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吧 关注:418,187贴子:3,315,224
  • 6回复贴,共1

哔哔吧人均吊打提尔皮茨系列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哔哔吧三天两头就有人发帖YY德二军舰设计,这些人怕不是真以为提尔皮茨是沙雕?


IP属地:上海1楼2022-05-26 16:10回复
    The First Navy Law had a definite cost limitation. The Second Navy Law, however, left the financial appropriations to the Reichstag's annual approval.
    第一部舰队法(1898年舰队法),对造舰金额的上限做出了规定。但第二部舰队法(1900年舰队法)则改变了这个做法,议会每年都需对造舰预算进行批准。
    As Tirpitz himself admitted: The Reichstag's right of annual approval was fiscally an open hand. But the Reichstag bound itself morally much more strongly than through any financial limitation. For it had through law bound itself to a certain building program. If now the ships became bigger and costlier, then the Reichstag, which by virtue of the law had to approve the ships, could...never assume the responsibility for making the legally stipulated ships come out small and bad because of inadequate appropriations.
    提尔皮茨认为,议会保留了预算批准权,相当于在财政上留了一手。但议会所需面对的,并不仅仅是财政问题,因为造舰项目本身,是得到法律保障的。即便军舰的吨位和造价不断上涨,议会也不得不批准这些军舰的造舰预算,如果海军因为财政上的限制,不得不建造吨位较小、战力较弱的军舰的话,那么这个责任可不是议会能够承担得起的。
    The financial issue, however, was a coin with two sides: if the Reichstag found it difficult to refuse appropriations for the more expensive ships, Tirpitz found it more difficult because of greater cost to request ships necessary for his final aim that were not provided by the valid fleet laws. He therefore also continued to economize in requesting smaller ships with lighter guns, in avoiding innovations, and thus exposing himself to the charge from his contemporary and future critics of inadequately preparing for the showdown with Britain.
    但是,财政问题本身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在面对军舰预算上涨的情况时,议会难以行使否决权;另一方面,由于提尔皮茨希望通过舰队法的修正案,进一步扩大舰队的规模,因此他在与议会较量时,也不能表现得肆无忌惮。在此情况下,他不得不对设计部门做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如压低军舰的吨位、使用较小口径的火炮、以及避免技术和设计创新,来限制单舰的造价。自然的,他也为此遭受了不少批评,指责他未能做好充分的准备。
    ——Ivo Nikolai Lambi, The Navy and German Power Politics, 1862-1914, P.150


    IP属地:上海2楼2022-05-26 16:12
    收起回复
      也不知道哔哔吧带设计师们,是打算踢开舰队法重起炉灶,还是觉得自己比提尔皮茨还能从议会搞钱?


      IP属地:上海4楼2022-05-26 16:13
      回复
        2022年了还在扯28cm和30.5cm的事,不看书的吗?
        Gary Staff那本德国战巡书写的很清楚,在设计毛奇的时候德佬就考虑过30.5cm,但考虑到德国军舰少英国军舰多,因此造舰局认为火炮数量比口径更重要。在设计塞德里茨的时候他们也考虑过30.5cm,但是发现8门30.5cm并不会比10门28cm更便宜。德尔福林格配备30.5cm火炮,是因为德佬已经得到了确切情报,英国人已经配备13.5英寸火炮了,所以不得不提升口径。
        选择较小口径主炮的大前提有两个:一是每年的造舰计划的金额不是无限的,要在有限的金额下完成舰队法里规定的造舰数量(战列舰数量每年1-3艘不等,大型巡洋舰每年1艘,小型巡洋舰每年2艘),所以每年的军舰在设计之初就会定一个预算帽,非必要不会去突破这个预算帽,所以经常就选择了口径较小的火炮。二是德佬预期的交战距离一直是比较近的,所以长期以来他们都认为口径较小的火炮也足以对抗英国军舰。
        海军造舰这种国之大事,从来都不是单纯地取决于军事需求的。研究费舍尔的历史学家中非常出名的Jon Sumida和Nicolas Lambert,就是从经济角度去解读当时的造舰计划的。Sumida更是直接指出,以前的人单纯只从军事角度看无畏舰革命,是错误的。


        IP属地:上海36楼2022-05-27 10:32
        收起回复
          德二的那些无畏舰,设计最拉跨的,个人认为是赫尔戈兰。拿骚和马肯森都算情有可原。
          拿骚的最大槽点是六边形布局的炮塔,他之所以是这个布局,原因很简单,因为1906财年的战列舰设计方案,最早是由一系列的准无畏舰开始的,随后慢慢变成无畏舰。这些设计案的火炮布局,一开始是舰体中部布置若干21cm或24cm火炮,然而升级成舰体中部布置4座28cm单装炮塔,然后再是4座28cm联装炮塔。再加上舰首和舰尾的2座,就成了六边形布局。英国人设计无畏号时,也有过六边形布局,并且这种布局得到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无畏号最后实际采用的布局就是从六边形布局发展而来的。
          马肯森最大的槽点是35cm火炮,然而仔细看过Gary Staff的书的人都知道,德佬一开始是打算用35cm火炮的,这相比30.5cm火炮无疑是一个进步。接下来他们又打算升级到38cm火炮,当时提尔皮茨也是资瓷这么做的。最后之所以又退回到了35cm,核心原因是1913年10月30日时,驻伦敦的德国海军武官发回来了一个错误的情报,说英国人接下来打算造的军舰,会配备34-35cm(13.4英寸)。换句话说,他们放弃38cm,原因是由于一份错误的情报。而在这个错误的情报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是1912年起,德国陆军军费暴涨,海军军费开始下跌,他们没钱了!


          IP属地:上海39楼2022-05-27 10:51
          收起回复
            贴吧人均吊打提尔皮茨的带设计师,最大的优势不是事后诸葛亮,而是他们根本不用考虑钱的问题


            IP属地:上海40楼2022-05-27 10:54
            回复
              另外补充一句,德二尽管是当时工业实力最强的欧洲国家,但是在和平时期,煤钢产量是不能直接转化为军队装备的,还是得靠钱去买。
              而德二有一个很拉胯的地方,他是一个散装的帝国,各个王国/公国是有自主税收权的,而海军是属于帝国的,军费由帝国层面的税收提供,但帝国层面能征收的税是很有限的,所以税源不足是德二海军大建的最大敌人。
              提尔皮茨最大的能力是政治上长袖善舞,能很好的拉拢帝国议会里的各个派别为他所用。所以他才能在海军部国务秘书这个位置上风生水起十几年,甚至有时候还会反驳皇帝的意见,但仍然能继续干下去。但是1912年时,社民党成为了帝国议会中的第一大党,而社民党恰恰是提尔皮茨拉拢不了的一个党派。德国海军的造舰规模,从1912年起开始走下坡路,社民党的崛起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41楼2022-05-27 11: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