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络经年吧 关注:1,785贴子:430,713

【络与绎】品读-杜甫之白帝城最高楼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城尖径仄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
峡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
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
---------------------------------------------------------------------------
首先,这首诗作于766年,时年杜甫已五十四岁,距杜甫之死也只有4年,此时的杜甫,于拗律这类体裁,应该已是成熟而得心应手,而人世阅历也不能说不丰富,或者说已是经历了一世的沧桑。
我对诗的品读不好,但是这首诗却让人觉得很特别,把它贴出来只是想看看大家对这首诗的看法,之于意境、之于音律,等等。


IP属地:广西1楼2012-04-11 18:14回复
    既然是诗,先召唤下夕影@晦明夕影 


    IP属地:广西2楼2012-04-11 18:1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叶嘉莹曾说此诗称得上是杜甫成熟的拗律的代表之作,“以拗折之笔,写拗涩之情,......虽然不遵守格律的拘板的形式,却掌握了格律的精神与重点”。那么,又什么是“格律的精神与重点呢”?


      IP属地:广西3楼2012-04-11 18:20
      回复
        杜甫之所以作拗律,大有天才不满足于当世当体,而欲突破世俗常规而作新体之感。比如跳出诗经的束缚而作骚体,近演四言诗而成五言,突破五律而出七律,还有杜甫的这种七律拗体。虽然自古总有研究和欲想突破诗人当世之时的局限的人存在,但是能真正做到究其本质,不落俗套或者不止是做表面功夫的人并不多,杜甫对于七言拗律的探索和成就应该已是公认的成功的了,那么,到底杜甫的成功在哪里?我们读杜甫的拗律和那些真正不懂格律的人的作品,是否有种“真理与荒谬只有一步之遥”的感觉呢?
        其实我很在意的是叶前辈所说的那句“掌握了格律的精神与重点”,或许这才是杜甫故作拗体却有预先清楚这个道理而先以此为原则所演绎不来的呢?只是我真心不知道什么才是“格律的精神与重点”,不知道大家有什么看法?哎,头痛中。


        IP属地:广西7楼2012-04-11 18:40
        回复
          哦,不过我想讨论的不是他启后了什么,而是想问问杜甫是凭什么、以什么心态、持什么原则而这样做的?
          嗯,还有这首诗好在哪里,也很值得讨论。


          IP属地:广西9楼2012-04-11 18:44
          回复
            7楼有错字,应该是"或许这才是杜甫故作拗体却有预先清楚这个道理而先以此为原则所演绎出来的呢?"。。。。。一字之误,意差千里。。。。


            IP属地:广西10楼2012-04-11 18:46
            回复
              写诗的人,没认识几个。。。@小院茶香 


              IP属地:广西12楼2012-04-11 18:52
              回复
                嗯,其实说到启。。。其实说诗经骚体律诗等等也启了宋也不为过。。。
                不过,止于这首诗本身,你有什么看法?


                IP属地:广西14楼2012-04-11 18:5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嗯,肯定要通音律才识怎么去拗,不过这首诗拗的太霸道了,反正我不识音律,夕影可知这首诗怎么个拗法?


                  IP属地:广西16楼2012-04-11 18:57
                  回复
                    嗯,还有,“格律的精神与重点”,这句你怎么理解?


                    IP属地:广西19楼2012-04-11 19:02
                    回复
                      恶搞是杜甫的悲哀,不过更像是学生们表达对教育的不满的一个牺牲品。


                      IP属地:广西21楼2012-04-11 19:09
                      回复
                        嗯,好吧,好好学习。。。
                        不过还是觉得说得笼统了点,拗律当然是为了打破正体而又不违音律而存在的,能不能再说得针对性点的。。。


                        IP属地:广西24楼2012-04-11 19:29
                        回复
                          曾有评云:“杜甫拗体,较他人独合声律,即诸诗皆然,始知通人必知音也。”


                          IP属地:广西25楼2012-04-11 19:31
                          回复
                            但是,总感觉杜甫的拗律并非只单纯与技巧之上用拗,他之所以选择刻意用拗体,是否有其深意?比如只有拗体才能表达的诗意?


                            IP属地:广西37楼2012-04-11 19:53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至于黄山谷,确实专心致力于拗体,并且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不过不知道他有没有“求奇取胜”之嫌?毕竟相对于杜甫,他是后来者。


                              IP属地:广西39楼2012-04-11 20: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