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枕美人膝吧 关注:2,091贴子:122,152

【新书预热】大唐王朝历代皇帝陵墓汇总简介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搜集材料好难啊 第一次这么认真的搜集材料发帖子 既是丰富自己关于这方面的知识 也是帮众吧友 废话少说 开始发帖 比较慢 大家不要急 尽量控制插楼啊 老规矩 一楼@纷扬的雪 


IP属地:北京1楼2012-09-19 16:31回复
    唐献陵为唐高祖李渊(公元566—公元635)的陵寝。唐贞观九年(公元635)五月,李渊卒,十月葬,唐太宗李世民依东汉光武帝原陵之规格修筑献陵。该陵座北朝南,封土为陵,呈覆斗型,平面呈长方形,陵园为夯筑城恒,四面各壁一门,门外各置石虎一对。
    献陵附近还有不少初唐功臣贵戚陪葬冢,共有67墓。史载有楚国太妃万氏、馆陶公主、河间王孝恭、襄邑王神符、清河王诞、韩王元嘉、彭王元则、道王元庆,、郑王元懿、虢王元风、邦王元亨、徐王元礼、滕王元婴、邓王元裕、鲁王元夔、霍王元轨、江王元密、江王元祥、密王元晓、并州总管张纶、荣国公樊兴、平原郡公张楷、谭国公丘和、巢国公钱九陇、刑部尚书刘德茂,刑部尚书沈叔安。 已发掘或有墓碑者,计有李凤、李神通、李孝同、臧怀恪、樊兴等30多座。这些陪葬陵,把献陵衬托得异常壮观。献陵2000年被国家宣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IP属地:北京6楼2012-09-19 16:42
    收起回复
      昭陵 太宗以文德长孙皇后附葬 嫔妃、皇子、公主、及功臣一百六十七人
      昭陵陵园周长60公里,占地面积200平方公里,共有陪葬墓180余座,被誉为“天下名陵”,是我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也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3年),昭陵陵园建设持续了107年之久,地上地下遗存了大量的文物。

      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昭陵的陪葬墓主要有长孙无忌、程咬金、魏征、温彦博、段志玄、高士廉、房玄龄、孔颖达、李靖、尉迟敬德、长乐公主、韦贵妃等墓,还有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社尔等15人之墓。上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了徐懋功(李绩)、尉迟敬德、程咬金、张士贵、郑仁泰、长乐公主、韦贵妃等40余座陪葬墓,遂建成了占地面积53亩,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陈列面积2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5000平方米的昭陵博物馆。
      另外 昭陵最有名的就是昭陵六骏的石雕 楼下着重介绍
      


      IP属地:北京7楼2012-09-19 16:45
      收起回复
        昭陵六骏是指陕西醴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阎立德弟弟),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这组石刻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国重大战役中的所乘战马的英姿。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罗振玉在其著作《石交录》中记载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令文物商人将昭陵六骏运往洹上村,文物商因石体重大不方便,将“飒露紫”、“拳毛騧”二石剖而运之。袁克文“怒估人之剖石也,斥不受。”之后被驻京美国文物商购得运往美国。

        


