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7月28日漏签0天
国砖吧 关注:146,524贴子:1,228,179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11回复贴,共1页
<<返回国砖吧
>0< 加载中...

#耳边评测#圆梦 飞傲M17体验分享

  • 取消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大仙
  • 小吧主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生活中,我总是在自己努力的向着自己的期望进发,自己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哪怕是今天上班不迟到,都会有些许的成就感,身边的人也大都如此。作为一个信息时代的消费者,有太多的需求不是自己能够完成的,比如听音这件事,能手工焊胆机的大佬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需要通过自己的搭配来达到自己想要的声音和体验。我的随身播放器期望其实很复古,就是希望有一台声音表现能够达到10年前国砖最初设想的随身台机,操作能够跟上流媒体时代的产品。飞傲最近发布的M17,算是帮我圆梦了。

以前和朋友盘点数播的功能,林林总总10多项,现在来看M17,竟然基本都能满足:有一个流畅的操作系统,有飞秒级的晶振组成的时钟管理系统,有比较完善的网络播放支持(包括DLNA、airplay等),有完善的蓝牙支持,有完善的屏蔽散热供电系统等。下面就开始慢慢分享我的使用体验。接下来的文字会很长,我会按模块进行分享,看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就好。


  • 大仙
  • 小吧主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外观操作
M17对用户友好的地方在于没有皮套文,对那些懒得写评价的用户是个好消息。随机附带DC适配器、真皮皮套、风扇底座,开箱一次该有的就全都有了,可以完整的体验M17。
整体外形上看,我觉得M17比较像一个电脑机箱,官方虽然宣传是机甲风格,但是侧边的氛围灯和厚度总给我一种ITX机箱的感觉,其实M17大小还好,主要是机身厚度影响了印象,我个人并不觉得大,单手握持和操作都没有问题。所以你说把它归类到便携设备,这个厚度就不像,但是M17的体积也不能算是移动设备,这个分类就看用户自己接受的尺寸大小了。

边框上和音量旋钮的氛围灯是M17的一大特点,12颗RGB灯给M17营造了一个富有科幻感的氛围。灯光模式可以自己设置默认颜色或者跟随码率变化,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也会改变颜色,如果不喜欢换还可以在设置中关闭。飞傲播放器原来就有灯环的设计,我一般都是关闭的,但是M17的灯面积更大更有识别度,所以我在使用中一直处于开启状态,在息屏停止播放后,灯也会关闭,不会浪费电。在不开启屏幕的状态下,可以很直观的了解播放器的工作状态,我觉得既美观又实用,如果有啥期许,就是如果可以和电脑主机的炫彩一样自己调整RGB配色,就更加个性化了。

正面是5.99寸的1080p显示屏,顶部是四个耳机接口(6.35/4.4/3.5/2.5)和音量旋钮(电位器,不能转360度)。左边是上下曲、播放暂停和自定义,右边是开关和音量加减。氛围灯上方左右各有一个开关,左边是HOLD锁定(可在设置中设置锁定范围),右边是电池/DC切换开关。底部是两个USB接口,一个充电+3.0,一个HOST(可输出5V2A)可以外接硬盘,当充电宝也不是不可以;左边是DC接口,右边是同轴接口。为了防止不常用的接口进灰,也为了让整机简洁,飞傲在6.35、DC供电口和同轴口配了三个铝合金防尘塞,这个防尘塞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个人很喜欢。

M17的音量调节方式没有M11PLUS那么多,但是更加复古,顶部的旋钮(M15同款ADC控制方式)和右侧的按键可以二选一(均提供120级音量调节),使用符合自己喜好的方式来调节,我个人喜好使用旋钮,因为模拟电位器的手感真的很好,不过使用Fiio link调节需要将音量调整方式修改为按键,这个操作个人认为有点繁复,不如修改为M15屏幕调节那样的方式,如果系统音量和旋钮不一致,将音量旋钮旋到最小再调整即可恢复,岂不是更加简单。

作为标准配件的真皮套,与M17并不是紧紧贴合的,侧边有明显的空间,在风扇底座散热的时候,可以明显感觉风又从侧面出来,这么设计我觉得除了好拆卸,就是为散热预留空间,这个随后会说到。
安卓这一块是飞傲的传统优势,流畅度优化的很不错。握持操作因人而异,但是肯定不会像原来M15/M11PLUS那么好操作了,由于按键比较偏上,按键加上皮套也没有明显区别(裸机播放键有识别点),在左侧区域操作是有误操作可能的,建议利用锁定键的功能锁定操作,这样就不会误触了。


