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吧 关注:34,042,274贴子:993,680,546

回复:一个新手的徒步之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刚刚跟一个同学通电话。
我不知道为什么,同学是受了高等教育的,却理解不了我。
昨天也是跟一个同学联系,他怀疑我脑子出了问题。
连受了不低程度教育的同学,都是这个样子。
我很诧异。
二十一世纪了,徒步还得不到认可。
可想而知,当年徐霞客的出行,在当时遭受了怎样大的社会非议。
所以一般我走在路上,别人问我做什么的,我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中国近代徒步界的牛人有余纯顺,谢建光,雷殿生等等。
当记者问他们,徒步的意义是什么的时候,他们这样回答。
“我不希望第一个完成徒步中国的人,是外国人!”
确实。在这一方面,西方远远领先与我们。
中国人做一件事,第一句话问的,就是利益!
没有利益,就不会去做。谁去做谁就是傻子,就是脑子有问题!
西方很多极限运动爱好者,都纯粹只为了一腔热爱,就会就能义无反顾。而且会得到社会的普遍理解,家人同学的支持。
中国的文化,还需要进步。
我们今天一直讲开放,讲百花齐放,讲走出去。但从我受过高教育的同学,我看到的,还是骨子里的不开放。
同学问我,你搞这些,有什么意义?能赚钱?
在他们眼里,出去看看世界没有意义,徒步中国、重走徐霞客路也没意义了,重走长征路也没意义了。
只有赚钱!
我不知道,为什么如此多娇的中国,他们竟然能很漠然的熟视无睹,脑子里只剩下了钱💰。
赚钱真的那么有意义么?
钱能带来什么?
我的父亲,赚了一辈子钱。他走了以后,家里没有能留下他的一样东西,他的书法,没留下。他的文字,没留下。他的所有,只存在我的记忆里。
没有一样有意义的实物!
一个人,一辈子就这么没了,水花都没冒一下,就从这个世界彻底湮灭掉。
我看到了,人生最后的真相。
借用唐寅的话。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确实,父亲走了,留下一本存折,大城市里的一间房子。但我一毛钱都不想动,房子也荒掉,我也没时间没机会住。这些,真的没意思。
我真的想知道,父亲当年的青春,他的一切,他的挣扎,他的奋斗,快乐,痛苦。他的整个人生是怎么样的。
但我不知道,他说的不多,我没来得及问,他也没写。突然就急病,就走了。
我能肯定的是,父亲是很渴望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的。但时间突然就来不及了。
意外,有时候就是这样不期而至。你以为不会轮到你,你以为总会有时间,有机会。
你不知道的是,就在这样你以为里,人生默默就走完了。
钱对我来说,能未必个肚子不饿就好。再多的,没有必要。
我有更重要的事。更重要的东西。比钱重要。
我常常问自己,如果沿着既定人生轨道走下去,我会怎么样?
