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吧 关注:239,998贴子:6,805,843

侃侃原著里部分有争议细节的个人理解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随便侃侃


IP属地:湖北1楼2023-03-18 11:38回复
    一, 四海龙王地位问题
    “桌上有龙肝和凤髓,熊掌与猩唇。”
    由此整出了食材论,
    还有魏征梦斩泾河老龙,由此似乎成了龙类地位低的铁证
    反例是白龙马的那句
    我若过水撒尿,水中游鱼食了成龙;过山撒尿,山中草头得味,变作灵芝,仙僮采去长寿。
    我怎肯在此尘俗之处轻抛却也?”


    IP属地:湖北2楼2023-03-18 11:54
    收起回复
      这里不谈其他,只说四海龙王在原著里的地位
      食材论与四海龙王何干?
      至于泾河老龙
      且不提这货自己作死抗旨,斩了不冤
      原著虽然龙王很多,甚至还有井龙王
      但是,龙王为什么不能有高下之分呢?
      四海龙王就是龙王里特别的存在
      顶多四渎能比肩,泾河这种普通河流就别碰瓷了


      IP属地:湖北3楼2023-03-18 12:00
      收起回复
        其实,原著有处细节,是对四海龙王地位问题的最好注脚
        就是龙王,阎王上天庭告状那里
        有两处有意思的细节
        先宣的龙王,龙王下去之后宣的阎王。
        再就是
        “万岁,有冥司秦广王赍奉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表文进上。”
        就是说,秦广王这次上天告状是直接代表的地藏王
        说明了什么,龙王阎王地位同档,
        因为只有地位相差不大,才会讲先来后到
        所以先到天庭的龙王在前,后到的阎王在后
        不然肯定是地位明显更高的先上殿面君


        IP属地:湖北4楼2023-03-18 13:07
        收起回复
          这,不算什么过度解读
          周公定礼以来,礼仪与祭祀便是头等大事之一,马虎不得
          隋唐定三省六部,更是以礼部执掌礼仪,
          龙王 阎王这等外藩外臣上殿面君奏事,
          那肯定是大朝会了,礼仪更是重要
          且说那驿丞整了衣冠,径入城中五凤楼前,对黄门官道:“我是迎阳馆驿丞,有事见驾。”
          ——
          见驾先整衣冠,这也是礼仪之一,原著这类细节大把


          IP属地:湖北5楼2023-03-18 13:16
          收起回复
            有点乱了,把“四海龙王的地位”相关的几个小问题整理下
            小问题1 泾河龙王的地位问题
            前面我掉了个细节设定,就是泾河龙王是西海龙王妹夫
            在加上“众水族笑曰:“大王是八河都总管,司雨大龙神,”
            虽然有手下吹嘘领导的可能 不过作为细节设定还是有可能的
            综合来讲 常理推之
            泾河龙王地位低不到哪去,跟四海龙王差距不会过大
            至于被斩杀
            原著多次明言是犯了天条
            自己作死 这就没办法了


            IP属地:湖北15楼2023-03-19 13:32
            回复
              小问题2 大闹天宫时的四渎龙神与泾河龙王之子的四渎
              “南北二神、五岳《四渎》、普天星相,共十万天兵”
              “《四渎龙神》分上下,二十八宿密层层。”
              龙王道:“舍妹有九个儿子。那八个都是好的。第一个小黄龙,见居淮渎;第二个小骊龙,见住济渎;第三个青背龙,占了江渎;第四个赤髯龙,镇守河渎;
              四渎大家知道江河淮济(后也有江河淮汉这四水的说法)
              起码在古代早期是很高的存在
              四渎与四海 谁高谁低
              在古代的衍变中,有个此起彼伏的过程
              西游具体怎么设定的,待考
              大闹天宫时的四渎龙神,参照物不是五岳就是28宿
              明显地位不可能低
              而泾河龙王之子……
              感觉就是套了龙生九子来做个背景墙
              可能忘了前面四渎龙神的设定了
              此处应该是个小bug


              IP属地:湖北16楼2023-03-19 13:41
              回复
                小问题3 原著天庭到底讲不讲礼法和顺序
                原著很难找到直接证据
                这个要综合成书背景,时代背景,作者思想等方面来分析
                从周公定礼到帝制终结
                三千年华夏,可以说是个礼仪之邦,礼法社绘
                跟西游成书时间相近的明朝有个历史有名的
                “大礼仪之争”,可以说有偶然,也有必然


                IP属地:湖北19楼2023-03-19 20:16
                回复
                  礼法核心之一是秩序,秩序首先就得分清楚顺序
                  君臣嫡庶长幼尊卑,天地君亲师等等
                  一定程度上是个秩序问题,也是顺序问题
                  比如周代诸侯朝觐,顺序是
                  公侯伯子男同姓异姓
                  比如明代藩王进京,顺序是
                  嫡庶长幼
                  等等
                  古人今人最大区别
                  就是有些东西对于今人可能无所谓
                  但对古人,尤其是明代书生来说
                  是常识,是天经地义的,是深入骨髓的


