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本创业吧 关注:1,114,311贴子:6,830,632
  • 4回复贴,共1

2023年度展望:20家关键公司的“枪炮”与战斗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01
字节跳动:再造一个抖音电商
去年底的全员会上,字节CEO梁汝波提到,公司营收增速减慢,产品DAU增长也低于年初设定目标的预期。这带来的直接结果是,从下半年开始,从全员会到各个BU,都在强调去肥增瘦。教育,游戏,商业化,生活服务等多个部门迎来裁员,年底这一轮裁员更是涉及到全部业务线。
2023年,字节国内业务的主要看点,仍在抖音电商和生活服务上。
据the information报道,最终抖音电商完成了1.41万亿GMV,同比增长76%。早前则有内部人士向36氪透露,抖音电商2022年调整后的目标为1.5万亿,最终据36氪了解,抖音电商超额完成了这个目标。
从2022年上半年开始,疫情部分影响到了电商增长,但更重要的还是,直播电商本身逐渐逼近天花板。因此抖音选择在2022年下半年重点发力货架电商,并计划在2023年底冲刺万亿GMV,这等于再造一个抖音电商。
此前36氪曾经报道过,从第三季度开始,抖音商城所占的GMV比例有明显上升,2022年上半年抖音电商的GMV占比只有5%,到三季度,GMV占比已经达到15%。
36氪从多个商家和服务商处获悉,近几个月电商和巨量引擎的员工一直在向他们大力推介商城功能和玩法。抖音商城在近期上线了“看后搜”等一系列货架电商运营工具,预计2023年会在商城板块进行商业化。
另一个看点是2022年开始发力的生活服务。36氪此前曾报道,早在2022年10月,抖音生活服务就已经超额完成当年目标,2023年更是抛出双倍增长的高目标。其负责人韩尚佑由于在直播和生活服务两个业务上的出色表现,在2022年底升任抖音负责人。
此前抖音生活服务的形态主要是团购,2023年,外卖业务的投入度也将会提升。此前36氪曾获悉,新任负责人朱时雨接任后,外卖业务的推进节奏明显加快,目前外卖业务也已经有专门的团队负责人。在本地生活战场上,2023年,字节和美团或许将有更多交锋。


深思熟虑不轻信,陌生卡里不打钱!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2-11 09:26回复
    02阿里:亟待一场胜利自2021年底对核心电商业务组织架构大调、2022年起高管多次强调从“交易转向消费”后,阿里的改革效果如何一直备受关注。有阿里内部人士对36氪称,阿里巴巴集团总裁戴珊主导将淘宝和天猫两个事业群整合为“大淘宝”的初衷,是因为用户量庞大的淘宝定位逐渐模糊,整合或许有利于把习惯在天猫购物的“升级型”用户留在手淘,剩下的价格敏感型用户则引导到“淘宝特价版”,以更好对抗拼多多。但经过1年的探索,这个整合的效果似乎尚未显现。据36氪独家了解,2022年阿里核心电商GMV的增长较为乏力,电子消费、服饰、美妆等类目大盘均有不同程度下滑,个别类目下滑甚至接近5成;淘宝特价版获得了超过3亿的用户,但用户留存和复购表现平平。将淘宝b店(品牌商)和c店(中小卖家)合并的举动也遭到了部分商家和平台运营人员的反弹。部分头部品牌认为,合并后对品牌商的流量扶持并不明显;对于中小卖家而言,运营成本也有所升高。合并后运营难度也大大增加,此前天猫小二只需要对单个品牌进行绩效打分,淘宝小二则是从整个行业来评估。按照惯例,每年底都是阿里宣布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的重要时刻,但2022年末调整的主角是阿里云。2023年,戴珊治下中国数字商业板块的组织调整方向仍是一个悬念。许多员工认为,明年5月10日淘宝20周年可能是个靴子落下的时刻。而据36氪了解,目前阿里内部对于淘宝和天猫究竟是拆是合存在分歧、尚无定论。一位阿里员工对36氪表示,淘系如今改革最大的阻碍,就是任何有效的改革,马上就会影响淘宝的收入和利润。沉寂了一段时日的阿里本地生活公司,在新一任CEO俞永福的带领下逐渐找到节奏,在架构上全面对标美团,而在业务端则明确要逐步实现盈利、提升GMV。2022年Q2,饿了么首次实现了UE转正。2023年,这个目标不会改变。在降本增效的作用下,盒马2022年终于等来主力业务盒马鲜生的盈利,CEO侯毅也提出新的目标“全面实施精细化运营”。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停止发展。从侯毅发出的内部信来看,2023年,定位大城市主流人群的盒马鲜生和盒马X会员店将继续规模化开店,而定位更大众消费市场的盒马奥莱要完成在上海开出100家的目标,盒马邻里则要从直营转向加盟为主。拼多多、字节跳动都在争抢海外市场,分别在Temu和Tik Tok平台大展拳脚。阿里2023年在海外的地域布局,绕开了目前Temu、ShEIN打得火热的北美市场,专攻欧洲和东南亚,尽可能和对手进行差异化竞争。随着爱奇艺、腾讯视频都通过降本增效策略扭亏为盈,阿里大文娱2023年也面临同样的扭亏压力。在监管和竞争失利的双重压力下,曾经擅长于“拥抱变化”、高举高打的阿里变得很谨慎起来,再加上业务庞杂,梳理难度极大,也拖慢了阿里在新竞争市场的脚步。2023年,阿里亟待一场胜利来鼓舞士气、凝聚人心。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2-11 09:26