无疑,我肯定会比现在有钱得多。我做什么事,包括赚钱,从不会落于人后。
但我一定不会比现在开心,我老了一定会后悔。
我的父亲说,我不希望到了你这一代,还会一直为了填饱肚子而奔波。
确实,到了我们这一代,是应该有新的生活。
而不是赚钱,房子,繁殖,然后终老一生。
同学的思想,我也可以理解。当不代表我认同。看来受教育程度,与认识高度没有丝毫联系。
二十一世纪了。
我们是人。
人区别于动物的地方,就是人会有理想这件东西。
而不是只知道吃。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79楼2021-04-25 20:44
收起回复
    加油


    IP属地:安徽80楼2021-04-26 13:51
    收起回复
      2025-05-16 22:09:53
      广告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do not care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1楼2021-04-26 14:38
      收起回复
          今晚在深河桥上面的英烈大雕像下露营。
          我恐怕是有幸能成为睡在这里的第一人了,我的头顶就是三个英雄大石像🗿,睡觉时睁开眼就能直接看到。
          拥有这样大气魄的地方,竟然连个看守的都没有。这里已经寂寞成一座荒山。
          据说这个抗日爱国宣传基地建成于03年,现在已经吹过了十八年风雨,很多地方已经失修,斑驳得如同上个世纪的那段血泪历史。
          我本是追寻着徐霞客的足记而来,没想到意外给了我这么大一个收获。
          一路在行走,一路也在学习。
          我很庆幸我做了这个出行的决定并付诸实践,这可能将成为影响我一生最最重要的事件。
          老祖宗们说,读书,然后再去走路。
          对于读书我能理解,却对这个走路一头雾水。智慧的老祖宗为什么把走路放的甚至比读书都重要。
          现在我知道了。
          读书的时候,我有很多疑惑。现在,一个个疑惑正慢慢被解答。
          达摩祖师当年在菩提树下,看着满树青枝,一朝顿悟。
          前些天路过一座山,山不高不大,平平凡凡,黑石白壁犬牙交错,但不知怎的,我突然鼻头一酸。
          祖师顿悟了,然后出了家。
          我默定住了,然后想了家。
          祖师出家成了佛,开始为人解惑。
          我想了家却成了游子,开始频频回首。
          在我频频回首里,我找到了答案。却再没法跟那个出题的人一起分享了。
          现在我脑子里,存到了很多东西。
          但对我来说,越是重要的,我越不会轻易写。因为我现在还没练会表达的能力。但这一切都锁进我脑柜子里了,等哪天等我磨好了钥匙,他们一定会出来发光。
        一路上我常常会被感动到头皮发麻,全身疙瘩,眼眶湿润。
          你说不清楚,就一眼看到,就会情不自禁。
          好像他在那里,等了你好久。好像我们曾经血脉相连,说不清什么时候失落了。
          行走着,也重逢着。
          今晚在深河桥边,河很深,思绪如一尾尾游鱼,看着一池黄黄绿绿,我不知该怎么捉。
          躺着的身子下面的泥土,我能感受到徐霞客深深浅浅的足印。头顶的月空上头,有星辉闪烁的抗日英魂。
          我被夹在中间,不能自已。
          从河池德胜镇就暂别了徐霞客,奔往我的故乡。
          再次相见,已是从隔了那么多的山岳重重里拼杀出来。中间我经历了断水,车子撞山,野洞遇险。蛇,虫,雨,冷,翻了数不清的山,吃了诉不尽的苦。
          而徐霞客同在这一段经历了数次被盗,食无米、居无草,最后连他身边的挑夫都卷了他藏在盐巴筒里的银子,他只能饥一顿饿一顿呛莨艰难的往前走。
          我们在不同的时空里,经历了相同的风雨。现在又走在一处了。
          走在路上,我一直都有看到他削瘦的躯背。
          我们隔了三百八十年。三百八十年光阴里,人间变了换了好多次。
          这条深水桥,已经不是徐霞客当年走过的那条有石梁架之的小桥。
          它现在架的已不是石,而是撑着人肉的脊。
          抗日战争,人们记得的第一条桥,七月七号。
          而今天我们还该记住的最后一条桥,就是此刻立在我身侧的这座。
          这是侵华日军占领的,在中国领土的最后一条桥。
          北起卢沟,南止深河。
          靠,看了下时间,马上是晚十一点钟,明天我还要早起去烈士公园里看看,不能再写了。
          躺在山腰上,听着山脚下滔滔车声如流水。
          哗哗声中,那些光阴里的故事在回响。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83楼2021-04-27 23:11
        收起回复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84楼2021-04-28 00:03
          回复
            羡慕这样的经历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浙江85楼2021-04-28 13:31
            回复