2025-07-28 16:03:4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大仙
  • 小吧主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电路设计
M17的电路板高度模块化,我个人认为这是目前播放器精工的典范。数字板和音频板独立,有点像主板打好框架,各个模块再安装在主板上,有着高度的功能区分和散热和屏蔽考虑。加上沉金电路板工艺保证基础电气性能,白洋铜屏蔽罩防止内部辐射干扰,还有首次在播放器中使用的VC液冷均温板保证散热,从各种角度保证产品的性能。

系统板正面上是核心板(骁龙660、4G运存、64G内存和供电芯片)和蓝牙通讯板(QCC5124)背面是XMOS(XUF208)界面和FPGA加两个飞秒级晶振组成的DSP模块。系统板集成了对数字处理的部分,数据的读取接收端也都在系统板上,对数据源统一进行时钟管理,这种整合从屏蔽角度是很有必要的。

音频版本身主要是供电电路,正面的超级供电电容,背面的LDO都是为了提供稳定供电存在的。DAC模块两个,耳放模块两个(K9Pro同款),分别用屏蔽罩屏蔽。四个耳机口为了圆心两两平行,在音频版上加了支架进行定位,这是飞傲设计过规模最大、最复杂的随身音频电路,有很多地方值得一说。
有了大规模的电路,就要考虑大规模的散热。所以飞傲设计思路也很清晰,用VC液冷均热板避免热量集中一点,用金属导热隔离电池和电路板,防止热辐射,再将热量导出到挖铝的边框上,在使用中细心就会发现,M17在重度使用时边框是比背板热的,利用原配皮套间隙和背后的金属镂空,就可以吧风扇的风导到侧面再排出,达到高效散热的目的。
在看完整个M17的电路板之后,我个人想起了河洛的JEFF说过的话:“要达成高性能,必须结构复杂,不要相信多个香炉多个鬼的说法,也不要相信什么简洁至上的童话,要达到高性能,就必须达到足够的复杂程度,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必须足够大的代价才能更进一步。”这个复杂程度我的理解就是要么软件复杂要么硬件复杂,电路复杂不是目的,是因为声音好的目的使电路复杂,虽然软硬件都复杂是个理想,但是M17在随身领域的复杂程度可以说无出其右。


  • 大仙
  • 小吧主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系统模块
M17的SOC是高通骁龙660加4G运存,660在功耗和性能上的平衡堪称是一代标杆,虽然是几年前的旗舰配置,放到今天在播放器这种非重度使用场景上,还是足够流畅的,这个在众多机型包括飞傲自家的M11PLUS上都验证过。当然,如果是匹配M17万元级的档次,我个人觉得配置到6G运存加128储存是更合适的。不过微博上说出于供应链考虑没有实现,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不过飞傲提供了两个USB TYPEC接口,右边的那个是HOST接口可以接硬盘的,这样就大大扩展了机身储存,加上DLNA读取支持,可以有更多的数据读取源。

系统是安卓10,我觉得是比安卓11好太多了(11不允许访问系统DATA文件真的折腾的要死),对新应用的兼容会更加友好,比如APPLE MUSIC。增加的陀螺仪实现了屏幕随意旋转,工作模式的选择也更加直观和便捷,在蓝牙接收、USB DAC、同轴解码、Ariplay、和纯音模式、安卓模式快速进行切换,大屏幕也让显示要素更加多。

在FiiO MUSIC应用上,我个人选择了默认的皮肤,在使用中发现大封面皮肤更加适合16:9这种宽屏,对窄屏显示反而不太好,不知道飞傲会不会针对M17这样的18:9的窄屏有所优化。
供电模块
M17可能是播放器中供电最复杂的设备,涉及两种供电方式两种供电电压,在低/中/高增益和在大耳模式下,耳放电路供电电压为8V;在超级大耳模式下,耳放电路供电电压为11.5V,达到了台机的电压水平。当然,达到台机的电压水平不算什么,还需要有相应的处理电路,这其中,怎么保持各个模块之间的用电和稳定才是关键,这个也是模块化设计的目的。这其中超级DMF电容为整体供电提供稳定的电流,dac模块为了满足9038的高直流供电要求,采用了LT3045这种高级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在耳放部分,则需要交流供电,采用SGM2211负责正极、SGM2209负责负极的方式两个不同型号的LDO来分别保障。在供电上应该说是竭尽所能的为所有模块提供低噪声的电能。