    回复
      2025-07-30 07:12:5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04
      美团:与抖音开战在即
      “战斗力彪悍”和“节俭”是美团的特色标签。
      过去一年,美团仍然把节俭落在实处,基层员工调薪幅度缩窄,加班打车需要审批……能省钱的方式,美团几乎一个都没拉下。
      但“和平年代”,战斗力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美团优选转型“明日达超市”背后,看似是向UE更佳的业务转型,却也从侧面印证了其在与多多买菜的竞争中落于下风。
      尽管三季度新业务亏损较去年同期节约了 32 亿元,但内部人士表示,王兴已经对社区团购失去兴致,很多优选员工形容2022是“躺平的一年”。
      2023内部的目标是,尽最大可能实现社区团购业务的盈利——截至2022Q4,美团优选的毛亏率仍然超过10%。不得不承认,这项曾被寄予厚望的业务,经过近3年的探索并未达到美团预期——要知道战争伊始,美团曾是最被看好的那一个。
      2022年初,美团曾定下餐饮外卖年底日订单峰值达6000万的目标,但内部人士透露,如果不算闪购订单量,美团今年并未完成这一目标。这其中有疫情的原因,但主营业务陷入增长天花板是现如今美团的最大挑战之一。
      王兴希望在2025年实现外卖日订单1亿的目标,这意味着未来3年的复合增长率要达到20%,考虑过去几个季度此增速已经在20%徘徊,想要实现的难度相当之大。
      为了实现增长,去年下半年,美团外卖开始筹备出境,第一站便是中国香港,曾在滴滴、快手有过国际化经验的仇广宇带队。不过,知情人士透露“海外业务的战略权重并不高,预算也有限,进展并不顺利。”
      2023美团更大的挑战或许将来自于抖音。36氪了解到,2022年抖音本地生活全年的GMV在800亿上下,按核销率60%算,全年的GTV接近500亿,相当于美团到店业务的1/8。
      最新的消息是,抖音已把本地生活2023年的GMV目标设为1500亿,并希望实现80%的核销率。
      尽管体量上还差距明显,但多位商家都表示“2023年抖音预算已占到总预算的 60%~70%”,后者正越来越成为商家的一种优先选择。
      从去年四季度开始,美团对抖音的防御就已开始:比如对部分权重高的商家给予返佣;开始改版大众点评,试图用更视频化的内容来留住用户。
      在内部,十几人的“防御抖音专项组”也已成立,由美团到店战略负责人牵头,“2023年这一小组会加入更多业务一线管理层,也会从中台部门移至到店事业群下”,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内部人担心,2023年部分头部商家在抖音的成交额超过美团将是大概率事件,届时一场大战或许将不可避免。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02-11 09:28
      回复
        05
        京东:重拾“低价”武器
        时隔三年,再次强势回归的刘强东为京东的2023定下了基调。
        不同于三年前内外交困的局面,2022年京东业绩还算稳健,从年初拉开的“降本”大旗,让其完成了自上市以来最好的年度利润表现。
        但自成立来就强调京东是一家零售企业的刘强东,还是敏锐捕捉到了公司正累积蔓延的“病症”。
        “高管能力不行、价值观不匹配,讲故事太多,不以用户体验优先……”都是刘强东看到的问题,在2022年底的经营管理培训会上,这位强悍的创始人再次强调起“成本、效率和体验”,这是过去十几年京东立足的根本,也将在2023年重拾起来。
        “低价是我们过去成功最重要的武器,以后也是唯一基础性武器。”刘强东说。有京东内部人士强调,2023年京东零售的主基调就是“低价”,这是完善用户体验的重要一环。
        不少POP商家已在近期收到了京东的通知,开始商讨如何确保“低价”的问题,因为经销商体系较为完善,京东自营大盘想实现“低价”挑战很大,“口子可能要从三方商家来开”,一位POP商家表示。