              终于出太阳了。
              人还没发霉,东西都顶不住了。
              都拿出来晒一晒。
              连绵了两个月的阴雨,对于露宿在外的人,简直是噩梦。
              甚至曾让我一度怀疑,这个地方是不是没有阳光的。
              我是第一次这样深入贵州
              平生只呆在广西,偶尔只去过广东。
              这次是出来睁眼看世界了。
              小时候家在桂黔边境,十多岁的年纪举家迁回了广西南宁。
              我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父亲要在老了的时候,离开了他一辈子奋斗的地方,甚至放弃掉国家盖的新楼房子。坚持回南宁。
              我每次问他,他总是回答,太湿,太冷。
              我从小一直生活在这边,倒是没觉得天气有什么缺陷。总埋怨父亲,让我成了小小年纪就成了失乡的人。
              在南宁生活了近二十年,再次踏入贵州的土地。才领受了这边雨季的威力。
              原来以前我是身在庐山不识真面目啊,两个月一直被折磨在阴雨里,特别难受的时候,会开始怀念起南宁的阳光。
              我竟然对我曾生养我十多年的土地,开始水土不服了。
              父亲一直口对我说太湿,太冷。其实我知道,他还有深层次的原因没说出口。
              南宁,是他的故乡。是他小时候生在长在的地方,他对南宁的感情,就如同我对这边的感情一样。
              一个人出生在哪,终此一生都不会跟这个地方脱开联系了。这个地方也将成为一生的心之所系。
              落叶归根,一直是我们骨子里不变的音符。
              真好,今天,晴🌞了。
              原来阳光是这么重要的。
              我等到了,晴风好日。
              被这皇天的赐予所感动。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86楼2021-04-28 19:49
              回复
                老姐来联系我,说是工作的事。
                有两个选择,一,当小学老师。二,到公司做业务员。
                当老师,需要报名,然后看书,考笔试,考完了接着面试。下来需要好几个月时间,所有条件通过了才能成为老师。老师要到山区里去,开始只有两千左右,而且一个地方要呆满五年。
                而公司业务员,两家公司,一家底薪3500,一家底薪4500,最终工资与业绩挂钩。可直接去上班。
                征询我的意见。
                我没有什么意见。直接告诉她,选择你喜欢的,你拿手的,然后坚持下去,做好就行。
                老姐说。两样我都拿手,都喜欢。
                当老师的时候,呆过两家学校,走的时候辞职了多次才回被批准,甚至校长多次私下找谈话挽留。其中有一个学校,某个班来之前是一个典型的差班,她来带了一年之后,连校长都把他孩子放进这个班里。辞职的时候,校长还说,我们学校的大门永远给你敞开。
                当业务员时候,在南宁的一家经营酒店厨房配料的公司。从三级业务员到一级,仅仅花了一年,是该公司南宁分部唯一的一个一级业务员。别人从三级到二级才能到一级,她直接跳级了。总部公司领导还亲自跨省过来请她吃饭,当着所有人的面表扬。
                当老师,生活,工资稳定。业务员可能比较奔波,有压力。但老姐说她没感到业务员有什么压力,她得心应手。
                现在她苦恼的是,家里了老妈给他压力巨大,命令一定要去做老师。
                然后让我跟老妈沟通。她说她想先做公司业务员,然后利用晚上时间看书,明年再慢慢考试做老师。
                打了个电话回去,问问老妈子的意见,我表达了支持我姐的决定。
                结果劈头盖脸就是被一顿狠批。说我们俩都是一伙的,目光短浅,没有见识。
                好好的老师不当,去打工,做打工仔。她如果出去跟人说,自己的女儿是打工仔,会很没面子。打工仔是最差的最没前途的,如果公司垮台了,或者以后老了老板直接一脚踹开。
                我解释说,老姐这个不是苦力工。业务员这一行看能力,是属于脑力的工作,不用担心什么老了没有保障,能力在,人脉在,还可以随时踹了老板跳槽到更厉害的公司去。
                结果又被一顿猛骂。说什么有文凭有能力,不去给国家工作,靠着国家这课大树才能安稳一辈子。
                我解释说老姐又不是不去当老师,是明天再去考。
                老妈说,明年?后年?人生还有几个明年,明年老了国家就不要你了,你们真是死脑筋,不开窍,太让我生气了。
                我又耐心沟通了好几个小时都没有结果,自己反而被一顿臭骂。
                现在我明白了,有些人,不管你如何沟通,是不可能沟通得了的,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
                听老妈语气里的意思,不是国家工作人员,就低人一等,就是打工仔,就没有铁饭碗,就是没前途,面子上也没有光,就是妖里妖气,就是**。