  • 大仙
  • 小吧主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声音模块
M17的音频板是机器中最大的一块电路板,数字信号再经过数字版的接收和FPGA的DSP处理后,就传输到音频板进行数模转换和放大。9038PRO解码模块(通用模块,应该很快就可以在K9上看到这个解码模块,八个通道并联处理一个声道)解码后用OPA927(飞傲定制)进行I/V转换(模块上有一个芯片空位,是随身用不到给K9留着),到opa2211进行LPF,最后由THX AAA 788+耳放模块放大输出。

如果说M17有什么是让人圆梦的,那就是M17用了台机的解码模块和耳放模块,尤其是耳放模块,这是和K9Pro同款的,台机用放大电路。THX AAA 788+是飞傲和THX联合开发的,THX AAA放大电路用的想要好,是要厂家自己进行二次优化的。千分之五精度的电阻和百分之五精度的电容还有opa1602和TPA6120组成了这个前馈放大模块。这是一个可以做到大功率输出和极低失真的电路,飞傲的788+输出功率比原版电路大了2倍,在M17上即使是300欧阻抗也可以输出500mw的功率。这个电路在国外很受追捧,国内运用最多的就是飞傲了。用了放大模块也得给足够的支持,除了供电上的支持,音频版背部还有12个铝电容(看着像K9Pro同款)进行滤波和蓄能,为耳放提供更加好的动态。如果单拿出来,M17的音频版就是一个用精密原件打造的缩小的台式解码一体机。

在浏览电路的过程中,我个人的感觉是,声音不是说一两个补品原件就可以能如何的,这是算法、时钟、供电、芯片、电阻、电容的共同作用,每一个环节都处理好,整体才可能好。也正是在供电、模块的共同作用下,才做到了整机最大3000mw的功率输出。

这里说一句增益的事情,这个是说的信号放大倍数,比如中增益的0DB就是无放大倍数,低增益的-6DB就是放大0.5倍,而超级大耳的+16DB就是放大6.3倍,这个分贝(DB)和放大倍数是对数关系。16DB的增益在台机中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从实际听感中,超级大耳模式并没有那种过高增益后声音发冲的情况出现,个人认为飞傲还是斟酌以后设置的合理增益。


  • 大仙
  • 小吧主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主观听感
M17在聆听过程中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从容,这种从容源于庞大的功率储备和丰富的信息量。基于良好供电,M17背景非常非常干净,极小音量下也没有底噪。充足的驱动力营造的大声场下有一个宁静的声音背景,构成了M17的基本声音框架。在声音上M17主打声音还原度,比较中性,有着非常不错的声音密度。低频上有非常不错的还原,对低频的下潜、扩散、定位、衰减都还原的非常不错,量感适中,没有过量的低频抢戏比较克制。中频有不错的密度,人声和乐器结像居中,有很好的层次感和解析,对细节的呈现在还原的同时不会让人感觉信息量过大不舒服,在有些搭配和歌曲上有明显齿音,中频在某种程度上有些许暖色调的染色。高频响应非常不错,有着随身少有的空气感,高频的延展衰减和明暗对比都呈现的很到位,尤其是衰减,过度的非常自然,不过如果听惯了中频能量集中的类型,可能会觉得M17在中高频上会有些能量和线条感强烈。

在超级大耳模式下,因为功率储备进一步提升,当拨动开关到DC,屏幕显示提示点下是的时候,会有非常明显的声场扩大声压变强的感觉,这个时候声音在基本框架不变的同时会有规模感扩大的感觉,听过这个模式很容易回不去。

在对音乐的适应上,解析强、声场大的还原风格的前端的优势就体现出来,可以很好的回放各种类型的音乐,在不开回放增益(默认设置,可以打开)的前提下,可以很明确的感受到各类型曲目的初始播放响度,比如近期的网络热曲、ACG音乐,都有着很高的响度,突然切换到老港台或者古典音乐,就会发现声音小很多。这种对播放响度的敏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M17对回放的忠实度。M17对微动态和声音细节的把握使得对原声和古典的还原都很到位,中频的密度也使得对流行的还原声音整体性很好,没有说因为分离度很高导致声音割裂,声音的氛围感和中频结像还是很好,而且可以忠实的体现各种录音之间的差距,可以明确听到主唱与和声之间的层次和录音人声位置的不同。这种忠实还原,给后端的耳机留下了足够的发辉空间,是要还原还是要染色,都是由耳机来决定。
既然是号称台机,那必然需要和台机对比说说。如果和K9Pro相比,线电模式下的M17会显得低频的下潜不够,声场也略小,但是中频密度会更好,高频也更加有延展,微博上JAMES回复说有90%的实力,我个人认为也不是无的放矢。


