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云吧 关注:1,547贴子:89,496
  • 7回复贴,共1

【祥云杯】北望云深处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离着7月23日截稿日期越来越近了,先把这三篇发上来吧,其实总觉的还应该有可写的,所以会不定期的添加中。


IP属地:北京1楼2012-07-15 10:10回复
    忆少年
    ——首登随州
    板荡之际,
    从戎束发,
    慷慨以赴。
    心怀凌云志,
    誓除膻腥雾。
    随州之役威名著,
    冠三军、
    朔风击鼓。
    硝烟渐贻尽,
    看旌旗漫舞。
    十二岁他请缨行伍,十六岁时冒急矢,顶箭雨首登随州城,初试长枪,便锋芒初露勇冠三军,从此他的人生转战南北,继而再夺邓州、洞庭平寇、数次北伐、郾城血战以少胜多,挫败金人自诩在平原对决中以重甲铁骑为优势的神话,他短暂的一生金戈铁马,浴血黄沙, 而首登随州无疑是他人生的第一役,一切从这里开始,忆少年--


    IP属地:北京2楼2012-07-15 10:12
    回复
      朝中措
      ——洞庭烟霞
      青草湖畔起尘埃,
      烽火卷苍苔。
      驱舟荡涤湖寇,
      慧泽水陌千家。
      清风朗日,
      澄江玉宇,
      横亘无涯。
      纵骑翠微深处,
      回眸洞庭烟霞。
      游轮自嘉陵江、长江一路顺流而下。晨曦微露时我走出舱门,步入甲板来到船头,眼前一下豁然开朗,一改昨日峡谷中两峰相对的逼仄景况,水势也从雄迈走向了婉丽,八百里洞庭湖广阔水域已呈现眼前,薄雾轻云、烟波浩渺、水天一色,风月无边,这就是八百里洞庭湖给我的最初印象。想起南宋的张孝祥在洞庭湖畔曾留下《念奴娇 过洞庭》一词,此时此刻虽然不是词中的近中秋,但此情此景依然是洞庭碧草青青,更无一点风色,也依然是玉鉴琼田三万顷,一派恬淡闲适的景象。
      当温婉的江风拂面而过时,我的思绪顺着时光的河床,逆流而上回溯到绍兴五年之夏,此时这片水域上正激荡着阵阵厮杀声,天空中迷漫着滚滚的硝烟,但这呐喊声只持续了八天,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史书中曾记载着张浚上报朝廷的奏章中说:『岳侯避宠荣一至此,廉则廉矣,然未得为公也』,于是乎他向宋高宗上奏:『湖湘之役,岳云实为奇功,以云乃飞子,不曾保明,乞与特推异数』。当时岳云具体立的什么军功,我已无从考据了,还洞庭湖上一派风清月白,玉宇呈祥的局面,我知道洞庭平寇有他的一份功绩,而且终南宋一世这里再无湖寇侵袭,慧泽两岸的千家万户,也许正因如此,才有了后来的张孝祥那首让人耳熟能详的《念奴娇 过洞庭》传于后世。
      此时我想,岳云在大战过后戎马倥偬的间隙里,是否会竹杖芒鞋,或是纵骑玉勒,亦或扣舷独啸,临风弄笛,吟风对月笑赏洞庭烟霞呢?


      IP属地:北京5楼2012-07-15 10:18
      收起回复
        少年游
        ——梦中贺兰
        欲圆金瓯已成奢,
        无缘驾长车。
        烟锁征程,
        雾掩清辉,
        青锋入剑匣。
        红尘谁解平生意,
        襟抱寄天涯。
        北望江山,
        梦中贺兰,
        何日静胡沙?
        他矢志报国却又壮志难酬,班师时他应该怀着怎样的无耐与愤懑的心情呢?午夜梦回中可是催征的鼓角、嘶鸣的战马、迎风的旗矗、寒光四射的锥枪,也许他的梦里是破碎的山河、支离的家园......
        而踏破贺兰、痛饮黄龙,这样的豪情壮志已成为昨日的千古绝唱。收拾金瓯重扶社稷为取故土再上版籍的信念已成为奢望,以身许国,却报国无门,他唯有江山北望--


        IP属地:北京6楼2012-07-15 10:20
        收起回复
          无敌哥哥真够快的。
          期待着茶庵“余者回来再说”。


          IP属地:北京7楼2012-07-15 10:22
          收起回复
            回茶35楼
            茶吧好快啊,征文活动以来,你对每篇文章都分析透彻、体会深刻能够充分了解每个作者的思路。
            先总的说一下,第一首我是想写的铁血点因为是战火纷飞的攻城战,但笔力有限,驾驭不了那种战争的恢宏场面。之所以选择了《忆少年》这个词牌,这个词牌的名字像是给他量身订制的,但未必适合写这个题材;第二首想浪漫点因为有山有水,而且历史给洞庭之战这一笔留下的笔墨太少了,正因如此才有了发挥的余地;第三首想写的愤懑点,班师无论如何都是悲怆的。选择《少年游》这个词牌也应该是比较适合他的,22岁应该是很灿烂很青春的年华,可是他......
            分说:
            “果然那些呼喊着写不出啊,压力大的人,其实都是有埋伏的啊!”
            其实真的是没有埋伏,尤其是在看了大家写的一篇篇高水平的美文后,压力直线上升。
            “朔风击鼓”先开始我是写的“锐风击鼓”,后来改成 朔 了,觉的这样显得更粗旷一点,毕竟是写战场的场面。“看旌旗漫舞”这句我是想说,大战之后平静而又喜悦的心情吧。
            第二首,上次去洞庭已是十几年前的事了,不知现在洞庭湖竟如何,“青草湖畔起尘埃”,记忆中他们那仗是在青草湖打的,本应是青山绿水丰饶之地,但战争必会带来血与火的洗礼。吹笛一说,我是后来添上的,一支笛子携带方便,又可怡情悦心。“慧泽”确是打错了,先开始写的是“恩泽”后来改来改去的就晕了。
            第三首“烟”与“雾”都是暗指收复故土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阻碍,这种阻碍是来自于朝堂上昏聩、软弱、屈辱与无能。我想飞的理想也就是云的理想,十年征战相随,班师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了,他应该是父亲思想的最忠实的追随者与继承者。
            


            IP属地:北京17楼2012-07-16 23:20
            收起回复
              下边的这些小词权当是上边词的附件发上来吧,虽然不是直接写他们的,但与他们有着一定的联系。汤阴,杭州、庐山都在我之南。所以下边写的就叫:
              南望云深处


              IP属地:北京18楼2012-07-17 21:36
              回复
                  捣练子
                --朱梅
                花径处,
                曲苑边。
                宫粉疏梅影纤纤。
                冰影玉魂逐尘远,
                馥馨独上瑞云端。
                记得多年前子龄曾在冬日的清晨去杭州的岳庙,于是拍得一幅照片,看后至今记忆犹深,清晨宁静的园中,百花凋零,而一株红梅不畏严寒傲然开放,热烈而奔放,莹莹的冰雪薄薄地覆盖在她的身上,冰清玉洁,不染尘俗,香逸高远,红尘彼端的他们可嗅得一丝梅香。。。。


                IP属地:北京19楼2012-07-17 21: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