                我也有点火了,回了一句,就是请我去当大官我也不会去。
                这倒不是气话。我确实不喜欢那种朝九晚五的固定生活,即使可以有钱,面上有光,有权利。但感觉整个生命被剥夺了,这是我不能最难忍受的事。
                老妈没有受过文化教育,我知道,怎么解释都是徒劳。有些人的思维,真的会永永远远一成不变。
                我见过太多在朝却不一定对国家有用的所谓工作人员,见过太多在乡野里却正直善良勤恳的普通平凡人。
                我愿意一直也是这样平凡人的身份,做自己认为对的,想去做的事。
                如果认为这样会让你感到面上无光,那么,对不起了。
                老姐在等着我的回复。
                我心里还有火,直接回她,你也真是,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为什么一定要去管别人怎么看?虽然她是老妈,但你不要管她了,而且你什么时候在乎过家里人的看法?当年老爸怎么说你,老妈怎么说你,你不也一样一次都没听?还是一意孤行的私奔去了。
                老姐说,现在不一样了,我会在意家里人的看法了,不想让他们失望。而且老妈说,如果我不去当老师,老爸会死不瞑目。
                我说,你不要听老妈危言耸听。她这是曲解老爸的意思。虽然老爸也希望你当老师,但我认为,老爸的最大意思还是,生活开心平稳,过的好。你自己想想是不是。
                你自己走你的路,你现在的决定,我都支持你。老妈那个死埂板不要管她了。生活是自己的。新的时代,老人的经验不一定对,我们是新时代的人,有自己新的看法。路得自己走。
                现在下午一点多了,浪费我这么多时间。
                以后我不会花太多时间,在说服别人这件事上。必须得相信,有些人是不可能沟通得了的,不要去做浪费自己时间的蠢事。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89楼2021-05-02 22:48
                回复
                  2025-05-16 22:03:53
                  广告
                  今天重新在墨冲镇外北部三公里的一个山脚下重新找了个落脚点。
                  这个地方看地图叫做蚂蚁🐜坟,听起来似乎是有故事的一个名字。
                  今天尴尬了,本来是在一个木厂对面一个无人的房子🏠里住了两天,结果今早好像是房子主人找上门来,勒令我立刻搬走。
                  我本以为这房子已经废弃掉了,来的时候天色太晚,当时车子爆胎在路边没时间找地方,正好发现这房子废弃在路边门锁都没了,就着急把东西先搬进来凑合一晚再说。
                  第一次被人赶,以后不能再有这样无礼又冒失的举动,坚决不再住进任何废弃的房子,即使没有人。经过这件事,自己要改正的地方还有很多。
                  早上下了大雨,气温降得厉害,风一直刮,今天就缩在山脚下,上网买了一些修车的东西,劈柴火,没出去。
                  这几天都只能呆在墨冲镇这边了,等东西寄来。
                  对于会爆胎这件事,我心里有准备,还买了胶水一类的补胎工具🛠️。没想到我还是太高估自己了,补胎这样的事,还是得专业的人员才能做,里面的学问多着呢,不是我一个门外汉能染指的
                  当然呆这里几天也不会无事可做,徐霞客当年在这里呆了两天,留下了不少文字记录,我打算依着他原来的山路,一一去走走。
                  这边原来有两个地方都叫观音洞,我不够严谨,上次去的不是徐霞客书里描述的这个。徐霞客说的应该是再往东北方四公里外,处在宋家院右手边的这个观音洞,明天我会过去看看。
                  墨冲镇在几百年前叫麦冲,徐霞客到这里来的时候,还是“越隘北下坞中,被垄盈坞,小麦青青荞麦熟,粉花翠浪,从此遂不作粤西芜态。”
                  现在这边我找不到有种植小麦的了,根据农民们现在在地里种植的幼苗,我估计是玉米🌽,哈哈也不知道我猜的对不对,我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
                  好了下午五点钟了,我得继续操持我的家务去,不然今晚得凉凉。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90楼2021-05-03 14:50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1楼2021-05-04 01:06
                    回复
                      缩在帐篷里避着风雨,突然帐外传来了咳嗽声。
                      估计可能是这块山地的主人来了,犹豫几秒钟,还是拉开帐门出来,见一见吧,躲着没用。做好了会继续被赶的准备。
                      伸出头一看,一个老人,头发白了一些,弓着背,在割地头的草。
                      他也看到了我,我带着笑主动打招呼:“嗨,我是过路的……
                      老人哦了一声,接着道,“旅游嘛?”