  • 大仙
  • 小吧主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使用搭配分享
第一个搭配首当其冲就是线电,如果有驱动大耳的需求或者追求更好的效果,请用线性电源去更换掉自带的DC适配器。自带的适配器是开关电源,即使经过M17内部的处理,仍然有高频噪音,表现在背景不够静,高频比较噪,通过线性电源的更换可以大大改善这一情况,接入线电以后,声音会更加清晰,背景更加宁静,中频层次更加清晰,低频更加凝聚高频更加明亮。多投入一个线电,获得更好的体验,我个人认为还是值得的。
我自己也搭配了几个耳机,试试不同耳机下的表现,接下来比较长,挑自己感兴趣的就好。
FH5S
首当其中肯定是飞傲的耳机,FH5S在M17驱动下侧重中低频,人声略靠后,背景比较糊,整体性比较好,低频快,下潜浅。在M17强大的解析轰炸下,FH5S素质不足的问题就凸显出来,这个就是试试,一般人估计也不会这么搭配。

FA9
搭配FA9时我只开了开关1(抗组开关),把动铁解析和低频下潜深度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中频密度高,人声密度高的同时声场也大了一圈,表现非常不错,高频开关没开,表现的衰减很快,总体上是适合流行风格的。

FD5
M17上火力全开,这个性价比即使我是加了大三元,我都觉得高,整体表现了一个高素质动圈应该有的水平。不过同时也有点用力过猛的感觉,低频略微有点过量,声场略小,声音略微有些挤,微亮的高频解析不错,也可能有人会觉得过亮,这个看个人体验了。总的说听流行也没啥缺点。

FDX
在M17高功率储备下,这才是FDX全力表现的水平,与其使用大耳模式去强推,不如使用中低增益去匹配,这样声音冲击感会小也更耐听,总的说纯铍振膜对于电流要求过高,不是简单的提高电压能够解决问题的。FDX表现很全面,比起FD5的声音更加的宽松和游刃有余,高频控制力更加好,不过低频还是略有下潜不够。个人感觉这个设计的对随身还是不够友好,还是要自己听过才有判断。

音特美evo
特别说明,这个耳机频率响应只到16k。搭配M17可以说把它的特质完全展现出来,EVO定位极好,声场开阔,低频比较弱,中频密度极高,可以说是把人声的纤毫都原本的给你展现出来,由于频响限制高频发干,缺乏鲜活感。也可能是我佩戴没有到位,齿音表现略重。

EM5
应该说这个是我最常用的平头塞,上班干活的时候就是用它。EM5在M17驱动下在整体性不变的前提下提升了高频的解析的同时保持了低频的优势,对于我是一个适用音乐范围很广的搭配,重量很轻,长时间佩戴也不会累,低音量下声音舒服还不影响与同事交流,我个人非常喜欢。

可汗
可汗是个速度慢,高频略刺激,中频远适合原声的耳机。在M17上驱动充分,把耳机的特色体现的非常好,尤其是原声的表现特别适合展现那种大场面的曲目。比较意外的是在超级大耳模式下,可汗的中频被驱动的很饱满,有种HD800S驱动充分中频被填满的感觉,但是都需要接线电了,我觉得这个有点不靠谱,只能说明这个塞子有着很大的驱动潜力。


  • 大仙
  • 小吧主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极乐
极乐也算是高端耳机了,高频表现比较差,中频表现特别好,解析高同时听着不累,低频混响很重,还比较难推。在M17上声音被拉开,中频密度依旧好,低频凝聚一些,是一个特别有个性的耳机。

VE8
VE8速度慢,中频能量集中,低频在动铁中质感不错,M17则把VE8中频的韵味发挥的很好,有着辨识度很高的声音体验,在听人声上有着自己独到的表现,不过我中频有点糊,M17的驱动把这种特质原本的发挥出来,给了VE8一个良好的素质支撑。

VX
搭配M17声场不算大(相比其他前端要大),但是解析极其到位,低频下潜感和高频延展非常出色,声音整体饱满,密度极高,对声音有着极好的还原度,有一种无染的纯净美感,在声音表现上我觉得算是动铁的标杆了。

