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人类学吧 关注:49,881贴子:2,665,445

回复:汉族三大祖先F8、F46、F11爆发于大汶口文化父权军事等级社会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玉锥形器》大汶口文化
长35.5、宽1.2—1.5、厚1.1—1.3厘米
1987年江苏省新沂县花厅村18号墓出土

安徽省出土大汶口文化玉锥形器


IP属地:北京35楼2021-07-06 22:58
回复

    陶质牛角号(古时军队中传达命令的管乐器)
    Pottery Horn
    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300-4600年)
    陵阳河遗址出土
    夹砂褐陶,手工制作,形似水牛角,直口,窄平沿,圆唇,外部饰瓦纹,中间兼饰篮纹。


    IP属地:北京36楼2021-07-10 18:40
    回复
      蓝线为仰韶文化遗址分布区,绿线为大汶口文化遗址分布区,红线为龙山文化遗址分布图。龙山文化分布区比大汶口文化大得多,考古证实龙山文化确是继承大汶口文化而发展出来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出现了大量黑陶,由东向西发展,覆盖了中原及其南北地区。


      IP属地:北京37楼2021-07-10 18:44
      收起回复
        大汶口文化 石矛


        IP属地:北京38楼2021-07-12 10:36
        回复


          IP属地:北京39楼2021-07-12 10:46
          回复


            IP属地:北京40楼2021-07-12 10:49
            回复


              IP属地:北京41楼2021-07-12 10:52
              回复


                IP属地:北京43楼2021-08-12 20:24
                回复
                  用神话绑架科学,就是邪教本质。
                  炎黄神话属于齐鲁的发明权,与新石器时代没有关系。史籍文献载:炎帝徙都曲阜,轩辕黄帝诞生于曲阜寿丘。嬴姓奄国既然作为三代商王的都城,后为周成王所灭,建立鲁国。鲁国创建祖先的神话体系,发明了黄帝神话人物,齐国也发明“炎帝”神话人物,对抗东夷的原先神话体系。实际上,现在中国的古神话体系有很大一部分是承接于当年东夷部族的。原来三皇之首伏羲式(太昊)是东夷部族的首领,女娲造人,少昊、后羿、舜、伯益、夸父逐日也都是东夷部族的神话体系而非华夏部族。
                  姜子牙周初封于齐,姬周和姜齐实行政治世婚,尊王攘夷,这就是炎黄神话的历史由来,被伪儒吹捧并神化,充当汉族的“祖宗”。
                  O2-M122东部起源之地 → 大汶口文化最早进入父权军事等级社会 → 龙山文化统一天下,开创黄河农业文明 → 黄河下游以商周为盟主,诸国林立 → 中原华夏(姬姓姜姓炎黄联盟)与东夷诸国(子姓贏姓太昊少昊)→秦汉出身于东夷故乡,拜祭战神蚩尤,统一全中国,我们伟大的汉族从此形成了,奠定了中国大版图的基础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6楼2021-09-15 20:10
                  收起回复
                    黄帝是鲁国及其姬周集团的神话始祖,但周人没讲过黄帝。炎帝是齐国姜姓的神话始祖。蚩尤被视为殷商遗族及其东方赢姓集团的代表。由于殷商及其东方诸国拥有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被编成蚩尤拥有金属兵器的神话传说。姬周祖先窜于戎狄,逐水草而居,没有青铜文明,姜子牙不满纣王无道,投奔姬周,辅助武王伐纣,这是炎黄联军用石质兵器打败铜头铁臂蚩尤军的神话由来。因此,网上流行说法认为黄帝姓姬,是游牧民族的祖先。炎帝姓姜,出身于西羌游牧部落。鲁迅说姬周是地道的侵略者。
                    在中国古代的黄河下游,住的是夷人(夷,意为海岱平原农人);羌人住在渭河流域到黄河中游(羌,西方牧羊人)。炎黄传说反映了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混合,定居农业文化是基础,游牧文化是主要组成部分,两者有机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文化,缔造了中原王朝,孕育了中华民族。
                    史家中有郭沫若先生和徐旭生先生这样的一代宗师,他们很早就看出黄帝是游牧民族。汉族作为公认的农耕民族,两位史学巨擘敢于承认本民族的人文初祖是游牧民族,他们的勇气和远见卓识非常人可及。
                    数据表明姜姓C2南支高达40%,共祖3000年,推测姜子牙最可能是C2南。
                    N1b有两大分支:汉族N1b1和藏缅N1b2。
                    N1a与N1b的共同祖先N1,最可能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北部。由于N1a2集中分布于长城一带,姬周祖先N1a2窜于戎狄,可能是祖籍山西北部,应该是山西人,而不是来自陕西或者西北。周武王在姜子牙的指导之下联合西部羌人部落,入主中原灭商。但是,由于他们非同种同族,容易叛变,周人不再想供养羌人,故周幽王被羌人攻杀了。西周被羌人攻灭了,周人东逃到洛阳建立东周国,国土面积很小。中原地区不久就进入春秋战国时代,分裂混战数百年,周王室名存实亡。