        IP属地:北京8楼2012-09-19 16:46
        回复
          定陵 中宗 十五人
          唐定陵位于富平县北十二公里的宫里镇三凤村北的凤凰山。凤凰山由三个东西排列的石灰岩山峰构成,靠北围绕着一个半圆形的高峻山梁,中峰由山梁正中向南伸出,形似凤头,左右两峰对峙,尤如凤凰展开的双翅。从南远望,仿佛一只美丽的凤凰在浩翰无际的太空翱翔。中宗定陵地宫就在凤凰山下。
          唐定陵位于今陕西富平县城北20里的凤凰山上。这座山由东西相连的三座山梁组成,正中南面的山梁凸出,石呈墨青色,恰似鸷鸟奋飞,故名凤凰山。在正中山梁凿石穴为墓,并按乾陵的制度,凿石雕各种石像。原有石刻50多件, 已经战乱及附近居民盗石材凿器,陵园及四门石刻几乎被洗劫一空。现仅有南面一个石狮、一对石人比较完好,东门及北门虽然:有石狮、石马,但都残破不堪。而且没有王宾立像,那些乾陵中具有现实意义的陈设完全没有,剩下的只有如同模制的石人,石马之类的雕像。
          定陵也有一通无字碑,其高大不亚于乾陵,但遭到了破坏,被镌作72个碾地滚子,虽然没有留下尺寸记录,但从改镌的这个数字足以说明它高大的程度。它与当时的政治没有什么联系,只能看作是旌饰陵墓之物,而后代帝陵又没有沿用,就只能看作是陵制中的一点差异。   定陵亦有陪葬墓,陵园周围20公里,有节闵太子重俊,五位公主:宜成、长宁、成安、定定、王同皎及永寿韦锣。八个陪葬墓皆为皇族,反映了唐室的衰微,统治阶级皇族内部不稳,君臣之间离心离德而激起的天怒人怨。
          定陵是由三个墨青石岩山峰连系而成,好像一只飞翔的凤凰,以此而得名“凤凰山”。陵园为长方形,坐北朝南,地形北高南低,由南面向北分为多层台地,而以陵墓为最高点。周围约十公里,有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门。陵前石刻中,现仅存石狮一对,石人五个。

          


          IP属地:北京13楼2012-09-19 17:00
          回复
            元陵 代宗
            唐代宗元陵,位于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公里的檀山,海拔851米。唐代宗,名李豫(公元727-779年),唐肃宗长子,母吴皇后。初封广平王,名为俶。被宦官拥立为帝,时年37岁,在位18年(公元762-779年),病死,葬元陵。年号广德、永泰、大历。代宗李豫,“安史之乱”之际跟随其父于兵马之间,至德二年(757年)被封为天下兵马元帅,率边军20万与郭子仪等收复长安、洛阳。乾元元年(758年)三月徙封成王,四月被立为皇太子,改名为豫。由于肃宗宠幸的张皇后,不是李豫的亲生母亲,而张皇后又无子,反而对李豫这个太子很不放心,千方百计地不让李豫继位皇帝。公元762年4月,肃宗病重,张皇后与其党羽密谋矫肃宗诏旨请李豫进宫,想把他杀掉,然后拥立肃宗次子、越王李系为太子。但事未成功,李豫被宦官拥立为皇帝。即位后,他针对当时藩镇割据已经形成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改革财政制度,惩治宦官,先后杀掉程元振和李辅国,一些不听话的权臣常被“强盗”杀死或赐“自尽”。由于天灾人祸连年不断,国库空虚,唐朝社会经济陷入内外交困之中。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二十一日,代宗在皇宫中紫宸内殿病死。终年67岁,葬元陵。

            元陵依山为陵,陵区周围20公里。《旧唐书·令狐峘传》载:“德宗即位后,曾诏立代宗元陵制度,务极优厚,当竭币藏奉用度。遭到令孤垣的反对,德宗从之,只好从俭埋葬。”由此可见,元陵陵寝建制已大不如先帝,反映了唐自“安史之乱”以后政治、经济每况愈下。元陵陵园石刻与建陵相同,现仅有陵园东、西、北神门外石狮和北神门外石马残块。石狮形制、大小与泰陵相同。北神门外有石马5,均残。东西列仗马间距30米,西列南数第1个在阙址北27米,第2个在第1个北23.5米,第3个在第2个北24.5米;东列南数第1个在阙埴北65米,第2个在第1个北12米。
            


            IP属地:北京21楼2012-09-19 17:23
            回复
              景陵 宪宗 两位皇后、一位妃子及一位太子
              景陵是唐宪宗李纯墓。李纯是唐朝第十二个皇帝,生于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元和十五年(公元821 年)春正月,暴崩于大明宫中和殿,终年四十三岁。
              景陵位于蒲城县城西北7公里的金帜山(今三合乡义龙、赵家、景陵村附近)。金帜山(又称半山)属南山山系,山势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延伸,诸峰罗列(最高峰海拔806米),形成拱卫之势,巍峨壮丽,阳光映照,犹如悬帜,故名金帜山。