IE800S
现在因为有IE900,所以应该是牛夫人了(笑),实际依然是我最喜欢的动圈耳机之一。搭配M17,声场有着很大的提升,低频自然的优势得以发挥,对原声和交响有着很好的氛围感呈现,高频依然衰减快,但是中频被M17补足,总体变得全面了一些。

贤者之石
这个耳机低频下潜很好没扩散,声音整体发薄,声场规模不错近似圆型,基本算是均衡,中频有点糊,结像前冲,听流行会明显感觉女声甜,男生较薄,个人感觉是个很有特点的耳机,好不好就看个人评判了。


2025-07-28 15:57:4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大仙
  • 小吧主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M5
在M17的搭配下我觉得都可以用全面的无懈可击来形容,很好的说明了什么是旗舰水平。对星际穿越这种对大动态和微动态同时要求的原声也可以很好呈现,整体的表现好似大耳。在这个搭配中,前端充分发挥了耳机的优势,耳机也表现出前端的支持力,我认为是非常好的搭配。M5潜力在DC供电的超级大耳模式下可以更进一层,声场进一步扩大,声音更加的饱满,细节更加立体,表现力非常强,就是线条感比较强烈,这就看个人喜好。

大耳机我就没有开大耳模式的欲望了,既然有更加好的超级大耳模式,我也就都在超级大耳模式下听了,这个模式下的声音表现如何,我觉得基本上取决于每个人自己台机的表现水平。所以我也是说说我的感觉仅供参考,顺便,M17也是我目前为止唯一一台拿两个MSB解码当避震板的播放器(笑)。
HD600
公允的看,M17已经把HD600驱动到一个比较充分的水平,声音饱满细节到位有着台式机驱动的水平。低频有力高频不刺激,中频信息量也没有空的感觉,非常好的呈现了HD600均衡微糊的声音和韵味,这个是比较难得的。不过也要正视差距,整体声音相比底下避震版那套有点声场小。

HD598
应该说M17拯救了我吃灰的598,598在M17的驱动下我个人认为达到了驱动充分,声音饱满有力,声音没有电脑直推那种糊软,显得很有精神和立体。在个人看来,HD598这个级别的低阻大耳,以M17的驱动力还是比较有余裕的。

701
这个就是非常完整的声音,中频表现非常好,低频也比较有力度,声音比600有厚度,发挥了701自己中频的优势,结像清晰,歌者的口型可以非常清楚呈现出来,驱动得比较充分,整体感很不错

HD700
我个人认为驱动得非常好的耳机,如果没有其他高端系统去对比,个人认为M17把HD700驱动的非常充分,把HD700的优点和缺点都展现出来。是的,好的前端应该是能够展现耳机优点的同时,也有余力把缺点展现出来。在HD700的表现上,较大的声场,高频的华丽和细节呈现,低频的层次和定位,中频的饱满和情感都有着非常好的还原度,当然,HD700易出齿音的特点也被表现出来,给我个人的感觉是有一个完成度很高的搭配。


  • 大仙
  • 小吧主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HD800S
本次搭配用了最近批次的HD800S 75周年纪念版,这个耳机和最近批次的HD800S是一样的,声音相比早期的HD800S,声场略小但是中频结像也相对靠前,总体说我觉得是更加完成度高的HD800S。到了旗舰大耳机,M17驱动的还是有亮点的,首先声音不虚,有足够的声压级,其次是密度够,声音整体不空,低频有力量感,高频由能量。不过相对与自己的台式系统,声场和解析还是有差距,不过这个差距要考虑到价格的巨大差异,我个人觉得很满意。

金乌
我特意试了下金乌在单端下的表现,高频不出意外的失控了,但是在平衡上,金乌还是被驱动的有模有样。不过声音还是偏薄,中频表现的更加明显一点,高频整体控制的不错,个人认为能控制住就是不错的表现。基于上面相同的理由,我个人对这个驱动结果是表示满意的,不足也表现出来,M17对大电流需求的耳机驱动的还是要差点。

HEK V2
又是一个吃电流的耳机,加上大面积的振膜,HEK V2的低频没推出来,没有下潜力度,声场也比较挤,给人一种没有驱动充分的感觉。这也是意料之中的结果,听惯了在台式系统下的声音,骤然换到小台机上也不会适应,不要说M17了,所以我开头就说,这个驱动程度是需要以自己的听音经验去判断的。

