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02日漏签0天
月满轩尼诗吧 关注:258,200贴子:6,610,862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 108回复贴,共8页
  • ,跳到 页  
<<返回月满轩尼诗吧
>0< 加载中...

【月满轩尼诗】炎黄子孙的56枝花

  • 取消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丝露妃妮
  • 星月皎洁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一楼不解释,大家都懂的。


  • 丝露妃妮
  • 星月皎洁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既然56族兄弟姐妹是一家,那么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是否都知道是哪些民族吗?
无论大家知不知道都与我一起走进这56个民族吧!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比较赏心悦目的美好心情,所以我特意发上这个绘画版的56个民族,希望这56枝花里总有一朵是你喜欢的花。
欢迎一起补充。


2025-08-02 09:38: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丝露妃妮
  • 星月皎洁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3.蒙古族
起源: 额尔古纳河流域,古代东胡系统
自蒙古的大草原上出现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后,改写了历史许多的篇章,实现了亚欧大陆最大范围的统一,无论军事上还是政治上,蒙古人的确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续写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与难以被超越的华章。
民族特点:擅长乐器,其中以马头琴为代表,蒙古女子几乎都是在马背上成长的,所以她们舞蹈都带着几分英姿飒爽。
民族节日: 那达慕大会
食物:马奶酒,酸奶干、奶豆腐、奶皮子、奶油、酪酥,牛羊肉为主。
主要聚集地:内蒙古,新疆,辽宁,黑龙江等地。。。



  • 丝露妃妮
  • 星月皎洁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5.壮族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主要聚集地:广西,云南。



  • 丝露妃妮
  • 星月皎洁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6.藏族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民族特点:信奉藏教,朝圣,藏歌。
主要聚集地:西藏,青海,四川。



  • 丝露妃妮
  • 星月皎洁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7.苗族
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
民族特点:喜欢首饰,以银首饰为主,擅长精致的手工艺。
现居地:贵州、湖南、云南、重庆、广西等



  • 丝露妃妮
  • 星月皎洁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8.傣族
傣族是“百越”“骆越”民族的后裔。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生活在热带地区,傣族是一个跨境民族,与缅甸老挝等民族为主体民族。曾被外族人称为摆夷人
主要聚集地:云南西双版纳。



  • 丝露妃妮
  • 星月皎洁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9.彝族
彝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彝族自称繁多,因地而异,有“诺苏”、“密撒”、“罗罗”、“撒尼”、“阿细”等。建国后,以“彝”作为统一的民族名称。彝族过去崇拜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民间传统节日很多,主要节日有十月年、火把节及区域性的节日和祭祀活动,十月年是彝族的传统年,多在农历十月上旬择吉日举行。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就是彝族人的春节。
主要聚集地:四川凉山州,云南楚雄等....



2025-08-02 09:32: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丝露妃妮
  • 星月皎洁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1.高山族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十多个族群。“高山族”这个名称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对台湾省民族的总称。高山族地区森林覆盖面积大,素有“森林宝库” 的美誉。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民族特点:有着自己民族特色的民歌,还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与传说。


  • 丝露妃妮
  • 星月皎洁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3.纳西族
 纳西族原游牧在青海省黄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辗转南迁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带,并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纳西族。“纳”有大或尊贵之意,“西”意为人。丽江纳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灵,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万物皆由神灵主宰。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的“转山节” 祭祀狮子山,就是人们敬拜自然实体的公共祭祀庆典。
主要聚集地:云南丽江



  • 丝露妃妮
  • 星月皎洁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4.布朗族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代。唐时称“朴子蛮”,元、明、清 时称“蒲蛮”,由于居住的地区各异,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称。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称为布朗族。布朗族过去崇拜多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宗教活动有关。其中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山康节是布朗族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傣历六月中旬举行,一般为3天。
主要聚集地:云南思茅,墨江,西双版纳。



  • 丝露妃妮
  • 星月皎洁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5.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因居住地的不同,还有“蒙撒”、“蒙撒禅”、“对撒”、“汉撒”等自称。解放后统称为阿昌族。会街,是阿昌族人民的传统集会,多在每年农历九月中旬举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会街原属宗教集会。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出洼(开门)、烧白柴、泼水节等。除宗教节日外,还有许多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窝罗节、浇花节和春节。
主要聚集地:云南腾冲,盈江,潞西。



  • 丝露妃妮
  • 星月皎洁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6.怒族
怒族是云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族自称“怒苏”、“阿怒”和“阿龙”。与傈僳族、独龙族、藏族、白族、汉族、纳西族等民族交错杂居。怒族传统节日有过年、鲜花节和祭谷神、祭山林节,其中以过年的节日气氛最浓,既隆重又古朴。仙女节是云南省贡山一带怒族人民的民间传统节日。当地又称鲜花节,于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
主要聚集地:云南怒江,澜沧江。



  • 丝露妃妮
  • 星月皎洁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7.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在北纬52度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至今仍有鄂温克人的脚印与炊烟,其定居点便是有“北极村”之称的敖鲁古雅鄂温克猎人村。敖包节是鄂温克族的宗教节日,但也举行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除春节等节日与临近其他民族的节日一样外,鄂温克族还要在农历五月下旬择日举行的“米阔勤”节。
  鄂温克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分海拉尔、陈巴尔虎、敖鲁古雅三种方言。没有文字,牧区一般用蒙文,农区和林区通用汉文。
  鄂温克族的民间文学十分丰富,鄂温克族的口头创作有神话、故事、歌谣、谜语等,还善于用桦树皮刻剪成各种工艺品。他们能歌善舞,民歌优美动听,风格独特,即景生情,即情填词。 鄂温克族人在森林中没有固定的住所,“撮罗子”是他们的传统民居。“撮罗子”,鄂温克语叫“希椤柱”,它的外形如同鄂伦春族的“仙人柱”,高约3米,直径约4米,是一种圆锥形建筑物,实际上是用松木杆搭成的圆形窝棚,也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帐篷。“撮罗子”的遮盖物随季节变化有所不同,夏季一般用桦树皮,冬季则用麂、鹿皮包裹。



2025-08-02 09:26: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丝露妃妮
  • 星月皎洁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8.鄂伦春族
“鄂伦春”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两种解释,一是 “住在山岭上的人们”,二是“使用驯鹿的人们”。清朝以前,人们一般把鄂伦春族称为“索伦部”、“打牲部”或“使鹿部”。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鄂伦春族。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这一天,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腊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习俗。鄂伦春的先人们和火结下了不解之缘,对火有着特殊的感情,对篝火无比亲近。
主要聚集地:内蒙古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 108回复贴,共8页
  • ,跳到 页  
<<返回月满轩尼诗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