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歌吧 关注:40,365贴子:797,862
  • 5回复贴,共1

这样的一本书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哎呀,从头到尾看完了,心里还是挺徘徊的,呵呵,写点读后感,抒发一下心情,与大家讨论啊。
“…地上的男孩子闻声睁开眼睛。一双如黑色玛瑙石般美丽的眼睛,…他缓缓握住了手边的绣鞋,唇边的讥诮和邪气越发地重… 这就是命运吗?老天又是凭什么决定谁该富贵?谁该低贱?谁该死?谁又该活?谁的命就更宝贵?死老天!我绝不遵从你规定的命运,你从我手里夺取的,我一定都会加倍拿回来!我会遇鬼杀鬼,遇神杀神!”
人们的各种苦闷与欲望追求,不是靠这话来支撑的吗?!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儿,说着说着就聊到一个孩子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环境、所经历的一切,到底对这个孩子长大成人之后有着多深远又多深刻的影响?说来说去,我的朋友一致认为,成长环境对于一个孩子来讲非常重要,这重要的程度甚至是影响终身的。可话又说回来,一个人的成长环境与经历铸就了这个人的性格与心性,但同样一个环境下长大的,也会参差不齐,各有不同,而生活经历与环境迥异的人,却也有惺惺相惜的共鸣,这不是人性的共通吗,人不都是这样吗。可惯常的大环境怎么都会有差别的,不管怎么样,都不能忽略后天环境对于人的影响,那对于一个人来说,多么至关重要。
我觉得《云中歌》的第一部写得成功,这不单因由那个引人入胜的大引子引到这个故事中来,更重要的是这里有恢弘框架下的大时代背景,有着国家的大氛围。咱们得这么说,故事就是故事,我们从中读到的,理解到的,感悟到的,统统一切都是从这故事中来的,不是别的。小说就是小说,不是历史,小说有作者自己的揣摩与想象,这是小说的魅力。
你说历史上的汉昭帝在正史中的记载统共就那么几个字,说得最多都是霍光在这一朝的作用,汉昭帝顶多是在霍光的辅佐下,沉默寡言地度过一生。可作者根据这些只字片语写出这样的故事来。我喜欢这个故事,喜欢这里面极致浓度的感情;喜欢这里恢宏广阔的框架下,跌宕起伏的人生。

和朋友们聊起来,一个说这部书她看到的就是云歌与刘弗陵之间的爱情(当然我们都看到了);一个说她更喜欢孟珏这样的人;还有一个是刘贺的粉丝,而我说我看到的这部书,就是这部书。
一个儿时的诺言,牵引着一个小女孩千里迢迢来到长安寻觅她的故人。可谁知无情的老天在中间又鲜血淋淋地夹着另一个人的命运——那个黑玛瑙石般的眼睛,我读到现在都不知道是什么样子 。一个是寻找的渴望,一个是等待的渴望,一个是追寻的渴望。

刘弗陵

云歌的家庭不同寻常,所以她小小的世界中装载着与平常孩子不一样的东西;刘弗陵的家庭就更不寻常,他的家甚至没有家教,只有制式的“国教”,经受着一些更容易使人人格分裂的东西。一个是清明如阳光,在激昂快意环境中长大的人;一个是淡漠冰冷,在秒秒算计分分阴谋中无奈命运、彻悟所有的人。他能不贪恋她的阳光吗?!就算哪怕够不到,借一点儿光也是好的啊。刘弗陵多聪明啊,你十年之后去长安找我,我在那里等着你。哎呀, 我都替他等,我都帮他等着。
当然,刘弗陵那样固执的等待,不光是对于倾盖如故的云歌多么多么如何如何,他的执着与坚持,更像是一种心理上、精神上的想往,他因此确信这世上终究有光明的人生,不是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命运无可奈何,不是每个人都生活在阴暗当中,不是每个人都为了争权夺利而扭曲厮杀……不是每个人都那样的。云歌代表着一种人生;代表着一种光明;代表着很多很多他确信的东西。