这一圈搭配下来,我个人对M17的驱动能力还是满意的,它给了耳塞一个高级别的驱动环境和素质基底,也在DC模式下对驱动大耳有不错的表现,这是THX 788+低输出抗阻带来的优势,有着宽泛的抗阻适配能力和大功率的输出。
一个便携的体积,有着不输于台机的声音表现,可以良好的适配不同抗阻的耳机,使用还方便,这是我满意的地方。声音才是一个播放器的根本所在,而台机级别的解码模块提供的素质和耳放模块提供的输出所打造的好声音,这是我圆梦的地方。


  • 大仙
  • 小吧主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使用场景分享
M17最大的优点就是移动性,特别适合对声音有要求又无法坐下安静欣赏的人。比如我总是出差,在家也得看孩子,很难有时间坐在书房去听台式系统。那么一个有明确模块化设计思路的M17就在合适不过,M17把散热和供电组件外置,平时可以带着出门,在堵车的时候用LO听听车载,到了单位午休可以接上自带的开关电源听听HD598,回家不管是客厅还是卧室,都可以把线电插过去,放在散热底座上听会HD700,还是很惬意的,毕竟比起动辄几公斤起的台式系统,M17的移动性简直不要太好。
除了驱动耳机,M17的还有其他几个工作模式和用途。除了安卓模式可以使用其他软件,纯音模式可以专注音乐意外,USB DAC可以NAIVE支持到DSD512,Airplay和蓝牙接收模式可以接收手机传输的音频,同轴解码模式可以接驳CD及或者数播进行拓展操作。因为底部RCA标准同轴口的存在,M17彻底和同轴转接线说再见,标准接口拥有这更加稳定的接驳有着很强的实用性。

M17同M11PLUS一样有单端和平衡双LO,单端输出电压1.9V,在车上使用有极好的低频和细节,全面优于车上自带的音源。平衡LO输出电压3.9V,基本就是标准台机的平衡输出电压,在我接耳放的时候,用低增益就可以获得非常大的响度和声压(我只有1.97V的台式解码留下了眼泪),在普通台机上电压即素质这个话很明显的体现在了M17上,在信息量和清晰度上不输于K9Pro的输出。非常值得说的是,线电的加持(插线电拨开关到DC)可以很大幅度改善LO的输出质量,低频更加凝聚有力,高频更加清晰干净,背景也会变得更为宁静,中频层次感更好,是全方位的提升。

从耳机驱动到同轴输出再到LO输出,从我个人的使用体验来说,在接线电的模式下,可以近似的认为M17就是一台数播解码耳放一体机。


  • 大仙
  • 小吧主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在这些使用场景中,我平时使用的比较多的是蓝牙接收,因为新加入的Atpx adaptive协议支持,使得声音基本和本机播放区别不大,播放手机里的音乐也很方便,也就懒得WIFI传歌了。我个人非常推荐的是同轴解码模式,在CD机播放M17解码下(同轴线实在太粗,没法放支架),金乌的声音有了厚度,背景安定性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是非常值得体验的模式,特别推荐有CD机的朋友尝试一下。


对于我更加实用的就是同轴输出接解码当转盘,毕竟有些非专辑的网络歌曲不适合放进数播,同轴输出的机制又优于USB输出,我个人还是比价喜欢把M17同轴给解码,然后用FiiO link远程操作听,以M17的同轴输出水平,并不逊色于专业数播,使用起来还比较方便,也是我台机系统里一个音源输出设备。

M17万二的售价是飞傲第一款突破万元的播放器,飞傲也给它标配了前后保护膜、真皮皮套、散热底座和DC开关电源,以附加模块的方式支持它便携台机的定位。在外网有少人认为至少要定价2500欧元,我也曾认为定价要万三,显然飞傲还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到了更加亲民。可惜毕竟是旗舰级别的产品,又是新尝试的机型和使用场景,必然不会属于大多数人。
虽然有9200mA电池,但是实际使用续航还是比较短的,平衡下大致不到8个小时。我个人倾向于适合对使用体积要求低,追求音质的发烧用户,毕竟这个体积和续航对于有些人是接受不了的。对以上两个问题有迟疑的朋友,请一定亲自体验一下,看看是不是符合自己的需求,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不过对于我而言,M17几乎契合了我对便携设备的所有需求:高质量的数字输出,高质量的蓝牙接收,强悍的本机播放素质和外接拓展模块之后近乎台机体验的DC模式。在写这个分享的时候我也想过几个别的标题,但是我还是坚持使用现在这个,因为M17对于我个人而言,就是圆梦。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1回复贴,共1页
<<返回国砖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