较有利。”“对下一步孤立徐州作战的目的实行的可能性亦较大。”这是最早的关于济南战役的计划,不但提出了休整后华野内外线部队会师,以攻占济南,孤立徐州,再转至陇海路南作战的战略构想,还明确提出了攻占济南与打援同时进行的战役指导思想。随即,粟裕代司令员代正委暂留三个纵队于豫皖苏地区,亲率华野指挥机关和主力于8月13日越过陇海路,北上定陶、兖州地区,与华野山东兵团首长会商济南战役更详细的计划。
              此后,J委与华野、中野、华东局、中原局诸方面反复讨论,如华野攻济打援时,刘邓部如何有力配合的问题,华野攻济打援战役的发起时间问题,攻城部队的攻击时间与打援部队进入阻击阵地的时间问题;增调苏北兵团主力参加济南战役的问题;选择阻援打援的有利地域,布置若干防御地带与防御阵地正面纵深的问题;确定攻城部队指挥员问题等。一直到8月25日至29日,粟裕在山东曲阜主持召开华野前委扩大会议。他指出:“打下济南,大量歼敌有生力量,将使战局推进一步。去年一年东兵团不能到外线作战,打下济南后可出四至五个纵队,中原战场敌我力量对比将发生重大变化,我将占优势。再打一二个睢杞战役那样的大仗,将使敌人在中原全部转入专守防御。11月把战争推向长江沿岸,造成随时可以渡江的条件。”会议期间,华野首长与J军委进行了最后的商议,于8月31日向J委呈报关于济南战役的整个方案。J委于9月2日复电:“完全同意未世(8月31日)电所提攻济打援之整个部署”。这些都是后话了。
              关于攻济打援最初的设想和整个战役的筹划,是从豫皖苏区就开始了的。粟裕率华野指挥机关与部队,从永城、涡阳、亳县、太康向北机动,越过陇海路,前后在豫皖苏区转战22天。同此前形成经略中原打大规模歼灭战的深谋远虑一样,他在胜利指挥豫东战役圆满地实现了这一战略构想后,紧接着又在这里筹划了华野三军会师,北上攻克济南,然后再行南下,与刘邓等部共同歼敌于长江以北的胜利蓝图。