1楼2012-11-03 22:48回复

    孟珏

    你看,这个云歌和刘弗陵之间可算是门当户对,他们都衣食无忧,不用为生计奔波,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你长时间不用为柴米油盐奔波发愁,不用为混一口饭吃而无暇其他,那么他们之间这个上层建筑的追求,就非常集中。我想这个时候,举世知名真的不如一个知音
    也许正因为此,刘弗陵心灵深处的那份渴求才更加浓烈与想往;而云歌从小在父母的庇护下,也不知道什么叫挨饿,也不知道什么叫挨冻,她跟随父母走南闯北阅历丰富,盼望着有一天与那个星辰之盟下的共鸣之人共分享。这种精神上的干柴烈火一旦相遇是种什么结果,我们在第二部、第三部中看得已经很清楚了。

    可孟珏呢,他是在家破人亡之后长时间过着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生活,又亲眼目睹过灭绝人性的国仇家恨的血腥战争,他要为一口饭吃从狗嘴里抢食物,为一件死人的破衣服与动物争夺,那是什么样的日子?那叫生活吗?所以在孟珏的世界中,他没有靠别人怜悯施舍的心理,他的所有经历告诉他,他若不靠自己争,谁管他啊!

    有网友说,孟珏后来的所作所为只是在以他曾经的经历作为借口,其实这哪里是啥借口,谁愿意有这样的借口啊?!那是他骨子里的认定,而我们所有人谁其实都是绝不愿有这种经历,也就用不着这样的借口。
    林肯在面对众人对待安德鲁约翰逊的指责时说,如果一个人没有像安德鲁约翰逊那样为国家做过那么大的贡献、遭受过那么多的磨难,就无权从任何方面评判他…”,我们没有经历过从狗嘴里抢食物的日子;我们也没有家家都在暖屋里过年时,在冰天雪地里抱膝盖的经历……
    


    5楼2012-11-03 22:52
    收起回复

      这不单来自身体上的痛苦,更来自精神上的折磨,他怎么可能不偏激?!孟珏也不是常人,如果是普通人,那可能早就被这残忍的现实淘汰而死亡了,可孟珏没有,他从这样扭曲的世界中挣脱出来,凤凰涅盘,只是他的那种自我提升,时刻伴着血淋淋的矛盾与挣扎。而刘弗陵的苦难一点儿不比孟珏少,虽然只是来自精神上的,并不用孟珏那样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但就像作者说的,痛苦与痛苦相比,谁都不比谁更能承受。但刘弗陵从出生到死,他的物质生活是荣华富贵,他的身份地位是无比尊贵,我们无法想象要是刘弗陵从狗嘴里抢食物会是什么样子?所以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决定这个人的命运,这话虽说太绝对了,但也肯定有它的道理,中国老百姓总说老百姓是最没有出路的,其实这话适合古往今来的中国国情
      所以孟珏绝不是小气、狭隘,他只是内心的痛苦与矛盾挣扎,不可能轻易过去那个卡儿。


      而孟珏在面对克尔嗒嗒时的所作所为,让那些对孟珏的一切排斥都烟消云散。他若是心胸狭窄;他若是自私小气;他若是残忍狡猾的诡诈政客;他若无激烈浓郁的感情;他若无宽博广大的眼界心思,他不会那么做,只此一举,就确定了孟珏是个什么层次的人。他本不在刘弗陵之下,虽然他们的成长环境迥然不同,他们是两种人。



      可孟珏的别扭实在登峰造极。要说性格决定命运,你说孟珏他到底是不是?我看说是,也不是,因为他的能力完全能够驾驭他性格上的缺点,所以在政治上,他能够纵横捭阖,谁都占不到他便宜(他还那么年轻啊,等到霍光那岁数,谁玩儿谁还不定呢,是不!);可也正是这样的性格,将他与云歌拉得远得不能再远。
      云歌曾是那么爱过他,为他那样燃烧过,她把她的心交出过,却是交不逢时,他那时哪里肯甘心、通透了!他让云歌伤心落泪,我虽不忍心说这些种种都怨他,可这天下哪有一边吃熊掌一边吃鱼肉的事儿啊!往往都是选了这个,过后才知道那个更可贵。

      因为孟珏曾经的利用,深深伤害了云歌,所以当云歌当面指责他,而他又一句解释没有的时候,你让云歌怎么想?那只能让云歌不能原谅,无法释怀。你看到没,人家刘弗陵在云歌知道了自己的皇帝身份时,不管她怎么打怎么踢腾,他就是一顿抱,把云歌紧紧抱在怀里,不管她怎么挣扎,他就是不松手,那样的怕失去!
      可孟珏呢,眼看着云歌一个手指头一个手指头地掰开,他就看着也不说一句话,可能这个时候他觉心虚,他觉得没有理由再握,可不管啥理由吧,反正这时我就希望你能啥也不顾地学学陵哥哥,上去就一顿抱,不松手地抱住她,让她也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你的爱,你的感情,你的浓度。可你没有啊,你每次都这样(气死我了),总是一句话不多说。可是孟公子啊,你和刘弗陵可不一样啊,你不解释,你不说,她啥时能意识到啊! 真等意识到的时候,全都已经晚了。
      


