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薏苡附子败酱散医案
#### 1. 医案一:慢性盆腔炎
**患者信息**:女性,35岁,慢性盆腔炎病史3年,反复下腹隐痛,白带增多,色黄质稠,伴有腰酸乏力,舌淡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湿热下注,脾肾阳虚。
**治则**:清热利湿,温阳散寒。
**方药**: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
- 薏苡仁30g
- 附子10g(先煎)
- 败酱草15g
- 黄柏10g
- 苍术10g
- 茯苓15g
- 丹参15g
- 甘草6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
**疗效**:服药7剂后,腹痛减轻,白带减少。继续服用14剂,症状基本消失,随访3个月未复发。
#### 2. 医案二:慢性结肠炎
**患者信息**:男性,45岁,慢性结肠炎病史5年,反复腹痛腹泻,大便稀溏,伴有黏液,腹部冷痛,舌淡苔白腻,脉沉细。
**辨证**:脾肾阳虚,寒湿内蕴。
**治则**:温阳散寒,健脾化湿。
**方药**: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
- 薏苡仁30g
- 附子10g(先煎)
- 败酱草15g
- 白术15g
- 茯苓15g
- 干姜6g
- 木香10g
- 甘草6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
**疗效**:服药10剂后,腹痛腹泻明显减轻,大便成形。继续服用20剂,症状基本消失,随访6个月未复发。
#### 3. 医案三:慢性前列腺炎
**患者信息**:男性,50岁,慢性前列腺炎病史2年,尿频尿急,尿道灼热,会阴部胀痛,伴有腰膝酸软,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湿热下注,肾阳不足。
**治则**:清热利湿,温阳散寒。
**方药**: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
- 薏苡仁30g
- 附子10g(先煎)
- 败酱草15g
- 黄柏10g
- 车前子15g
- 牛膝15g
- 丹参15g
- 甘草6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
**疗效**:服药14剂后,尿频尿急明显减轻,会阴部胀痛缓解。继续服用28剂,症状基本消失,随访3个月未复发。
### 总结
薏苡附子败酱散在治疗湿热下注、脾肾阳虚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中具有显著疗效,通过清热利湿、温阳散寒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1. 医案一:慢性盆腔炎
**患者信息**:女性,35岁,慢性盆腔炎病史3年,反复下腹隐痛,白带增多,色黄质稠,伴有腰酸乏力,舌淡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湿热下注,脾肾阳虚。
**治则**:清热利湿,温阳散寒。
**方药**: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
- 薏苡仁30g
- 附子10g(先煎)
- 败酱草15g
- 黄柏10g
- 苍术10g
- 茯苓15g
- 丹参15g
- 甘草6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
**疗效**:服药7剂后,腹痛减轻,白带减少。继续服用14剂,症状基本消失,随访3个月未复发。
#### 2. 医案二:慢性结肠炎
**患者信息**:男性,45岁,慢性结肠炎病史5年,反复腹痛腹泻,大便稀溏,伴有黏液,腹部冷痛,舌淡苔白腻,脉沉细。
**辨证**:脾肾阳虚,寒湿内蕴。
**治则**:温阳散寒,健脾化湿。
**方药**: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
- 薏苡仁30g
- 附子10g(先煎)
- 败酱草15g
- 白术15g
- 茯苓15g
- 干姜6g
- 木香10g
- 甘草6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
**疗效**:服药10剂后,腹痛腹泻明显减轻,大便成形。继续服用20剂,症状基本消失,随访6个月未复发。
#### 3. 医案三:慢性前列腺炎
**患者信息**:男性,50岁,慢性前列腺炎病史2年,尿频尿急,尿道灼热,会阴部胀痛,伴有腰膝酸软,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湿热下注,肾阳不足。
**治则**:清热利湿,温阳散寒。
**方药**: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
- 薏苡仁30g
- 附子10g(先煎)
- 败酱草15g
- 黄柏10g
- 车前子15g
- 牛膝15g
- 丹参15g
- 甘草6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
**疗效**:服药14剂后,尿频尿急明显减轻,会阴部胀痛缓解。继续服用28剂,症状基本消失,随访3个月未复发。
### 总结
薏苡附子败酱散在治疗湿热下注、脾肾阳虚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中具有显著疗效,通过清热利湿、温阳散寒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