              IP属地:上海7楼2020-12-17 10:46
              回复
                精彩好文


                8楼2020-12-17 10:50
                回复
                  七、指挥华野全军,在中原野战军协同配合下,取得淮海决战的彻底胜利
                  粟裕第四次率部进入豫皖苏解放区,是在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此前,他于徐州东南的江淮军区根据地内,胜利指挥华东野战军围歼了国民党第七兵团(即黄百韬兵团),后又挥师东向,从徐州、宿县段越过津浦铁路,于12月2日抵达符离集西南15里之草庙孜,5日转濉溪口东北之襄王城,15日到蔡凹,指挥了淮海决战第二、三阶段华东野战军的作战行动。
                  在攻歼黄百韬兵团的过程中,粟裕就在深入思考下一步打谁,怎么打的问题。是先打邱李兵团与野战中,还是直攻徐州再歼邱李?根据南线敌情变化情况,是否转换战场重心,将歼击目标转向黄(维)、李(延年)、刘(汝明)兵团。是中野歼黄华野负责歼李、刘?还是华野歼黄中野负责牵制李、刘,或者配合中野歼黄,同时负责阻击牵制李、刘。粟裕与J委、刘陈邓经过多次商讨,曾经确定战场重心转南线,中野负责歼黄维,华野负责歼李延年并牵制刘汝明兵团的基本方针。据此,粟裕在指挥部队全歼黄百韬部队11万人之后,迅速将徐东部队南调,确定了华野新的部署,即区分南北两个战场。北线以第一、四、八、九、十二纵和三纵、鲁中南纵队、两广纵队、冀鲁豫军区独立旅编成,由谭震林、王建安指挥,牵制与阻击北线徐州及其周围的敌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兵团南向。南线以二纵控制西寺坡阵地,准备阻击李、刘兵团沿铁路向西北进犯:王秉璋、张霖之纵队(中野十一纵)沿湖沟向双堆集突击,求得与中野连接;六纵控制蕲县集,以分割黄维与李延年之联系;以华野十一纵控制宿县,七纵加入突击,十纵为预备队(此三个纵队可参加攻黄作战),十三纵攻克灵璧后于大店、三铺线待命(可与江淮军区部队等用于阻击李、刘兵团)
                  11月23日,蒋介石电召刘峙、杜聿明到南京开会,决定南北夹攻打通徐蚌线;北线邱清泉、孙元良两兵团向符离集进攻,南线黄维、李延年、刘汝明三个兵团向宿县进攻,企图三路夹击我军,并与黄维兵团会合。25日,中原野战军在华东野战军一部配合下,将黄维兵团包围于宿县西南之双堆集地区。这时,杜聿明集团自徐州南下,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从蚌埠北上,以解黄维兵团之围。粟裕一面指挥北线我军坚决阻止南援之敌于孤山集一带,一面号令南线我军分割求歼李延年兵团。他敏锐的根据北线战场敌人的攻击势头,和南线李刘兵团南窜迅速等迹象,判断敌有放弃徐州之可能,并全面分析、准确预判了徐州敌人的逃跑方向,把北线我军主力集中部署在防止徐州敌人向西或西南逃跑的可能上。他指挥华野11个纵队及豫皖苏军区部队追击、拦截,并令渤海纵队进占徐州。同时,粟裕与陈士榘、张震联名发出致豫皖苏分局和军区宋任穷、吴芝圃、张国华、毕占云并报J委的电报,要豫皖苏军区各地方部队在砀(山)、夏(邑)商(丘)、柘(城)、兰(封)线布置,阻击迟滞敌人,并控制涡河、沙河船只渡口,利用可能迟滞敌向西南逃窜之一切障碍阻延敌人,此外,并应将敌到达位置随时急电上报,以便主力会歼。
                  从12月1日申(15-17)时粟裕发给J委、刘陈邓、华东局的电报中,华野在豫皖苏解放区内的追击行动就更为具体了。该电指出:徐州之敌昨晚开始向西即西南突窜,十三兵团、第二兵团已进至萧县地区。华野9个纵队已向永城、萧县、夏邑及徐州、萧县间急进,以3个纵队沿涡河北岸西进占领涡阳,令豫皖苏军区部队布防截击,以渤海纵队进占徐州,第六纵队警戒蚌埠等地,第七纵队仍参加歼灭黄维兵团作战。12月3日午时,粟裕、陈士榘、张震发出致华野各兵团、各纵队首长并报J委、刘陈邓电:“判断敌似集团滚进、稳进突窜方针,即已被我阻滞于萧(县)、永(城)以北和砀(山)、永(城)以东地区,则有被迫现地固守寻机突窜可能。”“我决即趁立足未稳阵脚混乱之际,坚决截堵其向西南突窜道路,压迫其向北、向西北,并先集中主力楔入其纵深,割歼其后尾一部,而后再分批逐次各个歼灭之”。并规定了各部第一步作战任务。同时,粟裕还全局在胸,协调力量,考虑到南线战场诸方面保障问题。他与陈士榘、张震连发两电,一电致刘陈邓并J委,报告:“因情况变化急迫,我决全力对付杜聿明所率之邱、李、孙兵团。”“这样,我所有兵力全力展开,对蚌埠北犯之敌已无力兼顾。”“建议除王秉璋纵队遵令归还军部建制外,另以六、七、十三等3个纵队及特纵大部均直接归军部直接指挥,参加对黄维之攻击及阻击李、刘之北援。”
                  在粟裕指挥下,华野第十二、一、四、九、八、三、十、鲁中南各纵队兼程西进;二纵由固镇地区向永城急进,成为第二线截歼部队;十一纵亦由固镇一带向涡阳、亳县地区急进,成为第三线迂回部队。这样,从徐州突围的杜聿明集团就被我滞阻于萧县西南、永城东北、砀山以南的豫皖苏三分区境内。其中邱清泉兵团位于大茴村以北,张庄寨、王白楼一带;李弥兵团位于王寨、祖老楼一带;孙元良兵团位于袁圩、洪河集一带。12月3日,杜聿明在孟集接到蒋介石的空投手谕,命令其部停止向永城前进。杜聿明知此时改变突围的大方向有可能延误时间,自取灭亡,但仍以邱兵团转向濉溪口方向攻击前进,李、孙两兵团担任侧后掩护。并向蒋介石复电云:“职不论情况如何严重,决采逐次跃进战法,两面掩护,一面攻击,向东南做楔形突击,以与黄维会师。请加强李延年兵团向北采取行动,并饬黄维不断转取攻势。请空军助战,并空投粮弹。”
