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玲娜在我的《感悟声乐》一书中,原本有名为“论民族唱法和原生态唱法”的一章,但该书出版后,发现这一章竟然不翼而飞了,事先也未得到任何通知,可能是出版社总编撤掉了吧,对此,我始终耿耿于怀,在那一章中重点提到了龚玲娜那是她还没有走红,但舆论称她为“民歌状元”,我是听了她的民歌录音后,有感而发地写下了那一章。
我一生从事唱法的研究,对于民歌唱法的“洋化”始终报以批判态度,我的构思是京剧的发声、唱歌的吐字来演唱民歌。听了龚玲娜的演唱之后,我不禁拍案叫绝---这不正是我心目中的民歌唱法模式吗?
龚玲娜曾获得青歌赛二等奖,但她并不满足于现状,敢于在“千歌一声”的唱法统一模式中脱眶而出,她不仅让民歌唱法回归了“娘家”,进而发展了郭兰英、王昆的唱法并使之更精炼而技巧化了。我当时就想:如果有那么一个声乐发展基金会,专门给在声乐发展上有贡献的人颁奖的话,龚玲娜肯定会获此殊荣。
现在的龚玲娜以一曲“忐忑”而一举成名,我为她高兴的同时,也增添了一层隐忧:人们几乎是一致地认为她是靠一个"怪"字来“炒”响自己的,而又有几个知音者能够真正知道她在声乐研究上的贡献呢?她是中国民族唱法发展中的一块“里程碑”。但“忐忑”的走红,在广大听众的印象中,成了“怪”歌手、是靠“怪”来炒红自己的“草根”歌手,她在中国民歌唱法的贡献被掩盖掉了,我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还原一个真正的龚玲娜,她是民歌状元,并非怪歌状元!
我一生从事唱法的研究,对于民歌唱法的“洋化”始终报以批判态度,我的构思是京剧的发声、唱歌的吐字来演唱民歌。听了龚玲娜的演唱之后,我不禁拍案叫绝---这不正是我心目中的民歌唱法模式吗?
龚玲娜曾获得青歌赛二等奖,但她并不满足于现状,敢于在“千歌一声”的唱法统一模式中脱眶而出,她不仅让民歌唱法回归了“娘家”,进而发展了郭兰英、王昆的唱法并使之更精炼而技巧化了。我当时就想:如果有那么一个声乐发展基金会,专门给在声乐发展上有贡献的人颁奖的话,龚玲娜肯定会获此殊荣。
现在的龚玲娜以一曲“忐忑”而一举成名,我为她高兴的同时,也增添了一层隐忧:人们几乎是一致地认为她是靠一个"怪"字来“炒”响自己的,而又有几个知音者能够真正知道她在声乐研究上的贡献呢?她是中国民族唱法发展中的一块“里程碑”。但“忐忑”的走红,在广大听众的印象中,成了“怪”歌手、是靠“怪”来炒红自己的“草根”歌手,她在中国民歌唱法的贡献被掩盖掉了,我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还原一个真正的龚玲娜,她是民歌状元,并非怪歌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