              唐宪宗李纯,原名李淳,被立为皇太子以后改名。他是唐顺宗长子,大历十三年(778)二月十四日出生在长安宫中。宪宗即位以后,经常阅读历朝实录,每读到贞观、开元故事,他就仰慕不已。宪宗以祖上圣明之君为榜样,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比较注重发挥群臣的作用,敢于任用和倚重宰相,他在延英殿与宰相议事,都是很晚才退朝。宪宗在位15年间,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同德,从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兴气象。长期以来,唐朝皇帝得到评价较高的有三人:太宗、玄宗、宪宗。宪宗没有能够像太宗和玄宗那样开创一个辉煌盛世,却能够和他们并驾齐驱、相提并论,这也正说明了他的不同寻常。
              宪宗李纯在位期间,以裴度、李降为相,整顿江淮财赋,以增加财政收入。并利用藩镇之间的矛盾,先后平定了刘辟、李锜、吴元济等藩镇叛乱,朝政始有复兴之势。但其晚年,宠信奸臣皇甫鎛、程异,荒于政事。他在后官里多内劈,至死没有立皇后。晚年迷信炼丹术,企图长生不老,求取“长生药”。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宪宗因服用金丹中毒,身体不适,病危之际被宦官王守澄、陈弘志等人杀害,死年43岁,葬于景陵


              IP属地:北京25楼2012-09-19 17:47
              回复
                光陵 穆宗 五十人(有皇后二人)
                唐穆宗光陵,位于陕西省蒲城县北13公里辛子坡村北的尧山之上,海拔1091米。光陵依山为陵,周围20公里。陵园南北二神门距离2900米,东西二神门距离2350米,陵园呈东西窄、南北长。现存西南角阙遗址,底径12米、高1.5米,位于皇边村北,南神门北20米为献殿遗址。范围东西300米、南北150米,遗址内有清代毕沅书的唐穆宗光陵石碑。玄宫在半山上。

                光陵陪葬墓,据《长安志》载有二座,为恭僖王皇后、贞献萧皇后。《唐会要》卷二十一载,光陵陪葬有恭僖太后王氏和贞懿太后肖氏。现仅于光陵南边的下沟村发现一陪葬墓。
                唐穆,宗李恒(795-824),是唐宪宗李纯的第三个儿子,继李纯为唐代第十三位皇帝,820-824年在位。唐德宗贞元十一年七月六日(795年7月26日),懿安皇后郭氏生于长安大明宫之别殿。初名李宥。贞元二十一年(805)四月封为建安郡王。宪宗元和元年(806)八月,进封遂王不久,遥领彰义军节度大使元和六年十二月,惠昭太子李宁死后,于次年(811)十月被册立为皇太子,并改名为李恒。
                元和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宪宗李纯在寝殿暴卒。同年闰正月丙午(初三日,820年2月20日)宦官陈弘志、王守澄和中尉梁守谦等拥李恒即帝位于太极殿,时年26岁。第二年改年号为“长庆”。群臣上尊号曰“文武孝德皇帝”。


                IP属地:北京26楼2012-09-19 17:54
                回复
                  庄陵 敬宗 皇子一人
                  唐庄陵位于陕西省三原县东北十五公里陵前镇柴家窑村东250米处,是唐敬宗李湛(809~827年)的陵墓。李湛,唐穆宗李恒的长子,初封为鄂王,后徒封为景王,于元和四年(809)六月七日出生于东内大明宫之别殿。长庆二年(822)十二月被册立为皇太子的,长庆四年(824)正月,敬宗先因父亲穆宗健康恶化以太子身份监国,穆宗于公元824年正月病死后,他于同月丙子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宝历”,在位2年,宝历三年(827年)十二月遇害去世,为宦官谋杀,终年18岁,大和二年(828年)七月入葬。曾用年号:宝历;谥号:睿武愍孝皇帝;庙号:敬宗。
                  陵园为方形,长490米,宽480米,四面各开一门,门外置一对石狮。南门朱雀门外神道长460米。有华表、翼马、鸵鸟、翁仲等石刻造像,封土前有清代立“唐敬宗庄陵”碑,附近地面海拔515-520米。