        事实也的确如此。据内部人士透露,在近期的内部管理会上刘强东再次强调“要实现自营和POP商家的良性竞争,不能单纯追求GMV”,为了降低POP商家的成本,在年底的京东物流经营管理会上,刘强东也表示,“要允许POP商家选择其他物流服务,而不必强制采用京东物流。”
        多位POP商家听之大喜,“以往不采用(京东物流),在搜索权重、店铺评级等方面都会受影响,但费用很高”,这让不少腰部以下的商家难以承担。
        低价以及POP和自营的良性竞争如何实现?允许“个人商家开店”是一个重要信号。根据官方消息“约60%的类目商家可以享受技术服务费率低至0%,部分类目商家保证金降幅达80%”。
        短期内京东“个人商家”或许将迎来入驻高峰,这会极大丰富京东三方商品供给。因为运营成本较低,个人店未来将更多承担京东零售“低价”俘获用户的任务。
        京东想在2023年回归零售的初心,因此近期也先后关闭了带有批发性质的万家业务和家电类地采自营业务,“过去两年因为线下家电专门店的崛起,京东在这两项业务上的体量其实相当可观”,一位3C商家告诉36氪。
        摆在京东面前的另一大问题是组织管理问题。
        36氪了解到,2022年底京东震动内外的组织架构调整还未彻底结束,进入新一年,还会有多位高级副总裁和副总裁离职,多条业务线也会随之调整,一场从12月中旬就开始的“刘强东讲话学习”已经在内部持续了半个多月的时间。
        徐雷在三季报电话会上表示,今年(2022)京东业绩的取得主要靠降本,2023 年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 “增效” 上。伴随刘强东的强势回归,京东或许将迎来不甚平淡的一年。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02-11 09:28
        回复
          06
          拼多多:大赢家有新战场
          2022年,在其他大公司纷纷“降本增效”、砍缩业务时,拼多多的关键词则是“逆势而为”。
          需求不振的消费环境,极大利好了以低价为特色的拼多多。去年Q3业绩披露后,拼多多股价飞升,市值年增长超52%,是中国市值TOP20强(腾讯、阿里、美团、拼多多、京东上榜)里唯一一家市值上升的互联网大公司。
          2023年,随着消费复苏,拼多多持续高速增长确定性很强,但电商的激烈竞争也会持续。据知情人士透露,拼多多今年定了一个偏保守的GMV目标——4.2万亿,同比增速大约30%。
          2023年,品牌化依然会是拼多多主站的重点运营方向。据了解,去年Q3品牌店GMV占比达到了50%左右,创下截止当时的季度最高。这是因为拼多多去年给予品牌商家很大的扶持力度,给予流量倾斜,降低商家投放门槛,承接了商家清库存、卖货需求。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品牌占比达到70%或是理想状态。
          跨境电商平台Temu是拼多多2023年另一个战略重点。
          以“商家供货、平台运营”的模式运营,根据SensorTower最新统计,截止今年1月底Temu全球下载量接近2000万次,北美地区用户贡献了超九成份额。
          快速增长背后,对应着大量营销投入,过去四个月,1美分包邮、注册返现、 广告投放等拉新策略下,Temu经营亏损或有5亿多美元。
          2023年用户增长仍然会是其主要目标,预计营销投放会只增不减。
          低价是获取用户最有效的方式,所以Temu在招商时倾向于能提供极致低价商品的工厂型卖家,以服饰箱包、鞋帽、家居日用等产能过剩的品类为主,这为 Temu 筛选低价货源提供了便利。
          而36氪接触到的多个Temu卖家表示,选择Temu都是出于清货目的,“纯亏,很难盈利”,其中几位商家现在已经把Temu暂停了,打算“看看情况再说”。有人退场,也有人不断涌入,一家义乌小玩具商家告诉36氪,近日已经提交了开店申请,因为“有朋友在上面赚了一些钱”。
          另一位卖得不错的工厂型卖家表示,他们目前Temu日销保持4000-5000单,用他的话讲,全能型商家胜出概率更大,不能一味依靠平台。
          目前,Temu商家或在3-5万之间,商品SKU50万左右,体量还难以满足足够多的用户需求,但基于拼多多的供应链体系足够成熟,Temu商家接下来有望快速起量。
          同时,Temu也在加快开疆拓土步伐,加拿大站点已进入内测,据悉,下一站会瞄准西班牙。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02-11 09: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