                    此图出自农业部。古代主要粮食作物产区地几乎都在黄河中下流域,而西北地区、北方地区都是游牧民族的主要养马地区,对于东方农业文明构成严重的威胁。




                    龙山文化以压倒之势覆盖了中原及其南北早先的各个文化区,农业人群大爆发扩张。现代汉民族的父系基因以O2-M122为主体,基本就是5000年前龙山人后裔,在5000年内扩张的农业人口约占汉族人口的50~60%,也就是说中国的农民是本土扩张的,与中国农业的东部本土起源是一致的。不过,汉人兼有C2、D1、N1、O1、Q1、R1a六大类,占有近一半比例,不难看出这些不同来源的Y父系,与3000年以来中国境内的民族大融合的历史状况高度一致。汉族就是以龙山人O2-M122系为主体、由这些不同来源的父系族群融合而形成的。龙山先民O2-M122系在东部族群中经历了快速的扩张过程,并与周围不同来源的Y父系人群融合形成东亚各个民族。
                    《夷夏先后说》以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夷夏东西说》论据内容为起点,分别从历史人类学、考古人类学、体质人类学、语言人类学进行了反复论证,系统地证明夷夏不仅有东西之分,而且有先后之别。史学文献中的夷族为东亚土著,创造了东亚新石器时代定居农业文化;夏人西来,传播了游牧文化。夷夏结合与转换开创了中国历史,形成独特东亚民族文化传统。
                    从历史人类学、考古人类学、体质人类学、语言人类学等方面综合考证分析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夷夏混合而成。夷为东亚土著,夏后来居上,夷夏转化是中国上古史上的关键。夷夏同为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祖先,少数民族与汉族可以相互转化,因而血脉相连密不可分。同时,中国文化是本土起源的定居农业夷文化与外来游牧夏文化反复混合形成的复合文化,先秦时期华夏文明是”夷夏交织,夷根夏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由夷夏混合而成。


                    IP属地:北京47楼2021-09-15 20:11
                    收起回复
                      三万年前O-M175在黄淮海平原产生出1-F265和O2-M122两大分支。O2-M122的共组时间28400年前,衍生出很多下游分支,在漫长的生存过程中,有的消亡了,有的迁走了,有的幸存者人数稀少。
                      复旦、微基因、23魔方数据表明,汉族父系主体基本上都是F8、F46、F11这三大下游支线,其共祖时间分别是5400年、6500年、6800年,与大汶口文化时期基本相符合。在大汶口文化时期,产生战争的社会基础--私有制已经形成,指挥战争的军事首领已经出现,由战俘转变而来的奴隶也已被发现,此外,在当时的陶器上已有兵器符号。所有这些事实都告诉我们,大汶口文化时期已产生了现代概念的战争。
                      从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早中期,处于原始母系社会,部落家族以女性为中心,实行走婚制,子女随母姓,知母不知父,男性出外活动死亡率极高。O2三大支诞生后从9000年至6500年的支系后代很少,遭遇长期瓶颈,直到新石器中期晚期才开始扩张,到6500年之后,进入大汶口文化父权社会才开始爆发了,繁衍大量后代,最终成为汉族父系三大祖先。

                      O2a2b1-M134的兄弟支系O2a2b2-AMO1822富集分布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可判断AMO1822早期居于东部沿海。数据表明,AMO1822从西南至华北的南线迁徙假设将被完全否定,早期M134、AMO1822分叉于内陆云南也变得基本没有可能。推测AMO1822与M134的早期分化地点最可能是是中国东部。
                      O2a2b1-M134/O2a2b1a-F450有两大分支:O2a2b1a1-M117与O2a2b1a2-F114(另称F444)。F114的下游支系O2a2b1a21-F46目前整体上在华南、西南和蒙古高原偏少,在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尤为集中,最大亮点是胶东和苏北,O2a2b1-M134分叉于内陆云南也变得基本没有可能,再次证明O2a2b1a2-F114是源自自黄河下游O2a2b1a-F45突变分化的,约是8500年前在黄河下游平原经历了强烈的农业人口扩张,逐渐形成了现今汉族的主体成分之一。