                  唐敬宗李湛(809年-826年),唐朝皇帝。唐穆宗长子。他是唐朝第十三位皇帝(除武则天以外,824年—826年在位),在位3年,享年17岁。
                  即位后,奢侈荒淫。沉迷蹴踘(马球),喜欢半夜在宫中捉狐狸(打夜狐)。宦官王守澄把持朝政,勾结权臣李逢吉,排斥异己,败坏纲纪。导致官府工匠突起暴动攻入宫廷的事件。后为宦官刘克明等人杀害。


                  IP属地:北京27楼2012-09-19 17:57
                  回复
                    章陵 文宗 贵妃一人
                    章陵位于陕西富平县城西北15.3公里的雷村乡与齐村乡交界处的天乳山之阳。天乳山又名西岭山,海拔783米,孤耸而立于台塬上。章陵即修建于天乳 山之阳,陵园封内22.5公里,下宫去陵1.5公里。
                    章陵“因山为陵”,玄宫凿于天乳山南麓。陵园平面近方形,东西约1350米,南北约1300米。陵园内城四面各辟一门,四隅建角阙。南门外设神道,长约500米,其南筑乳台一对。现残存城垣东南、西南和东北角阙基址。其中东南至西南角阙遗址相距约840米,东北至东南角阙遗址相距约830米。陵园面积约65万平方米。四门之外原置石狮、石马、石人、华表等石刻,其形制与丰陵相同。现残存石狮1只(东门),残高0.95米;拄剑石人1件,残高1.75米,胸厚0.55米;华表1通,径1.01米,棱面宽度不等,残高2.60米;蕃酋像2件,残高0.64-0.80米,肩宽0.63米,其基座每边皆0.62米,高0.14米。其余石刻在“文革”中被毁。

                    唐文宗李昂(809-840),是穆宗李恒的次子,敬宗李湛的异母弟。继敬宗为唐代第十五任皇帝,827年至840年在位。唐宪宗元和四年十月十日(809年11月20日),贞献皇后萧氏生于长安东内。穆宗长庆元年(821)封江王。宝历二年十二月八日(827年1月9日),敬宗遇害,宦官刘克明、苏佐明等伪造敬宗遗诏,胁迫绛王李悟(宪宗李纯第六子)入宫为帝。两天后,宦官王守澄、梁守谦等率禁军入宫杀死绛王,拥立18岁的江王李涵即位,改名李昂,拈民“大和”


                    IP属地:北京28楼2012-09-19 18:00
                    回复
                      端陵 武宗 妃一人
                      唐端陵位于咸阳三原县东北17公里徐木塬桃沟村北,所在地海拔540米,崖下平川高程约400米。献陵在其东4公里,庄陵在其西6公里。唐武宗李炎墓。李炎(814~846)穆宗第五子,母韦皇后。始封颖王,开成五年(840年)正月被宦官拥立为帝,时年27岁,在位7年(公元841-846年),年号会昌。会昌六年(846)崩于大明宫,同年八月葬于端陵。
                      端陵积土成陵,墓高15米,底部周长360米。端陵积土为冢,呈覆斗型,陵台底东西58、南北60、高15米。陵台位于陵园中央。陵园东西540、南北593米。陵园四个角阙址虽均已平掉,但东南、西南和西北三个角阙址遗迹尚可看出,下宫离陵2公里。现存四门石狮二对,形制同庄陵。石狮在神门外10米。石狮身高170、身宽100厘米。神道石刻现有华表1、翼马和石马各2、石人4,鸵鸟一对(其中1个迁展于陕西省博物馆),东西列间距66米。华表位于乳台阙址北65米。华表高677厘米(石座埋入土中,未计算在内),柱身八个棱面均线刻蔓草花纹,但以南面保存较好。形制同建陵。
                      翼马位于华表北9.8米,形制同庄陵。翼马身长285、身宽280厘米。鸵鸟位于翼马北约10米。形制同景陵。鸵鸟身高和长均177厘米。鸟首回顾,身躯肥大,尾部退化,腿短如鸭。现迁至陕西省博物馆。在西列翼马附近有石马2,均残。从残存部分看,仗马置鞍鞯、披障泥无马镫、饰鞅,尾下垂。东列现有3个石人、南数第一个在翼马北80米、第二个在第一个北13.15米,第三个在第二个北14米;西列现存1个石人,在翼马北98米。石人身高289厘米。形制同庄陵,唯东列石人的左侧不佩剑,腰带下无前后花结长帛。《新唐书·后妃列传》载:“武宗贤妃王氏,……审帝已崩,即自经幄下,当嫔媛常妒才人专上者,返皆义才人,为之感动,宣帝即位,嘉其节,赠贤妃,葬端陵之柏城。”但目前在端陵附近地面之上尚未发现其陪葬墓。