                      我说是的,车子坏了,走不了啦。
                      看他完全没有要赶我的意思,我一下子心中大定。
                      接着我主动跟他多沟通起来,拉进感情,毕竟我在这里不止呆一天。
                      一番言谈,才发现我多虑了,老人一副完全任没有任何嫌弃我的样子。
                      我因为长时间跋涉,一直风尘仆仆,个人形象基本没打理,一般人见了可能会以为我是个乞丐,或者是那些不好的、肮里肮脏手脚不干净的人。
                      所以一般我都会远离人烟,这样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原先之所以住到那没人的屋子里去,是车子在路边的意外爆胎实在没办法,我也因为从来没有被人赶所以心神有些松懈。不过这确实也是不对的。
                      “我可能要在这里住几天,可以么?有没有妨碍到您?”为了让自己能心安理得,我再次跟老人确认一下。
                      老人一边手拔着草,一边手朝我摆了摆,“不妨事,不妨事,哪里有什么事……”
                      我又指了指边上他的玉米地,“放心,我走路都很小心,不会踩着您的地。实在是太麻烦你啦。”
                      他哈哈咧开嘴,露出了跟我一样的牙,也是缺了一颗。扔下手边的芦草,笑着大摇大摆走进他的地里,把自己的玉米苗都连续踩了好几颗,但他一脸不在乎。也不看脚下,就这么一路在地里无所谓的又踩着出来了。
                      我一瞬间感到心里一股暖流喷着涌了上来。
                      老人这是用行动,来消除我的忧虑。
                      我是第一次碰到见到,这样踩自己玉米苗的人。就为了我这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老人竟然这样毫无保留的给我信任。
                      什么是侠义,今天我才是真正遇到了。
                      我感到呼吸有些急促,喉咙里整个头颅里都充盈着暖气。
                      这时候老人开了腔,“你这个好辛苦哟,拉着车,走好远”。
                      我学着他连连摆手,我已经暂时失去了语言的能力。
                      他继续道,“在那边转弯有个房子,这里风大雨大,你可以到那里头去住。”
                      “是那个,木厂对面的哪一间么?”顺着老人的思路,我又恢复了吐字的能力。
                      “是啊。”
                      “我今早刚刚被从那里赶出来,原来我就是呆那里的。”我小声回答着。
                      “啥?”老人顿了一下,“谁赶你,这不是瞎搞嘛,过路而已,这么辛苦,房子荒废了住一下有什么关系?”老人有些不解。
                      “人家是那里的主人,我这个住那里没经过人家同意,也是不对。”我如实回答。
                      “什么主人?那个房子是我老表的,老表出去外地了。”老人提高了音量。
                      “额……我今早还在那里睡觉,突然两个年轻人冲了进来,我也没看清楚样子,就让我走……”我突然一下子感觉到有点委屈。
                      “瞎闹嘛,一定是来这边的外地做工的人瞎搞,我们这里是不会赶人的,过路的谁没个辛苦的时候嘛。”老人开始义愤填膺。
                      “他们还说要报警……”我向老人诉苦。
                      “报警?那就给他们报,我们这村里的房子,什么时候外地人都这么牛鬼起来了。”
                      老人边扒着草,边数落起来。
                      “什么,*卵,人,搞这*j#@$玩,意……”老人开始爆着粗口,并表示我可以随便回去房子里住,他倒想看看是什么人这么嚣张。
                      我连忙表示不用回去了,我有帐篷哪里能住,这里比那边舒服多了。
                      我看着老人的骂骂咧咧的神态,好像被赶的人是他一样。
                      确实,那边一点也不好住。对面木场里有狗,住那里每次我稍稍有动作狗就会狂吠。最重要的是,昨天我出去,回来时候发现腊肠和腊肉不翼而飞了,地上还有狗爪子印。到了晚上,狗依然还是对我狂吠。这,,狗,的脸,也真够,厚的,吃了我东西还是这样的凶我。