      6楼2012-11-03 22:52
      收起回复

        有人说,这是孟珏不懂云歌,这话我一点儿都不能赞同,他追寻着云歌十几年,她的喜兴爱好,她是什么样的人,她在意什么不在意什么,他能不懂?!他不懂,谁懂?(啊,对,还有一个人最懂)他若不懂,他能那样利用上她;他若不懂,他能那样情不自禁?

        哎,问题不在于这儿,在于他内心深处的一切,才是冰冻三尺,哪会一日之寒。

        而他后来的那种过程,真的令我动容。他爱云歌,与刘弗陵一样的程度。他对于云歌的爱的表达也还是那么别扭,可他义无反顾,甚至不管云歌的回应是什么,他都自甘付出。他不让人上药,他要感受一下云歌那弱小身躯被抽打时是怎样的痛苦!他总是在云歌泪流满面的看着刘弗陵的遗物时,站在门外沉默地望着窗内;他知道云歌放不下,她也痛苦,所以每当云歌冷冷的说你要什么条件?,他都回应一个,其实他要什么条件啊,他唯一的条件就是照顾她,和她在一起。可人就这么怪,人家倒贴你的时候,你咋地不咋地,松了手;人家后来和别人飞了,你又大彻大悟,觉得她最重要,到最后甚至甘愿做那个遥望的守护者。

        我一直想,如果孟珏是在平稳中长大,那又会是什么样呢?他不会那么偏激?他不会那么多挣扎与痛苦?他不会那么绝望?他不会错过云歌?那刘弗陵不也一样吗! 所以人才没有如果,历史才没有如果,现实才没有如果,什么都没有如果。它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这么别扭的孟珏,却让我那么喜欢,他的别扭;他与云歌的错过;他的桀傲;他的种种所为,才使得他无比丰满,也正因为他是这样的人,才让我这样流连他。


        汪洋之中谁来守护你寂寞的帆,晴空之下谁来垂怜你眼里无限呐喊

        刘弗陵与孟珏是这书中最有重量的两个人,无论从哪一个方面都是。刘弗陵固然美好,令人向往;但孟珏也没有可轻视的地方。所以我想我们都不该再去苛刻这两个人,不该苛刻刘弗陵,也不该苛刻孟珏。
        


        7楼2012-11-03 22:52
        收起回复
          许平君

          我觉得这部书中最正常的人就是许平君(其他人都不正常,嘻嘻),有人说孟珏像我们身边的人,其实我们和孟珏哪有地方比啊,许平君才是我们身边的感觉,甚至是我们身上的感觉。我喜欢这里的云歌,我也喜欢这样的许平君。因为正常,因为她与我们呼吸的是相同的空气。

          “…可本该是高高在上的人,却奇怪地拥有和她一样的灵魂,一种来自社会底层的阴暗和自私,以及为了卑微心愿而不惜付出所有的挣扎她知道她的感觉十分荒谬,孟珏怎么可能和她一样?可她就是如此觉得,甚至从认识他的第一天起,就有这种想法她藏在暗中的那些私心,那些不光明的想法,在他面前似乎都没有什么不对,都是十分正常的心愿和做法。



          这是许平君与孟珏走得亲近的根质原因,一种友情,一种亲情,没有人比孟珏更能体会她的心情。书中孟珏与刘贺离开长安时刘病已夫妇请他们几个野餐吃饭,许平君摊开一块儿桐油布,孟珏自在随意地坐下,如同坐在舒丽雅沙发上 ,而刘贺那一刹那的犹豫,就看出这尊贵的身段与平民百姓的差距,可刘贺毕竟是好样儿的,他马上心下暗道了声惭愧,立即坐下。孟珏说的一段话以及刘贺当时的一个举动,我很记着。你看,刘贺的身份和刘弗陵差不多了,这里看出的是人在身份上的差异,所以许平君对于孟珏的友情能不是理解与感激吗?!即使欧侯的死,即使云歌的流产,到了最后,把两只手叠在一起,她待这两个人因友情而上升的亲情,不一样令我们感动吗。虽然她曾经自私过,可后来她对于云歌,与云歌对于她的感情是同等真挚的,孟珏能原谅理解她,我们也同样能。更何况,人生路上的疯跑,只要能有个人陪伴,就值得大笑了。不管这种陪伴是来自亲人、爱人、还是朋友,都肯定是幸运的。