                      李炎(814~846):中国唐代皇帝。840~846年在位。本名瀍,临死前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封颍王,累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吏部尚书。开成五年(840)正月,文宗病重,宦官、神策军护军中尉仇士良、鱼弘志矫诏废皇太子,立李瀍为皇太弟。同月文宗去世,李瀍即位。次年改元会昌。武宗在位时,任用李德裕为相,对唐朝后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改革。会昌三年(843),泽潞镇(今山西长治)节度使刘从谏死,其侄刘稹欲袭位割据。武宗采纳李德裕的建议,命诸道出兵征讨。次年,刘稹为部下所杀,叛乱平息。武宗崇信道教,且鉴于佛教势力泛滥,损害国库收入,在道士赵归真的鼓动和李德裕的支持下,于会昌五年(845)下令拆毁佛寺,并派御史分道督察。经数月努力,全国拆毁寺院、招提、兰若共4.46万余所,还俗僧尼26.1万人,奴婢15万人,没收大量寺院土地。由于毁佛成功,从而扩大了唐朝政府的税源,巩固了中央集权。在位6年,终年33岁。


                      IP属地:北京29楼2012-09-19 18:03
                      回复

                        宣宗目睹了武宗服食金丹中毒而死,并把诱武宗服丹的道士处死。但自己又不得不陷入信任方士,梦想长生的怪圈。并拜道士刘玄靖为师。又服食丹药,毒性发作而死。
                        到大中末期,宣宗中毒越深,为了能够长生不老,他派人到南方寻访罗浮山人轩辕集,向他询问“治国修身之要”。对此,官员纷纷劝谏,宣宗派宰相解释:“我听说轩辕集是一代高士,不过想与他谈谈而已。”轩辕集见到宣宗,没有谈及方士的诡异之道。到大中十三年春,他坚决请求重还山中修炼。宣宗说:“先生稍留一年,等我为你在罗浮山修的道馆建成再走也不迟。”但轩辕集坚持要走。宣宗不解:“先生急着舍我而去,难道是国家有灾吗?朕有天下,究竟有几年?”轩辕集取笔写下‘四十’,而‘十’字挑上,是‘十四’年的隐喻。这一数字正与宣宗在位时间相同,冥冥中兴替有定数,宣宗所剩时间不多了。
                        大中十三年(859)五月起,宣宗因为食用仙丹中毒,身体状况已经很糟了,一连一个多月都不能上朝。到了八月,病入膏肓的宣宗一病归西了。嗣后宫中又是变故频频,而宣宗已是无知无觉了。他一直信任的宰相令狐绹摄冢宰负责治丧,为他做了最后一件事。群臣上谥号曰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第二年二月,葬于贞陵。


                        IP属地:北京31楼2012-09-19 18:06
                        回复
                          简陵 懿宗
                          简陵,位于富平县西北三十公里长青乡紫金山上(又名虎头山),懿宗的陵寝就在主峰下,海拔889米。咸通十四年(875年)七月戊寅病死,乾符元年(874年)2月,葬于简陵。庙号:懿宗,谥号:昭圣恭孝皇帝。
                          简陵依山为陵,东西二神门外阙址筑于山上,其所在山峰海拔分别为814和883米;北神门外阙址所在的石马岭地势较平坦、开阔,海拔在1000米以上。南北二神门和东西二神门的直线距离均为2100米左右。
                          简陵的门狮形制同庄陵。南门西列石狮身高140、身宽120厘米。
                          神道石刻现存翼马、石马和石人各2。
                          翼马位于乳台阙址北90米,东西列间距90米。西列翼马头上独角突出,而东列翼马头上独角甚微小。形制同贞陵。(现移陕西历史博物馆门前)
                          石马现存仅存西列,南数第一仗马在翼马北45米,第二仗马在第一仗马北20米。形制同贞陵。   石人也仅存西列,南数第一石人在仗马北21.8米,第二石人在第一石人北45米。形制同贞陵。   在南神门外东阙址南10.5米,有南北向一排础石,共5个,与神道东列翼马在南北一条线上。础石旁各有2个小石人。

