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程”领导小组的指示和“工程”的特点,由首席专家提出,国家科委聘任相关学科的21名专家组成“工程”专家组,专家组下设精干的课题组,并再聘任不同学科的专家进行联合攻关。此次直接参与工程的来自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内共九大学科的优秀学者达200多人,其人员主要来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上海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陕西天文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烟台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大学等单位。
工程专家组主要人员,除李学勤、仇士华、李伯谦、席泽宗等4人外,分别是:马承源 专家组成员、上海博物馆馆长、研究员马福臣 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地球科学部副主任、研究员朱凤瀚 专家组成员、南开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安金槐 专家组成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严文明 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教授邹 衡 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教授辛德勇 专家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所长、研究员张长寿 专家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张培瑜 专家组成员、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陈久金 专家组成员、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副所长、研究员陈铁梅 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教授俞伟超 专家组成员、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原思训 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教授殷玮璋 专家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郭之虞 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彭 林 专家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研究所教授裘锡圭 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以上由21人组成的专家组,人文社会科学专家13人,其中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5人,考古学家8人;自然科学专家8人,其中测年技术专家4人、天文学家3人、地学家1人。这个由老中青三结合的专家队伍,既具有科学的合理性,又具有学术界公认的权威性,并有能力起到“工程”领导小组所要求和期望的“起学术领导,把握研究方向的作用”。
“工程”课题、专题组部分主要成员:杨升南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罗 琨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廖名春 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教授郑杰祥 河南省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徐振韬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江晓原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主任、教授
第一章 直面历史的遗产(4)
胡铁珠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副研究员吴守贤 中科院陕西天文台研究员方燕明 河南省文物考古所副研究员郑 光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杨育彬 河南省文物考古所研究员杜金鹏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蔡莲珍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张雪莲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副研究员宋国定 河南省文物考古所副研究员杨锡璋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徐广德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唐际根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副研究员刘一曼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曹定云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常玉芝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王占奎 陕西省考古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曹 玮 陕西省考古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徐良高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副研究员张立东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副研究员刘 绪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徐天进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雷兴山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吴小红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刘克新 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副教授鲁向阳 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副教授马宏骥 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副教授赵福生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王世民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陈公柔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刘次沅 中科院陕西天文台研究员陈美东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彭裕商 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林志纯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吴振武 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刘 雨 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主任、研究员罗 新 山西省考古所副所长、副研究员黄天树 北京首都师大中文系教授蒋汉英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张 强 东北师范大学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副教授吴宇虹 东北师范大学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副教授刘 健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博士为协助专家组进行项目的总体设计和实施中的组织协调,经夏商周断代工程领导小组批准,设立以历史学家朱学文为主任,周年昌为专家组秘书长,王肃端、王正、徐俊为副主任、江林昌、徐凤先为学术秘书的项目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及有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