                      今天下午我在山脚下坐着,狗又寻过来了,从公路边岔进我这小道上来,离我五米的时候,原本安静的我直接平地爆起,把它吓得拔腿就跑。
                      哼,这里是我的地盘,前两天我忍你很久了,你敢过来,看我腿,🦵不给你打折。
                      天色暗下来,老人跟他年老的妻子,一步一步向行着,慢慢的离开了。
                      这就是世间最美的背影。
                      我呼吸着玉米地投出来的香气,风不再冷,天不再阴,湿,浑身感觉到久未有的舒坦。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92楼2021-05-06 17:02
                      回复
                        晨凌四点
                          风急把我拍醒
                          她说,孩子快看
                          拉链声中
                          我懵然四顾
                          天空荡荡 山青汪汪
                          夜往花芽中藏起亮光
                          车啼泣着在国道边流浪
                          拉链声中
                          我蒙头再睡
                          好像有谁躲了进来
                          我害怕着 蜷成圈圆
                          狗头紧贴住健脚
                          将凄惨装进噩梦
                          黑夜掀落
                          黎明声起
                          我辨询叽喳参错的鸟句
                          她们的计谋戳破了
                          撑起下体湿透
                          恨恨地提上铁锤🔨
                          往穹顶敲块牌子
                          风雨禁止入内!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93楼2021-05-10 15:29
                        回复
                          加油


                          94楼2021-05-11 17:19
                          回复
                            加油


                            95楼2021-05-11 17:41
                            回复
                              2025-05-16 21:57:53
                              广告
                              昨天,我又到了墨冲镇icon上去。
                                墨冲镇,隶属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治下,位于都匀市南二十五公里处,是都匀南大门。在古代,是都匀府重点布防地,兵家之必争,镇守着一方兴衰太平。
                                初入墨冲镇,是四天前。我一路沿着浩浩汤汤的墨冲河左岸,吱吱呀呀地拉着我的老牛车,从南大门进来。
                                在墨冲桥边停下,一座石桥在左,横跨在滔滔墨河两岸。石桥旧的有些年头了,斑驳的灰石里,有朴朴风尘暗动,该是上个世纪的产物。但他还没有退休,执拗得像个倔老头。大卡车碾过了,小轿车游来了,老桥依旧稳稳当当。我看着桥下青江碧水,桥上车马攘熙,老桥还在这煌煌岁月里吐着乳汁,反哺墨冲人民,荏苒它的暮岁时光。希望,这样的时光还能有很多很多年。
                                我打开手机,看看方向。
                                路边一个卖橘的小贩围了上来,“小哥,去哪?”