                          李漼(公元833-873年),宣宗长子,母晁皇后。始封郓王,大中十三年(859年)8月被宦官拥立为帝,时年21岁,在位15年(公元 860-874年)。病死,葬简陵。年号咸通。
                          李漼虽然是宣宗长子,但宣宗并不喜欢他,宣宗最初立的太子是三子夔王李滋,并嘱咐内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宣徽南院使王居方辅佐即位。但是,左神策护军中尉宦官王宗实发动宫廷政变,杀掉李滋,迎立李漼为皇帝,大臣们无可奈何,只好承认了既定的事实。此时唐朝政治衰败,经济萧条。懿宗整日寻欢作乐,怠于政事,崇信佛教,亲自唱经。又亲迎佛骨,虔诚的善男信女都结彩欢迎,念佛经之声惊天动地。在位期间,云贵一带连年兵乱,几经镇压,国力耗空。咸通十四年(873年)七月,41岁的懿宗终因荒淫无度而病死,葬于简陵。


                          IP属地:北京32楼2012-09-19 18:09
                          回复
                            靖陵 僖宗
                            唐靖陵是唐僖宗李儇的陵墓,位于乾县县城东北7.5公里的南陵村东,与势宏伟的乾陵隔谷相望。靖陵积土冢,呈覆斗形,陵区周围20公里。与别的唐帝王陵相比,靖陵实在小的可怜。

                            公元八七三年,年仅十二岁的李儇被宦官田令孜,刘行深,韩文等拥立为帝。在位期间,他整沉湎于酒当中,斗走狗,骄奢逸,放无度,把军大事给宦官田令孜理,称其为“阿父”。那时,河南、山东发生了大旱,官府不知赈灾,逼着贫苦百姓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一时间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终于在公元八七四年,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公元八八零年起义军攻克唐都长安城,僖宗在宦官田令孜的陪同下,狼狈逃往四川都“避难”,一直到公元八八五年正月,他才重新回到长安城,在外漂泊将近五年。黄巢虽然最终战败自杀,但唐王朝在这次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下分崩离析,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政权从此名存实亡。公元八八八年三月,在内外困声中,僖宗病死在皇宫中的武德殿,年仅二十七岁,当年十二月葬于靖陵。
                            位于墓冢南边的神道现存华表一对,石翼马一对,石狮一对。这些华表、石狮、翼马大都残缺不全,其中有一个华表仅存底座。这些石刻矮小,线条粗糙,孤零零地躺在一畦畦麦田里,无照管。要说起那所谓的“神道”,其实早已不存在了,只是一条工踩踏出的狭窄土路,直通墓冢。墓冢前边有一石碑,书“唐僖宗皇帝陵”,系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立。登墓冢遥望,四周皆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墓冢就像海洋中的一个孤岛,荒芜烟。同样是帝陵,狭小的靖陵根本无法和势宏伟的乾陵同而语。据说当年埋葬唐僖宗时,连陵址都未勘凿过,棺也是用乾陵陪葬墓的石碑改制的,可见当时的唐王朝江河下,已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如果唐高宗李治在天有灵,他定会为唐僖宗的穷酸样悲戚。
                            


                            IP属地:北京33楼2012-09-19 18:12
                            回复
                              温陵 哀帝
                              唐温陵在今山东菏泽境内,离定陶不远。初葬时规模很小,陵冢系推土而成,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加大了陵冢封土。并于天成四年(929)在曹州为其立庙。
                              这个也找不到图片啦,吧友有的就补充上来吧。


                              IP属地:北京35楼2012-09-19 18: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