                      M117在全国的分布呈现金字塔模式;山东半岛多为M117/M133上游类型,居于金字塔顶点,两个底点分别是藏缅语族CTS1642、广东福建地区的CTS1642的下游支系SK1730,均是源自黄河下游M133而突变分化的下游类型,共祖4000年。黄河上中流只是中转点。
                      M117的各分支:古夷人M133年龄1万年(山东半岛),古中原人F8年龄5000-6000年(黄河上中流),古羌人CTS1642年龄4000年(西藏、西南地区),古越人SK1730年龄3000年(两广、福建)。古越人SK1730是CTS1642的下游支系,与藏缅语族是兄弟关系。
                      最早的玉璋发源于山东龙山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礼器、权力象征,向全国各地广泛扩散,统一天下。四千年前广东考古发现不少玉璋,最可能是SK1730南下扩散的结果。四川考古也有不少玉璋,明显是龙山人F8/CTS1642西迁扩张的结果,为了中华大一统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IP属地:北京48楼2021-09-15 20:15
                      回复




                        IP属地:北京61楼2021-11-19 11:53
                        回复


                          IP属地:北京64楼2021-11-30 14:33
                          回复


                            IP属地:北京65楼2021-12-01 14:45
                            收起回复
                              《大汶口文化是父系社会之最,太昊伏羲氏是父系社会的第一人称》
                              到了距今六、七千年时,就已基本过渡为以男人为主取代了以女人为主的社会格局。从大汶口遗址的发掘,已看出一对夫妇并子女的房子。一般认为,我国对偶婚制大约确立于大汶口文化时期。
                              人类社会分为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两个阶段。刚开始是母系社会,那时候男人打猎,女人在家养牲畜和种粮食,因为工具落后,男人打的猎物往往比女人种养的少,所以家庭中以女人为主,那时是随母姓。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先进工具的使用,男人的作用越来越大,家庭开始以男人为主,就变成父系社会,所以跟着父亲姓。
                              氏族社会初期,以母系血缘为纽带,即母权制,称母系氏族社会。约5500年至4000年前,母系氏族社会为父系氏族社会所取代,我国远古人类进人了父系氏族社会,从此,男权的时代开始了。母系社会繁荣时期的文化遗存遍布南北各地,主要代表有陕西仰韶文化、浙江河姆渡文化、内蒙古红山文化、河南裴李岗文化、河北磁山文化、甘肃马家窑文化、湖北屈家岭文化及细石器文化等等。从女娲的故事传说中,我们可以约略看出这是后人对母系社会首领女娲崇高地位的追称。
                              中国进入父系社会的时间,大约在四千年前。其主要文化遗存代表有山东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甘肃齐家文化和浙江良渚文化等等。此时在考古学上属于新石器晚期。其中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最为完整,规模最大,出土文物丰富,分布广泛,最早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比以往有较大的提高,其表现主要在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家畜饲养规模的扩大;制陶技术的进步;铜器制造的出现;丝织品的发明;手工业水平的普遍提高和社会分工的形成等等。
                              根据据民间传说:伏羲氏是父系氏族社会的第一位首领,也是父系社会开创人,可能是后人对父系社会首领崇高地位的追称。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男子在生产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掌握了社会财富,母系氏族社会便转化为父系氏族社会。对男性祖先的崇拜祭祀,成为巩固氏族成员联系的纽带。总之,大汶口文化是父系社会之最,太昊伏羲氏是父系社会的第一人称。
                              我国父系社会遗址的典型代表-山东大汶口文化(公元前 4300年-前2500年)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父系氏族社会的典型文化形态。大汶口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骨器,陶器、石器、玉器等,房址、灰坑等生活场景及使用工具,它的年代距今 6300年至4600年新石器时代,开始进入父系社会时期,贫富分化开始,私有制萌芽,一夫一妻制形成,社会开始分工。
                              大汶口文化墓葬图,墓中男子是墓主,旁边是女子和幼童。大汶口文化时期,家庭开始以男人为主,就变成父系社会,当时的家庭婚姻关系已经相对稳定,父系氏族,已经是一夫一妻制。



                              大汶口文化墓葬图,墓中男子是墓主,旁边是女子和幼童。大汶口文化时期,家庭开始以男人为主,就变成父系社会,当时的家庭婚姻关系已经相对稳定,父系氏族,已经是一夫一妻制。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1楼2022-01-05 16: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