                                我披散着乱蓬的头发,在烈日下一路过来,体力消耗巨大,回答得有气无力。
                                忘了当时我是怎么回答了,只记得小贩就很快离开了。
                                看我怪异的形象跟简短的语句,可能是认为我不太喜欢跟人沟通,就不再扰我。
                                其实我在忙着导航看路,而且镇口不少商贩行人,都对我投来异样眼神,这样被瞩目的感觉让我有些局促不安。
                                其实我心里还是挺喜欢这个卖橘老哥的,他能不把我当脑子有问题的人看,主动上来沟通示好,现在回想,我有点忽略了他。
                                从徐霞客游记里确定了路线,往沿河路走,一路向北。
                                本以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寻常小镇,我将会如常匆匆而过,我们之间不会泛起涟漪。
                                沿路才行了两百米,我就被路边的几副对联止住了脚步。
                              这不是一般的对联。
                                联纸黄白哀静,肃穆的白字勾字间,有一股犊子念慈之心的悲恸涌动,读来情真意切,让人心痛。
                                这是一副副挽联!
                                从字里行间拔出身来,我长长呼出一口气,慢慢平复自己哀动的情感,抬起头打量起四周。
                                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这是一处最热闹的繁华街地,真正的寸土寸金!
                                哇,我要惊呼出来了。
                                这样一个商贾云集的千金重地,房子主人不更应该贴一些诸如“生意兴隆通明月,财源茂盛溢墨河”之类有助于生财的洋洋喜庆对联么?而何苦要这样大煞风景搞一堆黄白挽联置于最显眼处?对先父母的思念,放在心里不就行了么?
                                在我们广西,我从未见过如此情况。在我家的村镇,即使是先人初去,也不会贴任何一副挽联。行人若知道你家有人刚去了,都要绕道走,怕触霉头。
                                而这个小镇,竟然把这些,我们看来是触霉头的事,大大方方搬到正大门处,正正经经告诉你,我的爸爸妈妈走了,我很思念他。
                                我一下子感觉眼睛不受控制的模糊,我的父亲几个月前走了,家里也没有贴这样的联。我真想赶回家去,找一些白纸,割得方正,把一些话说出来写在纸上,贴到大门去。
                                继续往前走,很快,又看到一副副黄的白的,原来,这里不止一家是这样。
                                其中有一副横批,一直印在我脑子里,
                                “哀哀我父……”
                                这把挽联,写的跟诗经一样。凄中带着美,美里带着真,真中有悲痛……
                                这个地方,原来叫麦冲堡,现在改做了墨冲镇。
                                但看到这里,我知道,他们骨子里的东西,还在。
                                我们中华有几千年的孝道文化,随着时间流转,看不到了。
                                或许有人说,没关系,我们放在心上就好。
                                我也一度认可这种说法。
                                但今天,来到了这个叫墨冲的小镇,小镇四面依山,一水直流。再往外,是重重叠叠的十万大山。
                                我一路跋山涉水,在这山险水恶的边陲一隅,在古代这属于蛮荒之地,古籍上常常描述这多是不服管教的化外之民。竟然我看到了,中华文化里最重要的孝道文化,在这里这个小镇上,源远流长历久弥坚。
                                孝道是只需要放在心里,还是要摆在面上?
                                这个小镇给了我答案。
                                一个老人安安静静坐在小巷边,枕着脚晒太阳,目光宁静,安然的享受自己的晚年时光。我从他的肢体,神态,懂了。
                                他应该是这样的,没有慌乱,没有空洞。
                                他知道,哪一天他闭上了眼睛,他身后背靠着的这一对门槛,也会贴上一对黄的白的。子儿在这下面工作,孙儿在这底边玩耍,他在纸里看着。
                                儿子工作累了,搬一张凳子坐在檐下,会抬头看看这一副黄白,念起他们的那一段时光。孙儿到了识字的年纪,会指着这一对纸字辨认,咿呀的童声里,他们一家人又重聚在了一起,他们还能有,很多很多年。
                                是的,我一路穿镇而过,不少对联都老化了,腐坏了,但依旧还在门上。镇上的人即使贴新春联,也不会覆盖上这些挽联,如果挪不出贴新联的位置,他们是宁愿不贴的。
                              什么是孝,是老有所依么?是给足物质,尽心侍奉么?
                              不,这还不够。这小镇告诉你,你化成骨了,我还会天天把你摆在桌上,刻在门槛,我们还在一起,像从前那样。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96楼2021-05-11 19:4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