          刘贺

          “…权力于他只是工具,而非目的,如果为了工具,先要背叛自己的目的,那他宁愿选择放弃。为了权力的丑陋,他早就看够了!不管以前、现在、还是将来,他都绝不会允许自己为了权力,变成他曾深恶痛绝过的丑陋。他尊敬和感激刘弗陵,不仅仅是因为刘弗陵救过他、救过月生,也不仅仅是因为刘弗陵对他毫无保留的信任,给了他一展才华的机会,更因为刘弗陵的所作所为让他看到了权力的另外一种阐释方式——有仁善、有侠义、有宽恕、有大度、有从容。刘弗陵是刘彻悉心教导出来的人,论帝王之术,权利之谋,有谁能懂得比他多?他还未登基,母亲就惨死,刚登基,藩王就虎视眈眈,紧接着,三大权臣步步紧逼,若论面临的局势复杂、情势危险,又有谁能比过他?他比谁都有借口去挥舞无情的帝王刀剑开路,用巨大的权力铁轮碾碎一切违逆他的人和事。只要结果好,过程如何并不重要,为了更远大的目标,牺牲掉一小部分人,早就是被帝王默认的行事准则,众人甚至会赞美这样的帝王英明果断,可是,刘弗陵没有!他只要狠一狠心,就会有更简单、更容易、更安全的路,他却偏偏走了另一条路。自小到大,皇爷爷的教诲,母亲的教导,以及所见所闻、亲身经历都告诉自己,权力就代表着无情和丑恶,在刘贺心中,他憎恶它,可在他的血液中,他又渴望它。在他的戏笑红尘下,藏着的是痛苦和迷茫,是不知何去何从的颓废,但是,刘弗陵用自己的所行所为消解了他的痛苦和迷茫,让他明白权力本身并不无情,无情的是人,权利本身也不丑恶,丑恶的是人。
          


          8楼2012-11-03 22:54
          收起回复

            当然我们都是读到最后才知道刘询的这一切,而孟珏与刘弗陵早就知道刘询是怎么回事了,所以最后当刘弗陵淡漠地看着刘询,告诉他江山交给他,你要好好干的时候,那刘询的眼睛怎么敢直视刘弗陵呢!

            他最后还要不甘心地问刘弗陵那么一句,最快乐的是什么,最想做的是什么,而刘弗陵的回答,让刘询在内心深处无地自容,所以他比刘翔还要快地跑出大殿。刘询啊刘询,当刘弗陵第一次打量你,看到你虽然破落但窗明几净的家屋时,虽然破旧却绣着妻子许平君温暖精心的补丁时,你的那句没有什么快乐的事想做官的回答,是种什么作用吗?而这样的回答,至少在我心里,是不懂得珍惜的意思。你的温暖妻子,你的可爱儿子,不值得珍惜吗?而你却只喜欢读先帝年轻时的故事。一个人连对妻子的利用都丝毫不犹豫,他就已经没有了平常人的感情,就像作者说的,那种政客,是没有自尊的

            刘询是政治家,即使是小说中的也是。他是为了想得到,甘愿为此付出所有能利用的人,他的得到与失去不是我们来衡量的,他若在乎,那叫失去;他若不在乎呢,那他又失去过什么呢?(还想人都活着,还想能被他利用,哪有那好事儿啊!)所以小说中对于刘询的所作所为是我最不愿去评述的。

            孟珏、刘询、刘贺、霍光,当然还有刘弗陵;云歌、霍成君、许平君、上官小妹……构成了这个恢弘框架下比比皆是的人生。

            故事看完了,可情绪仍在。好像这一切都由彼美孟姜,德音不忘引起的,我就想,想来想去怎么都想不明白,又好像有些想明白了,这不是人生吗,这个故事从头至尾不都写着各种人生吗,他们又都在想什么呢?! 哎,世界这本大书,咱们都是各说各话,也都只求见仁见智了!
            


            10楼2012-11-03 22:54
            收起回复