                  至12月4日拂晓,华野各部经三昼夜追击,九纵已达永城以北埋头集、薛家湖地区,八纵抵达永城以东苗桥地区;鲁中南、三、四、一、两广纵队和冀鲁豫军区部队分别进至萧县西南青龙集以南及祖老楼、王寨、张寿楼、张新楼、袁圩、洪河集地区;十、二、十一纵分别进至永城以东大茴村以南及涡阳以北地区,把杜聿明集团包围在永城东北、萧县西南方圆60华里两百个村庄的李石林、青龙集、陈官庄地区,堵死了其向东南靠拢或向西南逃窜的去路。
                  从12月4日至10日,邱清泉兵团在李弥、孙元良兵团掩护下,向铁佛寺、濉溪口方向楔形突进,华野部队即采取一面阻击,三面攻击的战法,堵敌南窜,并楔入其纵深,打乱其部署,分别歼灭之。在粟裕统帅下,谭震林、王建安指挥一、四、九、两广、渤海纵队和冀鲁豫军区部队等由北向南,猛攻王白楼、孟集、丁楼、山城集、李石林方向之敌;韦国清、吉洛指挥二、八、十一纵由西南向东北,攻击魏老窑、黄花园、石河、崔庄、陈官庄方向之敌;宋时轮、刘培善指挥三、十一、鲁中南纵队由东南向西北,攻击刘楼、双楼、高窑、杨小楼、魏小窑、左寨、赵楼、青龙集方向之敌。
                  在华野部队的猛烈打击下,邱、李、孙兵团处处告危,杜聿明曾与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商定,分头突围,到安徽阜阳地区集合。后又觉得四面重围,难以突出,还是坚守待援为宜。但此时,孙元良兵团两个军约三四万人已自行由孟集、欧庙突围逃窜,被华野部队一举歼灭,仅孙元良率数十人潜逃漏网。至此,杜聿明集团所余之邱、李两兵团16万人,缩集于东西10公里、南北5公里包括陈官庄在内共80余个村庄的狭小地区。但蒋介石仍下令要杜聿明南进,企图由青龙集、大茴村之间继续向南突围,以求得与黄维兵团合为一处。
                  中原野战军自11月26日合围住黄维兵团后,多次发起攻击,歼敌一部。为保障攻黄作战,粟裕也令华野二、六纵坚决阻击李延年、刘汝明兵团由固镇以南向西北增援,并尽量将阻击阵地向东南推进,使李、刘兵团远离黄维与宿县地区。令华野十三纵攻歼灵璧之敌后,移三铺、大店地区,加入阻击李、刘兵团,江淮军区两个旅进至沱河集侧击李、刘兵团。还布置“除王、张纵队已由中野指挥,再调七纵、苏十一纵加入对黄维之作战。该两纵于明(宥)晚始可赶到宿县以南及西南地区,十纵亦可于明(宥)晚赶到宿县以东地区作预备队,稍事休整后,准备加入歼灭黄维作战。”
                  黄维兵团利用平原地的村落和小山丘,用汽车等装备构成了环形的防御阵地,负隅顽抗,收缩待援,两军激战竞日,相持不下。我军久攻不克,粟裕于12月10日致电刘陈邓并报J委、华东局,指出:“目前,中野及华野已分成三个战场作战,兵力均感不够。”“建议再由此间抽出一部分兵力,以求先解决黄维兵团(对邱、李暂采大部守势,局部攻势),而后中野负责阻击李、刘(解决黄维后可能不敢北进),我们再集中华野解决杜、邱、李兵团,如何,盼即示复。”
                  12月10日,华野召开纵队首长会议,商讨孙元良兵团被歼后下步作战问题,并于辰时(7-9时)正在研究讨论之际,接到陈毅打来电话,说歼灭黄维兵团可能还要7到10天。粟裕当即决定调整部署,首先集中力量解决黄维兵团,他与谭震林、陈士榘、张震于当日未时(13-15时)致电刘陈邓并J委、华东局:“我们决抽调三纵、苏十一纵及鲁中南纵队(该三个纵队可等于两个纵队战力),外加一部炮兵,即晚南下,参加歼灭黄维作战,统由陈士榘同志率领南来,请分配其作战任务。”
                  在此情况下,粟裕决定对北面敌人暂取守势,并区分为三个兵团:以谭震林、王建安指挥一、四、九纵,以宋时轮、刘培善指挥十、十二纵、冀鲁豫军区独立旅,以韦国清指挥二、八、十纵,坚决阻敌南窜。对南面的李延年、刘汝明集团也做了适当部署调整,除原来六纵、江淮军区两个旅外,又增调渤海纵队一个师。同时,中原军区已调豫皖苏军区独立旅,使用于阻击李刘兵团方向。这样,南面战场阻援力量也已足够,只待D宗央、毛ZX一声令下,全歼淮海战场残敌的胜利即可到来。然而,D宗央、毛ZX从战略决战全局考虑,使淮海、平津战役相互配合,“为着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平津诸敌南下,”电令“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歼灭黄维兵团之后,留下杜聿明指挥之邱清泉、李弥、孙元良诸兵团(已歼约一半左右)之余部,两星期内不做最后歼灭之部署。”这样,12月15日,在中原野战军的统一指挥和全力攻击下,黄维兵团被歼,历时21天的淮海战役第二阶段胜利结束。
                  1949年元月2日,粟裕与谭震林、陈士榘、张震在萧县蔡凹联名下达华东野战军全歼杜聿明集团的命令,决于元月6日16时发起总攻,首先分割攻歼李弥兵团残部,压缩对敌之包围圈,而后乘胜扩张战果,攻歼邱清泉兵团残部,以获得淮海战役全胜。经四昼夜激战,华东野战军全歼国民党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和邱清泉、李弥两兵团以及孙元良兵团残部共20万人,生俘徐州“剿总”副司令官兼前进指挥部主任杜聿明,击毙邱清泉,李弥化妆潜逃,淮海战役第三阶段于1月10日胜利结束。D宗央、毛ZX在贺电中指出:淮海战役消灭了南线国民党军主力。奠定了你们渡江南进、夺取国民党匪巢南京、并解放江南各省的巩固的基础。