                  IP属地:湖北20楼2023-03-19 20:22
                  收起回复
                    小问题4 (蟠桃会)桌上有龙肝和凤髓,熊掌与猩唇。
                    古代一直有食之八珍的说法,指的八种名贵佳肴或者食材,后来也泛指难得的珍贵食物
                    八珍在历史上有多种版本,其中多数有猩唇,
                    龙肝和凤髓出场率也较高,熊掌那更是自古以来
                    猩唇:一般指的是四不像(麋鹿)脸上肉的风干品
                    龙肝:多种说法,穿山甲的肝,娃娃鱼的肝,某种蛇的肝,白马的肝(小白龙:MMP)等等
                    凤髓:多指锦鸡,野鸡之类的髓


                    IP属地:湖北21楼2023-03-20 13:38
                    收起回复
                      那么问题来了,作者在这里到底表达的啥?
                      白马的肝,野鸡的髓?
                      真的就是某条龙的肝,某只凤的髓?毕竟天庭的蟠桃会啊
                      只是泛指珍贵食物?
                      作者没想那么多,就是一句常用套话罢了?
                      根据作者思路,综合各种因素来分析的话
                      这几种都有可能,不好说,
                      啥?我这等于什么都没说?
                      好吧,你可以这样理解


                      IP属地:湖北22楼2023-03-20 13:52
                      收起回复
                        二,关于成佛与坐莲台
                        这两个能划等号?
                        原著:好生保护他去,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
                        ————
                        就是说如来许诺猴子成佛?
                        这种基本常识问题,我原先以为根本不是问题
                        但是,一次两次三次四次……
                        竟然还有争论的?
                        真心让人震惊
                        甚至还成了营销号的炒作点,阴谋论的重要论据?
                        甚至流传与普通网友间?
                        我的三观啊——


                        IP属地:湖北23楼2023-03-21 17:36
                        回复
                          从原著到现实,这根本就不该是个问题
                          原著里,观音和莲台的描叙大把大把,甚至莲台成了收红孩儿的重要手段。
                          而原著从来没说过观音是佛。
                          现实佛经,你翻遍了
                          都没有什么坐莲台就是成佛的说法
                          反而大势至观音等菩萨,佛经里明确说了坐莲台。
                          现实佛教造像,有名菩萨大多都有坐莲台或者立莲台的造像或者佛画

                          现藏于朱炳仁铜雕馆的三尊西方三圣(阿弥陀佛,大势至,观音)

                          四大菩萨造像


                          IP属地:湖北24楼2023-03-21 17:38
                          收起回复
                            三,原著观音到底是佛还是菩萨
                            我们知道,原著用了部分非主流设定
                            比如,七佛之师多指文殊,西游是观音
                            比如,弥勒多是未来佛,西游里却是东来佛祖
                            观音一般是说菩萨的(哪怕是特殊的那个),
                            却也有人坚持西游观音是佛的说法
                            原著里关于观音是佛的,最直接证据可能是这个
                            三藏道:“就是小雷音寺,必定也有个佛祖在内。
                            经上言三千诸佛,想是不在一方:似观音在南海,普贤在峨眉,文殊在五台。
                            这不知是那一位佛祖的道场。
                            ——————
                            想当初,俺读原著到这里,就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今再读之,依旧一头雾水,
                            只能理解为,这是个病句,是个bug,或者是唐僧举例不当
                            此外,大概就是些YY“三千诸佛”的,语焉不详,似是而非,不足道哉


                            IP属地:湖北25楼2023-03-27 18:22
                            回复
                              我们再看看,支持原著观音是菩萨的证据有哪些
                              1,书末的诸佛诸菩萨号:
                              南无观世音菩萨。
                              且排于诸佛之后,诸菩萨之前
                              2,如来对观音的称呼是尊者
                              原著:如来见了,心中大喜,道:“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
                              ——————
                              尊者,又作圣者、贤者等,乃对佛弟子、阿罗汉等人的敬称。
                              现实佛教没有什么称呼佛为尊者的
                              原著里,除观音外,大概只有燃灯座前的白雄尊者,
                              再就是阿傩、伽叶之类的佛弟子为尊者
                              3,原著从头到尾,各色人等对观音的多次称呼,
                              都是菩萨,没见过佛或者佛祖的
                              如:
                              诸神道:“委实心虔志诚,料不能逃菩萨洞察。
                              大仙笑道:“圣僧今年才到,我被观音菩萨哄了。
                              大仙躬身谢菩萨道:“小可的勾当,怎么敢劳菩萨下降?”
                              三老道:“既如此,不须谦讲了。请菩萨都到园中去看看。”
                              八戒与沙僧看见道:“师兄性急,不知在南海怎么乱嚷乱叫,把一个未梳妆的菩萨逼将来也。”
                              二人下拜道:“菩萨,我等擅干,有罪!有罪!”
                              长安城各庙神抵,都来参见,告道:“菩萨,恕众神接迟之罪。”
                              满寺中僧尼道俗,士人工贾,无一人不拜祷道:“好菩萨!好菩萨!”


                              IP属地:湖北26楼2023-03-27 18:2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