                  IP属地:上海9楼2020-12-17 10:53
                  回复
                    粟裕在豫皖苏解放区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及其重要的历史性贡献。这是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并由反攻发展到战略进攻,最后与国民D军主力进行战略决战的重要时期。在这样一个重要时期中,他率部由华东到中原,先后四次进入豫皖苏区,在这里亲身经历了中国革命战争最为精彩也最为激烈的阶段。严酷的战争实践,锻造了他“审时度势,深思熟虑,机断专行,出奇制胜”的大兵团指挥艺术,也形成了他关于进一步发展我军战略进攻,敢于并善于打大规模的歼灭战,求歼敌人于长江以北的战略构想。从一个豫皖苏区到整个中原战场,从中原战场又扩大到整个华东战场,他始终战斗在第一线,亲历了战区决战到战略决战的全过程,尤其在那些关键时刻、枢纽节点和历史关头,粟裕以其高瞻远瞩的过人眼光,提出一个个具有真知灼见的战略性建议,得到J委、毛ZX和总Q委的支持和肯定,有的建议最终改变了上级原定的战略意图,从而做出了更加符合战争情况变化的新决策,大大加快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这一丰碑永远矗立在人民军队的光辉历史中。


                    IP属地:上海13楼2020-12-17 11:06
                    回复
                      第五部分,应该是豫东战役,遗漏了


                      14楼2020-12-17 11:34
                      收起回复
                        第五部分豫东战役有了,第七部分没有,从六跳到八了


                        16楼2020-12-17 13:35
                        回复
                          第七部分也出来了


                          17楼2020-12-17 13:43
                          回复
                            建议寿晓松这篇高质量的战史文章,素芬们都收藏起来,反复学习,然后研讨。
                            谢谢楼主发布这种重磅战史分析。


                            18楼2020-12-17 13:46
                            回复
                              到底是专家写的,史料详细。
                              “粟裕在豫皖苏区的草庙孜、襄王城、蔡凹、赵山头等地,指挥了淮海战役第二、三阶段华东野战军的作战。紧接着,在这里研究制定了渡江作战的方针。”
                              作者介绍了粟裕创建豫皖苏根据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豫东、济南、碾庄、双堆集、陈官庄,然后进入国府南京。
                              春秋孙子五战入郢,
                              民国粟郎五战入宁。
                              豫皖苏根据地是否可以称为新**的摇篮。
                              或者之一,还有一个是林副统帅的“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IP属地:广东19楼2020-12-18 08: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